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打点装置的裁断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7648发布日期:2019-07-17 05:57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带有打点装置的裁断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裁断机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带有打点装置的裁断机。



背景技术:

裁断机通常被用于将皮革、布料等软材料裁切呈预定的形状。

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布号为CN20653659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自动油压裁断机,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设置有可升降的冲压板,所述冲压板的下侧设置有向前方延伸的刀模导轨,所述刀模导轨下侧连接有刀模模块,所述机座上侧设置有向后方延伸的底板导轨,所述底板导轨上设置有送料板,所述机座左右两侧设置有与冲压板连接的导向轴和活塞油缸。

但是,上述设备未设置用于对布料进行标记的装置,这样每次裁出的布料的尺寸可能会不同,这样可能会造成布料的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打点装置的裁断机,其通过设置打点装置,可使每次裁出的布料的尺寸相同,这样可以减少布料的浪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打点装置的裁断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自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设置有放卷支架、张紧机构、牵引机构以及热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机构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设有倾斜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打点装置,所述打点装置包括分别转动连接于支撑板两端的导向杆以及驱动导向杆转动的驱动件;每个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分别设有打点组件,所述打点组件包括连接板、笔架以及记号笔;所述连接板一端固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可沿导向杆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导向杆,所述套筒上设有将其固定于导向杆的固定件;所述记号笔安装在笔架上,所述笔架的一端固接有螺纹柱,所述连接板远离套筒的一端开设有供螺纹柱沿连接板长度方向滑移的条形孔;所述螺纹柱通过螺母固定在连接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移动套筒调整前后两个记号笔的位置,使前后两个记号笔之间的距离与布料的宽度相同;通过移动笔架调整左右两个记号笔的位置,使左右两个记号笔之间的距离与布料的长度相同;通过牵引机构驱动布料前进,当需要对布料做标记时,启动驱动件,驱动件带动记号笔对布料进行标记;通过打点装置对布料进行标记,可使每次裁出的布料的尺寸相同,这样可以减少布料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为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缸体铰接于机架;所述导向杆上固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导向杆的一端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向上运动,因为第一气缸的缸体与机架铰接以及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连接杆铰接,这样当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向上运动时可驱动导向杆转动,导向杆转动可带动记号笔转动,当记号笔转动到布料上时,可对布料进行标记,第一气缸驱动打点组件对布料进行标记,这样可使每次对布料标记的位置相同,因而这样每次裁出的布料的尺寸相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为螺栓,所述螺栓螺纹连接于套筒;所述螺栓远离栓帽的一端贯穿套筒与导向杆抵接,所述螺栓的栓帽凸出套筒的外周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拧紧螺栓,使套筒固接于导向杆,这样可以降低壳体在朝欲裁下的布料吹气过程中发生晃动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牵引机构包括主动转辊、从动转辊以及电机;所述主动转辊和从动转辊均转动连接于机架;所述电机安装于机架的一侧,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转辊固定连接,所述从动转辊上沿其长度方向套设固定有多个第一凸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机,电机带动主动转辊转动,将布料从主动转辊和从动转辊之间穿过,这样主动转辊和从动转辊可以驱动布料前进,通过牵引机构驱动布料前进,这样可以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第一凸棱可以增加从动转辊对布料的摩擦力,这样可以降低布料在前进过程中出现打滑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远离牵引机构的一端安装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第一导向辊以及第二导向辊;所述第一导向辊和第二导向辊均转动连接于机架远离牵引机构的一端,并且所述第一导向辊和第二导向辊间距设置;所述第一导向辊上沿其长度方向套设固定有多个第二凸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布料从第一导向辊和第二导向辊之间穿过,第一导向辊和第二导向辊对布料具有导向作用,这样可以降低布料在前进过程中发生偏移的可能性;第二凸棱可以增加第一导向辊对布料的摩擦力,这样可以降低布料在前进过程中出现打滑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沿其长度方向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一张紧辊,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沿其长度方向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二张紧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布料交替穿过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对布料起到张紧作用,这样可以降低布料在前进过程中发生松弛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第一张紧辊上套设固定有两个圆环,两个所述圆环之间设有与布料宽度相同的间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布料放到两个圆环之间,两个圆环之间的间距与布料的宽度相同,这样可以降低布料在前进过程中发生翘起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热切机构包括热切刀以及第二气缸;所述机架上固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方杆,所述方杆沿第二支架的高度方向滑移连接于第二支架;所述方杆底部的两端分别固接有固定杆,所述方杆的下方设有刀座,所述刀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杆远离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设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气缸分别安装于第二支架顶部的两端,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贯穿第二支架的顶壁并且向机架方向延伸与方杆固定连接;所述热切刀固接于刀座远离固定杆的一端,对应所述热切刀在机架上设有切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推动方杆向下移动,方杆向下移动带动热切刀向下移动,热切刀向下移动可对布料进行裁割,通过热切刀对布料进行裁割,这样可以将布料快速切开,因而这样可以提高布料的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方杆上安装有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压杆、压块以及固接于方杆一侧的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的一侧固接有两个挡块,所述压杆的两端分别插接于两个挡块;所述压杆处于两个挡块之间的部分,其下端套设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压杆上套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固定块以及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布料进行切割时,第二气缸驱动方杆向下移动,方杆向下移动带动第三支架向下移动,第三支架向下移动带动压块向下移动,当压块向下移动到与布料接触后,为了使热切刀能与布料接触,方杆需要继续向下移动,此时固定块会抵压弹性件,弹性件处于被压缩状态;当热切刀对布料进行裁割后,关闭第二气缸,第二气缸带动方杆复位,此时弹性件推动压块复位;通过压紧机构对布料进行压紧,这样便于热切刀对布料进行裁割。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调整前后两个记号笔的位置,使前后两个记号笔之间的距离与布料的宽度相同;调整左右两个记号笔的位置,使左右两个记号笔之间的距离与布料的长度相同;通过牵引机构驱动布料前进,当需要对布料做标记时,启动驱动件,驱动件带动记号笔对布料进行标记;通过打点装置对布料进行标记,可使每次裁出的布料的尺寸相同,这样可以减少布料的浪费;

2. 将布料从第一导向辊和第二导向辊之间穿过,第一导向辊和第二导向辊对布料具有导向作用,这样可以降低布料在前进过程中发生偏移的可能性;第二凸棱可以增加第一导向辊对布料的摩擦力,这样可以降低布料在前进过程中出现打滑的可能性;

3. 启动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推动方杆向下移动,方杆向下移动带动热切刀向下移动,热切刀向下移动可对布料进行裁割,通过热切刀对布料进行裁割,这样可以将布料快速切开,因而这样可以提高布料的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突显布料与裁断机连接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突显打点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中突显导向机构与张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突显热切机构与压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11、导向杆;2、打点装置;21、打点组件;211、连接板;212、笔架;213、记号笔;214、套筒;2141、螺栓;215、螺纹柱;216、条形孔;22、第一气缸;23、连接杆;3、放卷支架;4、导向机构;41、第一导向辊;411、第二凸棱;42、第二导向辊;5、张紧机构;51、第一支架;511、支撑板;52、第一张紧辊;521、圆环;53、第二张紧辊;6、牵引机构;61、主动转辊;62、从动转辊;621、第一凸棱;63、电机;7、热切机构;71、刀座;711、热切刀;72、第二气缸;73、第二支架;731、方杆;732、固定杆;74、切板;8、压紧机构;81、第三支架;811、挡块;82、压杆;821、固定块;822、弹性件;83、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带有打点装置的裁断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机架1上自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设置有放卷支架3、导向机构4、张紧机构5、牵引机构6、热切机构7以及压紧机构8,张紧机构5包括第一支架51,第一支架51的一侧固接有倾斜设置的支撑板511,支撑板511上设置有打点装置2。将布料卷放到放卷支架3上,将布料的一端依次穿过导向机构4、张紧机构5、牵引机构6、热切机构7以及压紧机构8,然后通过牵引机构6驱动布料前进;需要切割布料时,通过打点装置2对布料进行标记,然后热切机构7对布料进行裁割;通过打点装置2对布料进行标记,可使每次裁出的布料的尺寸相同,这样可以减少布料的浪费。

如图2和图3所示,打点装置22包括分别转动连接于支撑板511两端的导向杆11以及驱动导向杆11转动的驱动件;每个导向杆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打点组件21,打点组件21包括连接板211、笔架212以及记号笔213;连接板211一端固接有套筒214,套筒214可沿导向杆11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导向杆11,套筒214上设置有将其固定于导向杆11的固定件,固定件为螺栓2141,螺栓2141螺纹连接于套筒214;螺栓2141远离栓帽的一端贯穿套筒214与导向杆11抵接,螺栓2141的栓帽凸出套筒214的外周面设置;记号笔213安装在笔架212上,笔架212的一端固接有螺纹柱215,连接板211远离套筒214的一端开设有供螺纹柱215沿连接板211长度方向滑移的条形孔216;螺纹柱215通过螺母固定在连接板211上。通过移动套筒214调整前后两个记号笔213的位置,使前后两个记号笔213之间的距离与布料的宽度相同;通过移动笔架212调整左右两个记号笔213的位置,使左右两个记号笔213之间的距离与布料的长度相同;通过牵引机构6驱动布料前进,当需要对布料做标记时,启动驱动件,驱动件带动记号笔213对布料进行标记。

如图2所示,驱动件为第一气缸22,第一气缸22的缸体铰接于机架1;导向杆11上固接有连接杆23,连接杆23远离导向杆11的一端与第一气缸22的活塞杆铰接。启动第一气缸22,第一气缸22的活塞杆向上运动,因为第一气缸22的缸体与机架1铰接以及第一气缸22的活塞杆与连接杆23铰接,这样当第一气缸22的活塞杆向上运动时可驱动导向杆11转动,导向杆11转动可带动记号笔213转动,当记号笔213转动到布料上时,可对布料进行标记,第一气缸22驱动打点组件21对布料进行标记,这样可使每次对布料标记的位置相同,因而这样每次裁出的布料的尺寸相同。

如图1和图2所示,牵引机构6包括主动转辊61、从动转辊62以及电机63;主动转辊61和从动转辊62均转动连接于机架1;电机63安装于机架1的一侧,电机63的输出轴与主动转辊61固定连接,启动电机63,电机63带动主动转辊61转动,将布料从主动转辊61和从动转辊62之间穿过,这样主动转辊61和从动转辊62可以驱动布料前进,通过牵引机构6驱动布料前进,这样可以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从动转辊62上沿其长度方向套设固定有多个第一凸棱621,第一凸棱621可以增加从动转辊62对布料的摩擦力,这样可以降低布料在前进过程中出现打滑的可能性。

如图1和图4所示,导向机构4包括第一导向辊41以及第二导向辊42;第一导向辊41和第二导向辊42均转动连接于机架1远离牵引机构6的一端,并且第一导向辊41和第二导向辊42间距设置,将布料从第一导向辊41和第二导向辊42之间穿过,第一导向辊41和第二导向辊42对布料具有导向作用,这样可以降低布料在前进过程中发生偏移的可能性。第一导向辊41上沿其长度方向套设固定有多个第二凸棱411,第二凸棱411可以增加第一导向辊41对布料的摩擦力,这样可以降低布料在前进过程中出现打滑的可能性。

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支架51的上端沿其长度方向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一张紧辊52;第一支架51的下端沿其长度方向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二张紧辊53,将布料交替穿过第一张紧辊52和第二张紧辊53,第一张紧辊52和第二张紧辊53对布料起到张紧作用,这样可以降低布料在前进过程中发生松弛的可能性。

如图4所示,每个第一张紧辊52上套设固定有两个圆环521,两个圆环521之间设有与布料宽度相同的间距。将布料放到两个圆环521之间,两个圆环521之间的间距与布料的宽度相同,这样可以降低布料在前进过程中发生翘起的可能性。

如图5所示,热切机构7包括热切刀711以及第二气缸72;机架1上固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二支架73,第二支架73上设有方杆731,方杆731沿第二支架73的高度方向滑移连接于第二支架73;方杆731底部的两端分别固接有固定杆732,方杆731的下方设有刀座71,刀座7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杆732远离方杆73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气缸72设为两个,两个第二气缸72分别安装于第二支架73顶部的两端,第二气缸72的活塞杆竖直向下贯穿第二支架73的顶壁并且向机架1方向延伸与方杆731固定连接;热切刀711固接于刀座71远离固定杆732的一端,对应热切刀711在机架1上固接有切板74。启动第二气缸72,第二气缸72的活塞杆推动方杆731向下移动,方杆731向下移动带动热切刀711向下移动,热切刀711向下移动可对布料进行裁割,通过热切刀711对布料进行裁割,这样可以将布料快速切开,因而这样可以提高布料的加工效率。

如图5所示,压紧机构8设置成两组,每组压紧机构8包括压杆82、压块83以及固接于方杆731一侧的第三支架81;第三支架81的一侧固接有两个挡块811,压杆82的两端分别插接于两个挡块811;压杆82处于两个挡块811之间的部分,其下端套设固定有固定块821;压杆82上套接有弹性件822,弹性件822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固定块821以及挡块811,弹性件822可选用弹簧。当需要对布料进行切割时,第二气缸72驱动方杆731向下移动,方杆731向下移动带动第三支架81向下移动,第三支架81向下移动带动压块83向下移动,当压块83向下移动到与布料接触后,为了使热切刀711能与布料接触,方杆731需要继续向下移动,此时固定块821会抵压弹性件822,弹性件822处于被压缩状态;当热切刀711对布料进行裁割后,关闭第二气缸72,第二气缸72带动方杆731复位,此时弹性件822推动压块83复位;通过压紧机构8对布料进行压紧,这样便于热切刀711对布料进行裁割。

该种带有打点装置的裁断机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布料卷放到放卷支架3上,将布料的一端依次穿过导向机构4、张紧机构5、牵引机构6、热切机构7以及压紧机构8,然后通过牵引机构6驱动布料前进;切割布料前,通过移动套筒214调整前后两个记号笔213的位置,使前后两个记号笔213之间的距离与布料的宽度相同,然后通过螺栓2141将套筒214固定;通过移动笔架212调整左右两个记号笔213的位置,使左右两个记号笔213之间的距离与布料的长度相同,然后通过螺母将笔架212固定;当记号笔213的位置调整好以后,启动第一气缸22,第一气缸22的活塞杆向上运动,因为第一气缸22的缸体与机架1铰接以及第一气缸22的活塞杆与连接杆23铰接,这样当第一气缸22的活塞杆向上运动时可驱动导向杆11转动,导向杆11转动可带动记号笔213转动,当记号笔213转动到布料上时,可对布料进行标记;当布料标记完成时,进行布料的切割;切割布料时,启动第二气缸72,第二气缸72驱动方杆731向下移动,方杆731向下移动带动第三支架81向下移动,第三支架81向下移动带动压块83向下移动,当压块83向下移动到与布料接触后,为了使热切刀711能与布料接触,方杆731需要继续向下移动,此时固定块821会抵压弹性件822,弹性件822处于被压缩状态;当热切刀711对布料进行裁割后,关闭第二气缸72,第二气缸72带动方杆731复位,此时弹性件822推动压块83复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