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极绳绞车用钢丝绳配重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30548发布日期:2019-04-05 22:03阅读:8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极绳绞车用钢丝绳配重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极绳绞车用钢丝绳配重张紧装置。



背景技术:

无极绳绞车是以钢丝绳牵引的轨道运输设备,主要用于井下工作面的顺槽和采区大巷实现材料、设备的运输,特别适用于大型综采设备的运输牵引和长运距材料的运输,能大大提高运输效率及运输安全可靠性,可用于金属矿山和地面轨道运输,也可适用于坡度不大于30℃或弯曲、起伏变化的轨道运输。无极绳绞车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主机、张紧装置、梭车、尾轮、主压绳轮组、副压绳轮组、托绳轮组、拐弯轮组、电气系统组成。

无极绳绞车系统为保证钢丝绳有一定的初张力,必须设置用于对钢丝绳进行张紧的张紧装置,现阶段,所用的张紧装置为重锤式结构,包括机架、配重和动、定滑轮等,通过配重在机架上的滑动来吸收钢丝绳系统由弹性变形而伸长的部分,同时可以为绞车提供尾张力,保证钢丝绳在卷绳筒绳衬上有较稳定的正压力,促使绞车正常牵引。采用上述结构的张紧装置,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缺陷:

1、由于机架的成型是焊接而成的,故焊接处的毛刺或焊接导致的滑动面不光滑等问题,都会造成配重在机架上竖向滑动时的卡阻;

2、由于机架比较大,故将机架做成上下拼接的两个架体,采用此种结构,两个架体上下拼接后滑道容易错位,同样存在配重滑动时发生卡阻的问题;

3、配重安装后经常出现一端重量重、一端重量轻的问题,进而影响钢丝绳的张紧效果;

4、配重上的配重块卡不死,易脱落,导致在工作中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极绳绞车用钢丝绳配重张紧装置,以解决配重滑动时卡阻、配重安装后一端重一端轻和配重块易脱落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极绳绞车用钢丝绳配重张紧装置,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固定安装有多个定滑轮组、竖向滑动安装安装有多个动滑轮组,位于所述安装架的顶部、且布置于所述安装架的两侧均安装有导绳轮组,所述安装架的两侧均设有多根竖向设置的滑杆,位于所述安装架的每一侧均设有多个沿所述滑杆竖向滑动的配重机构,每个所述配重机构对应至少两根所述滑杆;

所述配重机构与所述动滑轮组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动滑轮组与分布于所述安装架两侧的所述配重机构之间均设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绕经所述导绳轮组;

所述配重机构包括配重架,所述配重架上设有至少两根与所述滑杆一一对应设置的滑套,所述滑套上的通孔贯通所述配重架、且所述滑套套装于所述滑杆上;还包括多个叠加设置的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上均设有多个贯通所述配重块侧壁的第一安装槽,所述配重块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槽连通、并与所述滑杆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定位槽;

所述配重架与所有所述配重块之间设有至少两个用于紧固所有配重块的拉紧机构;所述配重架与所有所述配重块之间还设有精定位所有所述配重块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的横向中心线、所述拉紧机构的横向中心线、所述滑套的横向中心线和所述配重架的横向中心线共线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拉紧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配重架的第一连接孔,还包括设置于所有所述配重块上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有所述第二连接孔内插装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配重块的外部和所述配重架的外部,且所述拉杆的两端均螺纹安装有紧固螺栓。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配重架的定位杆,还包括设置于所有所述配重块上的第二安装槽,每个所述配重块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槽连通、并与所述定位杆相适配的第二定位槽;

所述定位杆位于相邻两所述滑套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孔分布于所述定位杆两侧;

所述定位杆的外径小于所述滑套的外径,所述定位杆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内径。

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配重架的两端均设有吊装耳板,所述吊装耳板上设有吊装孔。

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动滑轮组的竖向中心线与所述配重机构的竖向中心线共面设置。

作为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安装架的两侧均设有防护网,所述配重机构位于所述防护网内。

作为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安装架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上设置有所述动滑轮组和所述定滑轮组;所述第二架体的顶部安装有所述导绳轮组;

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上均设置有所述防护网。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无极绳绞车用钢丝绳配重张紧装置的有益效果如下:

由于该无极绳绞车用钢丝绳配重张紧装置包括安装架,安装架上固定安装有多个定滑轮组、竖向滑动安装安装有多个动滑轮组,位于安装架的顶部、且布置于安装架的两侧均安装有导绳轮组,安装架的两侧均设有多根竖向设置的滑杆,位于安装架的每一侧均设有多个沿滑杆竖向滑动的配重机构,每个配重机构对应至少两根滑杆;配重机构与动滑轮组一一对应设置,且动滑轮组与分布于安装架两侧的配重机构之间均设有连接绳,连接绳绕经导绳轮组;配重机构包括配重架,配重架上设有至少两根与滑杆一一对应设置的滑套,滑套上的通孔贯通配重架、且滑套套装于所述滑杆上;还包括多个叠加设置的配重块,配重块上均设有多个贯通配重块侧壁的第一安装槽,配重块上还设有与第一安装槽连通、并与滑杆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定位槽;配重架与所有配重块之间设有至少两个用于紧固所有配重块的拉紧机构;配重架与所有配重块之间还设有精定位所有配重块的定位机构,定位机构的横向中心线、拉紧机构的横向中心线、滑套的横向中心线和配重架的横向中心线共线设置,基于上述结构,该无极绳绞车用钢丝绳配重张紧装置在使用中,通过滑套沿滑杆的滑动保证了配重机构在安装架上滑动的顺畅性,为钢丝绳始终处于良好的张紧状态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每个配重机构对应至少两根滑杆这个结构,避免了配重机构安装后一端重一端轻而影响钢丝绳张紧效果的问题;通过第一安装槽和第一定位槽完成配重块在配重架上的安装,同时,通过第一定位槽和滑套的配合,对所有配重块进行初定位;通过定位机构对所有配重块进行精定位;通过拉紧机构将所有配重块紧固至配重架上,防止脱落;通过定位机构的横向中心线、拉紧机构的横向中心线、滑套的横向中心线和配重架的横向中心线共线设置这个结构保证配重机构重心恒定。

由于拉紧机构包括设置于配重架的第一连接孔,还包括设置于所有配重块上的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和所有第二连接孔内插装有拉杆,拉杆的两端分别延伸至配重块的外部和配重架的外部,且拉杆的两端均螺纹安装有紧固螺栓,从而通过拉杆与其两端紧固螺栓的配合,将所有配重块紧固至配重架上,结构简单,紧固效果好,有效避免了配重块的脱落。

由于定位机构包括设置于配重架的定位杆,还包括设置于所有配重块上的第二安装槽,每个配重块上还设有与第二安装槽连通、并与定位杆相适配的第二定位槽,从而通过第二安装槽便于定位杆进入到配重块内,之后通过第二定位槽和定位杆的配合,实现对配重块的定位,结构简单,定位效果好。

由于定位杆位于相邻两滑套之间,第一连接孔分布于定位杆两侧,结构简单,布置合理;由于定位杆的外径小于滑套的外径,定位杆的外径大于第一连接孔的内径,从而通过该结构避免了拉杆和定位杆占用过多的空间,而使每个配重块重量降低的问题。

由于配重架的两端均设有吊装耳板,吊装耳板上设有吊装孔,从而在安装配重机构时,将吊装设备上的吊装元件与吊装耳板上吊装孔连接便可对配重机构进行吊装,无需借助其他辅助吊装机构,结构简单,为提高配重机构的装配效率奠定了基础。

由于动滑轮组的竖向中心线与配重机构的竖向中心线共面设置,从而通过该结构保证了配重机构相对于动滑轮组竖向中心线的两侧重量一致,进而保证了配重机构带动动滑轮组滑动的稳定性。

由于安装架的两侧均设有防护网,配重机构位于防护网内,从而通过防护网起到了预防配重块脱落而造成安全事故的问题。

由于安装架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从而通过该结构有助于安装架的快速成型,加工制造方便,且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不会影响配重机构的竖向滑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未设置防护网);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中配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配重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部的剖视图;

图6是图3的俯视图;

图7是图3中配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架;101-定滑轮组;102-动滑轮组;103-导绳轮组;104-压绳轮组;105-第一架体;106-第二架体;107-防护网;108-安装座;2-滑杆;3-配重机构;301-配重架;3011-吊装耳板;3012-吊装孔;302-滑套;3021-通孔;303-配重块;3031-第一安装槽;3032-第一定位槽;3033-第二安装槽;3034-第二定位槽;304-定位杆;4-拉紧机构;401-第一连接孔;402-第二连接孔;403-拉杆;404-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共同所示,一种无极绳绞车用钢丝绳配重张紧装置,包括安装架1,该安装架1上固定安装有多个定滑轮组101、竖向滑动安装安装有多个动滑轮组102,位于安装架1的顶部、且布置于安装架1的两侧均安装有导绳轮组103,该安装架1的两端均设有压绳轮组104,该压绳轮组104的中心线低于定滑轮组101的中心线;该安装架1上设有若干安装座108,该安装座108凸出安装架1的侧面,该安装座108设置于安装架1的两侧、且安装架1的顶端和底部均设有,位于安装架1的每一侧、且上下对应的两安装座108之间均设有多根竖向设置的滑杆2,位于安装架2的每一侧均设有多个沿滑杆2竖向滑动的配重机构3,每个配重机构3对应至少两根滑杆2,从而通过安装座108对配重机构3的阻挡,防止配重机构3竖向滑动位移过大;该配重机构3与动滑轮组102一一对应设置,且动滑轮组102与分布于安装架1两侧的配重机构3之间均设有连接绳(图中未示出),该连接绳绕经导绳轮组103;作为优选,该动滑轮组102的竖向中心线与配重机构3的竖向中心线共面设置,该面与安装架1宽度方向上侧面平行设置。

如图3至图7共同所示,该配重机构3包括配重架301,该配重架301上设有至少两根与滑杆2一一对应设置的滑套302,该滑套302上的通孔3021贯通配重架301、且滑套302套装于滑杆2上;还包括多个叠加设置的配重块303,该配重块303上均设有多个贯通配重块303侧壁的第一安装槽3031,该配重块301上还设有与第一安装槽3031连通、并与滑杆2一一对应设置的第一定位槽3032,该第一安装槽3031的中心线与配重架301宽度方向上的中线共线设置;该配重架301的两端均设有吊装耳板3011,该吊装耳板3011上设有吊装孔3012。

该配重架301与所有配重块303之间设有至少两个用于紧固所有配重块303的拉紧机构4;该配重架301与所有配重块303之间还设有精定位所有配重块301的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的横向中心线、拉紧机构4的横向中心线、滑套302的横向中心线和配重架301宽度方向的横向中心线共线设置。

如图3所示,该拉紧机构4包括设置于配重架301的第一连接孔401,还包括设置于所有配重块303上的第二连接孔402,该第一连接孔401和所有第二连接孔402内插装有拉杆403,该拉杆403的两端分别延伸至配重块303的外部和配重架301的外部,且拉杆403的两端均螺纹安装有紧固螺栓404。

该定位机构包括设置于配重架301的定位杆304,还包括设置于所有配重块303上的第二安装槽3033,每个配重块303上还设有与第二安装槽3033连通、并与定位杆304相适配的第二定位槽3034,该第二定位槽3034的中心线与第一安装槽3031的中心线共线设置。

该定位杆304设置于相邻两滑套302之间,该第一连接孔401分布于定位杆304的两侧;在本方案中,每个配重机构3上设有两个滑套302,两滑套302靠近配重架301的两端布置,该定位杆304设有一根、并设置于两滑套302之间的中心点上;该第一连接孔401设有两个,且设置于定位杆304和滑套302之间的中心点上;作为优选,该定位杆304的外径小于滑套302的外径,该定位杆304的外径大于第一连接孔401的内径。

该安装架1的两侧均设有防护网107,该配重机构3位于防护网107内。

该安装架1包括第一架体105和第二架体106,该第一架体105上设置有动滑轮组101、定滑轮组102和压绳轮组104(参见图1);该第二架体106的顶部安装有导绳轮组103;该第一架体105和第二架体106上均设置有防护网107(参见图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