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薄膜封切包装机的下封切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0763发布日期:2019-03-05 19:11阅读:6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薄膜封切包装机的下封切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产品包装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全自动薄膜封切包装机的下封切刀。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全自动薄膜封切包装机如图5、6所示,其包括送膜装置01、套膜装置02、多段依次设置的输送带03、进行侧封的侧封切机构04和进行正面封切的正封切机构05;申请人之前申请的专利可参考申请号为201710069136.1,专利名称为“一种全自动薄膜封切包装机”的发明专利申请。对折的薄膜通过送膜装置01送至套膜装置02,套膜装置02处有第一条输送带03,套膜装置02在第一条输送带03上下两侧把薄膜张开呈U形,第一条输送带03输送待包装的产品;薄膜和产品一起被送至后面的第二条输送带03,第二条输送带03侧边设置侧封切机构04对薄膜侧边进行封切,第二条输送带03出口端设置正封切机构05对薄膜正面进行封切,正封切机构05后跟着第三条输送带03;整个过程中,在正封切机构05要进行封切时令第二条输送带03停止运行,完成封切后继续运行把产品输出。正封切机构05包括相对上下活动上封切刀051和下封切刀052、以及驱动两者相对或相反运动的驱动机构053;该种现有的封切结构必须在输送带03停止运行后才可进行上下活动进行封切,效率是比较低的,而且输送带03停止所带来的惯性令产品在输送带03上会进行一定的滑移,可能造成封切位置的偏移,而采用传感器预先感应产品位置来实现产品预先停止的方式与输送带03的速度、产品的重量息息相关,比较复杂而令整体实现的成本提高且不好保证实现效果,最重要的还是因输送带03需要停止且运行速度受到限制而大大降低了封切效率,不利于提高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薄膜封切包装机的下封切刀,其作为正封切机构的部件可以配合整体结构实现旋转进行封切,在封切过程中无需停止输送带的运行,大大提高封切效率,提高产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薄膜封切包装机的下封切刀,包括柱状本体和设置于柱状本体周面上的下刀体,下刀体沿着柱状本体的轴向设置于中间段,柱状本体的两端设置与外部机架配合的台阶,柱状本体端部沿轴向设置供外部加热管插设的布置孔。

作为一种改进,下刀体在柱状本体周面上设置一到四组,当为一组以上时在周向上进行均匀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下刀体为在柱状本体周面上形成的等腰梯形体,长边与柱状本体连接设置,短边朝外作为封切刀面。

作为一种改进,封切刀面的宽度为4±0.5mm。

作为一种改进,柱状本体的周面上设置有一贯穿至布置孔中的用于外部热电偶插设的侧孔。

作为一种改进,柱状本体的两端周面上均设置有与外部结构配合安装的键槽。

作为一种改进,布置孔轴向贯穿柱状本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下封切刀通过在柱状本体上设置下刀体,与封切机构的上封切刀匹配使用,在旋转至下刀体和上封切刀的上刀体相切对应时进行封切;在两侧设置输送带之后,输送带的上输送平面对应封切位置,外部套有薄膜的产品经过上下封切刀的间隙后,上下封切刀体旋转至对应封切,本实用新型中下刀体离开封切位置后柱状本体本身半径小于下刀体,便于产品及薄膜通过而不干扰。使用本实用新型时,输送带不必停下来,可以持续运行,在输送带输送产品通过下封切刀后进行旋转到位并封切,可以适当提高输送带的输送速度,并且输送带免去了停止的过程,大大提高产品的输送封切效率,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更有利于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封切包装机被市场选择和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封切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封切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封切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图3中M处的放大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全自动薄膜封切包装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中封切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2、3、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全自动薄膜封切包装机的下封切刀的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柱状本体1和设置于柱状本体1周面上的下刀体2,下刀体2沿着柱状本体1的轴向设置于中间段,柱状本体1的两端设置与外部机架配合的台阶3,柱状本体1端部沿轴向设置供外部加热管插设的布置孔4。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如图1所示,下封切刀b的柱状本体1通过两端的台阶3结构可旋转的安装于机架d上,便于良好的限位和传动,可以根据具体的外部配合需要设置多段台阶3;布置孔4内插设加热管实现对下刀体2的加热进行封切,加热管可外接至可旋转的碳刷盘,碳刷盘再连接碳刷,下封切刀b和碳刷盘的同步转动保证了线路的同步旋转不会拉扯,实现良好的供电;对应的上方设置上封切刀a,上封切刀a和下封切刀b可通过驱动组件c进行同步旋转,从而保证上封切刀a和下封切刀b的角度位置一致。上封切刀a的上刀体和下封切刀b的下刀体2数量一致并在旋转至上下对齐时为封切位置,在封切位置水平设置两侧的输送带(图中未示出);上封切刀a位于输送带上方,下封切刀b位于输送带下方,上封切刀a的旋转轴与上刀体之间设置一定的距离,即大致为上封切刀a的旋转轴和输送带之间的距离,并考虑上刀体所摆动停留的位置留有一定的高度余量,该距离为产品可通过的空间。下刀体2旋转开封切位置后,柱状本体1本身半径小于下刀体2,其低于输送带的上表面,便于产品及薄膜通过而不干扰。上刀体旋转开封切位置后,给产品让出通过的空间。在整体输送过程中,输送带不必停止而持续运行,驱动组件c启动或停止来适应产品的输送。在一个产品经过时,通过在输送带侧边设置的传感器感应产品的末端位置,从而启动驱动组件c,令上封切刀a的上刀体和下封切刀b的下刀体2旋转对齐,整个过程的旋转速度不干扰产品顺利通过,然后由上刀体和下刀体2加热薄膜实现封切;从而实现了已经过产品的后部薄膜封切以及未经过产品的前部薄膜封切。封切完成后上封切刀a和下封切刀b继续运行至让出产品可通过的空间待下一产品的到达进行后续的封切。整个封切过程的实现不必停止输送带,可以持续运行,可以适当提高输送带的输送速度,大大提高产品的输送封切效率,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更有利于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封切包装机被市场选择和推广使用。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下刀体2在柱状本体1周面上设置一到四组,当为一组以上时在周向上进行均匀设置。一到四组的下刀体2可根据具体的产品加工需要进行设置;对于采用一组和两组时,产品所能通过的空间大致为上封切刀a的旋转轴和输送带之间的距离,并留有一定的高度余量;对于采用三组时,产品所能通过的空间大致为上面一个上刀体运行至对称位置而下面两个上刀体运行至左右对称时离输送带的距离;对于采用四组时,产品所能通过的空间大致为上面两个上刀体运行至左右对称而下面两个上刀体也左右对称时离输送带的距离。如图1-4所示,优选为采用两组下刀体2,相对一组下刀体2来说运行效率是两倍,并且结构上均匀平稳,有利于运行和封切的稳定,减少结构磨损;相对于三组和四组更有利于保证产品的通过空间,布置上更轻松。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下刀体2为在柱状本体1周面上形成的等腰梯形体,长边与柱状本体1连接设置,短边朝外作为封切刀面21。如图2、3、4所示,形状为等腰梯形体的下刀体2的长边与柱状本体1良好的一体成型,柱状本体1的外周形状可以与等腰梯形体一致的延伸,便于加工制造;短边形成一个供薄膜贴合并与上刀体接触的面,在封切刀面21与上刀体接触的位置完成加热封切,整体面提供热量令所覆盖的薄膜位置良好的受热密封,有较好的封切密封效果,并且可以很好的配合上刀体。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封切刀面21的宽度为4±0.5mm。上刀体2会采用圆角刃口,可以和以上尺寸下的封切刀面21良好的旋转接触配合,并对薄膜完成加热封切;以上尺寸下的封切刀面21具有合适的宽度,不会对薄膜封切位置造成过度的受热影响其外观平整,并能良好的与上刀体2配合覆盖封切位置,达到较好的封切效果。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柱状本体1的周面上设置有一贯穿至布置孔4中的用于外部热电偶插设的侧孔5。如图2、3、4所示,侧孔5在柱状本体1安装在机架d上之后露于机架d之外供热电偶插设,热电偶可从侧孔5伸入布置孔4中直接测量下封切刀b的温度,保证对下封切刀b温度的有效监控,保证产品质量。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柱状本体1的两端周面上均设置有与外部结构配合安装的键槽6。如图2、3、4所示,键槽6的设置便于柱状本体1与外部的驱动组件c进行轴向装配后通过键槽6安装上销键进行配合转动。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布置孔4轴向贯穿柱状本体1。如图2、3、4所示,贯穿柱状本体1的布置孔4便于加工制造,令柱状本体1整体结构均匀,重心稳定,有利于运行和封切的稳定;加热管从一端进行安装和拆卸,另一端可进行拆装的辅助实现。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