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容易开启的罐头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5794发布日期:2019-02-26 17:36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容易开启的罐头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罐头盖,尤其是一种玻璃瓶罐头盖。



背景技术:

公告号为CN2609850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旋拧式玻璃瓶罐头盖”,其通过破坏罐头盖盖体,使空气直接进入瓶体,这种方式降低了瓶体内外的气压差,使打开罐头盖的阻力大大减少,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罐头盖不易开的问题,但是,此方法破坏了罐头盖原有的密封性,直接影响到罐头食品的后续保存,而且,由于破坏孔的存在,致使瓶内液体容易流出,不利于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本实用新型对前述公告号为CN2609850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进行改进设计,其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既容易开启,又能在开启后密封保存罐头食品的罐头盖。

在阐述方案之前,本实用新型先对前述专利的某些概念进行合理的替换:

前述公告号为CN2609850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有“盖主体”的概念,因为本实用新型加入了内盖的概念,为了与“盖主体”产生区别,不易混淆,故将前述专利中的“盖主体”,称为“外盖”。

前述公告号为CN2609850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有“一个拉环被铆在罐头盖主体上,拉环的前端有一个尖头”的结构,这个结构被公知技术易拉盖中的易拉环所涵盖,因为两者结构一样,所实现的功能也一样,故本实用新型直接用“易拉环”来替换前述专利所述的这个结构。

前述公告号为CN2609850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有“压薄处或U型痕”的概念,因为两者的作用一样,都是使盖体产生薄弱处,方便破坏盖体,未免累赘,故将其称为“薄弱处”。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容易开启且开启后仍具有密封作用的罐头盖,包括外盖,外盖上铆有易拉环、易拉环的尖部顶在薄弱处上,其特征在于:在外盖内设有内盖;其中薄弱处可由外盖的局部压薄或刻痕形成。采用上述结构后,使用时,只需拉起易拉环,破坏外盖上的薄弱处,瓶外空气便会由破坏孔进入外盖内,作用于内盖上,因为瓶外气压大于瓶内气压,所以内盖会向下凹陷,与此同时,这种凹陷会挤压瓶内空气,使瓶内空气密度增加、气压增大,减少了瓶内外的气压差,使开启罐头盖变得容易;而且,因为罐头盖的内盖并没有破损,所以在开启后,也能继续使用,为罐头瓶保持密封。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更省成本的改进,其包括外盖,其特征在于:在外盖内设有内盖,外盖上设有透气孔,透气孔被铝箔封住。采用这种结构后,使用时,只需要破坏铝箔,就能实现与上述方案一样的效果;同时,因为铝箔的成本远低于易拉环,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前视图;

图2为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4为实施例2的前视图;

图5为实施例3的前视图。

标号说明

1.易拉环,2.外盖,3.内盖,4.薄弱处,5.铝箔,6.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容易开启且开启后仍具有密封作用的罐头盖,包括外盖2,外盖2上铆有易拉环1、易拉环1的尖部顶在薄弱处4上,其特征在于:在外盖2内设有内盖3;其中薄弱处4可由外盖2的局部压薄或刻痕形成。

本实施例的盖体,包括外盖2、内盖3,可由两张大小一样的圆形金属片重叠,经过冲压、卷边制成;因为有卷边操作,所以外盖2与内盖3之间是一个封闭空间;其中外盖2要比内盖3厚,外盖2厚到不易形变,内盖3薄到容易形变;同时,为了让内盖3更容易形成向下的形变,所以在盖体制作的过程中,要对盖体中部进行冲压,形成凸起结构。

本实施例在使用中,当拉起易拉环1,属于外盖2的薄弱处4被破坏,瓶外空气由破坏孔进入外盖2内,作用于内盖3上,因为瓶外气压大于瓶内气压,所以内盖3会向下凹陷,与此同时,这种凹陷会挤压瓶内空气,使瓶内空气密度增加、气压增大,减少了瓶内外的气压差,使开启罐头盖变得容易;而且,此时内盖3并没有破损,所以在开启后,也能继续使用,为罐头瓶保持密封。

决定本实施例是否可行的关键问题在:问题1.内盖3的凹陷,是否会使瓶内气压增大。问题2.瓶内是否为真空状态,因为如果是真空状态,内盖3的凹陷就不会有任何作用。面对问题1,根据气体压强公式pV=nRT(p是气体压强,V是气体体积,n是气体物质的量,R是常数,T是气体温度),可得,气体压强p与气体体积V成反比,当气体体积V减小时,气体压强p会增大;由此可知,内盖3的凹陷(凹陷会使瓶内空间变小,导致瓶内气体的体积减小),确实会使瓶内气压增大。面对问题2,根据上述公式可知,温度T增加,会导致气体压强p增加,这是为什么大部分罐头食品在瓶体加热后,罐头盖会变得容易打开的原因;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大部分罐头食品的瓶体内是有空气的,并不是真空状态。

【实施例2】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本实施例对前述实施例1做进一步改进,如图3、图4所示,一种容易开启且开启后仍具有密封作用的罐头盖,包括外盖2,其特征在于:在外盖2内设有内盖3,外盖2上设有透气孔6,透气孔6被铝箔5封住。其中,本实施例盖体采用实施例1中所述的盖体结构。在使用时,只需要破坏铝箔5,空气便可进入外盖2,作用于内盖3上,后续效果与实施例1一样,在此不再累赘。在本实施例中,用铝箔5替换实施例1中的易拉环1,同时,用透气孔6替换实施例1中的薄弱处4;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比,这种替换,不仅减少了生产工序,而且,因为铝箔的成本远低于易拉环,所以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施例是否可行的关键问题在:铝箔5太过脆弱,是否还没等到人为破坏,就已经被大气压强破坏了。面对此问题,作以下分析:已知标准大气压等于101325帕斯卡,根据压强公式p=F/S(p是压强,F是力,S是受力面积),可得,1平方毫米的孔所受到的压力是F=pS=101325帕斯卡*0.000001平方米=0.101325牛;而0.1牛的压力还不足以破坏铝箔,故在本实施例中,只要透气孔6的大小低于1平方毫米,铝箔5便足矣保护透气孔6,更何况还有内盖3在铝箔5的另一面起到保护作用。本处透气孔6的大小只作为理论说明,不作为实际限定,实际限定以实际生产为准。

【实施例3】

内盖3可使用硅胶等容易形变的材料。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取消凸起结构,并用硅胶材料替换内盖3,其他结构不变,同时不使用实施例1中所述的盖体结构。

本实施例的盖体,包括外盖2、内盖3,采用硅胶作为内盖3的材料,在生产时,可以直接用外盖2作为盖体,并在外盖2内部的中间涂抹油性物质,然后将硅胶喷涂在外盖2内部,用整个硅胶层作为内盖3。其中涂抹油性物质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防止外盖2与内盖3黏连。

采用上述结构后,在使用中,当外盖2被破坏,瓶外空气作用于内盖3上时,由于硅胶的材料性质容易形变,所以内盖3会直接向下凹陷,而不再需要凸起结构的帮助。本实施例说明凸起结构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必要技术特征。

同理,也可以将实施例2中的内盖3用硅胶材料替换,具体实现方式与上述方案一样,在此不再累赘。

用硅胶材料作为内盖的有益效果是:一般的罐头产品在开盖后,都建议冷藏,而实施例1、实施例2的内盖都是金属质地,在开盖后,不会自动回弹,当拧回罐头盖,放到冰箱里的时候,因为瓶内空气受冷、气压变小,此时,罐头盖又会出现难以开启的情况。但如果使用本实施例的罐头盖,情况则不同,因为内盖是硅胶质地的,所以在开盖后,内盖会自动回弹,形成平面;当拧紧罐头盖,放到冰箱里的时候,随着瓶内空气受冷、气压变小,内盖又会自动下凹,使瓶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所以,依旧能够容易地被打开。

【实施例4】

可使用与外盖内圈大小一样的圆形硅胶片作为内盖。本实施例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不使用其盖体结构,采用圆形硅胶片作为内盖,其他结构不变。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唯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3中的外盖与内盖,最外圈是黏连的,中间是一个封闭空间(不黏连);而本实施例中外盖与内盖是直接分开的,也没有封闭空间。

在使用中,将圆形硅胶片置于外盖内,拧在玻璃瓶上,因为外盖与玻璃瓶口的相互挤压,使得外盖与内盖之间形成一个以玻璃瓶口为封口形状的封闭空间。在使用前,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是有区别的,但在使用中,却拥有了类似的封闭空间。

然后,再看实施例1、2,虽然表面上,封口在卷边处,但在实际使用中,因为外盖与玻璃瓶口的相互挤压,实际封口处却跟本实施例一样。

综上可知,只有实施例3的实际封闭空间,是在使用前就有的,而实施例1、2、4的实际封闭空间都是在使用中产生的。因此,封闭空间并不需要本实用新型自带,所以,封闭空间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必要技术特征。

以下是封闭空间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作用:

封闭空间的作用是:让大气压无法绕过外盖作用于内盖上,如此,大气压就只能作用于外盖上。如果这层封闭空间不封闭了,大气压就会直接作用于内盖上,那么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例,就等同于一个单层的盖子,失去了所述的所有作用,甚至,还不如一个普通罐头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