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投口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8774发布日期:2019-01-22 21:13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式投口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卫垃圾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转式投口垃圾桶。



背景技术:

目前,多数垃圾桶投口均不封闭,使得垃圾暴露在外面,这种设计一方面影响美观,另一方面裸露的垃圾也带来了卫生问题,更容易散发异味等。有些垃圾桶即使设置了密封盖,盖子的开启闭合也不方便,许多人打开了盖子之后便不会将其盖上,使得里面的垃圾散发的臭味泄露到外界,不卫生,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旋转式投口垃圾桶,通过设置可以旋转的圆筒形活动盖达到了密闭效果,同时,圆筒形活动盖与偏心圆盘相连,为活动盖回正及保持闭合提供力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旋转式投口垃圾桶包括桶体,桶体开口上设置一个可开合的活动盖,活动盖为半圆筒形的,活动盖两侧分别设有相互平行的偏心圆盘;两个偏心圆盘分别与桶体开口转轴连接;活动盖绕着偏心圆盘的转轴旋转开启或盖合桶体的开口;活动盖旋转至开启状态时,活动盖与桶体开口形成的垃圾投口,偏心圆盘的重心垂线与偏心圆盘中心垂线相隔距离大于零,并且偏心圆盘的重心偏向于垃圾投口的一侧。

偏心圆盘的整体重心偏离偏心圆盘的中心位置;或者,偏心圆盘在偏离中心的位置上设有一重力块。

偏心圆盘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一个连接轴,连接轴穿入一轴承内,轴承固定在一根支架上,支架固定连接在桶体的内壁上。

桶体包含依次围成一个方桶的前板、第一侧板、后板和第二侧板,方桶上方为活动盖。后板为可打开的门板。

垃圾桶还包括顶端第一侧护板和顶端第二侧护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边缘均为圆弧和斜线,顶端第一侧护板固定在第一侧板的上边缘圆弧处,顶端第二侧护板固定在第二侧板上边缘圆弧处;活动盖的偏心圆盘分别设在顶端第一侧护板和顶端第二侧护板下方。

活动盖前端设有突出的沿口,活动盖旋转至盖合状态时,沿口与前板上沿紧密贴合。活动盖的沿口下方设有静音胶条。

活动盖的后方为一上盖板,活动盖后端的下沿设有卡板,活动盖旋转至盖合状态时,卡板与上盖板贴合,且贴合处设有静音胶条。

垃圾桶还包括一内胆,内胆设在桶体内,内胆整体下窄上宽,顶端四周设有突出的内胆外沿,且内胆外沿使用时与桶体内壁紧密配合。

活动盖旋转至盖合桶体开口状态时,偏心圆盘的重心垂线与偏心圆盘中心垂线相隔距离等于零;或者,活动盖旋转至盖合桶体开口状态时,偏心圆盘的重心垂线与偏心圆盘中心垂线相隔距离大于零并且偏心圆盘重心高度小于活动盖开启时的偏心圆盘重心高度,偏心圆盘的重心偏向于活动盖开启状态时垃圾投口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利用偏心圆盘与圆筒形活动盖固定连接,当圆筒形活动盖沿着轴线旋转打开的时候,偏心圆盘的重心在靠前的位置,从而形成了力矩,使得活动偏心圆盘与圆筒形活动盖有一个回正的回复力,当用户不再限制圆筒形活动盖打开时,圆筒形活动盖和偏心圆盘受力回正,回到闭合的位置。同时,在圆筒形活动盖回正到闭合位置时,偏心圆盘重心可以在最低点或者比最低点高一些的位置,可以使得圆筒形活动盖与前板紧贴合,即是保留了一个闭合力。另外,通过设有内胆,且内胆上方设有与桶体紧密配合的内胆外沿,使得垃圾桶方便清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投口垃圾桶装配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投口垃圾桶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投口垃圾桶的双桶结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垃圾桶的桶体开口上设置一个可开合的活动盖5。桶体的后面便是后板3,后板3是一个可打开的门板。图1是活动盖5旋转至开启状态时的立体图,活动盖5与桶体开口形成了垃圾投口。活动盖5为半圆筒形的,活动盖5前端设有突出的沿口51,活动盖5旋转至盖合状态时,沿口51与前板1上沿11紧密贴合。活动盖5的沿口51下方设有静音胶条(未示出),以减少盖合时碰撞所产生的噪声,同时也提升了气密性。

如图1、2所示,活动盖5两侧分别设有相互平行的偏心圆盘10,两个偏心圆盘10的中心连线便是活动盖5的中轴。活动盖5绕着偏心圆盘10的转轴旋转开启或盖合桶体的开口。两个偏心圆盘10分别与桶体开口转轴连接,具体地,偏心圆盘1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一个连接轴91,连接轴91穿入一轴承9内,轴承9固定在一根支架8上,支架8固定连接在桶体的内壁上。

偏心圆盘10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活动盖5自动盖合。在本实施例中,当旋转开启了活动盖5时,偏心圆盘10的重心垂线与偏心圆盘10中心垂线相隔距离大于零,并且偏心圆盘10的重心偏向于垃圾投口的一侧,这样的话,偏心圆盘10的重心便形成了一个迫使活动盖5回正的力矩,当活动盖5不受外力时,这个力矩便迫使活动盖5自动旋转回正而盖合。而当活动盖5旋转至盖合状态时,偏心圆盘10的重心垂线与偏心圆盘10中心垂线相隔距离等于零,也即是两者共线。

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活动盖5旋转至盖合桶体开口状态时,偏心圆盘10的重心垂线与偏心圆盘10中心垂线相隔距离大于零并且偏心圆盘10重心高度小于活动盖5开启时的偏心圆盘10重心高度,偏心圆盘10的重心偏向于活动盖5开启状态时垃圾投口的一侧。这样的结构所带来的好处是给予了活动盖5一个保持常闭合的力,不会轻易因为外力而被打开。

当旋转开启了或者盖合了活动盖5时,偏心圆盘10的重心可以处于偏心圆盘10中心所在水平面的上方或者下方,只要保证开启时的偏心圆盘10重心高于盖合时的偏心圆盘10重心即可。

在实际制造偏心圆盘10时,可将偏心圆盘10做成一块整体,并使偏心圆盘10的整体重心偏离偏心圆盘10的中心位置,从而实现偏心。又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偏心圆盘10在偏离中心的位置上设有一重力块(未示出),例如铅块或者额外的钢板,使得偏心圆盘10的重心偏离。

如图1、2所示,桶体包含依次围成一个方桶的前板1、第一侧板21、后板3和第二侧板22,方桶上方为活动盖5。活动盖5的后方为上盖板7,活动盖5后端的下沿设有卡板52,活动盖5旋转至盖合状态时,卡板52与上盖板7贴合,且贴合处设有静音胶条(未示出),以减少盖合时产生的噪声以及提高气密性。

此外,垃圾桶还包括顶端第一侧护板41和顶端第二侧护板42。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上边缘均为圆弧和斜线,顶端第一侧护板41固定在第一侧板21的上边缘圆弧处,顶端第二侧护板42固定在第二侧板22上边缘圆弧处。活动盖5的偏心圆盘10分别设在顶端第一侧护板41和顶端第二侧护板42下方。

在其他实施例中,垃圾桶还包括一内胆(未示出),内胆设在桶体内,内胆整体下窄上宽,顶端四周设有突出的内胆外沿,且内胆外沿使用时与桶体内壁紧密配合,这样的设计可以方便地取出内胆清理垃圾,也不会让垃圾泄露在内胆外侧。

在其他实施例中,前板1中间设有环保标识(未示出),可以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成双桶的垃圾桶,然后分别设置两个可以单独开启的活动盖500,还可以将前板100做成可开门的结构,如图3所示。

以上陈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