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送式贴标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9675发布日期:2019-07-03 04:56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传送式贴标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贴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传送式贴标手。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的贴标方法为人工贴标处理或机器贴标处理,例如贴商标标签或条形码。操作人员贴标的效果会受不同操作人员的不同技巧及熟练程度的不一的影响,导致产品贴标后的效果参差不齐,有好有差,难以统一贴标的标准,影响产品的外观;机器贴标的贴标机结构复杂,难以改动,因此很难适应多种不同表面形状的产品贴标工作。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送式贴标手。旨在解决现有贴标工序稳定性差,适应性差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传送式贴标手,包括驱动机构、控制驱动机构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负压传送单元;

所述的壳体,采用前板、后板、上下两个盖板围合而成,所述的前板沿长度方向至少设有一个;当设有多个前板时,相邻的前板之间设有间距;且后板的两侧与相应处前板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缺口;每个前板上设有前通风结构,对应每个前板处的后板上设有后通风口;

所述负压传送单元,包括前风扇、后风扇、若干传动轴、若干传动带;所述的后风扇设置在后板的内侧面的后通风口处,前风扇设置在所述前板的内侧面的前通风结构处,使前板形成负压吸面;当设有一个前板时,所述壳体两侧的缺口内分别设有传动轴;当设有多个前板时,所述壳体两侧的缺口及相邻两个前板之间分别设有传动轴;相邻的传动轴之间通过所述传动带连接;沿传动轴的轴向间距均布至少3根传动带;所述的前板位于环形的传动带的环内;靠近标签输入侧的传动轴的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

位于输送方向末端处的上、下盖板之间还固定设有齿槽板,所述齿槽板位于输送方向末端处的传动轴的前侧,且齿槽板的内侧边与位于输送方向末端处的前板的外侧边拼接;所述齿槽板的齿槽的开口朝向相邻的前板;位于输送方向末端处的若干传动带分别均布嵌设在齿槽板的相应齿槽内。

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光电感应装置,所述前板上设有光孔,光电感应装置的光源输出部对应所述光孔;所述的光电感应装置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相应信号输入端。

所述靠近标签输入侧的传动轴上包裹有海绵。

与上、下所述盖板连接处的后板的上下边缘分别设有向内翻折的折边,折边上设有若干用于连接固定的螺栓孔。

位于输送方向末端处的传动轴旁还紧贴设有固定轴,该传动轴与固定轴之间用来夹紧所述传动带,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分别与上下两个盖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至少靠近标签输入侧的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设有用于固定外部设备的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位于所述壳体外。

所述驱动机构采用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所述的传动轴采用深沟球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解决了人工贴标时贴标效果不稳定的问题,同时解决了传统机器贴标适应性差,贴标对象变化时需要大规模更换生产设备的问题,只需改变传送单元的数量和设置角度即可适应多种贴标环境需求,采用光电检测装置控制贴标工序节奏,减少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拆去一侧板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驱动皮带;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传送式贴标手,包括驱动机构9、控制驱动机构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负压传送单元;

所述的壳体,采用前板1、后板4、上下两个盖板5围合而成,所述的前板1沿长度方向至少设有一个;当设有多个前板1时,相邻的前板1之间设有间距;且后板4的两侧与相应处前板1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缺口;每个前板1上设有前通风结构,对应每个前板1处的后板4上设有后通风口;

所述负压传送单元,包括前风扇2、后风扇3、若干传动轴6、若干传动带7;所述的后风扇3设置在后板4的内侧面的后通风口处,前风扇2设置在所述前板1的内侧面的前通风结构处,使前板1形成负压吸面;当设有一个前板1时,所述壳体两侧的缺口内分别设有传动轴6;当设有多个前板1时,所述壳体两侧的缺口及相邻两个前板1之间分别设有传动轴6;相邻的传动轴6之间通过所述传动带7连接;沿传动轴6的轴向间距均布至少3根传动带7;所述的前板1位于环形的传动带7的环内;靠近标签输入侧的传动轴6的一端与驱动机构9连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驱动机构9带动靠近标签输入侧的传动轴6转动,该传动轴再通过传动带7带动其它传动轴6旋转,前风扇2和后风扇3同时开启,在前板1的前面产生负压吸力。前侧面覆胶的标签从标签输出机构进入传送式贴标手,由于负压吸力使标签吸附在若干传动带7组成的面,并随着传动带7一起向前输送,当到达需要贴标签的产品时,标签前侧面的胶自动贴到产品上,完成贴标流程。

进一步的,位于输送方向末端处的上、下盖板5之间还固定设有齿槽板7-2,所述齿槽板7-2位于输送方向末端处的传动轴6的前侧,且齿槽板7-2的内侧边与位于输送方向末端处的前板1的外侧边拼接;所述齿槽板7-2的齿槽的开口朝向相邻的前板1;位于输送方向末端处的若干传动带7分别均布嵌设在齿槽板7-2的相应齿槽内。这样就要以对若干传动带7进行限位分隔,且齿槽板7-2的齿槽的开口朝向内侧,不会磨损传动带。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光电感应装置8,所述前板1上设有光孔,光电感应装置8的光源输出部对应所述光孔;所述的光电感应装置8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相应信号输入端。光电感应装置8用于检测标签状态,当感应到标签流至机构末端时发出信号,暂停机构工作,待贴标完成,标签移开后,系统可继续进行工作;根据待贴标物件的表面形状区别,可以延长整个壳体的长度,增加负压吸面的数量,以适应不同的贴标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靠近标签输入侧的传动轴6上包裹有海绵,以增加与传动带的摩擦力,使传动轴带动传动带7运转,而不至于出现打滑。

进一步的,与上、下所述盖板5连接处的后板4的上下边缘分别设有向内翻折的折边,折边上设有若干用于连接固定的螺栓孔。

进一步的,位于输送方向末端处的传动轴6旁还紧贴设有固定轴7-1,该传动轴6与固定轴7-1之间用来夹紧所述传动带7,所述固定轴7-1的两端分别与上下两个盖板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至少靠近标签输入侧的所述传动轴6的一端设有用于固定外部设备的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位于所述壳体外。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9采用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传动轴6采用深沟球轴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