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带切换装置及冠带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8603发布日期:2019-04-09 22:44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冠带切换装置及冠带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冠带切换导开装置、包括该冠带切换导开装置的冠带供料装置以及包括该冠带供料装置的轮胎成型机。



背景技术:

冠带供料装置是轮胎成型机中用于输送冠带的结构,主要包括料卷单元、导开单元、储料单元以及缠绕单元。当一卷冠带料导开完成后,需要停机手动更换新的料卷,更换时间较长,加工效率较低。

现有一种包括两个冠带料卷的料卷单元,两个料卷单元分别供料。该结构在其中一个冠带料卷用完后切换至另一个冠带料卷,此时仍需要操作人员手动将料头缠绕至转动辊上。在手动缠绕料头的过程内设备仍然不能运转,因此并没有解决因更换冠带料卷而导致生产不连续的问题,并没有真正提高换料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提高了冠带料卷更换效率的冠带切换导开装置。

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导开输送冠带的连续性好的冠带供料装置。

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生产效率高的轮胎成型机。

为达此目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冠带切换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缠绕有冠带的料卷单元和将所述冠带沿导开路径进行导开的导开单元,所述导开路径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转动辊,所述导开路径包括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料卷单元相对应的至少两个第一导开路径、与每个所述第一导开路径相对应且可接应经任一所述第一导开路径输送过来的所述冠带的第二导开路径,每个所述料卷单元及与所述料卷单元对应的所述第一导开路径独立设置且可独立地导开所述冠带,在每个所述第一导开路径靠近所述第二导开路径的一端处设置有用于暂存所述冠带的暂存板。

特别是,所述料卷单元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导开路径的数量为两个,且每个所述第一导开路径分别对应一个所述料卷单元。

特别是,所述暂存板上设有用于穿插所述冠带首端的梳齿状结构。

特别是,所述导开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开路径和所述第二导开路径交汇处的旋转切换板,所述旋转切换板可绕其一端旋转以与不同的所述暂存板相对应。

进一步,所述旋转切换板的一端通过转轴安装在基板上,所述旋转切换板能绕所述转轴转动;所述基板上在与所述旋转切换板的另一端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所述旋转切换板通过销轴固定在任一个所述定位孔中,以使所述旋转切换板一端与不同的所述暂存板相对应。

特别是,所述料卷单元包括用于缠绕所述冠带的气胀轴、用于调节所述气胀轴转速的阻尼器、以及用于检测缠绕在所述气胀轴上的所述冠带厚度的厚度检测装置。

进一步,所述厚度检测装置包括激光传感器和反射板,所述激光传感器和所述反射板分别设置在所述料卷单元两侧,且所述反射板位于所述激光传感器的光线发射路线上。

特别是,所述冠带切换导开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冠带是否正常输送的检测元件,所述检测元件设置在所述导开路径上,所述检测元件为光纤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冠带切换导开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检测元件配合应用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设置在所述导开路径上。

更进一步,所述定位组件设置在所述检测元件的下方且由两根间隔设置的定位辊组成的第一定位辊组、设置在所述检测元件的上方且由两根间隔设置的定位辊组成的第二定位辊组,所述冠带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定位辊组的间隔和第二定位辊组的间隔。

再进一步,所述第一定位辊组的间隔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定位辊组间隔延伸方向相互正交。

特别是,所述冠带切换导开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容纳区,每个所述容纳区中设置有一个所述料卷单元以及部分所述导开单元,相邻的所述容纳区之间通过隔板分隔。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冠带供料装置,包括储料单元和缠绕单元,还包括上述的冠带切换装置,所述储料单元和所述缠绕单元沿冠带导开方向依次位于所述导开单元的下游。

本实用新型冠带切换装置包括至少两组独立设置且能独立导开冠带的导开工作组件,每组导开工作组件中至少包括料卷单元和设置有暂存板的第一导开路径,暂存板能暂存冠带,在更换一个料卷时另外一个料卷可以正常工作,而且在另一个料卷导开完毕后,后续的冠带料能快速地从暂存板上取下、并接在上一料卷的冠带的尾部,缩短了冠带的更换时间,提高了冠带的更换效率,从而提高冠带的导开连续性。

本实用新型冠带供料装置包括上述的冠带切换装置,导开输送冠带的连续性高,适用于各种轮胎的生产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轮胎成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料卷单元和导开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料卷单元和导开单元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暂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厚度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图,其中,a为料卷较厚时的测试状态,b为料卷较薄时的测试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方式公开一种冠带切换装置及包括该冠带切换装置的用于向带束鼓8输送冠带5的冠带供料装置。如图1所示,冠带供料装置包括沿冠带导开方向依次设置的冠带切换装置、储料单元3和缠绕单元4。

如图2和图3所示,冠带切换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缠绕有冠带5的料卷单元1和将冠带5沿一导开路径进行导开的导开单元2,导开路径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转动辊21。导开路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导开路径和一条第二导开路径,其中,每条第一导开路径与一个料卷单元相对应,第二导开路径与每个第一导开路径相对应且可接应经任一第一导开路径输送过来的冠带5。每个料卷单元1及与料卷单元1对应的第一导开路径独立设置且可独立地导开冠带5,在每个第一导开路径靠近第二导开路径的一端处设置有用于暂存冠带5的暂存板22。

当一个料卷单元1上的冠带都被导开输送完毕、另一个料卷单元1正常工作时,操作工人可以直接更换新的料卷,并将新料卷上冠带5的料头缠绕经过多个转动辊21后暂时固定在暂存板22。暂存板22能固定冠带5的料头(首端),确保冠带5的料头不会从暂存板22上掉落。当另一个料卷单元1也导开输送完毕时,操作工人只需要将旋转切换板23切换位置、然后将暂时固定在暂存板22上的冠带5料头与上一料卷的料尾贴合好,设备就可以开始继续导开供料了,更换料卷的时间短,换料效率高。

通过设置暂存板22解决了现有冠带供料装置在更换新料卷时需要长时间停机、冠带5换料效率低的问题,令两个料卷单元1能更快地接续工作,提高了生产的连续性,进而解决了轮胎成型效率不高的问题。

料卷单元1和导开单元2设置在一间容纳室内,容纳室是由位于后侧的基板6、位于侧面的两个侧板以及位于顶部的顶板组成。基板6的中部竖直设有隔板61,将容纳室分隔成两个容纳区,每个容纳区前端设有防护门。每个容纳区中设置有一个料卷单元1、一组转动辊21和一个暂存板22,两个容纳区共用一个旋转切换板23,隔板61的顶端位于旋转切换板23的下方。该结构中,一个料卷单元1正常导开输送冠带5时,另一个料卷单元1处于等待状态,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冠带切换导开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冠带5是否正常输送的检测元件14。检测元件14设置在导开路径上,检测元件14优选为光纤传感器,光纤传感器沿冠带导开路径的垂直方向发射检测光线。冠带5正常导开输送时,检测光线照射在冠带5上,光纤传感器未被触发;当冠带5导开完毕后,检测元件14检测不到冠带5,光纤传感器被触发并向控制系统发送信号,控制系统根据该信号判定料卷单元1上没有冠带料了,提示操作人员更换料卷。

冠带切换导开装置还包括与检测元件14配合应用的定位组件,定位组件设置在导开路径上。定位组件包括设置第一定位辊组15和第二定位辊组16。第一定位辊组15包括设置在检测元件14的下方,且包括两根间隔设置的定位辊。第二定位辊组16设置在检测元件14的上方,且包括两根间隔设置的定位辊,冠带5依次通过第一定位辊组15的间隔和第二定位辊组16的间隔。第一定位辊组15的间隔延伸方向与冠带5刚从料卷单元1上导开时的初始所在平面相垂直,第二定位辊组16的间隔延伸方向与冠带5刚从料卷单元1上导开时的初始所在平面相平行。其中,每个定位辊组内的两根定位辊平行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辊组15的间隔延伸方向与第二定位辊组16间隔延伸方向之间相互正交。

料卷导开后的冠带5依次穿过第一定位辊组15的间隔和第二定位辊组16的间隔。在穿过第一定位辊组15时,冠带5会顺时针或逆时针扭折90°;在通过第二定位辊组16时,冠带5会与前一次扭转方向相反地扭折90°,即,穿过第二定位辊组16后的冠带5与从料卷上导开后的冠带5平行且正反面不变。理论上来讲,即使穿过第二定位辊组16后的冠带5与从料卷上导开后的冠带5的正反面相悖(扭转180°)也不影响后续工作,但扭转180°后的冠带5上容易形成拧劲儿的趋势,后续加工时容易不平整,容易在传送辊上偏移。

使用第一定位辊组15对冠带5进行一次扭转的优点是:令冠带5更紧绷,对冠带5进行定位,避免由窄橡胶带制成的冠带5因频繁启停造成在检测元件14处发生晃动、进而导致检测光线与冠带5相错过,避免漏检,保证冠带5有料检测的准确性。

旋转切换板23设置在第一导开路径和第二导开路径交汇处,冠带5经过检测元件14、转动辊21和暂存板22后抵达旋转切换板23。旋转切换板23的具体结构不限,能与不同的暂存板22相对应并能在两个暂存板22之间切换即可。优选的,旋转切换板23的一端通过转轴24安装在基板6上,旋转切换板23能绕转轴24转动。在基板6上在与旋转切换板23的另一端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两个定位孔;旋转切换板23上设置有与定位孔相适配的通孔,销轴25穿过旋转切换板23上的通孔和基板6上的任一个定位孔后,旋转切换板23被固定,以使旋转切换板23一端与不同的暂存板22相对应。操作人员切换导开输送料卷时,只需拔下销轴25、调整旋转切换板23的位置、再次固定旋转切换板23即可。

暂存板22的具体结构不限,能起到暂时固定冠带5料头的作用即可。优选的,如图4所示,暂存板22上设有用于穿插冠带5料头的梳齿状结构221。暂存时,冠带5料头依次来回穿过梳齿状结构中梳齿,利用摩擦力将冠带5料头卡在梳齿状结构上。

料卷单元1包括用于缠绕冠带5的气胀轴11、用于调节气胀轴11转速的阻尼器、以及用于检测缠绕在气胀轴11上的冠带5厚度的厚度检测装置。

厚度检测装置的具体结构不限,可以包括一个发射装置和一个接收装置,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分别安装在料卷单元1相对的两侧;也可以包括激光传感器12和反射板13,激光传感器12和反射板13分别设置在料卷单元1两侧,且反射板13位于激光传感器12的光线发射路线上,激光传感器12上同时具备发射端和接收端。

以激光传感器12上同时具备发射端和接收端为例。如图5a所示,冠带料充足时料卷的半径比较大,激光传感器12发射出的光线被料卷上的冠带5阻挡,光线不会传播至反射板13上。如图5b所示,当冠带5用掉一定程度后料卷的半径减小,激光传感器12的发射端发射出的光线无法被冠带5阻挡,光线会直接照射到反射板13上、并被反射至激光传感器12的接收端;激光传感器12向控制系统发射信号,控制系统获知冠带料卷处于少料状态;控制系统向阻尼器发送信号,以控制气胀轴11的转速(减小气胀轴11的转速),降低冠带导开时不同储料量的惯性影响,避免冠带5在导开时受惯性影响导致转矩过大、进而导致后续冠带缠绕松脱,保证冠带导开时冠带5上的张力符合设计要求。

本实施方式的冠带切换导开装置包括两个料卷单元1和一个导开单元2,导开单元2包括分别沿两条导开路径间隔设置的两组转动辊21、两个暂存板22和一个旋转切换板23,每个料卷单元1都可以独立地通过转动辊21、暂存板22和旋转切换板23进行导开,在更换一个料卷单元1上的料卷时另外一个料卷单元1可以正常工作,不需要停机更换料卷(前一个料卷导开完毕后,该料卷的冠带5尾端会以较慢的速度运动,操作人员从暂存板22上拿起下一个料卷的冠带5料头后可以快速地粘贴在前一个料卷的冠带5的尾端,继续导开下一个料卷),缩短了冠带更换时间,提高了冠带料卷的更换效率。更换冠带料卷后,新料卷的料头可以预存在暂存板22上,便于提高替换、接续料卷的速度。第一定位辊组15和第二定位辊组16的设置能对冠带5进行定位,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