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感应装置及安装红外感应装置的智能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07974发布日期:2019-07-06 11:48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红外感应装置及安装红外感应装置的智能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垃圾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红外感应装置及安装红外感应装置的智能垃圾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垃圾桶都有盖以防垃圾的异味四散。垃圾桶的开启方式主要有敞口式、揭盖式、踩踏开盖和感应开盖式(例如红外线感应开盖式),其中揭盖式、踩踏开盖方式垃圾桶虽然能防止异味扩散,但每次丢垃圾时还需要人体与垃圾桶接触才可以开盖,对使用者来说不够卫生。相较而言,感应开盖垃圾桶使用时不必直接接触垃圾桶,很卫生。感应开盖垃圾桶由电路芯片控制,由红外线检测装置和机械电子驱动系统组成。只要有物体接近感应区范围内,桶盖便会自动开启,物体或手离开感应区数秒后桶盖会自动关闭,灵活方便,无需手动或脚踩,就能轻松丢垃圾,从而有效预防接触性感染。

但目前红外感应开盖垃圾桶还普遍存在一些技术缺陷:

(1)、有时候,无人使用时垃圾桶自动开盖。

(2)、阳光下红外感应装置受到干扰,无法正常工作。

上述问题给使用者带来不便,使用户在使用红外感应开盖垃圾桶时体验不好,同时使用环境也大大受限。因此,如何解决现有的红外感应开盖垃圾桶的上述技术问题,成为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感应装置及安装红外感应装置的智能垃圾桶。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垃圾桶,有效防止了红外发射管从靠近PCB电路板的底部漏光至红外接收管,显著减少了智能垃圾桶误触发,自动开盖情况的发生。阳光下红外感应装置不受干扰,有效保障了智能垃圾桶在室外环境中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红外感应装置,包括PCB电路板,安装在所述PCB电路板上的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和设置在所述红外发射管和所述PCB电路板之间的套管,其中:

所述套管的上端开口、底部封闭,所述套管的底部开设若干个第一通孔,所述PCB电路板上对应位置开设若干个第二通孔,所述红外发射管安装在所述套管内,且所述红外发射管底部的引脚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对应的第二通孔,并与所述PCB电路板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所述PCB电路板上还开设第三通孔,所述红外接收管的引脚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并与所述PCB电路板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红外发射管和所述红外接收管的外部设置一个遮光罩,所述遮光罩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隔板,通过所述隔板将所述红外发射管和所述红外接收管分隔开,并在所述遮光罩上与所述红外发射管和所述红外接收管对应的位置分别开设遮光罩开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红外发射管和所述红外接收管的外部分别单独设置遮光罩,所述遮光罩上分别开有供红外线穿过的遮光罩开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红外发射管的底部具有2根引脚,所述红外接收管具有3根引脚;对应地,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数量分别为2个,所述第三通孔的数量为3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遮光罩开孔通过防尘遮光膜封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遮光罩可拆卸地固定安装在所述PCB电路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PCB电路板的两端分别开设第四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垃圾桶,安装有上述的红外感应装置。

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在所述智能垃圾桶上的安装位置可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所等情况灵活变化。可安装在垃圾桶的桶体内部、外部,朝向前后左右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当安装在所述桶体的外部时,可通过在所述桶体上固定一个安装盒,将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盒内,在所述安装盒上开设供红外线穿过的外壳开孔。

也可安装在具有大盖的智能垃圾桶的大盖上。在所述大盖上的具体安装位置也可灵活变化。当安装在所述大盖的外部时,可通过在所述桶体上固定一个安装盒,将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盒内,在所述安装盒上开设供红外线穿过的外壳开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包括上端开口的桶体、与所述桶体的上端连接的大盖,及与所述大盖的顶部转动连接的顶盖;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安装在所述大盖上。所述红外线感应装置用于在接收到感应信号后,通过PCB电路板控制翻盖电机运行,打开顶盖,方便投递垃圾。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安装在所述大盖的外壳的内壁上,所述红外发射管的发射端和红外接收管的接收端朝向外壳一侧;所述大盖的外壳上开设供红外线穿过的外壳开孔,在所述开孔的位置贴有封闭所述外壳开孔的防尘遮光贴膜。所述防尘遮光贴膜可以过滤掉大部分波长的可见光信号,仅可以透过特定波长的红外线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安装在所述大盖的前端的顶部外壳下方,所述红外发射管的发射端和红外接收管的接收端朝上;所述外壳开孔开设在所述大盖的前端的顶部外壳上,当所述顶盖盖合时,不会遮挡住所述外壳开孔。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开孔为台阶孔,所述防尘遮光贴膜的外缘与所述台阶孔的台阶面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红外感应装置,在红外发射管的外部套设有上端开口、底部封闭的套管,有效防止了红外发射管从靠近PCB电路板的底部漏光至红外接收管。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红外感应装置的垃圾桶,可显著减少红外感应开盖垃圾桶误触发,造成无人使用时垃圾桶自动开盖情况的发生,同时降低了红外感应装置各零部件间的装配精度要求,降低了成本。

2)、在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的外侧各罩有一个遮光罩,有效防止了红外发射管从上部漏光至红外接收管。对于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红外感应装置的垃圾桶,可减轻阳光对红外感应装置的干扰。

3)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垃圾桶,在安装红外感应装置的垃圾桶外壳上的外壳开孔处贴一个防尘遮光贴膜,可以使该红外感应装置从外部做到密封,不仅能有效防水防尘,还可以过滤掉大部分波长的可见光信号,仅可以透过特定波长的红外线信号,大大减弱了阳光照射对红外感应装置的干扰,使得该红外感应装置可以在阳光下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红外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纵剖视图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红外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仰视图。

图5为图3的纵剖视图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红外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纵剖视图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的智能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智能垃圾桶的大盖上安装了红外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大盖的纵剖视图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PCB电路板、2-红外发射管、3-红外接收管、4-套管、5-桶体、6-大盖、7-顶盖、8-遮光罩、11-第二通孔、12-第三通孔、13-第四通孔、(21,31)-引脚、41-第一通孔、61-外壳开孔、81-遮光罩开孔、83-倒扣结构、82-隔板、(62,84)-防尘遮光贴膜、63-挡板、H-红外感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红外感应装置,包括PCB电路板1,安装在所述PCB电路板1上的红外发射管2、红外接收管3,和设置在所述红外发射管2和所述PCB电路板1之间的套管4,其中:

所述套管4的上端开口、底部封闭,所述套管4的底部开设若干个第一通孔41,所述PCB电路板1上对应位置开设若干个第二通孔11,所述红外发射管2安装在所述套管4内,且所述红外发射管2底部的引脚21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41和对应的第二通孔11,并与所述PCB电路板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所述PCB电路板1上还开设第三通孔12,所述红外接收管3的引脚31穿过所述第三通孔12,并与所述PCB电路板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红外感应装置,在所述红外发射管2的外部套设有上端开口、底部封闭的套管4,有效防止了所述红外发射管2从靠近所述PCB电路板1的底部漏光至所述红外接收管3,显著减少了红外感应开盖垃圾桶误触发,造成无人使用时垃圾桶自动开盖情况的出现,同时降低了红外感应装置各零部件间的装配精度要求,降低了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红外发射管2的底部具有2根引脚21,所述红外接收管3具有3根引脚31;与所述红外发射管2的引脚数量相匹配,所述第一通孔41和第二通孔11的数量分别为2个,与所述红外接收管3的引脚数量相匹配,所述第三通孔12的数量为3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PCB电路板1的两端分别开设一个第四通孔13。螺钉穿过所述第四通孔13,并将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安固定安装至合适的载体上。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红外感应装置,基本结构与第一个实施例的红外感应装置相同,区别在于:

所述红外发射管2和所述红外接收管3的外部设置一个遮光罩8,所述遮光罩8的内部固定设置有隔板82,通过所述隔板82将所述红外发射管2和所述红外接收管3分隔开,并在所述遮光罩8上与所述红外发射管2和所述红外接收管3对应的位置分别开设遮光罩开孔81。

通过一块防尘遮光贴膜84将两个所述遮光罩开孔81同时封住。也可分别通过两块所述防尘遮光贴膜84将两个所述遮光罩开孔81分别封住。所述防尘遮光贴膜84可以使所述红外感应装置从外部密封,不仅能有效防水防尘,还可以过滤掉大部分波长的可见光信号,仅可以透过红外线信号,大大减弱了阳光照射对红外感应装置的干扰,使得该红外感应装置可以在阳光下正常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遮光罩8可拆卸地固定安装在所述PCB电路板1上。所述遮光罩8的底部具有倒扣结构83,所述倒扣结构83具有可卡入所述PCB电路板1的边沿的槽。安装时,可将所述PCB电路板1的两侧边沿分别卡入所述倒扣结构83的槽内,实现所述遮光罩8与所述PCB电路板1的卡扣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遮光罩8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固定在所述PCB电路板1上。例如用粘结剂将所述遮光罩8的底端固定在所述PCB电路板1上。也可在所述PCB电路板1上开设槽口,在所述遮光罩8的底部设置插件,所述插件插入所述槽口,并卡在所述槽口内,实现可拆卸固定连接。

可拆卸安装提高了安装和拆卸效率,且安装和拆卸方便。固定安装提高了装置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红外感应装置,基本结构与第二个实施例的红外感应装置相同,区别在于:

所述遮光罩8为两个,所述红外发射管2和所述红外接收管3的外部分别单独设置遮光罩8,所述遮光罩8上分别开有供红外线穿过的遮光罩开孔81。

在所述红外发射管2、红外接收管3的外侧各罩有一个遮光罩8,有效防止了所述红外发射管2从上部漏光至所述红外接收管3。对于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红外感应装置的垃圾桶,可减轻阳光对红外感应装置的干扰。

根据本实用新型,分别通过两块所述防尘遮光贴膜84将两个所述遮光罩开孔81分别封住。

对于第二个实施例和第三个实施例的红外感应装置,当将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安装在载体内部时,可在载体的外壳上开设外壳开孔,并将所述防尘遮光贴膜84安装在所述外壳开孔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地,上述的红外感应装置适用于安装在智能垃圾桶上,所述智能垃圾桶优选为顶盖的顶端具有自动开启的大盖,垃圾桶的大盖设计为向上翻起以取出垃圾袋的结构,例如CN106927168A,所公开的智能垃圾桶。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施例的红外感应装置并不局限于安装在上述的特定智能垃圾桶上。

如图8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垃圾桶,所述智能垃圾桶包括上端开口的桶体5、与所述桶体5的上端转动连接的大盖6,及与所述大盖6的顶部转动连接的顶盖7。

所述大盖6的前端的顶部外壳下方安装上述第三个实施例的红外感应装置H,所述红外发射管2的发射端和红外接收管3的接收端朝上;所述大盖6的前端的顶部外壳上开设外壳开孔61。当所述顶盖7盖合时,不会遮挡住所述外壳开孔61。

所述红外感应装置H能够检测人体靠近垃圾桶的情况,用于在接收到感应信号后,通过PCB电路板1控制翻盖电机运行,打开或者关闭所述顶盖7,方便投递垃圾。

所述PCB电路板1采用智能垃圾桶采用的常规控制器技术。所述红外感应装置H可用第一个实施例或第二个实施例中的红外感应装置H替换。

根据本实施例的智能垃圾桶,与所述遮光罩8相对应位置的两侧的所述大盖6的外壳底部具有挡板63,所述挡板63与所述外壳对所述遮光罩8进行限位。所述遮光罩8被压在所述PCB电路板1与所述大盖6之间的,从而使所述遮光罩8与所述PCB电路板1紧密压合。

根据本实施例的智能垃圾桶,在所述外壳开孔61的位置贴有封闭所述外壳开孔61的防尘遮光贴膜62。所述防尘遮光贴膜62可以使所述红外感应装置从外部密封,不仅能有效防水防尘,还可以过滤掉大部分波长的可见光信号,仅可以透过红外线信号,大大减弱了阳光照射对红外感应装置的干扰,使得该红外感应装置可以在阳光下正常使用。

所述防尘遮光贴膜62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滤光片。可以为市售的红外线PC滤光片,也可以自行制备。自行制备时,根据需要透过的红外线的波长,在透明基板上喷涂合适颜色的油墨(例如墨绿色),并在贴膜背部背胶,制备成防尘遮光贴膜,从而使防尘遮光贴膜实现过滤掉大部分波长的可见光信号,仅可以透过红外线信号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开孔61为台阶孔,所述防尘遮光贴膜62的外缘与所述台阶孔的台阶面贴合。台阶孔的设计使得防尘防水密封性能更好。更适合用于室外垃圾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垃圾桶,可不限制所述红外感应装置H在所述大盖6上的具体安装位置。

所述红外感应装置H可安装在所述大盖6的外壳外壁上,此时,可在所述大盖6的外壳外部固定安装盒,在所述安装盒内安装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并在所述安装盒上开设供红外线穿过的外壳开孔61。

也可安装在所述大盖6的外壳的内壁上,所述红外发射管2的发射端和红外接收管3的接收端朝外侧;所述大盖6的外壳上开设供红外线穿过的外壳开孔61,在所述外壳开孔61的位置贴有封闭所述外壳开孔61的防尘遮光贴膜62。

根据本实用新型,对于不设置大盖6的垃圾桶,所述的红外感应装置H可安装在垃圾桶的桶体5或顶盖7上。此时,可在所述桶体5或顶盖7上固定安装盒,将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安装在安装盒中,并在所述安装盒的顶部开设供红外线穿过的外壳开孔。进一步地,可在所述外壳开孔61上安装防尘遮光贴膜。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扔垃圾的人不确定地从垃圾桶的左、右两侧或者前方、后方走向所述垃圾桶,且即使是从与安装位置不同的方向走向垃圾桶,也可以转到所述安装位置进行检测,启动开盖,然后投递垃圾。所以并不限制安装在所述垃圾桶上的具体位置,所述红外感应装置安装在垃圾桶的前、后、左、右或顶部等合适位置均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检测功能。

由于从垃圾桶的前方走向所述垃圾桶的概率较大,因此优选为安装在与垃圾桶开盖方向相对的前方或顶部。设置在垃圾桶的顶部时,当顶盖向前降落,关闭垃圾桶后,不会挡住所述外壳开孔61。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垃圾桶,运行时,当人靠近所述智能垃圾桶时,所述红外感应装置H能够检测人体靠近垃圾桶的情况,并将接收到的感应信号传递给通过PCB电路板1,所述PCB电路板1控制翻盖电机运行,打开或者关闭顶盖,方便投递垃圾。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