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板式料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3897发布日期:2019-05-15 23:17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插板式料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行业中原料输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插板式料斗。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吸料斗大多采用的是斜口落料挡片结构完成下料控制,采用传统的机械式开合动作进行下料开关控制,采用磁簧感应开关对料位进行监控;而以上设计在实际应用中时常会出现原料被卡住,令其无法还原,导致磁簧感应开关输出处于满料状态错误的指令,影响设备正常使用;且斜口落料挡片结构会出现贴合不平的情况,产生漏风,影响吸料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插板式料斗,其结构设计科学简单,采用气动平面插板阀代替落料斜口,采用压缩空气通过电磁阀控制气缸带动插板阀的开合,提高了自动化程度,解决了传统斜口机械式落料挡片被卡,原料被卡、贴合不平漏风的情况;且采用阻旋料位计代替磁簧开关,降低输出监控处于满料状态错误的指令,从而提升了设备性能,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出料座,出料座上设有原料暂存捅,原料暂存捅上端设有存料桶盖,原料暂存捅与存料桶盖通过铰链活动铰接。所述的原料暂存捅下半部为倒梯形结构,上半部为正四边形几何体结构;存料桶盖与铰链对应的一边设有锁盖螺杆手柄,存料桶盖与铰链相邻的一边设有支撑杆。所述的原料暂存捅与支撑杆相对应的一边设有阻旋料位计和油雾过滤器。

所述的存料桶盖上设有插板阀门,插板阀门的一侧设有阀门气缸,阀门气缸上固定有电磁阀。

所述的插板阀门上设有进料桶,进料桶下半部为锥形体结构,上半部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的进料桶圆柱体部的外侧均布有四个塔扣,进料桶圆柱体的外围还设有进料口,进料桶的上端设有进料桶盖,进料桶盖通过塔扣扣接在进料桶上,进料桶盖上设有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插板式料斗通过采用气动平面插板阀代替落料斜口,采用压缩空气通过电磁阀控制气缸带动插板阀的开合,提高了自动化程度,解决了传统斜口机械式落料挡片被卡,原料被卡、贴合不平漏风的情况;且采用阻旋料位计代替磁簧开关,降低输出监控处于满料状态错误的指令,从而提升了设备性能,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出料座1,其特征在于:出料座1上设有原料暂存捅2,原料暂存捅2上端设有存料桶盖4,原料暂存捅2与存料桶盖4通过铰链3活动铰接。所述的原料暂存捅2下半部为倒梯形结构,上半部为正四边形几何体结构;存料桶盖4与铰链3对应的一边设有锁盖螺杆手柄5,存料桶盖4与铰链3相邻的一边设有支撑杆6。所述的原料暂存捅2与支撑杆6相对应的一边设有阻旋料位计7和油雾过滤器8。

所述的存料桶盖4上设有插板阀门9,插板阀门9的一侧设有阀门气缸10,阀门气缸10上固定有电磁阀11。

所述的插板阀门9上设有进料桶12,进料桶12下半部为锥形体结构,上半部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的进料桶12圆柱体部的外侧均布有四个塔扣13,进料桶12圆柱体的外围还设有进料口14,进料桶12的上端设有进料桶盖15,进料桶盖15通过塔扣13扣接在进料桶12上,进料桶盖15上设有出风口16。

料斗通过出料座1安装在吹瓶,吹塑,吹膜,挤出等塑料设备上;真空管接出风口16,原料管接进料口14,外接气源接入油雾过滤器8,油雾过滤器8再与阀门气缸10连接;松开进料桶12圆柱体部的外侧四个塔扣13,可打开进料桶盖15对进料桶12进行清洁,松开锁盖螺杆手柄5可打开存料桶盖4,通过支撑杆6支撑固定后对其原料暂存捅2进行清洁。

通过真空泵对其进料桶12的吸力将其原料通过进料口14被抽入进料桶12内;插板阀门9打开后进料桶12内的原料落入原料暂存捅2内给下一工序塑料设备使用,当原料暂存捅2内的原料高于阻旋料位计7时,发出满料信号,并通过电磁阀11控制阀门气缸10关闭插板阀门9;当原料暂存捅2内的原料低于阻旋料位计7时,发出缺料信号,并通过电磁阀11控制阀门气缸10打开插板阀门9,将其进料桶12内的原料再次落入原料暂存捅2内,以此进行循环工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