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机械上的绕丝铜管夹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6004发布日期:2019-03-02 03:06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织机械上的绕丝铜管夹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纺织机械上的绕丝铜管夹盘。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绕丝铜管夹盘包括由塑胶制成的圆盘状的盘体、位于盘体中心用于安装驱动轴的中心孔、盘体上与铜管的端面相接触的接触端面、位于接触端面上并可与铜管内圆相配合的柱状台。在使用该种绕丝铜管,当要剪断丝线时,需要人工通过剪刀等工具将丝线弄断,这使得机械化程度不高,人工成本增大,还有的在盘体上直接加装刀片,虽然这种方法提高了机械化程度,但是刀片裸漏在外部,安全性不高,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全面解决上述问题,尤其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纺织机械上的绕丝铜管夹盘能够全面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纺织机械上的绕丝铜管夹盘,包括:盘体、开设于所述的盘体中心用于安装驱动轴的中心孔、形成于所述的盘体上用于与铜管相配合的连接部,所述的盘体的边缘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底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两侧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为L型结构,所述推杆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推杆的垂直端延伸至安装槽外部,所述推杆水平端的上端设置有刀片,所述刀片通过固定杆与推杆活动连接,所述刀片的刀口对准安装槽的出口,所述推杆与滑槽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推杆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滑槽内壁连接,所述安装槽的上端设置有槽盖,所述槽盖与安装槽活动连接,所述安装槽的上端设置有推杆口,所述推杆的垂直端贯穿推杆口。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安装槽、滑槽、推杆、固定杆、刀片、弹簧、槽盖、推杆口构成割线装置,所述割线装置至少设置两组。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为固定螺丝。

进一步的,所述刀片的长度小于安装槽的深度。

进一步的,所述刀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刀片是隐藏于安装槽内,刀片不使用时是不裸漏在外部的,从而解决了刀片裸漏时的安全隐患,安全性高;本实用新型通过推动推杆,推杆在滑槽内向外移动,同时推杆带动刀片移出安装槽,刀片的刀口裸漏在凹槽内,从而可直接用刀片将丝线剪断,剪断完成后,松开推杆,推杆在弹簧的反作用力下回归原位,使得丝线剪断无需工人手持剪刀进行剪断,节约了劳动力和时间,且机械化程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安装槽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纺织机械上的绕丝铜管夹盘,包括:盘体1、开设于所述的盘体1中心用于安装驱动轴的中心孔3、形成于所述的盘体1上用于与铜管相配合的连接部2,所述的盘体1的边缘设有凹槽4,所述凹槽4的槽底部设置有安装槽5,所述安装槽5的两侧设置有滑槽6,所述滑槽6内设置有推杆7,所述推杆7为L型结构,所述推杆7与滑槽6滑动连接,所述推杆7的垂直端延伸至安装槽5外部,所述推杆7水平端的上端设置有刀片9,所述刀片9通过固定杆8与推杆7活动连接,所述刀片9的刀口对准安装槽5的出口,所述推杆7与滑槽6之间设置有弹簧10,所述弹簧10的一端与推杆7连接,所述弹簧10的另一端与滑槽6内壁连接,所述安装槽5的上端设置有槽盖11,所述槽盖11与安装槽5活动连接,所述安装槽5的上端设置有推杆口12,所述推杆7的垂直端贯穿推杆口12。

凹槽4、安装槽5、滑槽6、推杆7、固定杆8、刀片9、弹簧10、槽盖11、推杆口12构成割线装置,所述割线装置至少设置两组,多组割线装置能够方便使用者及时的进行割线,减少寻找割线装置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固定杆8为固定螺丝,固定螺丝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由固定螺丝连接的刀片9与推杆7的紧密性高,不易活动。

刀片9的长度小于安装槽5的深度,这种设置便于刀片9隐藏于安装槽5内,提高割线装置使用时的安全性。

刀片9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不锈钢材料具有高硬度,耐摩擦,耐腐蚀等的优点,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刀片9使用寿命长。

具体使用过程,通过推动推杆7,推杆7在滑槽6内向外移动,同时推杆7带动刀片9移出安装槽5,刀片9的刀口裸漏在凹槽4内,从而可直接用刀片9将丝线剪断,剪断完成后,松开推杆7,推杆7在弹簧10的反作用力下回归原位,丝线剪断工作完成。

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