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47999发布日期:2019-01-02 21:32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吊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机,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起吊大重量的吊机。



背景技术:

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需要将货物从低处搬运到高处,或者从高处卸往低处,而使用人工手动搬运则费时费力,工作效率很低,因此,通常需要借助升降机或吊机将货物进行提升或下降。

现有的吊机使用对象均是大型的货物,其体积及重量均比较大,一般难以搬动或移动,虽然可以运输或移动大型的货物,适用于厂房内;但是,对于卸货或装载货物地点经常变化的时候,这些灵活性、便携性较差的吊机显然不能派上用场;而且上述这些吊机体积大,占用的空间大,不利于生产。基于上述的不足,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具有折叠功能、节省存放空间、携带方便的折叠吊机。然而,这种折叠吊机虽然运输方便,但是由于其折叠结构影响强度,折叠吊机的起吊重量较小,仍不能满足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起吊大重量的吊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机包括主支架、挂架、起吊装置及支脚,所述挂架的一端与所述主支架的上端枢接并支撑于所述主支架,所述起吊装置挂载于所述挂架,所述支脚设置于所述主支架的下端并支撑所述主支架,所述吊机还包括连接件及拉紧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挂架连接并支撑于所述挂架,所述拉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及所述主支架连接;所述拉紧件与所述起吊装置分别位于所述主支架相对的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连接件,使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挂架上并支撑于所述挂架,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主支架之间设置一拉紧件,使所述拉紧件与所述起吊装置分别位于所述主支架的相对的两侧,从而可以使所述起吊装置、挂架、连接件与拉紧件之间形成一稳定的三角形结构,所述拉紧件可对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施加一向下的拉力,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可对所述挂架施加一向上的拉力,从而分担所述挂架所承受的部分重力。并且,所述拉紧件可以将该拉力引导并施加到主支架的下端以及支脚上,使整个吊机既可以保持受力平衡,又可以减少所述挂架及所述主支架在竖直方向的受力,防止受力过大而变形,保证吊机的结构强度,从而能够起吊更大的重量。

较佳地,所述吊机还包括一对主支撑轮,所述主支撑轮设置于所述主支架的下端。设置所述主支撑轮,可以方便吊机转移位置,提高搬运的便利性。

具体地,所述主支架的下端设置刹车装置,所述刹车装置可对所述主支撑轮刹车。所述刹车装置可以防止所述主支撑轮滚动,保证使用时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具体地,所述刹车装置包括操作件及刹车件,所述操作件枢接于所述主支架下端的支撑架上,所述刹车件连接于所述操作件上并可与所述主支撑轮抵触。

较佳地,所述吊机还包括副支撑轮,所述副支撑轮枢接于所述主支架下端的支撑架上。

较佳地,所述拉紧件为线型柔性件。

具体地,所述吊机还包括收线装置,所述收线装置设置于所述主支架的下端并对所述拉紧件放、收线及定位。所述收线装置可以调节所述拉紧件的长度,从而调整其对所述挂架施加的拉力,减少所述挂架及所述主支架的受力。

具体地,所述收线装置包括支座、卷绕器、卷绕轴及锁定机构,所述卷绕轴枢接于所述支座上,所述卷绕轴供所述拉紧件卷绕,所述卷绕器设置于所述支座且与所述卷绕轴连接,所述卷绕器对所述拉紧件自动卷绕,所述锁定机构可锁定所述卷绕轴。

具体地,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齿轮及操作杆,所述齿轮设置于所述卷绕轴上,所述操作杆枢接于所述支座上,所述操作杆设上有轮齿,所述轮齿卡于所述齿轮时实现锁定所述卷绕轴,所述轮齿脱离所述齿轮时实现释放所述卷绕轴。所述操作杆上的轮齿与所述齿轮配合可以实现防转的效果,以保持所述拉紧件对所述挂架的拉力。

具体地,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操件杆及所述支座之间,以提供一使所述轮齿卡于所述齿轮上的弹性力。

具体地,所述卷绕器为弹簧卷。设置所述弹簧卷可以使对所述拉紧件自动收线,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具体地,所述支座上设有对所述拉紧件限位的定位轴,所述定位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卷绕轴的中心轴线平行。

较佳地,所述支脚相对所述主支架呈可收折结构,且所述主支架上设有可捆绑定位所述支脚的捆带。所述支脚呈收折设计可以使所述吊机在收折后的体积更小,方便运输,而所述捆带可以防止所述支脚意外打开,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较佳地,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挂架连接的连接点位于所述挂架支撑于所述主支架上的支撑点与所述起吊装置之间。这样就可以分担所述主支架所受到重力,提高起吊重量。

具体地,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挂架的连接方式为枢接。这样可以使所述连接件能相对所述挂架收折,减少吊机收折后的体积,提高运输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吊机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吊机的另一侧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吊机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吊机的挂架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吊机中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吊机中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吊机中支撑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吊机中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10是本发明吊机中收线装置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吊机中收线装置的侧视图。

图12是本发明吊机折叠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吊机完全折叠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吊机100包括主支架1、挂架2、起吊装置3、一对支脚4、一对折叠的支撑机构5、一对主支撑轮6、一对辅助轮7及电池。主支架1呈伸缩结构,具体地,主支架1为直梯,直梯具有左、右两根梯柱11及若干连接于梯柱11之间的横杆12,两梯柱11具有多节梯杆,相邻的梯杆之间相互套接,从而使直梯可上、下伸缩。两梯柱11的上端分别设有支撑件13,挂架2由两根相互平行的横梁21组成,两横梁21的一端与支撑件13枢接,当挂架2呈水平状态时,支撑件13支撑横梁21;具体地,支撑件13具有枢接部13a及承载部13b,枢接部13a的两侧壁相对承载部13b垂直,且枢接部13a水平延伸并与承载部13呈一体连接。利用枢接部13a,横梁21可以绕枢接部13a的枢接轴转动,并翻转到靠近主支架1的位置,从而使其相对主支架1收折,实现折叠的目的;而通过设置承载部13b,当挂架2相对主支架1打开时,承载部13b可以阻挡横梁21继续转动并有效地承载横梁21,从而为横梁21提供一有力的支撑,防止货物过重而压断横梁21。横梁21的另一端挂载起吊装置3。电池固定地设置于挂架2上,可向起吊装置3供电。通过设置电池,使吊机100在任何地点时起吊装置3都得到电力供应,因此,可脱离固定电源及电线的限制,进一点提高吊机100移动的灵活性,使用更加方便。

再请参阅图1及图4,两支脚4的一端分别枢接于两梯柱11的下端,以实现相对主支架1可收折,具体地,梯柱11的下端套设有套接件11a,套接件11a水平延伸出枢接端,支脚4水平放置且一端枢接于枢接端上,两支脚4打开时相互呈八字型结构。主支撑轮6设置于梯柱11的下端。主支撑轮6可以增强吊机移动的灵活度,提高运输的便利性。辅助轮7设置于支脚4的另一端。辅助轮7可以减少支脚4与地面之间的摩擦,进一步增强吊机100的移动灵活性。

再如图6、图7及图8所示,支撑机构5的一端枢接于主支架1上,支撑机构5的另一端枢接于支脚4上。具体地,位于直梯最下方的一根横杆12的侧边上固定有枢接件12a;支撑机构5包括第一支撑杆51、第二支撑杆52及防转机构53;第一支撑杆51的一端枢接于枢接件12a的一端,第一支撑杆51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52的一端枢接,第一支撑杆51与第二支撑杆52相互枢接的该端有一部分呈重叠状态;第二支撑杆52的另一端枢接于支脚4中部的侧面上。两支撑机构5打开时,呈八字型结构。防转机构53设置于第一支撑杆51上,防转机构53包括定位件531、定位钉532、弹性件533及垫片534,定位件531的一端枢接于第一支撑杆51上,定位件531具有通孔531a,定位钉532穿过通孔531a并固定于第一支撑杆51上,垫片534套接于定位钉532上并位于定头件531及定位钉532之间,弹性件533套接于定位钉532上并设置于垫片534及定位钉532的钉头之间。由于主支架1在工作时会受到较大的压力,因此,通过利用支撑机构5,使第一支撑杆51及第二支撑杆52支撑主支架1,一方面可以增强主支架1的强度,防止主支架1因受到巨大的压力而折断,另一方面可以使支撑机构5实现可折叠的目的,从而在不使时进行收折以减少占用空间,方便携带。另外,通过将防转机构53设置于第一支撑杆51及第二支撑杆52之间,并对第一支撑杆51及第二支撑杆52锁定,从而使支撑机构5在支撑主支架1的过程中不致于意外地收折,保证主支架1支撑时的稳定性,以及提高吊机100使用的安全性。更具体地,第一支撑杆51设有定位凸起51a,第二支撑杆52的端部设有限位区52a,当第一支撑杆51相对第二支撑杆52展开时,定位凸起51a抵触于限位区52a的侧壁。定位凸起51a与限位区52a的配合可以限定第二支撑杆52与第一支撑杆51的展开角度,从而防止其过度打开,另外,也对支脚4起到定位作用。

再请参阅图7及图8所示,定位件531包括板件531b,板件531b两侧边缘垂直延伸出两侧板531c,两侧板531c与板件531v之间形成定位槽531d,定位槽531d呈两端开口。板件531b的一端设有向外弯折的操作部531e。第一支撑杆51与第二支撑杆52的呈扁平状,结构及大小相同,定位槽531d的宽度稍大于第一支撑杆51的宽度,当第一支撑杆51及第二支撑杆52呈部分重叠时,定位槽531d容纳第一支撑杆51及第二支撑杆52相互枢接的两端。由于在定位件531上设置定位槽531d,因此,利用定位槽531d同时收容第一支撑杆51及第二支撑杆52,从而实现了使定位槽531d限制第一支撑杆51及第二支撑杆52之间的相对枢转;并利用弹性件533对定位件531提供的弹力,从而使定位件531保持地包容于第一支撑杆51及第二支撑杆52外,进而达到锁定的目的。当需要收折时只需要掰动操作部531e即可,操作部531e可方便手动解锁第一支撑杆51及第二支撑杆52,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再如图2及图3所示,吊机100还包括连接件9及拉紧件10,连接件9的一端通过一固定横梁21的枢接座与挂架2的枢接,枢接点a位于挂架2支撑于主支架1上的支撑点与起吊装置3之间。连接件9与横梁21呈部分重叠结构,重叠部分起到支撑作用,拉紧件10的两端分别与连接件9的另一端及主支架1连接,拉紧件10为线型柔性件,本实用新型为钢绳;拉紧件10与起吊装置3分别位于主支架1的相对的两侧。这样就可以分担主支架1所受到重力,提高起吊重量。

请再参阅图9,主支架1的下端设有支撑架14,吊机100还包括副支撑轮110,副支撑轮110枢接于支撑架14上。支撑架14上设有刹车装置120,刹车装置120可对主支撑轮6刹车。刹车装置120包括操作件121及刹车件122,操作件121枢接于支撑架14上,刹车件122连接于操作件121上并可随着操作件121的转动而与主支撑轮6抵触或分离,从而对主支撑轮6刹车或松开。刹车装置120可以防止主支撑轮6滚动,保证使用时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再请参阅图10及图11,吊机100还包括收线装置130,收线装置130设置于主支架的下端并对拉紧件10放、收线及定位。收线装置130可以调节拉紧件10的长度,从而调整其对挂架2施加的拉力,减少挂架2及主支架1的受力。收线装置130包括支座131、卷绕器132、卷绕轴133及锁定机构134,卷绕轴133枢接于支座131上,拉紧件10卷绕于卷绕轴133上,卷绕器132设置于支座131且与卷绕轴133连接,卷绕器132对拉紧件10自动卷绕,卷绕器132为弹簧卷,设置弹簧卷可以使对拉紧件10自动收线,提高使用的便利性。锁定机构134可锁定卷绕轴133,锁定机构134包括齿轮134a、操作杆134b及弹性件134c,齿轮134a设置于卷绕轴133上,操作杆134b枢接于支座131上,操作杆134b设上有轮齿134d,轮齿134d卡于齿轮134a时锁定卷绕轴133,轮齿134d脱离齿轮134a时释放卷绕轴133。操作杆134b上的轮齿134d与齿轮134a配合可以实现防转的效果,以保持拉紧件10对挂架1的拉力。弹性件134c连接于操件杆134b及131之间,以提供一使轮齿134d卡于齿轮134a上的弹性力。支座131上设有对拉紧件10限位的定位轴131a,定位轴131a的中心轴线与卷绕轴133的中心轴线平行。

再如图1及图13所示,主支架1上设有可捆绑定位支脚4的捆带15。支脚4呈收折设计可以使吊机100在收折后的体积更小,方便运输,而捆带15可以防止支脚4意外打开,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综合上述并结合图12及图13,下面对本发明吊机100的折叠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如下:

吊机100完全打开时,直梯呈竖直状态并且完全向上伸出,位于直梯的上端的挂架2呈水平状态,支脚4呈水平状态且位于挂架2的同一侧,连接件9呈水平状态且位于直梯的另一侧。收线装置130处于锁定状态,使得拉紧件10拉紧连接件9。两支脚4呈八字状;第一支撑杆51及第二支撑杆52部分重叠且呈一直线,且定位件531的定位槽531d包容于第一支撑杆51及第二支撑杆52的重叠部分,定位凸起51a位于限位区52a内;这时,第一支撑杆51第二支撑杆52处于锁定状态不能相互枢转。

当需要收折吊机100时,手动将拉紧件10上端的挂钩拆离连接件9,这时,操作操作杆134b,使轮齿134d脱离齿轮134a,在卷绕器132的作用下,卷绕轴133自动转动,从而卷绕拉紧件10,拉紧件10在定位轴131a的导向及定位下完全收卷于卷绕轴133上。此时,手动翻转连接件9,使连接件9围绕其与挂架2的枢接点翻转180度而翻转到挂架2的一侧。再手动翻转挂架2,使挂架2连同连接件9绕挂架2的枢接点转动,从而翻转到靠近梯柱11,当挂架2转动到与梯柱11大致平行时即可将挂架2完全收折;再手动掰动定位件531,使定位件531转动;当定位槽531d脱离第一支撑杆51及第二支撑杆52时,转动支脚4,使支脚4向上转动,支脚4带动第二支撑杆52摆动,第二支撑杆52带动第一支撑杆51向上摆动,当支脚4与梯柱11大致平行时,支脚4完全收折,并且,此时第一支撑杆51及第二支撑杆52相互折叠。利用捆带15将支脚4捆扎于直梯上;最后,对直梯每一节梯柱收折。这时,即可将吊机100完全收折完。

由于本发明通过将挂架2枢接并支撑于主支架的上端,因此,挂架2及连接件可以相对主支架1转动而相互靠近,进而实现折叠;又通过将支脚4枢接于主支架1的下端,并且使支撑机构5枢接于主支架1及支脚4之间,并且支撑机构5为可折叠形式,使得支脚4能相对主支架1收折的同时,支撑机构5也能随支脚4收折;另外,由于主支架1呈伸缩结构,主支架1又可进一步折叠,因此,挂架2、主支架1、支脚4及支撑机构5收折后,吊机100实现了高度的折叠,折叠后的体积大幅缩小,一方面可以节省大量的存放空间,另一方面有利于携带,极大地增强了使用的灵活性及便利性。此外,本实用新型又通过设置一连接件9,使连接件9的一端连接于挂架2上并支撑于挂架2,在连接件9与主支架2之间设置一拉紧件10,使拉紧件10与起吊装置3分别位于主支架1的相对的两侧,从而可以使起吊装置3、挂架2、连接件9与拉紧件10之间形成一稳定的三角形结构,所述连接件9的一端施加一向下的拉力,所述连接件9以所述支撑件13为支撑点,使得所述连接件9的另一端可对所述挂架施加一向上的拉力,从而分担挂架2所承受的部分重力。并且,拉紧件10可以将该拉力引导并施加到主支架1的下端以及支脚4上,使整个吊机100既可以保持受力平衡,又可以减少挂架2及主支架1在竖直方向的受力,防止受力过大而变形,保证吊机100的结构强度,从而能够起吊更大的重量。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