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道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53438发布日期:2019-06-29 01:40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弯道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涂料包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弯道输送机。



背景技术:

在流水线加工流程中,大多数采用直道式的运输装置传送产品,但为了有效利用空间,减轻人力劳动强度,常采用弯道式传输装置。

申请号是CN201220313914.X,申请日为2012年6月27日,公开了一种弯道式传送装置,包括传送用弯道式轨道,设置在轨道上的传送机构以及 位于轨道下方用以带动传送机构动作的动力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包括电机,电机主要通过链轮传动副传动连接两呈90度布置的传动轴,且两传动轴上分别装有第一上下部连接带轮和第二上下部连接带轮;所述的第一、第二上下部连接带轮又分别通过一传动带传动连接传送机构中的第三上下部连接带轮和第四上下部连接带轮,所述的第三、第四上下部连接带轮分别固定在一直道传输轮轴上和一弯道传输轮轴上,所述的直道传输轮轴与弯道传输轮轴均可转动地设置在轨道的两侧之间,并且轮轴上分别装有供直道传输带和弯道传输带连接用的传输轮,由各传输轮通过动力传动机构带动直道传输带和弯道传输带同步运动。通过链轮与皮带轮的连接传动,实现单一电机进行驱动。

由于输送带是黏弹性体,在传输产品时会产生蠕变现象,使输送带变长而松弛;且在启动、制动输送机过程中会产生附加动张力,使输送带产生弹性伸长,从而使输送机打滑而不能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弯道输送机,可稳定顺利的运输物料袋沿弯曲的路径运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弯道输送机,包括设有进料端和出料端的机架,所述机架包括外圆弧板和内圆弧板,所述外圆弧板和内圆弧板圆心相同且外圆弧板位于内圆弧板背对其圆心一侧,所述外圆弧板和内圆弧板之间沿内圆弧板径向设有传输辊,所述传输辊沿内圆弧板周向设有若干个,所述传输辊上穿设固定有转动连接于内圆弧板和外圆弧板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一端固定套设有柔性套,所述柔性套上固定套设有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所述转动轴上的第一链轮与位于该转动轴靠近进料端一侧相邻转动轴的第一链轮之间设有联动两个第一链轮的第一链条,所述转动轴上的第二链轮与位于该转动轴靠近出料端一侧相邻转动轴的第二链轮之间设有联动两个第二链轮的第二链条,其中一个所述传输辊一侧设有用于驱动传输辊转动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件带动其中一个传输辊转动,相邻传输辊之间通过第一链轮、第一链条、第二链轮和第二链条传动,使所有传输辊均相对机架转动。柔性件可使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可相对传输辊有一定的运动范围,进而确保传动顺利进行。传输辊在转动过程中对物料袋有一摩擦力,进而带动物料袋向前运动。在运输过程中,传输辊可稳定支撑物料袋,且因为传输辊为刚性件,不存在打滑的现象,使传输辊可稳定顺利的带动物料袋沿着弯曲路径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输辊包括固定套设于转动轴两端的传输盘和平行于转动轴的摩擦杆,所述摩擦杆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传输盘,所述摩擦杆沿传输盘周向设有若干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摩擦杆增大了传输辊的摩擦系数,进而使传输辊转动时可与物料袋之间有更好的摩擦力,进而带动物料袋顺利向前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摩擦杆上设有与转动轴同轴设置的摩擦套,所述摩擦套套设于所有连接杆外且固定连接于摩擦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摩擦套增大了传输辊的摩擦系数,进而使传输辊转动时可与物料袋之间有更好的摩擦力,进而带动物料袋顺利向前运动。同时摩擦套也增大了传输辊的结构强度,减小了传输辊被物料袋压变形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圆弧板和内圆弧板上均沿其周向设有挡板,所述挡板连接于机架,两块所述挡板靠近进料端一端均朝外倾斜形成扩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可对物料袋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物料袋在运动过中由于误操作或外力离开该输送即。进料端的扩口可确保物料袋可顺利的进入到两块挡板板之间,进而使物料袋传输顺利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两块所述挡板靠近出料端一端均朝外倾斜形成扩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物料袋可更顺利的传递到下一工位。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板背对传输辊一侧侧面两端均沿传输辊轴向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机架上设有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杆穿过连接件且滑动连接于连接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通过第一连接杆和连接件将挡板稳定的连接在机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上沿竖直方向穿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安装于机架,所述第二连接杆沿竖直方向定位滑动连接于连接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相对第二连接杆滑动连接件,进而调节挡板相对机架的高度,使该装置可适用于更多尺寸的物料袋。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转动连接于连接件且与连接件呈轴向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调节螺母,使第二连接杆相对连接件滑动,从而实现挡板相对机架沿竖直方向的定位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杆沿其长度方向转动连接于挡板且和挡板呈轴向限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单独转动其中一个调节螺母,使挡板一端高度改变时,另一个第一连接杆可相对其对挡板转动,从而防止挡板由于其一端高度改变而卡死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可稳定顺利的运输物料袋沿弯曲的路径运动;2、适用于多种尺寸高度的物料袋;3、可稳定的支撑物料袋。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传输辊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传输辊、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在第一连接杆处的剖视图;

图6为实施例在第二连接杆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进料端;2、出料端;3、机架;4、外圆弧板;5、内圆弧板;6、传输辊;7、转动轴;8、柔性套;9、第一链轮;10、第二链轮;11、第一链条;12、第二链条;13、驱动件;14、摩擦杆;15、摩擦套;16、挡板;17、第一连接杆;18、连接件;19、连接孔;20、第二连接杆;21、调节螺母;22、传输盘。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弯道输送机,包括设有进料端1和出料端2的机架3,机架3包括外圆弧板4和内圆弧板5,外圆弧板4和内圆弧板5圆心相同且外圆弧板4位于内圆弧板5背对其圆心一侧。外圆弧板4和内圆弧板5之间沿内圆弧板5径向设有传输辊6,传输辊6沿内圆弧板5周向设有若干个,传输辊6上穿设固定有转动连接于内圆弧板5和外圆弧板4的转动轴7。

如图2所示,转动轴7一端固定套设有柔性套8,柔性套8可为橡胶制成。柔性套8上固定套设有第一链轮9和第二链轮10。如图2和图3所示,转动轴7上的第一链轮9与位于该转动轴7靠近进料端1一侧相邻转动轴7的第一链轮9之间设有第一链条11,第一链条11联动两个第一链轮9。转动轴7上的第二链轮10与位于该转动轴7靠近出料端2一侧,相邻转动轴7的第二链轮10之间设有第二链条12,第二链条12联动两个第二链轮10。其中一个传输辊6一侧设有用于驱动传输辊6转动的驱动件13。驱动件13为电机,且固定安装于机架3。驱动件13的输出端和传输辊6通过连链传动连接,进而驱动传输辊6转动。

如图2和图3所示,驱动件13带动一个传输辊6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链轮9和第二链轮10转动,在的第一链条11和第二链条12的作用下,可驱动所有传输辊6相对机架3转动,进而带动物料向前运动。而柔性件可为第一链轮9和第二链轮10提供一定的补偿量,使第一链轮9和第二链轮10可相对转动轴7有一定范围的运动。确保第一链条11和第二链条12可稳定传动。

如图3所示,为了增大传输辊6对物料的摩擦驱动力,使物料更稳定的向前传输,传输辊6包括固定套设于转动轴7两端的传输盘22和平行于转动轴7的摩擦杆14,摩擦杆14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传输盘22,摩擦杆14沿传输盘22周向设有若干根。摩擦杆14上设有与转动轴7同轴设置的摩擦套15,摩擦套15套设于所有连接杆外且固定连接于摩擦杆14。

如图1所示,为了防止在运输过中物料离开传输辊6,外圆弧板4和内圆弧板5上均沿其周向设有挡板16,挡板16连接于机架3,两块挡板16靠近进料端1一端均朝外倾斜形成扩口。两块挡板16靠近出料端2一端均朝外倾斜形成扩口。

如图1所示,为了使该输送机适用于多种尺寸的物料袋,挡板16可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机架3,同时也可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于机架3。如图4和图5所示,具体的,挡板16背对传输辊6一侧侧面两端均沿传输辊6轴向设有第一连接杆17。挡板16上开设有连接孔19,连接孔19截面呈倒T型。第一连接杆17嵌设于连接孔19内且沿其轴向转动连接于连接孔19。第一连接杆17上滑动连接有连接件18。如图4和图6所示,连接件18上沿竖直方向滑动穿设有第二连接杆20,第二连接杆20下端固定连接于机架3。第二连接杆20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21,调节螺母21转动连接于连接件18且与连接件18呈轴向固定。

通过相对连接件18转动调节螺母21,来驱动挡板16相对机架3沿竖直方向运动,进而调节两块挡板16相对机架3的高度,使输送机可运送多种高度的物料袋。

该输送机的工作原理如下;

1、根据物料袋的高度,来转动调节螺栓栓,将挡板16调节至合适位置;

2、驱动件13带动一个传输辊6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链轮9和第二链轮10转动,在的第一链条11和第二链条12的作用下,可驱动所有传输辊6相对机架3转动,进而带动物料向前运动;在物料袋向前传输的过程中,挡板16对物料袋有一限位,使物料袋在经过该输送机传输出料时,不会从传输辊6上掉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