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板材生产的自动上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8717发布日期:2019-04-09 22:45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板材生产的自动上卷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板材生产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板材生产的自动上卷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金属板材生产加工企业来说,为了便于存放和运输,金属板材通常以金属卷带的方式进行包装,当需要获得所需金属板材或者金属条时,金属卷带作为原料先进行放卷然后通过裁切的方式获得所需金属板材和金属条;其中,对金属卷带进行放卷必须将金属卷带放置于金属放卷辊上,通过金属放卷辊进行转动以对金属卷带进行放卷;而现在通常采用天车或者人工的方式将金属卷带插入金属放卷辊,这些方式存在着自动化程度低,效率低,过于耗时耗力的问题和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的用于板材生产的自动上卷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为:一种用于板材生产的自动上卷系统,包括有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有主托架以及设置于主托架初始位置两侧且相互对称的辅助托架,其中,所述主托架沿竖直方向升降且还沿两辅助托架的中心线作水平往复滑动;包括有用于暂存预设有的金属卷带的暂存架,其中,所述暂存架顶面一侧与所述上料装置的其中一辅助托架相连接配合;所述暂存架顶面上成型有多个沿金属卷带长度方向延伸且相等间隔排布的凹槽,其中,多个所述凹槽用于承放金属卷带;所述暂存架内设置有多个推移转轴以及与多组所述推移转轴一一对应配置的驱动机构,其中,任意一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其对应的推移转轴沿竖直方向升降和转动的;多个推移转轴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于多个凹槽的正下方;所述推移转轴轴面上均成型有四条沿所述推移转轴长度方向延伸的挡条,其中,所述推移转轴上任意相邻的两条挡条之间呈90度夹角从而构成一卡卷位;所述推移转轴上升穿过所述凹槽以使得其轴面上的卡卷位顶压于凹槽上的金属卷带底部从而将所述金属卷带顶离所述凹槽,此时,所述推移转轴转动从而将金属卷带推离所述凹槽,其中,所述金属卷带被推离凹槽后滚入至下一个相邻的凹槽或者滚入至所述上料装置的主托架上。

进一步,与所述暂存架相连接配合的辅助托架底部设置有一辅助气缸,其中,所述辅助气缸的伸缩端铰接于所述辅助托架靠近暂存架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两升降气缸、两驱动电机以及两固定座;两所述固定座分别设置于推移转轴的两轴端,其中,推移转轴的两轴端分别通过预设有的轴承转动连接于两固定座上;两所述驱动电机分别固定于两固定座内预先开设有的腔体内并分别通过预设有的传动链组件与所述推移转轴相传动连接;两所述升降气缸分别设置于两固定座的下方,其中,两升降气缸的伸缩端沿竖直方向伸缩且分别与两固定座的底部相连接从而使得两固定座同步沿竖直方向移动。

进一步,所述暂存架为中空的方形壳体。

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上料装置的一侧新增一用于暂存多个金属卷带的暂存架,当上料装置上的金属卷带送至金属放卷辊后,通过推移转轴的驱动使得暂存架上的金属卷带自动滚落补充至上料装置上以备下一次上料;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人员工作时一次性将多个金属卷带放置于暂存架上,即可不断地对上料装置以及后续的收卷提供金属卷带,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推移转轴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剖面图。

其中,1-上料装置,11-主托架,12-辅助托架,121-辅助气缸,2-暂存架,21-凹槽,3-推移转轴,31-挡条,32-卡卷位,4-驱动机构,41-升降气缸,42-驱动电机,43-固定座,5-传动链组件,6-金属带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用于板材生产的自动上卷系统,包括有上料装置1;上料装置1包括有主托架11以及设置于主托架11初始位置两侧且相互对称的辅助托架12,其中,主托架11沿竖直方向升降且还沿两辅助托架12的中心线作水平往复滑动;该上料装置1为本领域现有的技术设备,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5763044U的中国专利。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用于暂存预设有的金属卷带6的暂存架2;暂存架2顶面上成型有沿金属卷带6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21,其中,凹槽21用于承放金属卷带6;暂存架2内设置有推移转轴3以及用于驱动推移转轴3沿竖直方向升降和转动的驱动机构4,其中,推移转轴3设置于凹槽21的正下方;推移转轴3轴面上均成型有四条沿推移转轴3长度方向延伸的挡条31,其中,推移转轴3上任意相邻的两条挡条31之间呈90度夹角从而构成一卡卷位32;推移转轴3上升穿过凹槽21以使得其轴面上的卡卷位32顶压于凹槽21上的金属卷带底部从而将金属卷带顶离凹槽21,此时,推移转轴3转动从而将金属卷带推离凹槽21;暂存架2顶面一侧与上料装置1的其中一辅助托架12相连接配合,从而使得暂存架2上的金属卷带被推离凹槽21后滚入至上料装置1的主托架11上。

在本实施例中,与暂存架2相连接配合的辅助托架12底部设置有一辅助气缸121,其中,辅助气缸121的伸缩端铰接于辅助托架12靠近暂存架2的一侧(气缸伸缩端与辅助托架的铰接为常见的铰接方式);该辅助气缸121用于辅助金属卷带滚入上料装置1的主托架,即通过辅助气缸121对辅助托架12的顶压从而使得辅助托架12向内侧倾斜从而使得金属卷带能准确地滚入至上料装置1的主托架上。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4包括有两升降气缸41、两驱动电机42以及两固定座43;两固定座43分别设置于推移转轴3的两轴端,其中,推移转轴3的两轴端分别通过预设有的轴承转动连接于两固定座43上;两驱动电机42分别固定于两固定座43顶部并分别通过预设有的传动链组件5与推移转轴3相传动连接;两升降气缸41分别设置于两固定座43的下方,其中,两升降气缸41的伸缩端沿竖直方向伸缩且分别与两固定座43的底部相连接从而使得两固定座43同步沿竖直方向移动;具体地,驱动电机42的输出端套设有传动链组件5的中的小链轮,而推移转轴3的轴端套设有大链轮,由驱动电机42输出端转动带动小链轮转动,由小链轮通过传动链组件5的传动链带动大链轮转动从而带动推移转轴3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暂存架2为中空的方形壳体;暂存架2内壁上成型有两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轨道,以供两固定座分别滑动连接于两导向轨道上,沿导向导轨在相应的升降气缸41驱动在往复升降;固定座和导向滑轨的滑动连接是常规的技术手段,可参照公告号为CN107063042A的中国专利。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过程如下,当上料装置1将其上的金属卷带顶升安装至金属放卷辊并下降后,各个凹槽21下方的推移转轴3同步上升以使得各自轴面上的卡卷位32顶压于相应的金属卷带底部从而将金属卷带顶离凹槽21,此时,各个推移转轴3同步转动从而将各个金属卷带分别推离对应的凹槽21,在推移转轴3的驱动下,各个金属卷带进行滚动,其中,最靠近上料装置1的凹槽21上的金属卷带滚入至上料装置1的主托架上,而其他金属卷带则向相邻的凹槽21滚入;不断重复,即可不断地为上料装置1提供金属卷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这样,通过在上料装置1的一侧新增一用于暂存多个金属卷带的暂存架2,当上料装置1上的金属卷带6送至金属放卷辊后,通过推移转轴的驱动使得暂存架2上的金属卷带6自动滚落补充至上料装置1上以备下一次上料;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人员工作时一次性将多个金属卷带6放置于暂存架1上,即可不断地对上料装置以及后续的收卷提供金属卷带,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暂存架2上的凹槽21均具有一定深度以使金属卷带在推移转轴3驱动下,脱离原来的凹槽21滚入至相邻的另一凹槽21金属卷带不会由于惯性而滚出该凹槽21。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