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套标机的上位感应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5959发布日期:2019-01-15 22:55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套标机的上位感应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套标机,尤其涉及看一种用于套标机的上位感应器机构。



背景技术:

每个企业现在都有自己的品牌,通常企业会在自己生产的产品上进行贴标,一是可以代表自己的产品,二是起到宣传作用。例如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饮料瓶等,通常在外面会套有标签,传统技术中采用人工进行贴标,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现有技术中采用套标机进行套标,不能检测标签的空白区域,也不能保证标签被刀片切断的长度一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套标机的上位感应器机构,用来将标签导入中心柱,其上有光纤放大器,光纤感应头,用来检测标签的空白区域,从而保证切断标长一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用于套标机的上位感应器机构,包括上位感应立杆,所述上位感应立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上位感应块、上位感应立杆上套设有第二上位感应块与第三上位感应块、上位感应立杆的底部滑动设置于上位感应底座上;所述第一上位感应块的顶部连接有光纤放大器,第一上位感应块的侧部连接有与上位感应立杆垂直设置的第一上位导料轮组;所述第二上位感应块的侧部连接有与上位感应立杆垂直设置的光线电眼杆,该光线电眼杆上设置有安装有光纤感应头的光纤电眼支座;所述第三上位感应块的侧部连接有第二上位导料轮组,该第二上位导料轮组与上位感应立杆垂直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上位感应块通过第一上位调节旋钮固定于上位感应立杆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上位感应块通过第二上位调节旋钮固定于上位感应立杆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位感应底座包括上位感应弧形板、上位感应滑动座、上位感应限位板,所述上位感应立杆垂直设置于上位感应滑动座上;所述上位感应弧形板上开设有上位感应滑动孔,所述上位感应滑动座的底部穿过上位感应滑动孔连接于上位感应限位板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位感应器机构设置于套标机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用来将标签导入中心柱,其上有光纤放大器,光纤感应头,用来检测标签的空白区域,从而保证切断标长一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带瓶组机构、毛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中心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刀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刀盘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刷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标签料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标签料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分瓶螺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供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供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驱动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驱动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上位感应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套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送产品1的流水线2,所述流水线2上设置有将产品1等距分开的分瓶螺杆机构3、夹持产品1同步运动的带瓶组机构4、将套好标签的产品1进行拍打的毛刷机构5;还包括存放标签的标签料架机构6,从标签料架机构6上拉出标签的供料机构7;还包括将改变标签外形的中心柱8,将标签导入中心柱8的上位感应器机构9、将标签从中心柱8上刷下的驱动组机构10、切断中心柱8上标签的刀盘机构11、将标签刷下后套在产品1上的刷下机构12;还包括将套好标签的产品1进行蒸汽收缩的收缩炉13。

具体的,所述流水线2将待套标的产品1输送至分瓶螺杆机构3处,分瓶螺杆机构3将产品1等距分开,流水线2继续输送至带瓶组机构4,带瓶组机构4夹持产品1同步运动至中心柱8下方位置,同时标签料架机构6存放标签的由供料机构7拉出,上位感应器机构9将标签导入中心柱8,中心柱8改变标签外形与产品1匹配,驱动组机构10将标签从中心柱8上刷下,刀盘机构11切断中心柱8上的标签,刷下机构12将标签刷下后套在产品1上,毛刷机构5将套好标签的产品1进行拍打,流水线2将套好标签的产品1输送至收缩炉13进行蒸汽收缩。

实施例2: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3所示,所述带瓶组机构4包括两个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的传送组件41,所述传送组件41通过流水线固定件42安装于流水线2上;所述流水线固定件42的上部设置有通过皮带(图中并未示出)连接的带瓶主动轮43与带瓶从动轮44,所述带瓶主动轮43通过带瓶电机45驱动并带动带瓶从动轮44;所述流水线固定件42的下部设置有调节两个传送组件41间距的带瓶移动模组46,该带瓶移动模组46位于流水线固定件42的端部。

更为具体的,所述传送组件41可有效对标签进行定位,其中带瓶移动模组46可以根据产品1的尺寸进行调节间距。其中带瓶移动模组46采用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公知的移动模组,故不再一一赘述了。

具体的,所述毛刷机构5包括毛刷固定件51、毛刷移动模组52、毛刷驱动电机53、毛刷传动杆54、毛刷55,所述毛刷移动模组52通过毛刷固定件51安装于流水线固定件42上;所述毛刷驱动电机53、毛刷传动杆54设置于毛刷移动模组52上,所述毛刷55设置于毛刷传动杆54上;所述毛刷驱动电机53驱动毛刷传动杆54转动,并带动毛刷55转动。

更为具体的,所述毛刷机构5是确保标签能够到达瓶底或者带瓶组机构4皮带上表面位置。

如图4所示,所述中心柱8包括依次连接的分标板81、圆柱状上部82、圆柱状中部83、圆柱状下部84,用于将扁平的标签通过外形变成圆形。

更为具体的,所述中心柱8的分标板81采用防静电分隔板,有效减低标签高速运转中产生的静电,有效提高套标效果。

如图5~6所示,所述刀盘机构11包括刀盘安装外壳111以及设置于刀盘安装外壳111上的刀片传动轮112、多个刀片皮带轮113、多个刀片同步轮114、刀盘皮带115,所述刀盘安装外壳111中部开设有安装中心柱8的中空结构116;所述多个刀片同步轮114均匀分布于中空结构116的周部,且每个刀片同步轮114上安装有朝向中空结构116的刀片117;所述刀盘皮带115连接每个刀片同步轮114,并由刀片电机118驱动刀片传动轮112带动;每个刀片皮带轮113对应各个刀片同步轮114,所述刀片皮带设置于刀片皮带轮113与刀片同步轮114之间。

更为具体的,所述刀盘机构11是用来切断中心柱8上标签的机构,由于标签有多种宽度,故中心柱8和刀盘机构11也有相应的大小;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刀盘机构11,在转动单个刀片117时,另外刀片117同步相应,从而切断标签。

如图7所示,所述刷下机构12包括刷下安装架121以及设置于刷下安装架121上的刷下螺杆122、一对刷下组件123,所述刷下螺杆122调节刷下组件123上下移动;所述刷下组件123包括刷下电机1231、刷下包胶轮1232、刷下包胶轮开口调节块1233,所述刷下电机1231连接刷下包胶轮1232并驱动刷下包胶轮1232旋转;所述刷下包胶轮开口调节块1233设置于刷下电机1231外,用于调节刷下包胶轮1232的水平位置。

更为具体的,所述刷下机构12是将切断的标签在相向转动的刷下包胶轮1232作用下,竖直刷下后套在流水线2上的产品1上。

具体的,采用双电机直连传动方式,只通过一根轴杆完成传动,其电机安装有独立变频系统,如标签有差异可根据所需要的频率直接通过操作屏幕进行变频,降低不良率,提高产品1品质。

具体的,还包括防止标签运行过程中抖动的缓冲料架141,所述缓冲料架141上设置有缓冲固定辊轮142与缓冲浮动辊轮143;标签经过所述缓冲固定辊轮142缠绕在缓冲浮动辊轮143上,所述缓冲浮动辊轮143在缓冲料架141上上升下降。

更为具体的,所述缓冲料架141有效防止标签运行过程抖动,导致翻标异常,充分减低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标签缠绕在缓冲浮动辊轮143致使上升下降,从而缓冲标签进给的平稳性,缓冲料架141后设有2~3个检测缓冲浮动辊轮143位置电眼,获得信号以后,控制供料机构7电机工作。

具体的,还包括机架15与控制柜16,所述机架15设置于控制柜16上,各个机构设置于机架15上。

具体的,所述流水线2上设置有高位置标签感应器17与低位置标签感应器18,所述高位置标签感应器17与中心柱8的圆柱状下部84位于同一高度,用于感应标签是否由刀盘机构11切下;所述低位置标签感应器18与刷下机构12位于同一高度,用于感应标签是否成功由中心柱8套入产品1。

实施例3: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8~9所示,一种用于套标机的标签料架机构,设置于料架立柱61上,包括转盘组件62与张力提供组件63,所述张力提供组件63包括料架中心转轴631以及依次套设于料架中心转轴631上的轴承座632、摩擦环633、调节弹簧634、调节螺母635,所述轴承座632固定设置于料架立柱61上;所述摩擦环633包括固定摩擦环6331与可移动摩擦环6332,所述固定摩擦环6331连接于轴承座632上;所述调节弹簧634的一端连接于调节螺母635上、另一端连接于可移动摩擦环6332并与固定摩擦环6331紧密贴合;所述转盘组件62包括料盘背板621、料卷前挡板622、料盘锁环623、挡料把手624,所述料盘背板621与料卷前挡板622套设于料架中心转轴631上;所述料盘锁环623套设于料架中心转轴631上,并位于料盘背料靠近轴承座632的一侧;所述挡料把手624套设于料架中心转轴631上,并位于料卷前挡板622远离料盘背板621的一侧。

具体的,通过调节弹簧634行程,改变摩擦力,由此控制转盘组件62自由转动阻力,使供料机构7拉动(非连续拉动)标签时不至于标签堆积,也不使标签受拉力过大,而出现拉断变形等问题。

具体的,所述料盘背板621、料卷前挡板622上设置有料架限位孔625,该料架限位孔625内设置有料架调节杆626;所述料架调节杆626的一端固定于料盘背板621上,另一端固定于料卷前挡板622上;所述料架限位孔625为腰形孔,并沿着径向设置;所述料架限位孔625为两个以上,均匀分布于料盘背板621、料卷前挡板622上;所述料架调节杆626的数量与料架限位孔625的数量相同。

更为具体的,所述料架立柱61为落地式,根据人体一般身高制定高度,充分降低人员劳动程度,通过调节料架调节杆626在料架限位孔625上的位置可满足各个尺寸卷标纸管内径。

具体的,所述标签料架机构6有两个,每个标签料架机构6均设置有标签导料架64。

更为具体的,所述标签料架机构6用于存放标签,由于套标速度较快(150~450瓶/分钟),因此,标签更换也相对频繁,故设置两个标签料架机构6,这样在套标机工作时,交替使用,一个供标,另一个缺标后换新的标签料卷。

具体的,所述标签料架机构6设置于套标机上,防止料卷偏心、外跑的情况,同时通过调节弹簧634行程,改变摩擦力,由此控制转盘组件62自由转动阻力,使拉动标签时不至于标签堆积,也不使标签受拉力过大,而出现拉断变形等问题。。

实施例4: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10所示,一种用于套标机的分瓶螺杆机构,包括分瓶螺杆安装架31以及设置于分瓶螺杆安装架31上的分瓶螺杆位置调节组件32、分瓶螺杆传动组件33、分瓶螺杆34,所述分瓶螺杆位置调节组件32用于调节分瓶螺杆安装架31在竖直方向、水平方向上的位置;所述分瓶螺杆传动组件33与分瓶螺杆34相连接,用于驱动分瓶螺杆34将产品1等距分开。

具体的,所述分瓶螺杆位置调节组件32包括分瓶螺杆位置固定件321、分瓶螺杆位置调节块322、分瓶螺杆水平调节杆323、分瓶螺杆竖直调节杆324,所述分瓶螺杆水平调节杆323的一端在水平方向上穿过分瓶螺杆位置调节块322连接于分瓶螺杆位置固定件321上,另一端连接有分瓶螺杆水平调节手轮325;所述分瓶螺杆竖直调节杆324的一端在竖直方向上穿过分瓶螺杆位置调节块322连接于分瓶螺杆安装架31上,另一端连接有分瓶螺杆竖直调节手轮326。

更为具体的,所述分瓶螺杆位置调节组件32可前后、上下调整,换型时只需要更换相应瓶型的分瓶螺杆34即可,充分降低了人员换型的技术要求。

具体的,所述分瓶螺杆传动组件33包括分瓶螺杆传动电机331、分瓶螺杆传动皮带、分瓶螺杆主动轮、分瓶螺杆从动轮,所述分瓶螺杆主动轮与分瓶螺杆传动电机331相连接,所述分料螺杆从动轮与分瓶螺杆34相连接;所述分瓶螺杆传动皮带套设于分瓶螺杆主动轮、分瓶螺杆从动轮外,所述分瓶螺杆传动电机331驱动分瓶螺杆主动轮带动分瓶螺杆从动轮上的分瓶螺杆34转动。其中所述分瓶螺杆传动皮带、分瓶螺杆主动轮、分瓶螺杆从动轮均设置于分瓶螺杆传动外壳332内,故图中并未示出。

具体的,所述分瓶螺杆34的两端部通过分瓶螺杆支架35固定在分瓶螺杆安装架31上。

更为具体的,前端产品1持续供应,分瓶螺杆34通过分瓶螺杆传动电机331传动,将产品1高速等距分开,输送到套标机内。

具体的,所述分瓶螺杆机构3设置于套标机上,将产品1定时定距平稳地输送到套标工位,提高套标合格率,同时提高了精确度,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施例5: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11~12所示,一种用于套标机的供料机构,包括供料安装座71以及设置于供料安装座71上的供料电机72、供料传动链轮73、供料压紧滚轮组74、供料面板导料轮组75,所述供料面板导料轮组75设置于供料安装座71外、供料压紧滚轮组74设置于供料安装座71内;所述供料电机72通过供料传动链轮73提供动力驱动供料压紧滚轮组74压紧并拉出标签。

具体的,将标签通过供料压紧滚轮组74压紧标签后,通过链传动提供动力,将标签从标签料架机构6拉出。

具体的,所述供料压紧滚轮组74包括金属供料滚轮741与橡胶供料滚轮742,所述金属供料滚轮741的中部设置有第一供料挡板743,所述橡胶供料滚轮742的中部设置有第二供料挡板744。更为具体的,所述第一供料挡板743、第二供料挡板744能够有效的防卷料。

具体的,所述橡胶供料滚轮742上安装有手动供料轮745。更为具体的,在穿料时,供料电机72停止,现场人员通过手动供料轮745从而控制供料电机72旋转,能够降低危险性。

具体的,所述金属供料滚轮741上安装有偏心轮组件746。更为具体的,穿料时,由于供料压紧滚轮组74存在压紧力,故穿料较为困难,增设此偏心轮组件746目的在于在穿料时将供料压紧滚轮组74张开,以方便穿料。此处的偏心轮组件746采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用的结构,故不在一一赘述。

具体的,所述供料传动链轮73包括供料主传动轮、供料从传动轮、供料传动链条,所述供料传动链条套设于供料主传动轮、供料从传动轮外;所述供料电机72驱动供料主传动轮带动供料从传动轮上的供料压紧滚轮组74。

具体的,所述供料机构7设置于套标机上,能够防止卷料,提高了安全性,方便穿料。

实施例6: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13~14所示,一种用于套标机的驱动组机构,包括驱动组安装架101以及设置于驱动组安装架101上的第一驱动组包胶轮组102、第二驱动组包胶轮组103,所述第一驱动组包胶轮组102包括第一驱动包胶轮底座1021、第一驱动组包胶轮转轴1022、第一驱动组包胶轮1023,所述第一驱动包胶轮底座1021安装于驱动组安装架101上;所述第一驱动组包胶轮转轴1022穿过第一驱动包胶轮底座1021,其一端套接有第一驱动齿轮1024、第一驱动组包胶轮1023套接于另一端上;所述第二驱动组包胶轮组103包括第二驱动包胶轮底座1031、第二驱动组包胶轮转轴1032、第二驱动组包胶轮1033,所述第二驱动包胶轮底座1031安装于驱动组安装架101上;所述第二驱动组包胶轮转轴1032穿过第二驱动包胶轮底座1031,其一端套接有第二驱动齿轮1034、第二驱动组包胶轮1033套接于另一端上;所述第一驱动组包胶轮组102、第二驱动组包胶轮组103上设置有驱动组齿轮座104,该驱动组齿轮座104上穿设有第一驱动齿轮转轴1041、第二驱动齿轮转轴1042;所述第一驱动齿轮转轴1041的一端连接有第三驱动齿轮1043、另一端依次连接有第四驱动齿轮1044、驱动主齿轮1045,所述第二驱动齿轮转轴1042的一端连接有第五驱动齿轮1046、另一端连接有第六驱动齿轮1047,所述第三驱动齿轮1043与第五驱动齿轮1046啮合设置。

具体的,所述驱动主齿轮1045与驱动组电机105通过皮带(图中未示出)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齿轮1024与第四驱动齿轮1044通过皮带(图中未示出)连接,所述第二驱动齿轮1034与第六驱动齿轮1047通过皮带(图中未示出)连接。

具体的,所述驱动组安装架101包括驱动组侧板1011以及设置于驱动组侧板1011上的驱动组横杆1012、驱动组丝杆1013,所述第一驱动包胶轮底座1021、第二驱动包胶轮底座1031安装于驱动组横杆1012、驱动组丝杆1013上,并通过驱动组丝杆1013调节第一驱动组包胶轮1023、第二驱动组包胶轮1033的位置。

具体的,所述驱动组丝杆1013的一端部设置有丝杆调节块1014。

更为具体的,为了保证第一驱动组包胶轮1023、第二驱动组包胶轮1033能够夹持中心柱8时,使中心柱8保持在中心。

具体的,所述驱动组齿轮座104包括驱动转轴安装块1041与驱动转轴连接件1042,所述第一驱动齿轮转轴1041、第二驱动齿轮转轴1042穿设于驱动转轴安装块1041内,所述驱动转轴连接件1042的一端套接于第一驱动齿轮转轴1041或第二驱动齿轮转轴1042上、另一端套接于第一驱动组包胶轮转轴1022、第二驱动组包胶轮转轴1032上。

具体的,所述驱动组机构10设置于套标机上,通过第一驱动组包胶轮1023、第二驱动组包胶轮1033相对转动,将标签从中心柱8定长刷下,同时还有夹持中心柱8作用。

实施例7: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15所示,一种用于套标机的上位感应器机构,包括上位感应立杆91,所述上位感应立杆9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上位感应块92、上位感应立杆91上套设有第二上位感应块93与第三上位感应块94、上位感应立杆91的底部滑动设置于上位感应底座95上;所述第一上位感应块92的顶部连接有光纤放大器96,第一上位感应块92的侧部连接有与上位感应立杆91垂直设置的第一上位导料轮组97;所述第二上位感应块93的侧部连接有与上位感应立杆91垂直设置的光线电眼杆98,该光线电眼杆98上设置有安装有光纤感应头99的光纤电眼支座910;所述第三上位感应块94的侧部连接有第二上位导料轮组911,该第二上位导料轮组911与上位感应立杆91垂直设置。

具体的,所述第二上位感应块93通过第一上位调节旋钮912固定于上位感应立杆91上,方便调节。

具体的,所述第三上位感应块94通过第二上位调节旋钮913固定于上位感应立杆91上,方便调节。

具体的,所述上位感应底座95包括上位感应弧形板951、上位感应滑动座952、上位感应限位板953,所述上位感应立杆91垂直设置于上位感应滑动座952上;所述上位感应弧形板951上开设有上位感应滑动孔954,所述上位感应滑动座952的底部穿过上位感应滑动孔954连接于上位感应限位板953上。

更为具体的,通过将上位感应滑动座952在上位感应弧形板951上的上位感应滑动孔954内滑动,从而进一步调节上位感应立杆91的位置。

具体的,所述上位感应器机构9设置于套标机上,用来将标签导入中心柱8,其上有光纤放大器96,光纤感应头99,用来检测标签的空白区域,从而保证切断标长一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