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料运输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料倾斜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制造业中,物料搬运上线是一项不可避免的工作;通常都是以叉车为载体进行运输,叉车运输效率较低,危险性高;尤其针对大重量料箱,适用性限制更大。因此,为了高效率、安全性的作业,采取“小火车”形式搬运物料上线,将料箱放置于物料车上,再将每个物料车相连接,由动力“车头”带动至每条生产线,线内员工将物料车推至指定地点进行作业。但现场操作人员在上料时,存在弯腰作业动作,幅度大、频次高,从而易引发腰肌劳损,留下职业病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料倾斜装置,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弯腰幅度,减轻了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上料倾斜装置,包括底座和倾斜台,倾斜台包括连接驱动机构的倾斜框架和用于插入物料车底部的插脚,倾斜框架和底座转动连接,插脚安装在倾斜框架上并随倾斜框架同步转动;驱动机构带动倾斜框架绕水平轴线相对底座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倾斜框架上设置一对支撑板,支撑板之间连接支撑轴,所述插脚设置安装板,安装板滑动连接在支撑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倾斜框架下方固定一对支撑座,支撑座转动连接在底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正反丝杆,正反丝杆包括正向螺旋段和反向螺旋段,所述插脚为两根,插脚的安装板上设置螺母座,一根插脚上安装板的螺母座配合在正向螺旋段,另一根插脚上安装板的螺母座配合在反向螺旋段;所述正反丝杆一端设置有手轮。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上安装防护罩,所述支撑轴和正反丝杆设置在防护罩内。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为油缸,油缸的缸体铰接在底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支撑倾斜台的支撑梁,支撑梁上端安装减震垫。
进一步的,所述倾斜框架两侧设置风琴罩。
进一步的,所述插脚背部设置加强肋板,加强肋板从插脚背部延伸至安装板背部。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和倾斜框架分别为U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物料上料时,操作人员只需将载有料箱的物料车推入倾斜台,倾斜台上的插脚嵌入物料车底部;然后操作人员通过驱动机构控制倾斜台旋转上升,倾斜台带动物料车及料箱一起向操作人员所站方向翻转,以降低操作人员弯腰幅度,操作人员可轻松便捷拿取物料;待整箱物料完成上料后,操作人员通过驱动机构控制倾斜台反向旋转下降至地面,然后操作人员将物料车推出倾斜台即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倾斜台平放时倾斜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倾斜台倾斜时倾斜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倾斜装置除去防护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脚与丝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座、倾斜台、插脚的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脚的零件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倾斜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1、防护罩;2、油泵安装箱;3、倾斜框架;4、插脚;4a、安装凸块;4b、螺母座;4c、加强肋板;4d、安装板;5、油缸;6、支撑梁;7、风琴罩;8、转动门;9、手轮;10、底座;11、减震垫;12、支撑板;13、支撑座;14、支撑轴;15、正反丝杆;15a、正向螺旋段;15b、反向螺旋段;16、加强板;17、支撑加强座;A、料箱;B、物料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上料倾斜装置,如图4、5所示,包括底座10和倾斜台,倾斜台包括倾斜框架3和插脚4,倾斜框架3底部设置一对支撑座13,支撑座13与下方的底座10通过铰接。为了便于操作人员将物料车B(参加图7)推入倾斜装置,底座10和倾斜框架3的形状都做成U型结构,开口端作为物料车B的入口,另一端则为操作人员操作端,支撑座13和底座10的铰接处优选也靠近操作人员操作端;插脚4设置在倾斜框架3的开口内。为了方便物料车B推入,底座10 和倾斜框架3在开口侧均设置斜面结构。倾斜框架3连接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带动倾斜框架3绕支撑座13上的铰接处转动,支撑座13铰接点之间的连线即构成了水平轴线;驱动机构优选采用油缸5,油缸5的液压力来自倾斜装置侧边摆放的油泵安装箱2内的油泵;油缸5的缸体铰接在底座10上,油缸5的活塞杆从缸体伸出并铰接在倾斜框架3底部,通过活塞杆的伸缩来调节倾斜框架3 的倾斜角度。驱动机构也可以由其他方式实现,如在倾斜框架3底部设置凸轮,凸轮由电机带动,通过凸轮的转动实现倾斜框架3的起伏动作;或者倾斜框架3 的支撑座13直接连接减速机亦可实现。
在倾斜框架3上设置有一对支撑板12,支撑板12设置在靠近操作人员操作端;支撑板12之间安装有支撑轴14和正反丝杆15,插脚4设置垂直插脚4本体的安装板4d;如图6所示,插脚4背部设置加强肋板4c,加强肋板4c从插脚 4背部延伸至安装板4d背部,以提高整体连接强度;安装板4d背部设置安装凸块4a,安装凸块4a滑动连接在支撑轴14上;为了动作的平稳性,支撑轴14在支撑板12上分布有上、下两根,对应的安装凸块4a分布在上、下两处。正反丝杆15位于上、下两根支撑轴14之间,插脚4背部设置螺母座4b与正反丝杆 15配合,一根插脚4配合在正反丝杆15的正向螺旋段15a,另一根插脚4配合在正反丝杆15的反向螺旋段15b。正反丝杆15一端伸出支撑板12并安装有手轮9,通过手轮9的转动,带动正反丝杆15旋转;由于正向螺旋段15a和反向螺旋段15b的螺纹方向相反,因此配合在这两处的插脚4动作方向也相反,实现了两根插脚4相互靠近或分离,从而适应不同尺寸的物料车B。在下侧的支撑轴14的中部安装有支撑加强座17,支撑加强座17固定在倾斜框架3上;支撑加强座17既可以对主要承受插脚4作用力的下侧支撑轴14起到加强支撑作用,而且可以起到对插脚4横向位移限位作用,避免了手轮9对插脚4的过度调节。如图3所示安装凸块4a之间连接有加强板16,螺纹座被隐藏在加强板16和安装板4d之间。
结合图1和图2,支撑板12上安装防护罩1,支撑轴14、正反丝杆15以及插脚4的安装板4d设置在防护罩1内。由于防护罩1所处部位正好是操作人员的工作所站处,防护罩1避免了上述部件的外露,同时防护罩1可以作为操作人员附身拿取物料的支撑点,以便轻松拿取物料。为了符合人体工学,防护罩1 优选做成梯形结构。
其中,倾斜框架3两侧设置风琴罩7。风琴罩7隔离外部杂物进入到倾斜框架3活动部位,保证了动作的可靠性;同时,在底座10开口端设置的转动门8,起到同样的作用。
为了在倾斜框架3下降至最低点时得到有效支撑,底座10上设置一对支撑梁6;支撑梁6优选靠近开口端;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减震效果和降低接触噪音,支撑梁6上端安装减震垫11。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