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罐底泄漏的液体储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2038发布日期:2019-03-15 19:57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罐底泄漏的液体储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储存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罐底泄漏的液体储罐。



背景技术:

目前,部分液体储罐在使用中会出现破漏的情况,通常是焊缝不严密出现裂纹而破漏,或者底部长时间受到液体压强冲击,在焊接稀薄或罐子摆放不水平的地方,出现应力集中现象而破漏。尤其是直接暴露于户外空气中的金属储罐,使用寿命都大打折扣。若是用胶凝材料对罐子底部进行外包覆式密封处理,就能起到稳定加固,减少破漏的情况。是在用胶凝材料(例如灌浆料、水泥净浆等材料)对罐子底部密封处理时,空气被底部支撑架围住,外排不畅,导致残余的空气驻留在胶凝材料与储罐底之间,无法形成密实的包覆层。如此一来罐子底部的承托面受力不均匀,应力集中的现象仍然存在,达不到稳定加固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罐底泄漏的液体储罐,储罐底部与胶凝材料层之间接触密实且不存在空气,加强了储罐底部承载能力的同时,防止外界污染侵蚀,防裂纹与渗漏,延长储罐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罐底泄漏的液体储罐,包括储罐,还包括与所述储罐的底面边缘相适配的环状支架,环状支架与储罐的底面固定连接,环状支架内侧壁与储罐底面之间形成第一空间,该第一空间内填充有第一胶凝材料层,环状支架上设有用于向所述第一空间内注入胶凝材料的打料孔和多个排气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状支架为由方管弯曲形成的环状结构,环状支架的外轮廓与所述储罐底面的外轮廓大小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孔为设置在所述方管顶面且贯通方管外侧壁和内侧壁的第一凹槽,所述打料孔为设置在所述方管顶面且贯通方管外侧壁和内侧壁的第二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环状支架包括环状的第一支架和环状的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位于第一支架的上方,第一支架的顶部与所述储罐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一支架的内侧壁与储罐底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空间,第二支架的内侧壁与储罐底部外侧壁之间形成第二空间,该第二空间内填充有第二胶凝材料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孔包括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分别贯穿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内外侧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打料孔包括第一打料孔和第二打料孔,第一打料孔和第二打料孔分别贯穿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内外侧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支架的上部设有与所述储罐外侧壁连接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呈环状结构,限位部的底面为所述第二空间的顶部,所述第二排气孔贯通限位部的顶面和底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孔沿环状支架的延伸方向均布。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防止罐底泄漏的液体储罐的优点为:

1、储罐的底面边缘的环状支架在灌浆时对储罐起到支撑作用,让储罐底部离开地面,然后通过环状支架上的打料孔向储罐底部灌入胶凝材料,第一空间内的空气随着胶凝材料逐渐充满空间,会从环状支架上的排气孔排出,避免了残余的空气驻留在胶凝材料与储罐底之间,胶凝材料凝固后形成第一胶凝材料层,能对储罐底起到密实的包覆作用,防止外界污染侵蚀,防裂纹与渗漏,延长储罐使用寿命;

2、环状支架可以为由方管弯曲形成的环状结构,其只针对储罐的底部进行密封,结构相对简单,加工技术难度低,一般小型的机加工作坊的就可以加工;

3、环状支架也可以包括环状的第一支架和环状的第二支架,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内分别填充有第一胶凝材料层和第二胶凝材料层,其中第二胶凝材料层能对储罐底部边缘的侧壁处起到良好的包覆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储罐底部承载能力,有效防止外界污染侵蚀储罐底部边缘的侧壁,防裂纹与渗漏,进一步延长储罐使用寿命;

4、第二支架上也设有第二排气孔和第二打料孔,方便灌入胶凝材料和第二空间内空气的排出,避免第二空间内残留空气,提高了第二胶凝材料层对储罐底边缘侧壁的包覆效果;

5、第二支架的环形限位部能在生产时对储罐与环状支架起到定位作用,同时能作为第二胶凝材料层的边界,防止灌浆时胶凝材料从第二支架的顶部大量漏出。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中防止罐底泄漏的液体储罐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防止罐底泄漏的液体储罐的主视图;

图3为实施例1中环状支架的立体图;

图4为实施例1中的环状支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防止罐底泄漏的液体储罐的底部局部剖视放大图;

图6为实施例2中防止罐底泄漏的液体储罐的底部局部剖视放大图;

图7为实施例2中环状支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防止罐底泄漏的液体储罐,包括储罐1,还包括与所述储罐1的底面边缘相适配的环状支架2,环状支架2与储罐1的底面固定连接,环状支架2内侧壁与储罐1底面之间形成第一空间,该第一空间内填充有第一胶凝材料层5,环状支架2上设有用于向所述第一空间内注入胶凝材料的打料孔4和多个排气孔3。

所述环状支架2为由方管弯曲形成的环状结构,环状支架2的外轮廓与所述储罐1底面的外轮廓大小相同。

所述排气孔3为设置在所述方管顶面且贯通方管外侧壁和内侧壁的第一凹槽,所述打料孔4为设置在所述方管顶面且贯通方管外侧壁和内侧壁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可通过打槽机加工而成,加工方便。

所述排气孔3沿环状支架2的延伸方向均布。

本实施例中,环状支架2的高度为50mm。排气孔3的截面尺寸为15×10mm。相邻两个排气孔3的间隔小于250mm,具体可根据支架长度而调整。打料孔4的截面尺寸为40×40mm。

灌浆工艺如下:

1)储罐1底部与地面之间,通过方通或其它材料围成的环状支架2,架起50mm左右的间隔,形成的第一空间作为胶凝材料的流动空间;

2)环状支架2与储罐1底部焊接前,在焊接面上预先开槽孔作为排气孔3,孔径大小可按胶凝材料的流动特性而定,这里选择其截面积为15×10mm的贯通孔;

3)其中一个孔用作灌浆的打料孔4,因此可开大些,例如用DN32的钢丝软管进行灌浆,此孔可开截面尺寸为40×40mm的贯通孔。

实施例2

如图6和图7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环状支架2包括环状的第一支架21和环状的第二支架22,第二支架22位于第一支架21的上方,第一支架21的顶部与所述储罐1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一支架21的内侧壁与储罐1底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空间,第二支架22的内侧壁与储罐1底部外侧壁之间形成第二空间,该第二空间内填充有第二胶凝材料层6。

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内分别填充有第一胶凝材料层和第二胶凝材料层,其中第二胶凝材料层能对储罐底部边缘的侧壁处起到良好的包覆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储罐底部承载能力,有效防止外界污染侵蚀储罐底部边缘的侧壁,防裂纹与渗漏,进一步延长储罐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1为由方管弯曲形成的环状结构。第二支架22也是由管件弯曲形成的环状结构。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相互焊接固定。

所述排气孔3包括第一排气孔31和第二排气孔32,第一排气孔31和第二排气孔32分别贯穿所述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的内外侧壁。

所述打料孔4包括第一打料孔41和第二打料孔42,第一打料孔41和第二打料孔42分别贯穿所述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的内外侧壁。

所述第二支架22的上部设有与所述储罐1外侧壁连接的限位部23,所述限位部23呈环状结构,限位部23的底面为所述第二空间的顶部,所述第二排气孔32贯通限位部23的顶面和底面。

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