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定量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2152发布日期:2019-05-21 20:31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可调定量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总的涉及液体包装,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可调定量盖装置的液体包装。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液体包装多采用容器加上盖的结构,这种包装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但缺少定量功能。为此,有人研发出具有定量功能的液体包装。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3252540U揭示了一种抽吸式计量油容器。图27示出了该抽吸式计量油容器的基本结构。具体地说,该抽吸式计量油容器主要包括储油腔、泵组件、收集腔和油管,其中泵组件包括泵组件基体和泵致动器,泵组件基体和泵致动器围合压气腔,在压气腔和储油腔之间设置有通气阀。操作时,按压泵致动器,就能将通气阀打开;再松开泵致动器,就能将储油腔内部的油吸入到收集腔内;重复上述操作,就能在将油抽吸到达收集腔内的某个计量刻度之后,倾倒使用。这种抽吸式计量油容器实现了对液体的计量功能。

然而,CN203252540U这种类型的抽吸式计量油容器往往需要多次操作才能到达某个期望的定量,而且一旦超过这个定量也不可能将液体回收到容器内。也就是说,该抽吸式计量油容器操作起来并不方便,而且可能无法准确地实现期望的定量。尤其是当期望的定量需要变化时,很可能需要人工地计算定量以及反复多次的抽吸操作,这样就给操作带来不便且极易造成计量不准确的问题。

除了如上所述的“油容器”之外,实践中还有其它各种液体包装,例如日化用品的包装容器、液体药剂容器、液体食品容器等。以洗衣液包装容器为例,它就需要多种不同的定量,根据衣服量少或量多,需要加注的洗衣液的定量也不同,即满足定量可调的要求。与此同时,还需要满足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要求。

在本申请之前没有出现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液体包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方便、准确地调整液体包装容器的出液定量的可调定量盖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定量盖装置,其能被安装到容器上,所述可调定量盖装置包括:杯体,所述杯体呈顶部敞开的形状,由此限定能盛放一定量料液的空腔;以及导管部分,所述导管部分连接到所述杯体,所述导管部分具有液体出口,从而使所述杯体的所述空腔与所述容器内部流体地连通。其中,所述可调定量盖装置还包括固定管部分和能相对于所述固定管部分转动的转动管部分,所述固定管部分能与所述容器内部流体地连通,所述固定管部分具有穿透其管壁的至少一个开口,所述转动管部分也具有穿透其管壁的至少一个开口。由此,当通过使所述转动管部分转动而让所述固定管部分的开口与所述转动管部分的开口对齐时,就能将一定量的料液转移到所述杯体的空腔内。

较佳的是,在所述固定管部分和所述转动管部分之一上设置有一个开口,在所述固定管部分和所述转动管部分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开口,所述至少两个开口沿周向分开且具有不同的高度。

较佳的是,所述杯体包括杯体部分和盖体部分,所述固定管部分设置在所述盖体部分上,所述转动管部分设置在所述杯体部分上,所述杯体部分和所述盖体部分通过所述固定管部分和所述转动管部分可转动地连接。

较佳的是,所述导管部分包括导管,所述导管偏心地连接至所述盖体部分,在所述盖体部分的顶壁上对应于所述导管的位置设置有一通孔,在所述杯体部分的底壁上设置有一段圆弧槽。其中,当所述可调定量盖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杯体部分的底壁挡住所述盖体部分上的所述通孔,形成第一密封结构,同时,所述固定管部分上的开口与所述转动管部分上的开口相互错开,形成第二密封结构。

较佳的是,所述转动管部分是单独的部件。

较佳的是,还包括杯体罩盖,所述杯体和所述杯体罩盖之间为螺纹配合,所述固定管部分和所述转动管部分之间也为螺纹配合,且两组螺纹的旋向一致。其中,所述杯体罩盖连接至所述转动管部分,所述转动管部分随着所述杯体罩盖的转动而转动。其中,所述杯体罩盖和所述杯体之间的螺纹圈数设置成大于所述转动管部分和固定管部分之间的螺纹圈数,由此确保在所述杯体罩盖和所述杯体相互脱开之前,就使得所述转动管部分和所述固定管部分之间解除锁定和/或密封。

较佳的是,在所述转动管部分上设置有棘齿,在所述杯体罩盖上设置有与所述转动管部分上的棘齿相啮合的棘齿,所述转动管部分的棘齿和所述杯体罩盖的棘齿设置成:向螺旋打开方向的齿面为垂直面,向螺纹锁紧方向为倾斜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可调定量盖装置,其能被安装到容器上,所述可调定量盖装置包括:杯体,所述杯体呈顶部敞开的形状,由此限定能盛放一定量料液的空腔;以及导管部分,所述导管部分连接到所述杯体,所述导管部分具有液体出口,从而使所述杯体的所述空腔与所述容器内部流体地连通。其中,所述可调定量盖装置还包括固定管部分和至少能相对于所述固定管部分滑动的滑动管部分,所述固定管部分具有使其与所述容器内部流体地连通的至少一个开口,所述滑动管部分具有穿透其管壁的至少一个开口。由此,当通过使所述滑动管部分沿轴向滑动而让所述滑动管部分的开口升高或降低到不同高度时,就能将不同定量的料液转移到所述杯体的空腔内。

较佳的是,所述滑动管部分是推板式滑动外管或杠杆式滑动外管,所述推板式滑动外管或所述杠杆式滑动外管在所述固定管部分的外侧滑动而改变高度。其中,所述推板式滑动外管具有管状本体、手指推板和连接部,其中,所述杠杆式滑动外管具有杠杆式操作部。其中,所述推板式滑动外管或所述杠杆式滑动外管能用单手滑动操作。

较佳的是,所述滑动管部分是推拉式滑动外管,其在所述固定管部分的外侧滑动而改变高度。

较佳的是,所述滑动管部分是推拉式滑动塞管,所述推拉式滑动塞管具有推拉式操作部和止动凸缘,其中所述止动凸缘以下的部分可在所述固定管部分中滑动,以便露出或挡住所述推拉式滑动塞管上的开口。

较佳的是,所述转动管部分或所述滑动管部分具有密封塞,用于密封所述固定管部分上的开口。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调整液体包装容器的出液定量的可调定量盖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能实现准确的计量。尤其是当期望的定量需要变化时,能迅速而又准确地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可调定量盖装置可广泛用于各类液体包装,例如日化用品的包装容器、液体药剂容器、液体食品容器等。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剖视图;

图1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立体图,其中导管被移除;

图2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杯体部分的立体图;

图2b是图2a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盖体部分的立体图;

图3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盖体部分的剖视立体图;

图4a是安装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液体包装容器的剖视图,其中第一定量的料液已被转移到杯体内;

图4b是安装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液体包装容器的剖视图,其中第二定量的料液已被转移到杯体内;

图5是安装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液体包装容器的剖视图;

图6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杯体部分的剖视图;

图6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杯体部分的前视图;

图6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杯体部分的底部立体图;

图7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盖体部分的剖视图;

图7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盖体部分的立体图;

图8a是安装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液体包装容器的剖视图,其中第一定量的料液已被转移到杯体内;

图8b是安装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液体包装容器的剖视图,其中第二定量的料液已被转移到杯体内;

图9是安装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液体包装容器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剖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转动外管的立体图;

图12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剖视图,其中推板式滑动外管处于密封位置;

图12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剖视图,其中推板式滑动外管处于第一定量位置;

图12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剖视图,其中推板式滑动外管处于第二定量位置;

图13是图12a-12c中的推板式滑动外管的立体图;

图14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剖视图,其中杠杆式滑动外管处于密封位置;

图14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剖视图,其中杠杆式滑动外管处于第一定量位置;

图14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剖视图,其中杠杆式滑动外管处于第二定量位置;

图15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剖视图,其中拉压式滑动外管处于密封位置;

图15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剖视图,其中拉压式滑动外管处于第一定量位置;

图15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剖视图,其中拉压式滑动外管处于第二定量位置;

图16a是图15a-15c中的推拉式滑动外管的剖视图;

图16b是图15a-15c中的推拉式滑动外管的立体图;

图17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剖视图,其中推拉式滑动塞管处于密封位置;

图17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剖视图,其中推拉式滑动塞管处于第一定量位置;

图17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剖视图,其中推拉式滑动塞管处于第二定量位置;

图18a是图17a-17c中的推拉式滑动塞管的剖视图;

图18b是图17a-17c中的推拉式滑动塞管的立体图;以及

图19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剖视图,其处于密封状态;

图19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剖视图,其中杯体罩盖被螺旋地松开;

图19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剖视图,其中杯体罩盖已被去除;

图20是沿图19a中的A-A线剖取的剖视图,示出了杯体罩盖和转动外管的配合状况;

图21是图19a-19c中的转动外管的剖视图;

图22是从B方向看的图19c的俯视图;

图23是图19a-19b中杯体罩盖的剖视图;

图24是图19a-19b中杯体的前视图;

图25是图24所示杯体的剖视图;

图26是图25中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以及

图27示出了现有技术CN203252540U的抽吸式计量油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1b、图2a-2b、图3a-3b以及图4a-图4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如图1a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1主要包括杯体部分10、盖体部分11和导管12。

如图1a和图2a-2b所示,杯体部分10呈顶部敞开的形状,由此限定可盛放一定量料液的空腔101。杯体部分10具有底壁102、从底壁102向上突伸的侧壁103、以及从底壁102向上突伸的第一管状部分104。第一管状部分104从侧壁103径向向内地布置。第一管状部分104具有穿透其管壁的第一槽口(或称缺口)1041。

如图1a和图3a-3b所示,盖体部分11呈底部敞开的形状,例如通过螺纹安装到容器口部。盖体部分11具有顶壁111、从顶壁111向下悬伸的外侧壁112、从顶壁111向下悬伸的内侧壁113、以及从顶壁111向上突伸的第二管状部分114。第二管状部分114从外侧壁112和内侧壁113径向向内地布置。第二管状部分114具有穿透其管壁的第二槽口1141和第三槽口1142。第二槽口1141和第三槽口1142沿着第二管状部分114的周向分开,且具有不同的高度。换言之,第二槽口1141和第三槽口1142的下沿的高度不同,第二槽口1141的下沿的高度高于第三槽口1142的下沿。

杯体部分10和盖体部分11通过第一管状部分104和第二管状部分114可转动地连接。具体地说,第一管状部分104的内径基本上等于第二管状部分114的外径,从而实现两者间的相互转动,且不易脱开和漏液。

导管12通过第二管状部分114与杯体部分10相接合,由此使杯体部分10的空腔101通过导管12与容器内部流体地连通。应该理解,导管12也可以与第二管状部分114形成为一体,并穿过杯体部分10的底壁102。在此情况下,将导管和第二管状部分合称为导管部分。

另外,在盖体部分11的靠近第二管状部分114底部的位置设置有突起部1143。相应地,在杯体部分10的靠近第一管状部分104底部的位置设置有限定在两个凸块1042之间的凹口1043。随着第一管状部分104相对于第二管状部分114的转动,突起部1143可卡配到凹口1043内。在该实施例中,设置了三个凹口1043,使得突起部1143能接合在三个不同位置上,这三个位置分别对应于第一定量(例如8毫升)、第二定量(例如4毫升)和关闭位置。由此,当使杯体部分10相对于盖体部分11转动时,可通过突起部1143与凸块1042的接触而感知到杯体部分10已经转动到某个特定的位置。为清楚起见,如图1b所示,可在盖体部分11上设置可见的位置标记,例如“关闭(OFF)”、“4ml”、“8ml”。普通消费者结合上述可感知的卡配特征以及可见的位置标记,可以清楚知道杯体部分10相对于盖体部分11转动到的位置。

以下将结合附图,特别是图4a和4b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1的操作情况。

首先,在原始状态时,第一管状部分104上的第一槽口1041与第二管状部分114上的第二槽口1141和第三槽口1142完全错开。此时,可调定量盖装置1处于密封的关闭状态。在使用时,只要转动杯体部分10,使第一管状部分104上的第一槽口1041与第二管状部分114上的第二槽口1141或第三槽口1142对齐,就能使可调定量盖装置1处于可分配状态。

当需要较大液体用量(第一定量,例如8毫升)时,使第一管状部分104上的第一槽口1041与第二管状部分114上的第二槽口1141对齐。当需要较小液体用量(第二定量,例如4毫升)时,使第一管状部分104上的第一槽口1041与第二管状部分114上的第三槽口1142对齐。对齐后,杯体部分10和盖体部分11之间的密封被打开。此时使用者通过挤捏容器本体,可将容器内的料液通过导管12,经由第一管状部分104和第二管状部分114上的槽口,进入到杯体部分10的空腔101内。挤捏到杯体空腔101内的液位大致淹没槽口的高度即可。挤压完后,松开容器本体,容器本体恢复形变,容器内会产生负压,将高于槽口下沿的料液又从槽口自动回吸到容器本体内。这样就实现了可调的定量功能。使用者可通过杯体部分10上的刻度线确认杯体内的液体是否为想要的用量,而后可将料液从杯体内倒出或取用。

如图4a和4b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可调计量盖装置1可被安装到容器2上。具体地,可例如通过盖体部分11上的内螺纹将可调计量盖装置1螺旋安装到容器2的口部。容器2至少部分是柔性的,可例如由柔性或弹性塑料制成。如图所示,通过对容器2进行挤压,可将定量的料液转移到杯体部分10内。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计量盖装置的所有部件都可用塑料注射成形。

图4a示出了第一定量(8毫升)的料液沿箭头所示的方向通过经由导管12和第一管状部分104、第二管状部分114上的槽口进入杯体空腔101。这时,第一管状部分104上的第一槽口1041与第二管状部分114上的第二槽口1141对齐。

图4b示出了第二定量(4毫升)的料液沿箭头所示的方向通过经由导管12和第一管状部分104、第二管状部分114上的槽口进入杯体空腔101。这时,第一管状部分104上的第一槽口1041与第二管状部分114上的第三槽口1142对齐。

应该理解,本文中所称的“液体”或“料液”的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口服液体药、功能饮料、漱口水、洗衣液、乳液等。这些液体可具有不同的性状(例如粘度)和功能。

图5、图6a-6c、图7a-7b以及图8a-图8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第二实施例。该第二实施例的凡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件都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而对应或类似的部件则在第一实施例的标号之后加上了后缀“A”来表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1A与第一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1共享的相同的部件或结构将不再被赘述。以下将重点描述第二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1A与第一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1的不同之处。

如图5和图6a-6c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导管12为偏心设计,即偏心地连接至盖体部分11A。

杯体部分10A的第一管状部分104A具有穿透其管壁的槽口1041A。盖体部分11A的第二管状部分114A具有穿透其管壁的第一通孔1141A和第二通孔1142A。第一通孔1141A和第二通孔1142A沿着第二管状部分114A的周向分开,且具有不同的高度。

在杯体部分10A的第一管状部分104A的顶壁上设置有引导部1044A,用于更好地连接和引导盖体部分11A的第二管状部分114A。

另外,在盖体部分11A的顶壁上对应于导管的位置设置有一通孔1111A,导管12与该通孔1111A连通。在杯体部分10A的底壁102A上设置有一段圆弧槽1021A。当可调定量盖装置1A处于关闭状态时,杯体部分的底壁102A可挡住盖体部分上的通孔1111A,形成第一密封结构。同时,杯体部分10A的第一管状部分104A上的槽口1041A与盖体部分11A的第二管状部分114A上的第一通孔1141A和第二通孔1142A相互错开,形成第二密封结构。

该实施例的这种双重密封结构能更好地确保料液不发生泄漏。为进一步加强密封效果,还可以设想在杯体部分10A的底壁102A上设置一小突起,该小突起的位置对应于盖体部分11A的顶壁上的通孔1111A。换言之,当可调定量盖装置1A处于关闭状态时,该小突起可塞入通孔1111A,进一步确保密封效果。

此外,出于安全和卫生的目的,可在可调定量盖装置1A上罩覆一个杯体罩盖13。

以下将结合附图,特别是图8a和8b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1A的操作情况。

首先,在原始状态时,第一管状部分104A上的槽口1041A与第二管状部分114A上的第一通孔1141A和第二通孔1142A完全错开,且杯体部分的底壁102A可挡住盖体部分上的通孔1111A。在使用时,转动杯体部分10A,使第一管状部分104A上的槽口1041A与第二管状部分114A上的第一通孔1141A或第二通孔1142A对齐;此时,杯体部分的底壁102A不再挡住盖体部分上的通孔1111A。于是,杯体部分10A和盖体部分11A之间的双重密封均被打开,就使可调定量盖装置1A处于可分配状态。接着,使用者通过挤捏容器本体,就能将所需定量(例如4毫升或8毫升)吸入杯体部分的空腔,而后可将料液从杯体内倒出或取用。

图8a示出了第一定量(8毫升)的料液沿箭头所示的方向进入杯体空腔101。这时,第一管状部分104A上的槽口1041A与第二管状部分114A上的第一通孔1141A对齐。

图8b示出了第二定量(4毫升)的料液沿箭头所示的方向进入杯体空腔101。这时,第一管状部分104A上的槽口1041A与第二管状部分114A上的第二通孔1142A对齐。

图9-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第三实施例。该第三实施例的凡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件都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而对应或类似的部件则在第一实施例的标号之后加上了后缀“B”来表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1B与前述各实施例共享的相同的部件或结构将不再被赘述。以下将重点描述第三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1B与第一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1的不同之处。

如图9-图11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杯体部分和盖体部分一体成形为一个部件,为方便起见将该部件称之为“杯体10B”。该杯体10B具有向下悬伸的外侧壁112B、底壁102B、从底壁102B向上突伸的内侧壁103B、以及从底壁102B向上突伸的管状部分114B。在该第三实施例中,杯体10B可以部分地设置于容器口内部,这样的结构可减少用料,节省空间,便于运输,且提高抗跌性能。

应该理解,导管12也可以与管状部分114B形成为一体,并穿过杯体10的底壁102B进入杯体10B的空腔。在此情况下,就将导管和管状部分合称为导管部分。

另外,在管状部分114B外侧可转动地设置有一个转动外管104B。转动外管104B的内径基本上等于管状部分114B的外径,从而实现两者间的相互转动,且不易脱开和漏液。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在转动外管104B上具有第一槽口1041B,在管状部分114B上具有第二槽口1141B和第三槽口1142B。第二槽口1141B和第三槽口1142B沿周向分开,且具有不同的高度。

该实施例的原理和操作过程类似于前述第一实施例,只是在调整定量时,将转动杯体部分10的动作换成了对转动外管104B的转动。通过旋转该转动外管,可实现出液/回液开口在高度上的变化。

图12a-图12c以及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第四实施例。该第四实施例的凡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件都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而对应或类似的部件则在第一实施例的标号之后加上了后缀“C”来表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1C与前述各实施例共享的相同的部件或结构将不再被赘述。以下将重点描述第四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1C与第三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1B的不同之处。

如图12a-图12c所示,在第四实施例中,与第三实施例一样,杯体部分和盖体部分也一体成形为一个部件,为方便起见将该部件称之为“杯体10C”。该杯体部分10C具有管状部分114C。

另外,在管状部分114C外侧可直线滑动地设置有一个推板式滑动外管104C。推板式滑动外管104C的内径基本等于管状部分114C的外径,使得推板式滑动外管104C可相对于管状部分114C滑动,且不易脱开和漏液。如图13所示,推板式滑动外管104C具有管状本体1040C、手指推板1045C和连接部1046C。

推板式滑动外管104C具有孔口1041C,而在管状部分114C的端面上具有孔口1141C。另外,在推板式滑动外管104C的内侧设置有密封塞1047C,当可调定量盖装置1C处于原始状态时,密封塞1047C可塞入孔口1141C,从而形成密封。使用时,只要用单手握住容器,通过手指推板1045C将推板式滑动外管104C向上推,即可调整定量。为便于滑动操作,在该第四实施例中,推板式滑动外管104C和装置的导管部分为偏心设置。

图12a-12c分别示出了推板式滑动外管104C处于不同高度时的情况。在图12a中,手指推板1045C处在H1的高度,密封塞1047C密封住孔口1141C,这时可调定量盖装置1C处于原始状态或密封位置。在图12b中,手指推板1045C处在H2的高度,孔口1041C处于第一高度,这时可调定量盖装置1C处于第一定量位置,出液量较小。在图12c中,手指推板1045C处在H3的高度,孔口1041C处于比第一高度高的第二高度,这时可调定量盖装置1C处于第二定量位置,出液量较大。

图14a-图14c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第五实施例。该第五实施例的凡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件都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而对应或类似的部件则在第一实施例的标号之后加上了后缀“D”来表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1D与前述各实施例共享的相同的部件或结构将不再被赘述。以下将重点描述第五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1D与第四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1C的不同之处。

如图14a-图14c所示,该第五实施例与前述第四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采用杠杆式滑动外管104D来代替推板式滑动外管104C。该杠杆式滑动外管104D具有杠杆式操作部1045D。使用时,只要用单手握住容器,通过杠杆式操作部1045D使滑动外管104D向上运动,即可调整定量。在第四和第五这两个实施例中,可用单手调整定量,这在很多场合(例如要洗大量的衣服的情况)都会更加便于操作。

图14a-14c分别示出了杠杆式滑动外管104D处于不同高度时的情况。在图14a中,杠杆式操作部1045D处在角度A,这时可调定量盖装置1D处于原始状态或密封位置。在图14b中,杠杆式操作部1045D处在角度B,这时可调定量盖装置1D处于第一定量位置,出液量较小。在图14c中,杠杆式操作部1045D处在角度C,这时可调定量盖装置1D处于第二定量位置,出液量较大。

图15a-图15c和图16a-16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第六实施例。该第六实施例的凡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件都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而对应或类似的部件则在第一实施例的标号之后加上了后缀“E”来表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1E与前述各实施例共享的相同的部件或结构将不再被赘述。以下将重点描述第六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1E与第四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1C的不同之处。

如图15a-图15c和图16a-16b所示,该第六实施例与前述第四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采用推拉式滑动外管104E来代替推板式滑动外管104C。该推拉式滑动外管104E具有推拉式操作部1045E。使用时,只要用一只手握住容器,用另一只手通过推拉式操作部1045E使推拉式滑动外管104E向上运动,即可调整定量。应该理解,为便于对推拉式滑动外管104E的装配和引导,可设置杯体盖板105E,推拉式滑动外管104E可在杯体盖板105E上的引导孔内上下滑动。还应理解,在推拉式滑动外管104E的管壁的同一高度上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孔口。

图15a-15c分别示出了推拉式滑动外管104E处于不同高度时的情况。在图15a中,推拉式操作部1045E处在H1的高度,这时可调定量盖装置1E处于原始状态或密封位置。在图15b中,推拉式操作部1045E处在H2的高度,这时可调定量盖装置1E处于第一定量位置,出液量较小。在图15c中,推拉式操作部1045E处在H3的高度,这时可调定量盖装置1E处于第二定量位置,出液量较大。

图17a-图17c和图18a-18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第七实施例。该第七实施例的凡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件都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而对应或类似的部件则在第一实施例的标号之后加上了后缀“F”来表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1F与前述各实施例共享的相同的部件或结构将不再被赘述。以下将重点描述第七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1F与第六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1E的不同之处。

如图17a-图17c和图18a-18b所示,该第七实施例与前述第六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采用推拉式滑动塞管104F来代替推拉式滑动外管104E。该推拉式滑动塞管104F具有推拉式操作部1045F和止动凸缘1046F,其中止动凸缘1046F以下的部分可在固定的管状部分114F中滑动,以便露出或挡住出液孔口1041F。

与第六实施例一样,使用时,只要用一只手握住容器,用另一只手通过推拉式操作部1045F使推拉式滑动塞管104F向上运动,即可调整定量。为便于控制和感知推拉的距离,可在推拉式滑动外管104E的外周设置小凸肋。

图17a-17c分别示出了推拉式滑动塞管104F处于不同高度时的情况。在图17a中,推拉式操作部1045F处在H1的高度,出液孔口1041F被挡住,这时可调定量盖装置1F处于原始状态或密封位置。在图17b中,推拉式操作部1045F处在H2的高度,出液孔口1041F被暴露并处于第一高度,这时可调定量盖装置1F处于第一定量位置,出液量较小。在图17c中,推拉式操作部1045F处在H3的高度,出液孔口1041F被暴露并处于第二高度,这时可调定量盖装置1F处于第二定量位置,出液量较大。

图19a-图19c和图20-2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第八实施例。该第八实施例的凡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件都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而对应或类似的部件则在第一实施例的标号之后加上了后缀“G”来表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1G与前述各实施例共享的相同的部件或结构将不再被赘述。以下将重点描述第八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1G与前述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该第八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的工作原理类似于上述的第一至第三实施例,即,通过可转动的外管部分相对于固定的内管部分的转动,改变出液/回液口的高度,从而调整液体包装容器的出液定量。不同的是,该第八实施例的可调定量盖装置采用了特别设计的转动机构。

如图19a-图19c和图20-26所示,在该第八实施例中,杯体10G和杯体罩盖13G之间为螺纹配合(例如通过图示的螺纹131G和106G),在转动外管104G和固定内管114G之间也为螺纹配合(例如通过图示的螺纹1049G和1144G),且所述两组螺纹的旋向一致。在原始状态或密封状态下,杯体10G和杯体罩盖13G之间为螺纹锁定状态,并且转动外管104G和固定内管114G之间也为螺纹锁定状态(图19a)。

在转动外管104G的上部的外侧,设置有棘齿1048G。对应地,从杯体罩盖13G顶部向下延伸出环圈132G,在该环圈132G内侧设置有棘齿133G。当旋转打开杯体罩盖13G时,在棘齿1048G和133G相互啮合的作用下,会带动转动外管104G一起旋转,将转动外管和固定内管之间锁定的螺纹拧开。随着转动外管104G相对固定内管114G的进一步转动,转动外管104G相对固定内管114G向上运动,升高的距离是H1。此时,原本设置在转动外管内部的密封塞1047G就从固定内管底部的小孔中抽出,解除密封。也就是说,可通过转动杯体罩盖13G来解除密封状态(图19b)。

在拧开了杯体罩盖13G并且解除了转动外管104G和固定内管114G的密封状态之后,可将杯体罩盖13G取下。此时,可进一步地旋转转动外管104G,通过具有不同高度的出液/回液口的高度来调整液体包装容器的出液定量(图19c)。

另外,如图21和图26所示,可在固定内管114G或转动外管104G上分别设置限位筋1145G和限位槽10402G。于是,当转动外管104G旋转上升到螺纹末端时,限位筋入落限位槽内。由此,使转动外管和固定内管可以相对转动,而轴向上不能随意窜动。应该理解,限位筋和限位槽位置是可互换的。

此外,如图21和图22所示,可在转动外管上设置指示条10401G,在杯体上设置容积标识。当旋转转动外管104G时,指示条10401G会指向不同的容积位置,表示对应的定量。

杯体罩盖13G和杯体10G之间的螺纹圈数设置成大于转动外管104G和固定内管114G之间的螺纹圈数,从而确保在杯体罩盖13G和杯体10G相互脱开之前,就使得转动外管104G和固定内管114G之间解除锁定和/或密封。

上述棘齿133G和1048G设置成:向螺旋打开方向的齿面为垂直面,向螺纹锁紧方向为倾斜面。于是,当旋转打开杯体罩盖13G时,必然会带动转动外管104G一起旋转;而当旋转关闭杯体罩盖13G时,先会带动转动外管104G一起旋转,当转动外管104G和固定内管114G的螺纹锁止后,棘齿斜面可以允许杯体罩盖13G在较大力的作用下继续旋转,直至杯体罩盖13G与杯体10G的螺纹锁止。

在杯体罩盖13G打开并取下后,使用者可通过旋转转动外管104G上部的棘齿条纹来旋转转动外管,实现定量的调节功能。具体调节出量的原理与之前实施例中阐述的原理相同,因此不再赘述。

应该理解,除了棘齿啮合之外,该第八实施例中所述的杯体罩盖13G和转动外管104G之间的连接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例如凸块和限位槽。

为表述方便,在说明书中使用了第一管状部分、第二管状部分、管状部分、转动外管、固定内管等术语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管状构件,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管状构件的构成和相对位置都是可变的。因此,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即两个管状构件之间有相对的转动或直线滑动),可将它们称之为“固定管部分”、“转动管部分”和“滑动管部分”。

同样,为表述方便,在说明书中使用了第一槽口、第二槽口、第三槽口、槽口、孔口、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等术语来描述管状构件上的流体开口,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流体开口形状和相对位置都是可变的。因此,可将它们统称为“开口”。

另外,在上述第一至第三和第八实施例中在固定管部分上设置了两个或更多个开口,从而实现液体出液定量可调的功能。但应该理解,也可以仅设置一个开口,这样至少可以具有密封和开启(例如出液量为4毫升或8毫升)两个操作位置。

再有,在上述第一至第三和第八实施例中是在固定管部分上设置两个或更多个开口,而在可动管部分上设置一个开口,从而实现液体出液定量可调的功能。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这些固定管部分和转动管部分上的开口的位置是可互换的,只要能实现两方面的开口对齐和错开即可。而且,固定管部分和转动管部分上的开口的数量也不受限制。

再有,在上述第一至第三和第八实施例中是在固定管部分上设置两个或更多个开口,而在可动管部分上设置一个开口,从而实现液体出液定量可调的功能。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这些固定管部分和转动管部分上的开口的位置是可互换的,只要能实现两方面的开口对齐和错开即可。而且,固定管部分和转动管部分上的开口的数量也不受限制。

此外,在上述第一至第三和第八实施例是采用转动管部分和固定管部分相对转动的技术方案,而第四至第七实施例是采用滑动管部分和固定管部分相对滑动的技术方案。当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能在上述两类方案的基础上,设想出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例如采用相对于固定管部分既作转动又作滑动的运动管部分,即采用转动和滑动相结合的技术方案。此外,对滑动管部分和固定管部分相对滑动的技术方案的第四至第七实施例而言,也可以将滑动管部分和固定管部分上的开口都设置到管部分的侧壁上,通过使滑动管部分沿轴向滑动就能使滑动管部分上的开口与固定管部分上的开口在侧面对准,同样能实现液体包装容器的可调定量。

虽然以上结合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和附图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应该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可以在以上揭示内容的基础上做出各种等同的变型或改动。例如,图5中出现的罩盖13不是必须的部件,可以在必要时省略。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来限定,而不限于以上的具体描述。

附图标记:

1、1A、1B、1C、1D、1E、1F、1G:可调定量盖装置

2:容器

10、10A、10B、10C、10G:杯体部分/杯体

11、11A:盖体部分

12:导管

13、13G:杯体罩盖

101:空腔

102、102A、102B:底壁

103、103B:侧壁/内侧壁

104、104A:第一管状部分

104B、104G:转动外管

104C:推板式滑动外管

104D:杠杆式滑动外管

104E:推拉式滑动外管

104F:推拉式滑动塞管

105E:杯体盖板

106G:螺纹

111:顶壁

112:外侧壁

113:内侧壁

114、114A、114B、114C:第二管状部分/管状部分

114G:固定内管

131G:螺纹

133G:棘齿

1040C:管状本体

1041、1041A、1041B、1041C:第一槽口/槽口/孔口

1042:凸块、

1043:凹口

1044A:引导部

1045C:手指推板

1045D:杠杆式操作部

1045E:推拉式操作部

1045F:推拉式操作部

1046C:连接部

1046F:止动凸缘

1047C、1047G:密封塞

1048G:棘齿

1111A:通孔

1141、1141B:第二槽口

1141A:第一通孔

1142、1142B:第三槽口

1142A:第二通孔

1143:突起部

1145G:限位筋

10401G:指示条

10402G:限位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