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房家用梯的主机承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47520发布日期:2019-08-03 16:55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无机房家用梯的主机承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无机房家用梯的主机承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在楼梯上加装电梯的呼声越来越大,然而一些低矮楼房没有电梯井道,只能加装无机房电梯,无机房电梯的井道面积有限,顶层空间有限,在有限的空间如何将电梯布置得紧凑合理且方便实用,一直是业界关注的问题。但传统的无机房结构尤其是主机承重部分体型比较大,结构承重梁位于轿厢投影范围内,对电梯井道顶层高度造成较大影响,其安装麻烦且对井道的要求高,大大地提高了成本,不适宜别墅与旧楼梯的市场发张。另外,现有的电梯越来越多的井道结构为钢架结构,采用在井道顶部固定承重梁的方式固定电梯主机,不仅安装麻烦,安装精度无法保证,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需要设计出一种小型、低成本、易安装的无机房家用梯主机承重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摆脱传统的电梯井道上承重组件的累赘,满足用户对产品的要求的无机房家用梯的主机承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无机房家用梯的主机承重装置,包括承重主架,所述的承重主架上设有承重主梁与安装在承重主梁顶部的承重板,所述的承重主梁上端位于承重板两侧设有承重托码,所述的承重托码与承重主梁为可拆卸连接结构,所述的承重板上方安装有可拆卸的主机,所述的承重板与承重主梁上贯穿有配合主机连接钢绳的通孔,所述的承重板与承重主梁上设有固定绳头组件的安装孔,所述的承重主梁的两侧分别垂直安装有对重导轨,所述的两根对重导轨相互平行,所述的两条对重导轨之间位于承重主梁的中部安装有轿厢导轨。

优选地,所述的承重主梁与对重导轨之间使用副轨固定板连接固定,所述的副轨固定板为直角槽钢,所述的对重导轨与副轨固定板使用螺栓结构配合压码固定。

优选地,所述的轿厢导轨与承重柱梁之间使用螺栓结构配合压码进行锁紧固定。

优选地,所述的承重板与主机之间设有主机垫板,所述的主机垫板与承重板之间设有主机减震胶,所述的主机使用螺栓结构依次连接主机垫板、主机减震胶、承重板进行固定。

优选地,所述的承重托码为直角槽钢结构,所述的承重托码上连接墙壁侧设有横向腰圆孔与纵向腰圆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无机房家用梯的主机承重装置通过将各部件模块化,以承重主架为主体进行组合连接,对重导轨与轿厢导轨刚性接触承重主梁为承重提供了足够的支撑力,且承重托码间接地将承重主梁与墙壁连接在一起,从而大大地削弱了导轨的弯矩,使承重主梁、承重板、对重导轨、轿厢导轨、主机共同组成一个稳固的承重平台,解决了顶层空间不足的情况,不用担心顶层高度矮,轿厢上行时无法越过主机而产生碰撞干涉,形成简约可靠的承重装置,主机直接安装在两个导轨支架上端,减小了电梯井道的顶层的动作空间。其经济成本低、安装方便、对电梯建筑井道要求低等优点,有利于产生可观的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机房家用梯的主机承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机房家用梯的主机承重装置工作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承重主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承重主架1、承重主梁11、承重板12、通孔121、安装孔122、承重托码2、横向腰圆孔21、纵向腰圆孔22、主机3、主机垫板31、主机减震胶32、对重导轨4、副轨固定板41、轿厢导轨5、压码6。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无机房家用梯的主机承重装置,包括承重主架1,所述的承重主架1上设有承重主梁11与安装在承重主梁11顶部的承重板12,所述的承重板12焊接在承重主梁11上,所述的承重主梁11上位于承重板12两侧设有承重托码2,所述的承重托码2与承重主梁11为可拆卸连接结构,所述的承重板12上方安装有可拆卸的主机3,所述的承重板12与主机3之间设有主机垫板31,所述的主机垫板31与承重板12之间设有主机减震胶32,所述的主机减震胶32为两块分别放置在承重板12两侧,所述的主机3使用螺栓结构依次连接主机垫板31、主机减震胶32、承重板12进行固定,大大降低了主机在工作时对承重主架1、对重导轨4、轿厢导轨5带来的震动,保证了电梯运转的稳定性,所述的承重板12与承重主梁11上贯穿有配合主机3连接钢绳的通孔121,所述的承重板12与承重主梁11上设有固定绳头组件的安装孔122,所述的承重主梁11的两侧分别垂直安装有对重导轨4,所述的两根对重导轨4相互平行,所述的两条对重导轨4之间位于承重主梁11的中部安装有轿厢导轨5,所述的对重导轨4与轿厢导轨5的轨道侧均朝内侧设置,将对重导轨4与轿厢导轨5刚性接触承重主梁11为承重提供了足够的支撑力,且承重托码2间接地将承重主梁11与墙壁连接在一起,从而大大地削弱了导轨的弯矩,使承重主梁11、承重板12、对重导轨4、轿厢导轨5、主机3共同组成一个稳固的承重平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承重主梁11与对重导轨4之间使用副轨固定板41连接固定,所述的副轨固定板41为直角槽钢,所述的对重导轨4与副轨固定板41使用螺栓结构配合压码6固定,可以减少维修过程中对承重主体的直接操作,有利于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所述的轿厢导轨5与承重柱梁11之间使用螺栓结构配合压码6进行锁紧固定,压码6的使用可以避免固定的部件受气温影响而产生形变,从而提高电梯运转的舒适与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承重托码2为直角槽钢结构,所述的承重托码2上连接墙壁侧设有横向腰圆孔21与纵向腰圆孔22,通过在承重托码2上设置两个不同角度的腰圆孔,可以实现承重装置的容差安装,根据安装环境的要求进行角度调整,提高其安装的灵活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无机房家用梯的主机承重装置通过将各部件模块化,以承重主架为主体进行组合连接,解决了顶层空间不足的情况,不用担心顶层高度矮,轿厢上行时无法越过主机而产生碰撞干涉,形成简约可靠的承重装置,主机直接安装在两个导轨支架上端,减小了电梯井道的顶层的动作空间。其经济成本低、安装方便、对电梯建筑井道要求低等优点,有利于产生可观的经济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