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瓶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红外线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药用玻璃瓶具有光洁透明、易消毒、耐侵蚀、耐高温、密封性能好等特点,目前仍是普通输液剂、抗生素、普粉、冻干、疫苗、血液、生物制剂的首选包装,大多采用药用玻璃包装,包括安瓿瓶、西林瓶等。
在公告号为CN2119422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卧式制瓶机,包括用于平放玻璃管的进料斗、进料控制板、第一成型部、换向器、第二成型部、分割器、出料口和水平传送装置,其中进料斗与进料控制板连接,进料控制板与水平传送装置相连接,位于进料控制板与水平传送装置之间设置有成型部,水平传送装置依次与换向器、第二成型部、分割器、出料口和水平传送装置连接。制瓶时,玻璃事先加工成玻璃管,然后将玻璃管水平堆放在进料斗内,再经过进料控制板的传送,依次进行加工。
玻璃瓶从出料口处输出后需要人工将生产出的玻璃瓶拿至红外检测器处进行检测,以判断生产出的玻璃瓶是否合格;红外检测器包括红外线灯和摄像头,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手持玻璃瓶至摄像头处进行检测,不合格的扔掉,合格的放置在包装箱内,这样比较麻烦,浪费了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线检测装置,具有玻璃瓶生产后自动进行红外线检测以节约人力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红外线检测装置,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用于传送玻璃瓶的传送装置,所述机架上位于传送装置的上方设置有红外线灯和摄像头,所述传送装置上位于红外线灯和摄像头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玻璃瓶单独靠近摄像头的检测输送装置,所述检测输送装置包括设置红外线灯和摄像头底部的滚轮和开设在滚轮边缘呈直角的缺口,所述滚轮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滚轮平行设置,所述滚轮的所在平面垂直于地面,两个所述滚轮之间的距离不大于待检测玻璃瓶的长度,所述滚轮的转动方向与传送装置的传送方向平行,所述缺口处设置有用于阻止玻璃瓶脱离缺口的固定组件,所述机架上连接有用于驱动滚轮转动的电机。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玻璃瓶加工完成后,随着传送装置的传送移动至滚轮处时,将会从传送装置移动至滚轮上,卡接在缺口内,此时固定组件将会使得玻璃瓶固定在缺口内,避免玻璃瓶在移动的过程中从缺口内掉落,然后随着电机驱动滚轮转动,玻璃瓶将会向着红外线灯和摄像头移动,以方便摄像头能够更清楚的对玻璃瓶进行检测,这样玻璃瓶生产后自动移动至摄像头下进行检测,不需要人工手持玻璃瓶进行检测,节约了人力。
进一步,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真空泵和连接在真空泵上的吸风管,所述吸风管远离真空泵的端部位于所述缺口的夹角处。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玻璃瓶从传送装置上滚动至滚轮上的缺口内时,真空泵将会使得吸风管将玻璃瓶吸附在缺口内,以避免玻璃瓶在移动的过程中从缺口内掉落。
进一步,所述传送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机架两侧内壁上并位于机架两端的链轮,位于机架两端的两个所述链轮之间相对设置有链条,位于机架两侧内壁上的两个所述链轮之间同轴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连接有用于驱动链轮转动的电动机,所述链条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玻璃瓶的止转件。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电动机驱动链轮转动,以带动链条进行转动,此时止转件将会随着链条的转动而带动玻璃瓶移动,止转件的设置使得玻璃瓶在传送的过程中与相邻的玻璃瓶之间的距离固定,避免了玻璃瓶与相邻玻璃瓶之间发生碰触,导致玻璃瓶破碎。
进一步,所述止转件包括呈V形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开口背离所述链条设置。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玻璃瓶在传送的过程中,将会卡接在呈V形的固定架内进行传送,这样玻璃瓶在传送的过程中不易发生自转,且玻璃瓶与相邻的玻璃瓶之间的距离固定,从而避免了玻璃瓶与相邻玻璃瓶之间发生碰触,导致玻璃瓶破碎。
进一步, 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将红外线灯、摄像头和检测输送装置罩住的机壳。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机壳的设置用于减少外界的强光对红外线灯和摄像头的检测造成的影响,且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落至红外线灯与摄像头上的灰尘,使得检测更加精确。
进一步,所述机架上靠近链条的输出端设置有用于将不合格的玻璃瓶从固定架上推落的推落组件。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当玻璃瓶经过检测判断为不合格时,推落组件将会在玻璃瓶传送至链条的输出端时,将不合格的玻璃瓶从链条上推落,以阻止不合格的玻璃瓶传送至下一加工环节。
进一步,所述推落组件包括平行于地面且垂直于链条传送方向设置在机架上的气缸,所述气缸伸长时,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使得玻璃瓶的一端从固定架上脱离。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当玻璃瓶经过检测判断为不合格时,在不合格的玻璃瓶传送至气缸前方后,气缸伸长,使得气缸的活塞杆将不合格的玻璃瓶从固定架上推落,此时失去固定架的支撑,不合格的玻璃瓶将会从链条之间掉落,从而阻止不合格的玻璃瓶传送至下一加工环节。
进一步,两条所述链条之间倾斜设置有供不合格的玻璃瓶滑动的导向轨,所述导向轨远离链条的端部设置有用于收纳不合格的玻璃瓶的收纳箱。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不合格的玻璃瓶从链条之间掉落后,将会沿着导向轨滑动至收纳箱内,不仅能够减少不合格的玻璃瓶掉落至收纳箱内的噪声,且方便工作人员对不合格的玻璃瓶进行集中处理,避免玻璃瓶掉落至地面,破碎后扎伤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玻璃瓶生产后自动移动至摄像头下进行检测,不需要人工手持玻璃瓶进行检测,节约了人力;
二、玻璃瓶在传送的过程中与相邻的玻璃瓶之间的距离固定,避免了玻璃瓶与相邻玻璃瓶之间发生碰触,导致玻璃瓶破碎;
三、不合格的玻璃瓶从链条之间掉落后,将会沿着导向轨滑动至收纳箱内,不仅能够减少不合格的玻璃瓶掉落至收纳箱内的噪声,且方便工作人员对不合格的玻璃瓶进行集中处理,避免玻璃瓶掉落至地面,破碎后扎伤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意在展示传送装置和固定组件。
附图标记:1、机架;11、红外线灯;12、摄像头;13、机壳;2、传送装置;21、链轮;211、转轴;22、链条;221、固定架;23、电动机;3、检测输送装置;31、滚轮;311、缺口;32、电机;33、固定组件;331、真空泵;332、吸风管;4、推落组件;41、气缸;42、导向轨;43、收纳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红外线检测装置,包括机架1和设置在机架1上用于传送玻璃瓶的传送装置2,传送装置2包括转动设置在机架1两侧内壁上并位于机架1两端的链轮21,位于机架1两端的两个链轮21之间相对设置有链条22,且链条22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玻璃瓶的呈V形的固定架221,其中固定架221的开口背离链条22设置;结合图3所示,位于机架1两侧内壁上的两个链轮21之间同轴连接有转轴211,转轴211上连接有用于驱动链轮21转动的电动机23;电动机23驱动链轮21转动,以带动链条22进行转动,此时玻璃瓶将会卡接在呈V形的固定架221内进行传送,使得玻璃瓶在传送的过程中不易发生自转,且玻璃瓶与相邻的玻璃瓶之间的距离固定,从而避免了玻璃瓶与相邻玻璃瓶之间发生碰触,导致玻璃瓶破碎。
如图1所示,机架1上位于链条22的上方设置有机壳13,结合图2所示,机壳13内设置有红外线灯11和摄像头12,用于减少外界强光对且位于红外线灯11和摄像头1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玻璃瓶单独靠近摄像头12的检测输送装置3,包括设置在红外线灯11和摄像头12底部的两个所述平面垂直于地面的滚轮31和开设在滚轮31边缘呈直角的缺口311,机架1上连接有用于驱动滚轮31转动的电机32,两个滚轮31平行设置且两个滚轮31之间的距离不大于玻璃瓶的长度,玻璃瓶卡接在缺口311内随着滚轮31的转动,沿链条22的传送方向移动。
如图3所示,机架1上设置有真空泵331,结合图2所示,真空泵331上连接有吸风管332,其中,吸风管332远离真空泵331的端部位于缺口311的夹角处,玻璃瓶滚动至滚轮31上的缺口311内时,真空泵331将会使得吸风管332对玻璃瓶产生吸力,使得玻璃瓶被吸附在缺口311内,以避免玻璃瓶在移动的过程中从缺口311内掉落。
如图1所示,机架1上靠近链条22的输出端平行于地面且垂直于链条22传送方向设置有气缸41,两条链条22之间倾斜设置有供不合格的玻璃瓶滑动的导向轨42,导向轨42远离链条22的端部设置有用于收纳不合格的玻璃瓶的收纳箱43;当玻璃瓶经过检测判断为不合格时,在不合格的玻璃瓶传送至气缸41前方时,气缸41伸长,使得气缸41的活塞杆将不合格的玻璃瓶从固定架221上推落;此时失去固定架221的支撑,不合格的玻璃瓶将会从链条22之间掉落至导向轨42上,然后沿着导向轨42滑动至收纳箱43内,不仅能够减少不合格的玻璃瓶掉落至收纳箱43内的噪声,且方便工作人员对不合格的玻璃瓶进行集中处理,避免玻璃瓶掉落至地面,破碎后扎伤人。
工作过程:玻璃瓶加工完成后,电动机23驱动链轮21转动,以带动链条22进行转动,此时玻璃瓶将会卡接在呈V形的固定架221内进行传送,当玻璃瓶传送至机壳13内后,玻璃瓶将滚动至滚轮31处并吸附在缺口311内,然后电机32驱动滚轮31转动以带动玻璃瓶移动至靠近红外线灯11和摄像头12处,以方便摄像头12能够更清楚的对玻璃瓶进行检测,检测合格的玻璃瓶将会从缺口311处滚落至固定架221内继续传送至下一加工环节,检测不合格的玻璃瓶将会在传送至气缸41前方时,被气缸41从固定架221上推落至从链条22之间掉落至导向轨42上,然后沿着导向轨42进入收纳箱43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