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3838发布日期:2019-02-01 19:18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叶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叶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茶叶采摘后应当及时运输至工厂进行预处理,鲜叶的预处理的目的在于减少呼吸消耗,散发呼吸热,避免鲜叶品质下降;脱去鲜叶表面水,增进成品茶的香气和滋味,降低制茶能耗。由于茶叶具有挥发性和吸附性,且极易吸湿受潮产生质变,所以在对茶叶的运输中应做到除尽运输箱体内的水分和异味,避免对茶叶造成影响,降低茶叶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茶叶运输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茶叶运输装置,包括外箱体,所述外箱体上端放置有箱盖,所述箱盖两端和外箱体两端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卡设有呈U型的卡块,所述外箱体两侧内壁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外箱体内放置有盛装箱,所述盛装箱两侧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卡设在滑槽内上下滑动,所述盛装箱底端和外箱体内底部均设置有多组磁石,且每组磁石相对侧为同极,所述磁石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一端连接到盛装箱底部,第一弹簧另一端连接在外箱体内底部,所述盛装箱内放置有压板,且压板横截面积与盛装箱内壁横截面积相同,所述压板上表面中部安装有套筒,所述箱盖下表面中部安装有套杆,且套杆卡接在套筒内,所述套杆和套筒外侧套设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一端连接在箱盖下表面,第二弹簧另一端连接在压板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箱盖上端中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铰接安装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压板下表面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所述盛装箱内铺设有吸水结构层,且吸水结构层紧贴在盛装箱内壁上,所述吸水结构层具体材料为氧化钙层。

优选的,所述箱盖与外箱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茶叶运输装置,有益效果在于:该一种茶叶运输装置气密性良好,内部设置有多层箱体,且内壁上设置有吸水结构层,可以及时吸收掉箱体内的水汽,同时还是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吸收异味,保证了茶叶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茶叶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茶叶运输装置的A部分结构放大图。

图中:箱盖1、把手2、放置槽3、卡块4、外箱体5、滑槽6、盛装箱7、吸水结构层8、卡槽9、第二弹簧10、套杆11、套筒12、卡板13、活性炭吸附层14、滑块15、磁石16、第一弹簧17、密封垫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茶叶运输装置,包括外箱体5,外箱体5上端放置有箱盖1,箱盖1两端和外箱体5两端均开设有卡槽9,卡槽9卡设有呈U型的卡块4,将卡块4卡在卡槽9内,将箱盖1与外箱体5紧密连接,箱盖1上端中部开设有放置槽3,放置槽3内铰接安装有把手2,需要使用时,提起把手2即可搬运或者开箱,运输时将把手2压入放置槽3内,保证箱盖1上表面平滑,方便将多个装置堆叠放置。

外箱体5两侧内壁均开设有滑槽6,外箱体5内放置有盛装箱7,盛装箱7两侧安装有滑块15,滑块15卡设在滑槽6内上下滑动,盛装箱7底端和外箱体5内底部均设置有多组磁石16,且每组磁石16相对侧为同极,磁石16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17,所述第一弹簧17具体为铜制合金弹簧,且第一弹簧17一端连接到盛装箱7底部,第一弹簧17另一端连接在外箱体5内底部,盛装箱7内放置有压板13,且压板13横截面积与盛装箱7内壁横截面积相同,压板13上表面中部安装有套筒12,箱盖1下表面中部安装有套杆11,且套杆11卡接在套筒12内,套杆11和套筒12外侧套设有第二弹簧10,且第二弹簧10一端连接在箱盖1下表面,第二弹簧10另一端连接在压板13上表面,在运输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碰撞和震动等冲击,当放有茶叶的盛装箱7受到冲击时,第一弹簧17受力压缩,两个磁石16相互靠近,由于磁石16同极相对,相互靠近时产生的排斥力越来越大,将盛装箱7向上顶起,使冲击力得到缓冲,另外当盛装箱7在缓冲过程中向上运动时,压板13压在茶叶表面,套杆11收缩进入套筒12内,第二弹簧10受力压缩,使得压板13受到向下的压力,将茶叶压住,避免茶叶内部产生碰撞。

压板13下表面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14,盛装箱7内铺设有吸水结构层8,且吸水结构层8紧贴在盛装箱7内壁上,吸水结构层8具体材料为氧化钙层,亚吸水结构层8首先吸收茶叶中所含的水分,活性炭吸附层14吸收整个运输装置内的异味,保证茶叶质量。

箱盖1与外箱体5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18,密封垫18保证了整个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过多异味进入装置内以至于活性炭吸附层14无法完全吸收,从而对茶叶质量产生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