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装中药的自动发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2101发布日期:2019-04-13 01:23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散装中药的自动发药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发药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装中药的自动发药机。该自动发药机可以完成将各味中药按照处方定量出药和调剂成供直接使用的方剂的工作。散装中药是指未经过包装的各类外形性状的中药材,包括粉末状中药、颗粒状中药、片状中药、块状中药以及丝团状中药。



背景技术:

传统的医院或药房中药调剂方式通常是人工调剂,即患者到药房抓药时,药剂师根据处方直接到相应的药架上手工取药、称药以及配制成供患者直接使用的方剂。此种人工调剂方式效率低、易出错、耗用人工多,患者等候时间长。在现有技术中,存在袋装药自动化药房,每袋的袋装药具有固定剂量,在发药过程中,只需将串接成长条形带状的袋装药切割和传送即达到发药的目的,不存在中药调剂过程。也就是说,目前尚不存在适用于散装中药的自动发药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散装中药的自动发药机,该自动发药机能够通过自动化方式按照患者处方完成散装中药的调剂工作,中药调剂过程效率高、时间短、不易出错。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散装中药的自动发药机,包括机架、控制系统以及多个发药单元,多个所述发药单元排列在机架上;

所述发药单元包括一发药盘以及一药斗,所述发药盘的盘口朝上,发药盘的侧部或底部设置出药口;所述药斗设置于发药盘的上方,所述药斗的下端口为敞口并伸至发药盘的盘口内,所述药斗的下端口边沿至发药盘的盘内底面间留有间隙;

所述机架上设置有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作用于发药盘或药斗上,并使发药盘和药斗两者中的一者相对另一者,在横向上作往复平移运动,在竖向上作往复上下运动,以形成一闭环运动轨迹;所述闭环运动轨迹上的任一点均可作为起点,以其中一个起点来说:药斗和发药盘作相对上下运动使药斗接近于发药盘的盘内底面,然后药斗和发药盘作相对平移运动使药斗朝向发药盘的出药口方向平移,接着药斗和发药盘作相对上下运动使药斗相对发药盘上抬,最后再药斗和发药盘作相对平移运动使所述药斗朝远离发药盘的出药口方向平移复位;

工作时,发药盘和药斗两者间按所述闭环运动轨迹重复多次运动,以此推动中药向出药口侧运动;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一上位中央处理单元以及下位控制单元,下位控制单元与发药单元在控制关系上相对应;所述上位中央处理单元能够接受处方指令信号,按处方指令发送信号给处方指定的发药单元所对应的下位控制单元,由下位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控制发药单元的驱动装置动作执行发药。

下面针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方案说明以及解释:

1、上述方案中,所述驱动装置为一机械手,当然实际中也可采用其它驱动装置。

2、上述方案中,所述发药单元还包括一称量装置,该称量装置承接在发药盘的出药口下方,用于对中药称重;所述上位中央处理单元发送给所述下位控制单元的信号具有重量信息,下位控制单元采集对应的发药单元的称量装置发出的重量信号与上位中央处理单元发来的重量信息比较后控制发药单元的驱动装置,使发药盘发出处方所指定的中药重量。

3、上述方案中,所述发药单元的出药口上连接有落料管,该落料管的上管口与出药口相通,落料管的下管口用以排药。

4、上述方案中,还包括一集药装置,所述集药装置包括集药容器以及集药驱动装置,所述机架下方设有集药路径,所述集药路径为集药驱动装置驱动集药容器按指定方向运动的轨迹,该轨迹上沿集药路径设有多个集药工位,所述集药装置沿所述集药路径设置。

5、上述方案中,所述“并使发药盘和药斗两者中的一者相对另一者,在横向上作往复平移运动,在竖向上作往复上下运动,以形成一闭环运动轨迹;”中的“横向”是指水平方向或者在水平方向上稍作倾斜的方向,“竖向”是指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或者在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上稍作倾斜的方向。所述“横向”和“竖向”最佳是相互垂直,但实际中稍不垂直也是可行的。

6、上述方案中,所述“下位控制单元与发药单元在控制关系上相对应”里的对应关系,可以是一个下位控制单元对应一个发药单元,可以是一个下位控制单元对应多个发药单元,甚至是发药单元被分成多组,每一组发药单元对应一个下位控制单元。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一种散装中药的自动发药机,包括机架、控制系统以及多个发药单元,多个所述发药单元排列在机架上;

所述发药单元包括一发药盘以及一药斗,所述发药盘的盘口朝上,发药盘的侧部或底部设置出药口;所述药斗设置于发药盘的上方,所述药斗的下端口为敞口并伸至发药盘的盘口内,所述药斗的下端口边沿至发药盘的盘内底面间留有间隙;

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平移驱动装置和上下运动驱动装置,所述平移驱动装置和上下运动驱动装置两者中,一者作用于发药盘上,另一者作用于药斗上,以使所述发药盘和药斗两者中的一者相对另一者,在横向上作往复平移运动,在竖向上作往复上下运动,以形成一闭环运动轨迹;所述闭环运动轨迹上的任一点均可作为起点,以其中一个起点来说:药斗和发药盘作相对上下运动使药斗接近于发药盘的盘内底面,然后药斗和发药盘作相对平移运动使药斗朝向发药盘的出药口方向平移,接着药斗和发药盘作相对上下运动使药斗相对发药盘上抬,最后再药斗和发药盘作相对平移运动使所述药斗朝远离发药盘的出药口方向平移复位;

工作时,发药盘和药斗两者间按所述闭环运动轨迹重复多次运动,以此推动中药向出药口侧运动;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一上位中央处理单元以及下位控制单元,下位控制单元与发药单元在控制关系上相对应;所述上位中央处理单元能够接受处方指令信号,按处方指令发送信号给处方指定的发药单元所对应的下位控制单元,由下位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控制发药单元的驱动装置动作执行发药。

针对上述第二种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方案说明以及解释,同第一种技术方案的说明及解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三种技术方案是:一种散装中药的自动发药机,包括机架、控制系统以及多个发药单元,多个所述发药单元排列在机架上;

所述发药单元包括一发药盘以及一药斗,所述发药盘盘口朝上,发药盘的侧部或底部设置出药口;所述药斗设置于发药盘的上方,所述药斗的下端口为敞口并伸至发药盘的盘口内,所述药斗的下端口边沿至发药盘的盘内底面间留有间隙;

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平移驱动装置和上下运动驱动装置,所述平移驱动装置和上下运动驱动装置两者中,一者叠加于另一者上,且共同作用于药斗或发药盘,以使所述发药盘和药斗两者中的一者相对另一者,在横向上作往复平移运动,在竖向上作往复上下运动,以形成一闭环运动轨迹;所述闭环运动轨迹上的任一点均可作为起点,以其中一个起点来说:药斗和发药盘作相对上下运动使药斗接近于发药盘的盘内底面,然后药斗和发药盘作相对平移运动使药斗朝向发药盘的出药口方向平移,接着药斗和发药盘作相对上下运动使药斗相对发药盘上抬,最后再药斗和发药盘作相对平移运动使所述药斗朝远离发药盘的出药口方向平移复位;

工作时,发药盘和药斗两者间按所述闭环运动轨迹重复多次运动,以此推动中药向出药口侧运动;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一上位中央处理单元以及下位控制单元,下位控制单元与发药单元在控制关系上相对应;所述上位中央处理单元能够接受处方指令信号,按处方指令发送信号给处方指定的发药单元所对应的下位控制单元,由下位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控制发药单元的驱动装置动作执行发药。

针对上述第三种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方案说明以及解释,同第一种技术方案的说明及解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为了快速高效地分拣散装中药,本实用新型应用了特殊的发药单元,是以药斗和发药盘两者间的相对运动来推动中药从发药盘出药口发出,效率高,速度快,供应量还均匀连续,保证了后续中药定量的准确性;

2、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包括上位中央处理单元以及下位控制单元的控制系统,从而能够自动化地按照患者处方完成散装中药的调剂工作;

3、本实用新型中药调剂过程效率高、时间短、速度快,准确度高、不易出错,结构简单,占地面积还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去除部分壳体状态下的立体图,由于接药路径的长度较长,图中只示意了部分接药路径;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汇集总管道的整机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发药单元结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发药单元结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发药单元结构局部剖视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机架;2、集药装置;3、发药单元;4、集药空间;5、集药工位;6、集药容器;7、集药驱动装置;8、药斗;9、发药盘;10、落料管;11、集药路径;12、汇集总管道;13、出药口;14、间隙;15、驱动装置;16、称重装置;17、平移驱动装置;18、上下运动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5所示:

一种散装中药的自动发药机,参见图1~4所示,该自动发药机包括机架1、集药装置2、控制装置以及多个发药单元3,所述多个发药单元3排列在机架1上;所述机架1上形成有集药空间4,在该集药空间4的两侧分布有发药单元3;所述集药装置2包括集药容器6以及集药驱动装置7,所述集药空间4的下部设有集药路径11,集药路径11为集药驱动装置7驱动集药容器6按指定方向运动的轨迹,该轨迹上沿集药路径11设有多个集药工位5,所述集药装置2沿所述集药路径11设置;所述机架1上的多个发药单元3呈阵列排布,一列所述发药单元3对应有一个所述集药工位5。

参见图5所示,所述发药单元3包括一发药盘9以及一药斗8,所述发药盘9为一盘状构件(实际中发药盘9不为盘状构件也可,其具体形状不限),其盘口朝上,发药盘9的侧部或底部设置出药口13;所述药斗8为斗状构件(实际中不为斗状构件也可,比如为一管状部件,具体形状不限),其设置于发药盘9的上方,所述药斗的下端口为敞口并伸至发药盘9的盘口内,所述药斗8的下端口边沿至发药盘9的盘内底面间留有间隙14。

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为一机械手,该机械手作用于发药盘9或药斗8(图中举例是作用于药斗8,即发药盘8相对机架1不动,是药斗8在机械手作用下运动)上,并使发药盘9和药斗8两者中的一者相对另一者,在横向上作往复平移运动,在竖向上作往复上下运动,以形成一闭环运动轨迹(如图5中的①②③④箭头所示);所述闭环运动轨迹具体先是药斗8和发药盘9作相对上下运动使药斗8接近于发药盘9的盘内底面(如图5中的①箭头所示),然后药斗8和发药盘9作相对平移运动使药斗8朝向发药盘9的出药口13方向平移(如图5中的②箭头所示),接着药斗8和发药盘9作相对上下运动使药斗8相对发药盘9上抬(如图5中的③箭头所示),最后再药斗8和发药盘9作相对平移运动使所述药斗8朝远离发药盘9的出药口13方向平移复位(如图5中的④箭头所示)。上述闭环运动轨迹是以其上一点作为起点的举例说明,实际中闭环运动轨迹上的任一点均可作为起点,即上述①②③④箭头可以按顺序更改,比如原②箭头可作为①箭头、原③箭头可作为②箭头,以此类推……。

工作时,在药斗8接近于发药盘9的盘内底面(如图5中的①箭头所示)的过程中,药斗8即插中药盘9中已有的中药内,当药斗8朝向发药盘9的出药口13方向平移(如图5中的②箭头所示)时,药斗8即类似于铲子一样将中药盘9中的中药推向出药口13,而在药斗8相对发药盘9上抬(如图5中的③箭头所示)及药斗8朝远离发药盘9的出药口13方向平移复位(如图5中的④箭头所示)的过程中,药斗8的下端口与发药盘9的间隙增加,药斗8中的中药就可以充分补入发药盘9,使下一个周期的药斗8接近于发药盘9的盘内底面(如图5中的①箭头所示)的动作时,能推动新增加的的中药推向出药口13,以此发药盘9和药斗8两者间按所述闭环运动轨迹重复多次运动,所述药斗8的下端口就能够推动中药不断地向出药口13侧运动,达到发药的目的。

如5具体所示,所述驱动装置15机械手是连接于药斗8上带动着药斗8作横向往复平移运动和竖向的上下往复运动的,而接药盘9是相对机架1固定不动的,当然这仅是一个较佳的例子,实际中将驱动装置15(机械手)作用于发药盘9,而药斗8固定不动也是完全可行的,也能达到相同的发药效果。

参见图5所示,所述发药单元3还包括一称量装置16,该称量装置16承接在发药盘9的出药口13下,用于对中药称重;所述上位中央处理单元发送给所述下位控制单元的信号具有重量信息,下位控制单元采集对应的发药单元3的称量装置发出的重量信号与上位中央处理单元发来的重量信息比较后控制发药单元3的驱动装置15,使发药盘9发出处方所指定的中药重量。

具体,如图1-4所示,所述出药口13上连接有落料管10,该落料管10的上管口与出药口13相通,落料管10的下管口位于所述集药空间4内,并且在集药工位5的正上方,落料管10的下管口与集药路径11上对应的集药工位5相通。并且,在所述落料管10上作用有振动器或敲击器,该振动器或敲击器能够在落药时振动落料管10。

工作过程:一个集药容器可对应一位患者的名字,用于收集患者处方中的各味中药。在运行时,集药路径位于机架1之间的集药空间4内,在集药驱动装置7的驱动作用下,集药容器6沿集药路径11运动,能够途经各集药工位5。根据控制装置采集到的处方指令信号,集药容器6停留在指定的集药工位5上集药,同时,处方所指定的发药单元3完成发药工作,散装中药从出药口13出药并经过落料管10掉落至上述指定集药工位5上的集药容器6内,以此,集药容器6最终可以在多个集药工位5上收集到的处方中的所有中药,从而完成中药调剂过程。

实施例二:参见图1~4及图6所示:

一种散装中药的自动发药机,参见附图1~4所示,该自动发药机包括机架1、集药装置2、控制装置以及多个发药单元3,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所示,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平移驱动装置17和上下运动驱动装置18,所述平移驱动装置17和上下运动驱动装置18两者中,一者作用于发药盘9上,另一者作用于药斗8上,以使所述发药盘9和药斗8两者中的一者相对另一者,在横向上作往复平移运动,在竖向上作往复上下运动,以形成一闭环运动轨迹。

具体,如图6所示,平移驱动装置17连接作用于发药盘9上,而上下运动驱动装置18连接作用于药斗8上,此为较佳例子,当然,实际中,平移驱动装置17和上下运动驱动装置18作用位置互换也是可行的。

具体,平移驱动装置17和上下运动驱动装置18可以是各种动力元件,比如气缸、电磁铁、直线电机、直线模组等等,均可。

其他同实施例一,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参见图1~4及图7所示:

一种散装中药的自动发药机,参见附图1~4所示,该自动发药机包括机架1、集药装置2、控制装置以及多个发药单元3,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平移驱动装置17和上下运动驱动装置18,所述平移驱动装置17和上下运动驱动装置18两者中,一者叠加于另一者上,且共同作用于药斗8或发药盘9,以使所述发药盘9和药斗8两者中的一者相对另一者,在横向上作往复平移运动,在竖向上作往复上下运动,以形成一闭环运动轨迹。

具体,如图7所示,所述平移驱动装置17固设于机架1,而上下运动驱动装置18是叠加于平移驱动装置17之上,上下运动驱动装置18的驱动端再连接作用于药斗8上,而发药盘9固定于机架1上不动,此为较佳例子。当然实际中,平移驱动装置17和上下运动驱动装置18作用位置互换也是可行的,或者,上下运动驱动装置18是叠加于平移驱动装置17之上,上下运动驱动装置18的驱动端再连接作用于发药盘9上,也是同样可行。

具体,平移驱动装置17和上下运动驱动装置18可以是各种动力元件,比如气缸、电磁铁、直线电机、直线模组等等,均可。

其他同实施例一,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