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有效防止绳索打滑崩开的绳带束紧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1576发布日期:2019-05-15 23:05阅读:8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有效防止绳索打滑崩开的绳带束紧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绳扣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有效防止绳索打滑崩开的绳带束紧扣。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可调节绳扣通常是用绳索绕着需要束紧的开口圆周设置并从开口圆周的两个穿孔伸出,两个穿孔分别缝制在需要束紧的开口周边上,在绳索上增加一个卡合机构,卡合机构上设有弹簧机构,通过拉扯绳索至开口被束紧后,再通过弹簧的弹力把绳索卡紧,这样的可调节绳扣结构比较复杂,制作成本高;其当弹簧使用时间长后,会出现弹性疲劳现象,失去对绳索的压紧功能,从而无法实现绳索的卡紧,导致开口张开;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齿轮结构,通过齿轮圆周的齿状结构对绳索的卡紧,但在皮划艇帆船的包装袋和便携袋的开口束紧中,由于袋子里面装有很多大尺寸的皮划艇配套件或用具,使得便携袋的开口处会承受非常大的扩张力,若采用齿轮卡住绳索表面的方式实现对开口的束紧的话,会出现开口崩开现象,导致便携袋中的东西脱出。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能有效防止绳索打滑崩开的绳带束紧扣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绳索打滑崩开的绳带束紧扣,在束紧开口情况下,能够有效的防止绳索打滑出现开口崩开现象,提高了束紧扣的开口束紧功能。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能有效防止绳索打滑崩开的绳带束紧扣,其包括内部形成有腔体且供绳索穿过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且将绳索往所述腔体两边挤压的齿轮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齿轮上的拨动块,所述腔体为一端宽一端窄的结构,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连通所述腔体的条形槽,所述拨动块穿过所述条形槽且伸出所述壳体上表面,所述拨动块上设置有上下弹性移动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末端向外延伸设置有挂钩,所述腔体靠近窄的一端上部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挂钩卡扣配合的卡扣。

进一步的,所述拨动块上设置有一竖向通孔,所述活动杆贯穿所述通孔,所述活动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持一固定块且另一端抵持所述活动杆上的环形凸台。

进一步的,所述拨动块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条形槽的内壁卡入所述环形凹槽内形成滑轨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腔体内沿绳索穿过方向上且位于两端位置各设置有一隔离柱,通过所述隔离柱将绳索分为两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能有效防止绳索打滑崩开的绳带束紧扣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束紧开口情况下,能够有效的防止绳索打滑出现开口崩开现象,提高了束紧扣的开口束紧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00能有效防止绳索打滑崩开的绳带束紧扣;101绳索;1壳体,11腔体,12条形槽;2齿轮;3拨动块,31通孔,32环形凹槽;4活动杆;5挂钩;6卡扣;7弹簧;8隔离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3,本实施例为能有效防止绳索打滑崩开的绳带束紧扣100,其包括内部形成有腔体11且供绳索101穿过的壳体1、设置在壳体1内的且将绳索101往腔体11两边挤压的齿轮2以及固定设置在齿轮2上的拨动块3,腔体11为一端宽一端窄的结构,壳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连通腔体11的条形槽12,拨动块3穿过条形槽12且伸出壳体1上表面,拨动块3上设置有上下弹性移动的活动杆4,活动杆4末端向外延伸设置有挂钩5,腔体11靠近窄的一端上部内表面设置有与挂钩5卡扣配合的卡扣6。

拨动块3上设置有一竖向通孔31,活动杆4贯穿通孔31,活动杆4上套设有弹簧7,弹簧7的一端抵持一固定块8且另一端抵持活动杆4上的环形凸台。通过设置卡扣6和挂钩5,当齿轮2移动只腔体11窄的一端卡紧绳索时,通过挂钩5挂在卡扣6上,使得齿轮2不会向腔体11宽的一端移动,从而有效的防止了绳索受到袋里的张开崩力而散开的现象发生。

拨动块3上设置有环形凹槽32,条形槽12的内壁卡入环形凹槽32内形成滑轨结构,一方面使得拨动块3的滑动更加顺畅,另一方面能够有效的防止齿轮与拨动块3在腔体11内发生竖向移位影响卡扣效果。

腔体11内沿绳索101穿过方向上且位于两端位置各设置有一隔离柱8,通过隔离柱8将绳索101分为两路,保证两路绳索互不干扰,有效的防止绳索缠绕。

当需要束紧开口时,则将齿轮2拨动到腔体11较宽的一端,然后拉动绳索,将开口束紧,开口束紧后,移动拨动块3将齿轮2移动至腔体11较窄的一端,此时拨动块3上的挂钩5挂在卡扣6上,保障拨动块3不会移动;当需要松开时,向下按压活动杆4,此时挂钩5脱离卡扣6,同时移动拨动块3至齿轮2失去对绳索的抵持力即可。

本实施例为能有效防止绳索打滑崩开的绳带束紧扣100,在束紧开口情况下,能够有效的防止绳索打滑出现开口崩开现象,提高了束紧扣的开口束紧功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