一种适用于野外环境的多功能昆虫标本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9342发布日期:2018-12-14 22:08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野外环境的多功能昆虫标本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野外环境的多功能昆虫标本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野外昆虫标本的收集是进行昆虫研究、了解当地生态环境的基础环节。目前昆虫标本的采集工作是通过扫网或者吸虫器进行采集,然而采集过后需要及时的收集和保存。这项工作十分繁琐,不同种类和研究目的昆虫标本的收集、保存都分别需要不同的装置,例如:鳞翅目昆虫保存需要及时放进三角纸,保护易折翅膀;同时还需要使用装有乙醚等强挥发液体的瓶子来麻醉昆虫,而如果昆虫与液体直接接触就会改变昆虫躯体及翅膀颜色,损害昆虫标本;对于有特殊用途(例如需要做分子试验)的,则需要及时放置在酒精瓶里。

不仅针对同一类型昆虫需要进行不同的处理,而且针对不同类型的昆虫还采用需要不同的收集保存装置。同时,每一昆虫标本都需要多人协作才能将昆虫很好的收集保存起来,导致工作效率低;同时野外环境复杂多变,繁多的收集保存装置不利于及时将昆虫标本收集保存,容易使昆虫标本受到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当前的野外环境中针对昆虫标本进行收集和保护的手段落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野外环境的多功能昆虫标本收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野外环境的多功能昆虫标本收集装置,包括:上瓶盖、瓶体、下瓶体;所述瓶体包括内腔,且该内腔在瓶体的顶部设有瓶口,且所述内腔设有N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隔板以将所述瓶体分割为M个相互隔离的隔离舱,N≥1;且每一隔离舱都与瓶体的顶部的瓶口处导通;其中所述上瓶盖固定在瓶体的顶部以覆盖所述瓶体的瓶口;所述上瓶盖包括内盖和外盖,所述内盖固定在所述瓶体上,所述内盖上设有位置与每一隔离舱位置相适配的内孔,且所述开口沿该内盖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外盖套接在所述内盖外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内盖转动,所述外盖上设有一个外孔;

其中在瓶体的底部设有用于收集和保存放置在三角纸中的昆虫标本的下瓶体;所述下瓶体顶部设有开口,该开口的形状与瓶体的底部相适配以套接并固定在下瓶体的底部;

在瓶体的一个或多个隔离舱内设有内横板,该内隔板设置在隔离舱内并将隔离舱分离为相互隔开的上下两部分,且在下部分内设有挥发性液体;该内横板上设有透气隔液孔,且在内横板上设有棉花团。

其中,在外盖的内表面上设有定位凸起,而在内盖的外表面上设有定位凹陷,以在不使用时将该外盖固定在预定位置。

其中,预定位置是该外盖的外孔不与任何一个内孔导通的位置。

其中,在上瓶盖的两侧设置斜跨的布制背带。

其中,其中内隔板底部设有用于支撑该内隔板的支撑柱,该支撑柱的底部抵在瓶体的底壁上。

其中,在瓶体外壁上设有一个连接座,在连接座上固定有用于容置该挥发性液体的挥发性液体瓶,该挥发性液体瓶具有盖子。

其中,所述挥发性液体瓶为圆柱形,且该瓶体上的连接座上设有与挥发性液体瓶相适配的卡口以卡接该挥发性液体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势:

上述方案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野外环境的多功能昆虫标本收集装置,适用于野外环境的具有多功能的昆虫标本收集保存装置,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野外环境昆虫标本收集保存工作的效率,减少昆虫标本飞走和受损的几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效果将变得更加清楚,且更加易于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适用于野外环境的多功能昆虫标本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上瓶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所附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野外环境的多功能昆虫收集保存装置,包括上瓶盖1、瓶体2、下瓶体3;所述瓶体2包括内腔,且该内腔在瓶体2的顶部设有瓶口,且所述内腔设有N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隔板10以将所述瓶体2分割为M个相互隔离的隔离舱,M=N+1,N≥1;且每一隔离舱都与瓶体2的顶部的瓶口处导通;其中所述上瓶盖1固定在瓶体2的顶部以覆盖所述瓶体2的瓶口;所述上瓶盖1包括内盖7和外盖6,所述内盖7固定在所述瓶体2上,所述内盖7上设有位置与每一隔离舱位置相适配的内孔9,且所述开口9沿该内盖7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外盖6套接在所述内盖7外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内盖7转动,所述外盖6上设有一个外孔8。

这样在使用时,瓶体2内的不同的隔离舱可以用于容置不同的昆虫,以便于后续处理。同时每一个隔离舱都在内盖7上设有一个内孔9,而外盖6上则有唯一的一个外孔8。在使用时转动外盖6,就可以选择相应的隔离舱,以从外盖6的外孔8将昆虫放入隔离舱内。而如果不使用时,则只需要将外盖6旋转到没有内孔9的位置即可封闭所有的隔离舱。

为了便于固定外盖6,在外盖6的内表面上设有定位凸起,而在内盖7的外表面上设有定位凹陷,以便于不使用时将该外盖6固定在预定位置,防止外盖6意外转动。其中该预定位置是该外盖6的外孔8不与任何一个内孔9导通的位置。这样更便于在不使用时快速方便的将外盖6旋转到与任何一个内孔9都不导通的位置。

在采集到昆虫标本后,旋转外层瓶盖,使外盖6的外孔8与内盖7的一个内孔9位置相对应,这样就可以将昆虫标本直接通过外孔8和内孔9放入到其中的一个隔离舱内。而使用完后,则可以转动外盖6使得该外盖6上的外孔8不与任意一个内孔9导通,从而封闭该瓶体2。同时,由于外盖6和内盖7上设置的定位凸起和定位凹陷,可以方便使用者单手快速将外盖6旋转到封闭位置。

如图1所示的,在瓶体2的底部设有下瓶体3;所述下瓶体3顶部设有开口,该开口的形状与瓶体2的底部相适配以套接并固定在下瓶体2的底部。具体的,可以下瓶体3的开口处设有螺纹,且在瓶体2的底部设有相适配的螺纹,以将下瓶体3和瓶体2通过螺纹气密封固定在一起。该下瓶体3可以用于收集和保存放置在三角纸中的昆虫。

如图1所示的,在上瓶盖1的两侧设置斜跨的布制背带5,以便于在野外环境中携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昆虫收集保存装置,解放双手提供工作效率。

其中,该上瓶盖1的外盖6的直径为13cm,且其上的外孔8的直径为3cm。其中内盖7上可以设置有2个内孔9,该内盖7的直径小于外盖6的内径以使外盖6能够沿内盖7外周转动,该内孔9的直径为3cm。

如图1所示的,在瓶体2的一个或多个隔离舱内设有内横板11,该内隔板11设置在隔离舱内并将隔离舱分离为相互隔开的上下两部分,且在下部分内设有挥发性液体;该内横板11上设有透气隔液孔,且在内横板11上设有棉花团12。这样在使用时可以在至少一个设有内横板11的隔离舱的下部分预先放入挥发性液体,由于内隔板11上设有透气隔液孔,因此可以使挥发性液体挥发出的气体进入上部分。其中透气隔液孔可以为直径非常小的孔,且在内隔板11上设有由多个透气隔液孔组成的孔阵。其中,该内隔板11底部设有用于支撑该内隔板11的支撑柱14,该支撑柱14的底部抵在瓶体2的底壁13上。其中该挥发性液体可以为乙醚或其他具有挥发性并能够置昆虫标本死亡的液体。该挥发性液体倒入瓶体2后,可以产生出挥发气体。在昆虫标本放入隔离舱内后,能够快速的令昆虫标本死亡且挥发性液体本身并不接触昆虫标本;同时内隔板11上的棉花团12能够保护昆虫躯体及翅膀以减少昆虫标本受损的几率。

如图1所示的,在瓶体2外壁上设有一个连接座,在连接座上固定有用于容置该挥发性液体的挥发性液体瓶4,该挥发性液体瓶4具有盖子。这样可以在使用前才将挥发性液体瓶4内的挥发性液体倒入到瓶体2内。当然,为了避免挥发性液体污染内横板11和其上的棉花团12,需要先将内横板11取出,然后倒入挥发性液体瓶4内的挥发性液体,然后再放入该内横板11。为了便于使用,该挥发性液体瓶4可以为圆柱形,且该瓶体2上的连接座上设有与挥发性液体瓶4相适配的卡口以卡接该挥发性液体瓶4。具体的,该挥发性液体瓶4可以为一个直径1cm、长度10cm的圆柱形。

对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随着技术的发展,本实用新型构思可以不同方式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以上描述的实施例,而且可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