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料气力输送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64458发布日期:2019-03-30 09:54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粉料气力输送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粉料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粉料气力输送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一些粉料的输送多采用气力输送设备,其不仅能够降低占地面积,避免污染环境,而且具有噪音小、工艺简单且维护成本低的优点。然而由于在物料输送过程中,长时间的运行会导致风嘴组件磨损严重,需要频繁更换磨损的部件,造成维护成本高。此外,由于风嘴组件也对气力输送的输送效率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其结构的改进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此外,由于粉料在泵体内的分布情况以及粉料的进料结构的限制,对输料的效率有一定的影响,如何优化各部件的结构,使得其能够进一步的提高粉料的输料效率,是本申请的另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有效的提高产品的耐磨性和输料效率的粉料气力输送装置及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粉料气力输送装置,包括:泵体;风管,其设置在所述泵体的其中一侧;和输料风嘴组件,其设置在所述泵体的另一侧,且所述输料风嘴组件与所述风管对应设置;其中,所述输料风嘴组件包括同轴对应连接的喷咀和扩散管,所述喷咀沿物料流动方向呈渐缩状,所述扩散管沿物料流动方向呈渐扩状,在所述喷咀的内壁设置有第一耐磨内衬;所述风管与所述喷咀相对应,且所述喷咀与所述风管之间形成进料间隙。

所述风管端部设置有出风咀,所述出风咀的外壁呈锥台形,且在所述出风咀的外壁上布设有多道进料凹槽。

所述泵体底部设置有清料腔,所述清料腔上设置有进风管和清渣口,所述清料腔与泵体之间设置有风隔板,所述风隔板上布设有出风孔。

所述扩散管内壁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第二耐磨内衬;所述第一耐磨内衬和所述第二耐磨内衬分别匹配嵌设在所述喷咀和所述扩散管内。

所述第一耐磨内衬和所述第二耐磨内衬为一体结构,所述喷咀包括两截面呈半圆形的喷咀套;所述喷咀套匹配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一耐磨内衬外壁上,与所述第二耐磨内衬对应的所述扩散管端部设置有套合段,所述第二耐磨内衬与所述扩散管匹配套接。

所述喷咀外侧设置有安装座,所述扩散管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座对应的连接法兰;在所述安装座上还设置有限位沉槽,所述喷咀匹配压设在所述限位沉槽内。

两所述喷咀套的对接处分别设置有搭接槽和搭接台,且在喷咀套与所述第一耐磨内衬之间设置有多道密封圈;所述第一耐磨内衬与所述第二耐磨内衬对接处的外壁上设置有定位凸台,所述喷咀套或扩散管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凸台对应的定位槽。

第一耐磨内衬和第二耐磨内衬均为陶瓷内衬,所述喷咀的锥度为1:2-1:4,所述扩散管的锥度为1:8-1:12。

所述风管包括:固定风管,其固定设置在所述泵体侧壁上;活动风管,其匹配套设在所述固定风管内,且所述活动风管的出风端与所述喷咀对应设置;和驱动机构,其驱动所述活动风管在所述固定风管内滑动。

一种粉料气力输送系统,包括:如上述的粉料气力输送装置;料仓,其设置在所述泵体顶部;和风力设备,其与所述粉料气力输送装置连接,并提供高压风。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清料腔的设置,配合进风管,其能够在清料腔内形成一定的压强,从而使得风隔板上粉料呈现悬浮状态,避免粉料沉积,此外通过对出风咀的设置,能够实现进料间隙的粉料的分层流动,提高整体的输料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耐磨内衬的设置,能够使得耐磨性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对于整个风嘴组件的结构特征,为了进一步的实现结构的一体性,对耐磨内衬进行了整体性的设计,从而保障了在粉料与气流的混合段实现平滑一体设计,避免了过渡区段对接连接存在的新的问题的产生,本申请还通过对整个组件的装配结构进行了设计,其能够有效的提高装配的合理性,便于后期的维护和拆装,实现设备进一步的创新和改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粉料气力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风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料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输料风嘴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输料风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其示出了分体结构的耐磨内衬的结构。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输料风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其示出了一体结构的耐磨内衬的结构。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结构的输料风嘴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

10为泵体、20为风管、21为活动风管、22为固定风管、23为出风咀、24为出料凹槽、25为驱动机构、30为清料腔、31为风隔板、32为进风管、33为清渣口、40为料仓;

100为喷咀、101为第一耐磨内衬、102为喷咀套、103为搭接槽、104为搭接台、105为密封圈;

200为扩散管、201为第二耐磨内衬、202为套合段、203为连接法兰、204为定位槽、205为定位凸台;

300为安装座、301为限位沉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图7,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粉料气力输送装置,包括泵体10、风管20和输料风嘴组件,风管20设置在泵体10的其中一侧;输料风嘴组件设置在泵体10的另一侧,且输料风嘴组件与风管20对应设置;输料风嘴组件包括同轴对应连接的喷咀100和扩散管200,喷咀100沿物料流动方向呈渐缩状,扩散管200沿物料流动方向呈渐扩状,在喷咀100的内壁设置有第一耐磨内衬101;风管20与喷咀100对应设置,且喷咀100与风管20之间形成进料间隙。

本实施例中的风管20包括固定风管22、活动风管21和驱动机构25,固定风管22固定设置在泵体10侧壁上;活动风管21匹配套设在固定风管22内,且活动风管21的出风端与喷咀100对应设置;驱动机构驱动活动风管21在固定风管22内滑动,本实施例采用的是齿轮齿条结构,在活动风管21上设置有齿条段,在固定风管22外侧设置有齿轮,同时设置有驱动齿轮转动的驱动电机或手轮。

风管20端部设置有出风咀23,出风咀23的外壁呈锥台形,且在出风咀23的外壁上布设有多道进料凹槽24,泵体10底部设置有清料腔30,清料腔30上设置有进风管32和清渣口33,清料腔30与泵体10之间设置有风隔板31,风隔板31上布设有出风孔,通过清料腔内补入风压,在清料腔内形成一定的压强,从而使得泵体内的物料呈现悬浮状态,并且能够增大进料量,使得泵体内的进料浓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结合进料凹槽的结构设计,能够提高粉料的通过进料间隙的效率,从而实现更高浓度的粉料的输送,优化整个设备的输料效率和结构特点。

此外对于易磨损区域进行分析,其扩散管也有局部容易发生磨损,故在扩散管200内壁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第二耐磨内衬102,即如图所示,在靠近喷咀的端口处设置有第二耐磨内衬102。

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两种不同的形式,其第一种如图5所示,第一耐磨内衬101和第二耐磨内衬201分别匹配嵌设在喷咀100和扩散管200内,采用分体式结构,且耐磨内衬与相应的喷咀或扩散管一体固定。

本实施例中还公开了第二种形式,如图6和图7所示,即第一耐磨内衬101和第二耐磨内衬201为一体结构,喷咀100包括两截面呈半圆形的喷咀套102;喷咀套102匹配贴合设置在第一耐磨内衬101外壁上,与第二耐磨内衬201对应的扩散管200端部设置有套合段202,第二耐磨内衬201与扩散管200匹配套接,从而形成了分体式的结构设计,其不仅便于装配,而且便于维护和更换。

对于第二种形式,其由于属于多部件的装配,故需要对其装配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进一步的设计。

为了提高其装配性能和稳定性,在喷咀100外侧设置有安装座300,扩散管200端部设置有与安装座300对应的连接法兰203;在安装座300上还设置有限位沉槽301,喷咀100匹配压设在限位沉槽301内。

进一步的,在两喷咀套102的对接处分别设置有搭接槽103和搭接台104,且在喷咀套102与第一耐磨内衬101之间设置有多道密封圈105;第一耐磨内衬101与第二耐磨内衬201对接处的外壁上设置有定位凸台205,喷咀套102或扩散管200上设置有与定位凸台205对应的定位槽204。

本实施例中,上述两种不同的形式中,第一耐磨内衬101和第二耐磨内衬201均为陶瓷内衬,同时本申请中的喷咀100的锥度为1:2-1:4,扩散管200的锥度为1:8-1:12。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粉料气力输送系统,包括如上述的粉料气力输送装置、料仓40和风力设备,料仓40设置在泵体顶部;风力设备与粉料气力输送装置连接,并提供高压风。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必然表示数量限制。“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词语并非现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各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