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产品包装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袋形状转换机构。
背景技术:
柔性袋及网袋对产品的包装应用非常广泛,为方便贮存或运输,柔性袋及网袋都是以扁平带状卷成团后放置,但在应用过程中,对产品进行包装时要转换成筒状才能套装在产品上。现有的柔性袋形状转换装置一般是气缸通过连杆机构驱动吸盘动作,从而实现柔性袋由扁平带状转换为筒状,这种柔性袋形状转换装置的结构相对比较复杂,并且稳定性较差,转换速度控制不方便。目前,通过电机控制的柔性袋形状转换设备一般要经过输送、撑开、牵拉等多个步骤才能完成,其结构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柔性袋形状转换机构,其通过在机架上设置供柔性袋套装的导引柱,在导引柱的末端设置有形状转换输出端头,以及在导引柱的两侧均设置有对柔性袋进行传送的传送带,能够使柔性袋由扁平状快速转换为筒状结构,操作便捷,转换效率高;通过设置电机带动传送带进行运转,稳定性较好,且传送带运行速度便于控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柔性袋形状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电机和传送带,所述机架的中部设置有供柔性袋套装的导引柱,所述导引柱的始端呈水平布设,所述导引柱的末端呈竖直布设,所述导引柱的末端连接有对所述柔性袋进行形状转换的形状转换输出端头,所述形状转换输出端头螺纹连接在导引柱的末端,所述传送带包括对套装在导引柱上的所述柔性袋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进行推动的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所述导引柱位于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之间,所述导引柱始端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与第二从动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一从动轮通过第一转轴转动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第二从动轮通过第二转轴转动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供第一传送带挂装的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二转轴上设置有供第二传送带挂装的第二传动轮,所述电机的转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从动轮相互啮合的主动轮,所述第一传送带通过多个转动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一同步轮与导引柱外侧紧贴,所述第一同步轮位于第一传送带的内侧,所述第二传送带通过多个转动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二同步轮与导引柱内侧紧贴,所述第二同步轮位于第二传送带的内侧,所述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均为带挡板的同步轮。
上述的一种柔性袋形状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轮与第一从动轮呈同轴布设,所述第一传动轮的结构与第一同步轮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传动轮与第二从动轮呈同轴布设,所述第二传动轮的结构与第二同步轮的结构相同。
上述的一种柔性袋形状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均为双面齿同步带。
上述的一种柔性袋形状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轮和第一传动轮均与第一传送带相配合,所述第二同步轮和第二传动轮均与第二传送带相配合。
上述的一种柔性袋形状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转换输出端头包括螺纹连接在导引柱末端的转换接头和连接在转换接头下端的圆筒。
上述的一种柔性袋形状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接头上设置有螺杆,所述导引柱的末端开设有供所述螺杆安装的螺纹孔。
上述的一种柔性袋形状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外侧设置有对第一传送带进行收紧的第一收紧轮,所述第一收紧轮转动安装在机架上。
上述的一种柔性袋形状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外侧设置有对第二传送带进行收紧的第二收紧轮,所述第二收紧轮转动安装在机架上。
上述的一种柔性袋形状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柱为几字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架上设置导引柱,并在导引柱的末端设置形状转换输出端头,能够实现柔性袋的形状转换,能够直接将扁平状的柔性袋转换成筒状结构输出,使用方便,转换效率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导引柱的两侧设置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并通过电机控制主动轮的转速,从而通过第二从动轮带动第二传送带运转,通过第一从动轮带动第一传送带运转,柔性袋在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的作用下可沿着导引柱进行移动,结构简单,稳定性较好,且传送带运行速度便于控制。
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导引柱的末端与形状转换输出端头进行螺纹连接,当柔性袋沿着导引柱移动到形状转换输出端头位置处时,即可将柔性袋从扁平状转换成相应的筒状结构进行输出。在实际使用时,可根据需要输出立体形状更换对应的形状转换输出端头,安装及拆卸方便,适用范围广泛。
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架上设置第一同步轮将第一传送带与导引柱外侧压紧,通过在机架上设置第二同步轮将第二传送带与导引柱内侧顶紧,使柔性袋在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的作用下可沿着导引柱进行移动,避免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与导引柱之间出现间隙,导致柔性袋与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之间产生滑动,影响柔性袋的形状转换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架上设置供柔性袋套装的导引柱,在导引柱的末端设置有形状转换输出端头,以及在导引柱的两侧均设置有对柔性袋进行传送的传送带,能够使柔性袋由扁平状快速转换为筒状结构,操作便捷,转换效率高;通过设置电机带动传送带进行运转,稳定性较好,且传送带运行速度便于控制。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架; 1-1—导引柱; 2—电机;
3-1—第一传送带; 3-2—第二传送带; 4-1—第一从动轮;
4-2—第二从动轮; 5—主动轮; 6—圆筒;
7—转换接头; 8-1—第一同步轮; 8-2—第一收紧轮;
8-3—第一传动轮; 9-1—第二同步轮; 9-2—第二收紧轮;
9-3—第二传动轮; 10—柔性袋; 11—卷筒;
12—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1、电机2和传送带,所述机架1的中部设置有供柔性袋10套装的导引柱1-1,所述导引柱1-1的始端呈水平布设,所述导引柱1-1的末端呈竖直布设,所述导引柱1-1的末端连接有对所述柔性袋10进行形状转换的形状转换输出端头,所述形状转换输出端头螺纹连接在导引柱1-1的末端,所述传送带包括对套装在导引柱1-1上的所述柔性袋10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进行推动的第一传送带3-1和第二传送带3-2,所述导引柱1-1位于第一传送带3-1和第二传送带3-2之间,所述导引柱1-1始端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第一从动轮4-1和第二从动轮4-2,所述第一从动轮4-1与第二从动轮4-2相互啮合,所述第一从动轮4-1通过第一转轴转动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第二从动轮4-2通过第二转轴转动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第一转轴上设置有供第一传送带3-1挂装的第一传动轮8-3,所述第二转轴上设置有供第二传送带3-2挂装的第二传动轮9-3,所述电机2的转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从动轮4-2相互啮合的主动轮5,所述第一传送带3-1通过多个转动安装在机架1上的第一同步轮8-1与导引柱1-1外侧紧贴,所述第一同步轮8-1位于第一传送带3-1的内侧,所述第二传送带3-2通过多个转动安装在机架1上的第二同步轮9-1与导引柱1-1内侧紧贴,所述第二同步轮9-1位于第二传送带3-2的内侧,所述第一同步轮8-1和第二同步轮9-1均为带挡板的同步轮。
实际使用时,通过在机架1上设置导引柱1-1,并在导引柱1-1的末端设置所述形状转换输出端头,能够实现柔性袋10的形状转换,能够直接将扁平状的柔性袋10转换成筒状输出,使用方便,转换效率高。
通过在导引柱1-1的两侧设置第一传送带3-1和第二传送带3-2,并通过电机2控制主动轮5的转速,从而通过第二从动轮4-2带动第二传送带3-2运转,通过第一从动轮4-1带动第一传送带3-1运转,柔性袋10在第一传送带3-1和第二传送带3-2的作用下可沿着导引柱1-1进行移动,结构简单,稳定性较好,且所述传送带运行速度便于控制。
通过将导引柱1-1的末端与所述形状转换输出端头进行螺纹连接,当柔性袋10沿着导引柱1-1移动到所述形状转换输出端头位置处时,即可将柔性袋10从扁平状转换成相应的立体空腔体输出。在实际使用时,可根据需要输出立体形状更换相应的所述形状转换输出端头,安装及拆卸方便,适用范围广泛。
通过在机架1上设置第一同步轮8-1将第一传送带3-1与导引柱1-1外侧压紧,通过在机架1上设置第二同步轮9-1将第二传送带3-2与导引柱1-1内侧顶紧,使柔性袋10在第一传送带3-1和第二传送带3-2的作用下可沿着导引柱1-1进行移动,避免第一传送带3-1和第二传送带3-2与导引柱1-1之间出现间隙,导致柔性袋10与第一传送带3-1和第二传送带3-2之间产生滑动,影响柔性袋10的形状转换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轮8-3与第一从动轮4-1呈同轴布设,所述第一传动轮8-3的结构与第一同步轮8-1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传动轮9-3与第二从动轮4-2呈同轴布设,所述第二传动轮9-3的结构与第二同步轮9-1的结构相同。
实际使用时,所述第一传动轮8-3和第二传动轮9-3上均设置有第一键槽,所述第一转轴上开设有与第一传动轮8-3上的所述第一键槽通过平键卡装的第二键槽,所述第二转轴上开设有与第二传动轮9-3上的所述第一键槽通过所述平键卡装的第二键槽。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送带3-1和第二传送带3-2均为双面齿同步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同步轮8-1和第一传动轮8-3均与第一传送带3-1相配合,所述第二同步轮9-1和第二传动轮9-3均与第二传送带3-2相配合。
实际使用时,通过将所述第一传送带3-1和第二传送带3-2均设置为双面齿同步带,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3-1内侧的齿与第一同步轮8-1和第一传动轮8-3相互配合,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3-1外侧的齿带动柔性袋10进行移动;位于第二传送带3-2内侧的齿与第二同步轮9-1和第二传动轮9-3相互配合,位于第二传送带3-2外侧的齿带动柔性袋10进行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形状转换输出端头包括螺纹连接在导引柱1-1末端的转换接头7和连接在转换接头7下端的圆筒6。
实际使用时,所述转换接头7是一个方变圆的转接件,所述转换接头7的上底面与所述导引柱1-1末端的横截面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均为正方形,所述转换接头7的下底面为圆形,且所述下底面直径与圆筒6的外径相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换接头7上设置有螺杆,所述导引柱1-1的末端开设有供所述螺杆安装的螺纹孔。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送带3-1的外侧设置有对第一传送带3-1进行收紧的第一收紧轮8-2,所述第一收紧轮8-2转动安装在机架1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送带3-2的外侧设置有对第二传送带3-2进行收紧的第二收紧轮9-2,所述第二收紧轮9-2转动安装在机架1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引柱1-1为几字形。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将卷装有柔性袋10的卷筒11固定在支架12上,将支架12放置在机架1的一侧,将呈扁平状的柔性袋10张开后套装在导引柱1-1的始端,并使柔性袋10的袋口通过第一传送带3-1和第二传送带3-2均与导引柱1-1紧贴。然后,启动电机2,并设置好运行频率,使柔性袋10随着第一传送带3-1和第二传送带3-2进行移动。最后,当柔性袋10移动至圆筒6位置处时,即可实现柔性袋10由扁平状向圆筒状的转换。在后续产品包装过程中,只需将需要包装的产品放置在圆筒6的下方即可实现用柔性袋10对所述产品的包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