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包装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4996发布日期:2019-05-31 21:36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冷冻包装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冷冻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冷冻包装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冷冻食品的加工生产,往往需通过冷冻和包装两段生产线分别单独进行加工。例如,先通过冷冻生产线将代加工食品进行冷冻处理,冷冻处理后,统一运送至包装生产线上。然而,这样很容易导致冷冻后的食品在运送过程中因重新解冻而导致食品质量变差。同时,由于需要来回在两条生产线运送,因此,导致冷冻食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且增加劳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冻包装生产线,能够使得食品同时进行冷冻和包装工艺。

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冷冻包装生产线,包括:冷冻机,所述冷冻机包括输送装置和冷冻装置,所述冷冻装置用于对食品进行冷冻处理,所述输送装置用于输送所述食品;拨料装置,所述拨料装置位于所述输送装置的输出端处,所述拨料装置用于将冷冻后的所述食品刮至包装箱中;夹取传送装置,所述夹取传送装置用于夹取并传送所述包装箱;粘接装置与喷码装置,所述粘接装置用于粘接所述包装箱,所述喷码装置用于对所述包装箱进行喷码。

优选地,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设备、第二输送设备及第三输送设备,所述第二输送设备位于所述第一输送设备上方,且所述第二输送设备通过所述第三输送设备与所述第一输送设备连接;所述拨料装置位于所述第二输送设备的输出端处。

优选地,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第四输送设备,所述第四输送设备的输出端位于所述第一输送设备的输入端处,所述第四输送设备用于将所述食品输送至所述第一输送设备中。

优选地,所述冷冻装置包括制冷机组、第一冷冻管件及第二冷冻管件,所述第一冷冻管件与所述第二冷冻管件分别与所述制冷机组连接,且所述第一冷冻管件与所述第二冷冻管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输送设备两侧。

优选地,所述冷冻机还包括第一冷却件与第二冷却件,所述第一冷却件装设在所述第一冷冻管件上,且所述第一冷却件沿着所述第一输送设备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冷却件装设在所述第二冷冻管件上,且所述第二冷却件沿着所述第一输送设备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优选地,冷冻包装生产线还包括设备舱,所述第一输送设备、所述第二输送设备、所述第一冷冻管件及所述第二冷冻管件均位于所述设备舱内;所述第三输送设备与所述制冷机组均位于所述设备舱外。

优选地,冷冻包装生产线还包括过渡件,所述过渡件位于所述第二输送设备与所述拨料装置之间,所述过渡件用于将所述第二输送设备上的所述食品滑至所述拨料装置上。

优选地,所述拨料装置包括驱动件、转动轴、承载件及拨料件,所述转动轴可转动装设在所述承载件上,且所述转动轴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拨料件装设在所述转动轴的侧面,所述承载件上设有出料口,所述拨料件在所述转动轴的带动下用于将所述食品拨至所述出料口处。

优选地,所述拨料件为多个,多个所述拨料件间沿着所述转动轴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拨料件上设有感应片,所述承载件上靠近所述出料口处设有感应开关,所述感应片与所述感应开关感应配合。

优选地,所述出料口为两个,两个所述出料口分别位于所述输送装置的输出端的两侧;所述冷冻包装生产线还包括信息采集装置和计数器,所述计数器与所述驱动件分别与所述信息采集装置电性连接,且所述计数器位于所述输送装置的输出端处。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冷冻包装生产线集合了冷冻机、拨料装置、夹取传送装置、粘接装置及喷码装置,如此,使得食品从冷冻生产线上加工后能够直接进入包装生产线中,避免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中间周转,从而极大提高了食品冷冻包装的生产效率;

(2)第二输送设备位于第一输送设备上方或下方,如此,不仅有利于提高食品的冷冻效果,而且极大缩小冷冻机所占空间;

(3)承载件上设有两个出料口,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通过正反转动电机,可使得不同批次的食品从不同的出料口掉出;此外,过渡件上设有计数器,如此,通过计数器可将食品定量装入包装箱中。

附图说明

图1为冷冻包装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隐藏了设备舱的冷冻机一视角图;

图3为隐藏了设备舱的冷冻机另一视角图;

图4为第一冷却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过渡件与拨料装置配合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圈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其中,100为冷冻机,110、输送装置,111为第一输送设备,112为第二输送设备,113 为第三输送设备,1131为第一隔板,1132为挡板,114为进料斗,115为第四输送设备,120 为冷冻装置,121为制冷机组,122为第一冷冻管件,123为第二冷冻管件,124为输出管, 125为输入管,130为第一冷却件,131为第二冷却件,132为容纳腔,133为冷却介质,134 为冷气发散孔,140为设备舱,141为食品输入口,142为食品输出口,150为信息采集装置, 200为拨料装置,210为驱动件,220为转动轴,230为承载件,231为出料口,232为感应开关,240为拨料件,241为感应片,300为夹取传送装置,400为粘接装置,500为喷码装置, 600为操作台,700为过渡件,710为第一侧板,720为第二侧板,730为底板,740为计数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说明:

参考图1,一种冷冻包装生产线,包括:冷冻机100、拨料装置200、夹取传送装置300、粘接装置400及喷码装置500。冷冻机100包括输送装置110和冷冻装置120,冷冻装置120 用于对食品进行冷冻处理,输送装置110用于输送食品。拨料装置200位于输送装置110的输出端处,拨料装置200用于将冷冻后的食品刮至包装箱中。夹取传送装置300用于夹取并传送包装箱。粘接装置400用于粘接包装箱,喷码装置500用于对包装箱进行喷码。

上述的冷冻包装生产线,通过输送装置110将食品输送至冷冻区,再通过冷冻装置120 对食品进行冷冻降温,使得食品的温度降至所需温度范围内;接着,通过输送装置110将冷冻后的食品输送至拨料装置200中,再通过拨料装置200将冷冻后的食品拨至包装箱中,待包装箱装满后,通过夹取传送装置300将包装箱夹取,并送至操作台600上,最后通过粘接装置400与喷码装置500分别进行粘接和喷码。如此,通过该冷冻包装生产线,使得食品能够同时完成冷冻与包装工艺,有效避免了冷冻后的食品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中间周转,从而极大提高了食品冷冻包装的生产效率。其中,粘接装置400由送纸部、纠偏部、痕线整形部、涂胶部、折叠部、计数排出部组成,本实施例中的粘接装置400可为半自动粘箱机或者全自动粘箱机。喷码装置500是一种通过软件控制,使用非接触方式在产品上进行标识的设备。本实施例的喷码装置500可为墨水喷码机或者非墨水喷码机。此外,为了使得包装箱更准确放置指定位置上,本实施例的夹取传送装置300为机械手臂。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和图3,输送装置110包括第一输送设备111、第二输送设备112 及第三输送设备113,第二输送设备112位于第一输送设备111上方,且第二输送设备112 通过第三输送设备113与第一输送设备111连接。拨料装置200位于第二输送设备112的输出端处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冷冻机100采用上下两层输送设备对食品进行输送,延长了食品冷冻时间,从而使得食品得到充分冷冻处理,进而保证处理后的食品温度符合实际生产需求。同时,第二输送设备112位于第一输送设备111上方,如此,该冷冻机100在延长食品冷冻时间的前提下,极大缩小了该冷冻机100所占空间大小。此外,输送装置110还包括第三输送设备113,通过第三输送设备113,使得第一输送设备111与第二输送设备112连接。如此,使得食品能够稳定从第一输送设备111上转移至第二输送设备112上,有利于保持冷冻生产线的连续性。

可选地,第一输送设备111、第二输送设备112及第三输送设备113均为带式输送机或者链式输送机。

具体地,第一输送设备111、第二输送设备112及第三输送设备113均采用带式输送机。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输送设备111为U型或者近似U型输送设备,第一输送设备 111的输入端与第一输送设备111的输出端均位于进料口处。由此可知,在第一输送设备111 上的食品输送路径成U型,如此,延长食品的冷冻时间,有利于食品充分冷冻。同时,第三输送设备113的输送面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一隔板1131。通过第一隔板1131,使得食品能够从低到高进行稳定输送。第三输送设备113上远离第二输送设备112的一端设有挡板1132,当食品从第一输送设备111输送至第三输送设备113时,有些食品正好掉落在第一隔板1131上而并未掉落到第三输送设备113的输送面上,这样,该食品很容易从第三输送设备113的一端掉出。因此,本实施例在第三输送设备113上设有挡板1132,其目的在于,防止食品从第三输送设备113上掉出。

更进一步地,输送装置110还包括第四输送设备115。第四输送设备115的输出端位于第一输送设备111的输入端处,第四输送设备115用于将食品输送至第一输送设备111中。如此,通过第四输送设备115使得食品能够稳定输送至第一输送设备111中,有利于提高冷冻包装生产线持续运行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四输送设备115为带式输送机或者链式输送机。

具体地,第四输送设备115采用带式输送机。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冷冻机100还包括进料斗114。进料斗114的输出端位于第四输送设备115的输入端处。如此,通过进料斗114,使得食品能够稳定进入第四输送设备115 上。第四输送设备115的输送面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二隔板。如此,通过第二隔板使得食品在第四输送设备115呈间隔输送,从而保证传送至第一输送设备111上的食品井然有序。

在一个实施例中,冷冻装置120包括制冷机组121、第一冷冻管件122及第二冷冻管件123,第一冷冻管件122与第二冷冻管件123分别与制冷机组121连接,且第一冷冻管件122 与第二冷冻管件123分别位于第一输送设备111两侧。由此可知,制冷机组121分别将冷气输送至第一冷冻管件122与第二冷冻管件123内,再通过第一冷冻管件122与第二冷冻管件 123,对食品进行冷冻降温。由于第一冷冻管件122与第二冷冻管件123分别位于第一输送设备111的两侧,因此,第一冷冻管件122与第二冷冻管件123能够直接对第一输送设备111 上的食品进行冷冻降温,使得食品能够快速降温。其中,制冷机组121包括压缩机(类压缩机子系统)、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及控制系统。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冷冻装置120还包括输出管124和输入管125。第一冷冻管件122 与第二冷冻管件123的一端分别通过输出管124与制冷机组121的输出端连通;第一冷冻管件122与第二冷冻管件123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输入管125与制冷机组121的输入端连通。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至图4,冷冻机100还包括第一冷却件130与第二冷却件131,第一冷却件130装设在第一冷冻管件122上,且第一冷却件130沿着第一输送设备11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二冷却件131装设在第二冷冻管件123上,且第二冷却件131沿着第一输送设备11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由此可知,本实施例通过第一冷冻管件122与第二冷冻管件123,分别对第一冷却件130与第二冷却件131进行冷冻降温。降温后的第一冷却件130 与第二冷却件131再分别对食品进行冷冻降温。由于第一冷却件130的有效散热面大于第一冷冻管件122的有效散热面;第二冷却件131的有效散热面大于第二冷冻管件123的有效散热面,因此,本实施例通过第一冷却件130与第二冷却件131,有利于提高冷冻机100的冷冻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冷冻管件122在第一冷却件130上呈蛇形排布。第二冷冻管件123在第二冷却件131上呈蛇形排布。如此,有利于增加第一冷冻管件122与第一冷却件130、第二冷冻管件123与第二冷却件131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第一冷冻管件122与第二冷冻管件123分别对第一冷却件130与第二冷却件131的冷却效果,从而使得食品能够得到快速冷冻降温。

更进一步地,第一冷却件130与第二冷却件131均具有容纳腔132,容纳腔132内装有冷冻介质133。第一冷却件130与第二冷却件131上均设有与容纳腔132连通的冷气发散孔 134。如此,通过冷气发散孔134,使得第一冷却件130与第二冷却件131上的冷气快速向食品传导,有利于食品能够快速冷冻降温,提高食品的冷冻效果。此外,由于本实施例采用冷冻介质133,因此,当制冷机组140发生故障时,冷冻介质133依然会向食品传送冷气,从而保证冷冻生产线能够继续运行。其中冷冻介质133可为冰或者干冰。

在一个实施例中,冷冻包装生产线还包括设备舱140,第一输送设备111、第二输送设备112、第一冷冻管件122及第二冷冻管件123均位于设备舱140内。第三输送设备113与制冷机组121均位于设备舱140外。如此,使得食品在一个相对密封的空间进行冷冻降温,有利于使得食品能够快速降温,从而提高食品冷冻包装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设备舱140设有食品输入口141与食品输出口142,输送装置110包括第一输送设备111和第二输送设备112,第一输送设备111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均位于食品输入口 141处,第二输送设备112的输入端位于食品输入口141处,第二输送设备112的输出端位于食品输出口142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冷冻包装生产线还包括过渡件700,过渡件700位于第二输送设备112 与拨料装置200之间,过渡件700用于将第二输送设备112上的食品滑至拨料装置200上如此,使得食品沿着过渡件700顺利从第二输送设备112上滑至拨料装置200上。

进一步地,过渡件700包括第一侧板710、第二侧板720及底板730,第一侧板710与第二侧板720间隔装设在底板730上。如此,通过该过渡件700,能够有效防止冷冻后的食品在传送至拨料装置200上时,从过渡件700的两侧掉落,从而有利于食品能够稳定流入下段工序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拨料装置200包括驱动件210、转动轴220、承载件230及拨料件240,转动轴220可转动装设在承载件230上,且转动轴220与驱动件210的输出端传动连接。如此,通过驱动件210,使得转动轴220能够稳定转动。拨料件240装设在转动轴220的侧面,承载件230上设有出料口231,拨料件240在转动轴220的带动下用于将食品拨至出料口231 处。当冷冻后的食品输送至承载件230上时,驱动件210驱使转动轴220转动,从而带动拨料件240旋转,此时,拨料件240拨动食品向出料口231移动,并从出料口231处装入包装箱内。如此,通过该拨料装置200,极大方便了食品的装箱操作。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5和图6,拨料件240为多个,多个拨料件240间沿着转动轴220 的轴向间隔设置,如此,使得食品能够有序装入包装箱内。拨料件240上设有感应片241,承载件230上靠近出料口231处设有感应开关232,感应片241与感应开关232感应配合。当感应片241与感应开关232感应配合时,拨料件240停止转动,而此时,拨料件240则恰好位于出料口231处,此时,食品也正处于出料口231处,如此,通过感应片241与感应开关232,使得拨料件240能够精准停留在出料口231处,直到下一个食品输送至承载件230 上而再次旋转。

可选地,感应开关232为红外线感应开关232、微波感应开关232、压电感应开关232、电磁感应开关232或者其他开关。

在一个实施例中,出料口231为两个,两个出料口231分别位于输出装置的两侧。冷冻生产线还包括信息采集装置150和计数器740,计数器740与驱动件210分别与信息采集装置150电性连接,且计数器740位于输送装置110的输出端处。由此可知,当冷冻后的食品从第二输送设备112上输出时,计数器740则相应对其进行计数,当累计到预定数量时,即一个包装箱最多装入食品的数量;计数器740则向信息采集装置150发送信号,使得信息采集装置150对驱动件210进行控制,使得驱动件210进行与原先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使得食品开始从另外一个出料口231掉出,并装入新的包装箱内,如此,使得食品能够定量装入包装箱内,同时,也使得包装箱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更换,极大方便了包装箱的更换操作。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