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玻璃冷热端设备的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60359发布日期:2019-07-03 03:02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玻璃冷热端设备的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玻璃生产制造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玻璃冷热端设备的生产线。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光伏玻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由于受上游原材料涨价和下游市场政策变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光伏玻璃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面对严峻的行业形势,只有从内部因素着手,提高技术实力、优化生产方式和购买先进生产设备,才能保持较高的利润水平。

在光伏玻璃行业内一贯将热端生产线和冷端生产线分开设计,产品在热端由人工或下片机器人下片到A型堆垛架上,再由人工或叉车将产品运输至冷端生产线前由人工或上片机器人上片到生产线线体进行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在上下片和转运过程中需要大量劳动力,并且造成了大量的产品损失和能源浪费,加之产品生产物流不通畅和不安全隐患加大,使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这种普通生产方式已不能满足国家提倡的智能化生产模式。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有必要设计一种光伏玻璃生产线冷热端连线生产的智能连线设备及生产方式,实现降低成产成本,实现工厂智能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玻璃冷热端设备的生产线,通过输送辊道对光伏玻璃生产线热端和冷端进行交叉连线,实现了光伏玻璃生产线热端对冷端的双线交叉供片、单线集中供片和在线补片的智能化生产。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连接光伏玻璃冷热端设备的生产线,包括与热端生产线连接的第一立交棍道,第一立交棍道的输出端与第一辊道连接,第一辊道与桥式开合辊道连接,桥式开合辊道通过第二辊道与旋转顶升装置连接,第二辊道上还设置有集片机,旋转顶升装置通过冷端连接辊道与冷端生产线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辊道的输出端还连接有用于提取抽检样品的第二立交辊道,第一辊道通过第二立交辊道与桥式开合辊道连接,第二立交辊道的侧边设置有用于检测抽检样品的气垫桌。

优选的,所述第一立交棍道的侧边设置有机械手,用于抓取光伏玻璃。

优选的,所述冷端连接辊道包括冷端主线连接辊道和冷端副线连接辊道;冷端主线连接辊道和冷端副线连接辊道上分别连接一个旋转顶升装置。

优选的,当两条生产线的交叉输送时,两条生产线中的桥式开合辊道通过第五立交辊道与第二辊道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五立交辊道的输出端还设置有移动辊道,移动辊道还连接有用于对光伏玻璃转向的第三立交辊道,第三立交辊道与第二辊道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立交棍道包括辊台基本框架,辊台基本框架上安装有 X向输送辊道和Y向升降辊道;X向为生产线方向,Y向为水平面上与X 向垂直的方向;X向输送辊道包括若干个沿X向布置的滚动装置,每一个滚动装置的两端均架装在辊台基本框架上,Y向升降辊道包括若干个升降传送装置,每一个升降传送装置的两端架装在辊台基本框架上;升降传送装置与滚动装置平行相间布置。

优选的,所述集片机包括安装在第二辊道上方的支架,支架上设置有电动机,电动机的输出轴与丝杆连接,丝杆下端连接有若干层间隔设置的支撑板,每层支撑板由若干平行于辊轮轴的支撑杆组成。

优选的,所述桥式开合辊道包括主输送辊道,主输送辊道的进料端设置有同步带辊道,主输送辊道的支架上设置有支撑臂,支撑臂的端部伸入同步带辊道的底部,同步带辊道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支架,支撑臂上设置有旋转轴,旋转轴与连接支架固定连接,旋转轴与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旋转轴带动同步带辊道转动。

优选的,所述旋转顶升装置包括辊道以及安装辊道支架上的气缸,气缸的活塞杆接头与转向电动机连接,转向电动机的输出轴与旋转支架固定连接,旋转支架为网格状,旋转支架位于辊道的上部,旋转支架的顶面低于辊道的顶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该用于光伏玻璃冷热端连线生产的装置,通过辊道生产线将热端设备和冷端设备连接起来,实现光伏玻璃的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采用立交辊道和上下片机,实现在冷端设备和热端设备在出现故障时,能够将生产线上的光伏玻璃进行下片或下片,提高生产线的运行效率。解决了光伏玻璃冷热端的产品物流问题,减少了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失,极大地降低了因上下片造成的人工成本,为企业带来了效益。

在第一辊道的末端设置第二立交辊道和气垫桌,在不停线的状态下对生产线的产品进行抽检,提高光伏玻璃的质量。

两条生产线通过第五立交辊道连接,实现将两条生产线上物料进行交叉传送,提高生产线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立交辊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桥式开合辊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集片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旋转顶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立交辊道;2、上下片机;3、过渡输送辊道;4、第二立交辊道;5、气垫桌;6、桥式开合辊道;7、移动辊道;8、第三立交辊道; 9、集片机;10、第四立交辊道;11、旋转顶升装置;1-1辊台基本框架;1- 2、X向输送辊道;1-3、Y向升降辊道;1-4、滚动装置;1-5、升降传送装置;6-1、主输送辊道;6-2、链轮、6-3、气缸、6-4、旋转轴;6-5同步带辊道;9-1、支架;9-2、电动机;9-3、减速机;9-4、丝杆;9-5、支撑板; 11-1升降气缸;11-2转向电动机;11-4旋转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光伏玻璃冷热端连线的生产线,包括与热端连接的第一立交辊道1,第一立交辊道1的侧边安装有上下片机2,用于在第一立交辊道1上提取和放置光伏玻璃,第一立交辊道1的输出端与第一辊道连接,第一辊道上设置有多个过渡输送辊道3,第一辊道与第二立交辊道4连接,第二立交辊道4用于提升抽检的光伏玻璃,第二立交辊道4的侧边安装有气垫桌5,气垫桌5用于放置抽检的光伏玻璃,第二立交辊道4与桥式开合辊道6连接,桥式开合辊道6与第二辊道连接,第二辊道上设置有集片机 9,第二辊道的输出端与第四立交辊道10连接,第四立交辊道的侧边还设置有上边机,第四立交辊道10分别与冷端主线连接辊道和冷端副线连接辊道连接,冷端主线连接辊道和冷端副线连接辊道平行设置,冷端主线连接辊道和冷端副线连接辊道上均通过旋转顶升装置11与第四立交辊道10连接。

为了提高冷热端连接生产线的效率,在冷、热端线设备之间设置两条并行的生产线,同时根据生产的产品不同,需要实现两条生产线的交叉传送,两条生产线的连接方式如下。

两条生产线的桥式开合辊道6的输出端通过辊道还共同连接有第五立交辊道,第五立交辊道与其中一条生产上的第二辊道之间还设置有移动辊道7,移动辊道7通过第三立交辊道8与第二辊道连接。

如图2所示,第一立交辊道1包括辊台基本框架1-1及安装在辊台基本框架1-1上的X向输送辊道1-2和Y向升降辊道1-3;辊台基本框架1-1的下端安装有滚轮,X向为生产线方向,Y向为水平面上与X向垂直的方向; X向输送辊道1-2包括若干个沿X向布置的滚动装置1-4,每一个滚动装置 1-4的两端均架装在辊台基本框架1-1上;Y向升降辊道1-3包括若干个升降传送装置1-5,每一个升降传送装置1-5的两端安装在辊台基本框架1-1 上;升降传送装置1-5与滚动装置1-4平行相间布置。

升降传送装置1-5包括升降气缸和Y向传送带,升降气缸带动Y向传送带上下移动,Y向传送带用于传送光伏玻璃。

升降传送装置1-5处于低位时,Y向传送带的顶端面低于滚动装置1-4 的顶端面;升降传送装置1-5处于高位时,Y向传送带的底端面与滚动装置 1-4的顶端平面之间有缝隙,缝隙高度大于等于被传送的光伏玻璃厚度。

上下片机2为机械手臂,包括框架,框架上安装有大臂,大臂通过旋转关节连接小臂,小臂连接吸盘架,吸盘吸附光伏玻璃。通过机械手臂实现光伏玻璃在第一立交辊道上的上片和下片功能。

气垫桌5包括由50*50的方钢焊接而成的框架,上部装有用胶木板粘接而成的箱体一个,箱体下部装有11KW风机两台,箱体上表面胶木板整体分布Φ5小孔若干,箱体下表面开孔与风机风管连接。光伏玻璃进入气垫桌前风机启动,产品在气垫桌上滑动,易于人工操作产品。

如图3所示,桥式开合辊道6包括主输送辊道6-1、链轮6-2、气缸6-3、旋转轴6-4和同步带辊道6-5。

主输送辊道6-1设置在同步带辊道6-5的一端,主输送辊道6-1的一端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臂,且支撑臂伸出主输送辊道1的端部,并伸入同步带辊道6-5的下部,旋转轴6-4水平设置在支撑臂上,并且可以自由转动,同步带辊道6-5的支架的底部设置有L型支架,L型支架的水平端与旋转轴6- 4固定连接。

气缸6-3采用双导杆双作用气缸,气缸6-3安装在主输送辊道6-1的下方的支架上,主输送辊道6-1支架上活动安装有第一链轮6-2,所述旋转轴 6-4的端部安装有第二链轮,旋转轴6-4与其上的第二链轮同步转动,链条的一端与气缸6-3的一端连接,链条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链轮6-2和第二链轮与气缸6-3的另一端连接。

当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前后端生产线的连贯,主输送辊道和同步带辊道位于同一平面,光伏玻璃由前端生产线输送至同步带辊道,然后在由同步带辊道输送至主输送辊道,最后由主输送辊道输送至后端生产线。

当叉车需要通过时,启动气缸,气缸向左运动,同时带动链条运动,链条带动旋转轴转动,旋转轴带动同步带辊道翻转90°,从而将通道打开,叉车通过后,再次启动气缸,气缸反向运动,同步带辊道反向翻转90°,与主输送辊道平齐。

移动辊道7包括辊道、框架和设置在辊道框架底部的4个高度可调节地脚和可升降滚轮,辊道安装在框架顶部。有物流需要时将升降滚轮顶升使地脚离开地面,人工推出辊道,作业完毕时人工将辊道推入,降下升降滚轮使地脚落地恢复生产。

如图4所示,集片机9包括下端开口的U型支架9-1,支架的两个下端安装在第二辊道上,支架上设置有电动机9-2,电动机9-2的输出轴与减速机9-3连接,减速机9-3的输出轴与丝杆9-4固定连接,丝杆9-4下端连接有若干层支撑板9-5,每层支撑板9-5由若干平行于辊轮轴的支撑杆组成。

集片机9处于初始位置时,支撑杆间隔位于第二辊道上的辊轮之间,且最上次的支撑杆低于辊轮,所有支撑板9-5均与传输装置不干涉,不影响传输装置正常工作,光伏玻璃通过第二辊道传输过程中,当生产线上输送的光伏玻璃量大于冷端线设备接收量时,电动机9-2通过减速机9-3带动丝杠同步上移,将第二辊道上的光伏玻璃收集在支撑板上,待下一块光伏玻璃进入到第二辊道时,电动机9-2通过减速机9-3带动丝杠再次同步上移,将第二块光伏玻璃到另外一个支撑板上,循环以上步骤,完成集片。

当上游热端线设备流出产品因为质量问题等出现光伏玻璃产品不连续时,电动机9-2反转,电动机9-2通过减速机9-3带动丝杠同步下移,将位于某层支撑板9-5上的光伏玻璃放在第二辊道上,光伏玻璃在第二辊道的带动下即可运输至下一工序,完成补片。

如图5所示,旋转顶升装置11包括安装在冷端主线连接辊道支架中心的升降气缸11-1,升降气缸11-1的活塞杆接头与转向电动机11-2连接,转向电动机11-2活动安装在主线连接辊道的支架上,且能够上下移动,电动机11-2的输出轴与旋转支架11-4固定连接,旋转支架11-4为网格状,旋转支架11-4位于冷端主线连接辊道的上表面,旋转支架11-4的上端面低于辊轮的上端面。

当光伏玻璃输送到冷端主线连接辊道上需要转向时,升降气缸11-1的活塞杆接头上升,并带动电动机上升,转向电动机11-2带动旋转支架11-4上升,旋转支架11-4带动光伏玻璃上升,当光伏玻璃上升至一定高度,转向电动机11-2启动,电动机带动旋转支架转动,进而带动光伏玻璃转向,转后完成后,气缸的活塞杆接头、电动机和旋转支架下降到初始位置。

每条生产线上均连续设置4个第一立交辊道,每个第一立交辊道上均设置一个上下片机。

下面对该用于光伏玻璃冷热端连线的生产线的工作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工分7种情况。

一、热端1#设备的产品经过第一生产线输送至冷端1#设备,热端2#设备的产品经过第二生产线输送至冷端2#设备,具体方式如下。

光伏玻璃自热端线设备出来后,经过第一立交辊道,不良品在第一立交辊道上由上下片机下片至上,合格的光伏玻璃经过第一辊道输送至桥式开合辊道,光伏玻璃经过桥式开合辊道后通过第五立交辊道输送至移动辊道,然后在经过第三立交辊道转向后通过第二辊道输送至第四立交辊道,光伏玻璃经过第四立交辊道分流进入冷端主线连接辊道和冷端副线连接辊道上,最后输送至冷端线设备。

二、热端1#设备的光伏玻璃输送至冷端2#设备、热端2#设备光伏玻璃输送至冷端1#设备,具体方式如下。

热端1#线产品和热端2#线产品分别从第一生产线和第二生产线进行输送,不良品分别由第一生产线和第二生产线的上下片机下片至A型架,合格的光伏玻璃经桥式开合辊道后,第一生产线的光伏玻璃通过第五立交辊道横移后输送至第二生产线的的旋转顶升装置,经旋转顶升将产品由纵向旋转为横向后分别进入第二生产线的冷端主线连接辊道和冷端副线连接辊道上,最后输送至冷端2#设备。

第二生产线的光伏玻璃通过第五立交辊道横移后输送至第一生产线的的旋转顶升装置,经旋转顶升将产品由纵向旋转为横向后分别进入第一生产线的冷端主线连接辊道和冷端副线连接辊道上,最后输送至冷端1#设备。

三、冷端设备故障或检修时,上下片机可以将热端设备输出产品按照良品和不良品分别下片至A型架上存储,待冷端设备恢复正常后可由上下片机进行上片进行后续加工或转运至别的线体进行加工。

四、热端设备故障或检修时,桥式开合辊道的同步带辊道旋转90°,通过叉车将产品转运至上片机处,由上片机自动上片至第四立交辊道并输送至冷端线进行后续冷加工,实现热端停止生产后不影响冷端线生产加工。

五、光伏玻璃流水至集片机时,如果下游设备上有产品未输送,集片机可自动提升将光伏玻璃暂时存储,产品存储大于集片机的储片量时,信号传递至上下片机处,上下片机可自动将产品下片至A型架上。当集片机下游设备上无产品时,集片机可自行下降将暂存产品放至第二辊道输送至下游设备。

六、当冷端产能大于热端产能时,如果有暂存的半成品,可以通过上下片机进行补片,最大限度加大冷端生产线产能。

七、半成品检验人员可使用气垫桌前端按钮控制第二立交辊道分别实现第一生产线和第二生产线的半成品检验,产品检验操作过程中不影响后续产品继续向冷端1#设备和冷端2#设备输送。

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