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牡丹花茶冷藏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1130发布日期:2019-04-24 00:30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牡丹花茶冷藏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牡丹花茶原料存储透气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牡丹花茶冷藏模具。



背景技术:

牡丹花茶,其原料是:被子植物芍药科芍药属牡丹组茶超目群的天然盛花期古天然牡丹花瓣。训诂学方法研究发现:茶超目牡丹兼有厥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生命演化进化特征,起源于石炭纪、泥盆纪,演化于二叠纪,原始类群出现于三叠纪,繁盛于侏罗纪和白垩纪。堪称植物中最原始和古老生命的“活化石”,牡丹花摘下来以后,不可能一下子加工完,因此需要冷藏,而盛放牡丹花就需要模具,很多直接用托盘,这里踉跄温度不会太低,太低对花色有影响,而托板使牡丹花的下端不透气或者透气性差,周围又有别的牡丹花挤压,因此,透气性差,容易变质,也容易粘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市场上用牡丹花茶用牡丹花存储模具透气性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牡丹花茶冷藏模具,包括左支撑板,所述左支撑板前后设置,且左支撑板的上端向右倾斜,所述左支撑板沿左右方向等间隔设置有多个,每个左支撑板的右侧均对称设置有形状一致的右支撑板,且左支撑板的下端与临近的右支撑板的下端之间固定连接;

所述左支撑板的上端与临近的右支撑板的上端之间通过横板连接,且左支撑板与右支撑板之间形成“V”型的支撑腔,所述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上均匀开设有透气孔,且最左侧的左支撑板的下端和最右侧的右支撑板的下端均固定有支撑机构。

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在最左侧的左支撑板的下端和最右侧的右支撑板的下端相背设置的托板,且托板的下端固定有向下的支撑杆。

优选的,所述左支撑板与左侧的右支撑板之间的连接处形成“V”型的存储腔,且最下侧的透气孔与左支撑板的底端之间留有存储距离,所述透气孔靠近存储腔的一端向下倾斜。

优选的,所述横板呈中部上凸的圆弧形。

优选的,所述左支撑板、横板、右支撑板和托板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设计,使用时,将牡丹花放到支撑腔上,支撑腔左右设置,相邻两个支撑腔之间有横板隔开,从而避免了左右挤压,而支撑腔呈V型,因此,支撑腔的底端是空的,便于空气从透气孔流入,从而给牡丹花的下侧进行换气,便于空气流通,避免热量散不出去影响花色和存储质量,同时,这里可以上下设置多层,通过支撑杆进行支撑,从而方便存放,牡丹花产生的碎屑,会顺着支撑腔的内壁滑下,聚集到存储腔被收集,倾斜的透气孔防止碎屑洒出,这样避免了碎屑洒落到下侧的牡丹花上,保证存储质量,成本也低,更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左支撑板、2右支撑板、21横板、22支撑腔、23透气孔、24存储腔、3托板、31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3所示,一种牡丹花茶冷藏模具,包括左支撑板1,左支撑板1前后设置,且左支撑板1的上端向右倾斜,左支撑板1沿左右方向等间隔设置有多个,每个左支撑板1的右侧均对称设置有形状一致的右支撑板2,且左支撑板1的下端与临近的右支撑板2的下端之间固定连接。

左支撑板1的上端与临近的右支撑板2的上端之间通过横板21连接,且左支撑板1与右支撑板2之间形成“V”型的支撑腔22,左支撑板1和右支撑板2上均匀开设有透气孔23,且最左侧的左支撑板1的下端和最右侧的右支撑板2的下端均固定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固定在最左侧的左支撑板1的下端和最右侧的右支撑板2的下端相背设置的托板3,且托板3的下端固定有向下的支撑杆31,这样便于多个落到一起,便于堆放,这里最左侧的左支撑板1和最右侧的右支撑板2起到阻挡支撑板31的作用,防止左右滑动。

支撑杆31前后设有多个,左支撑板1与左侧的右支撑板2之间的连接处形成“V”型的存储腔24,且最下侧的透气孔23与左支撑板1的底端之间留有存储距离,透气孔23靠近存储腔24的一端向下倾斜,便于碎的花屑收集,透气孔23倾斜设置,这样碎的花屑不容易洒出,横板21呈中部上凸的圆弧形,便于花屑滑向左右两侧被收集,左支撑板1、横板21、右支撑板2和托板3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更结实,也便于制造。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牡丹花放到支撑腔22上,支撑腔22左右设置,相邻两个支撑腔22之间有横板21隔开,从而避免了左右挤压,而支撑腔22呈V型,因此,支撑腔22的底端是空的,便于空气从透气孔23流入,从而给牡丹花的下侧进行换气,便于空气流通,避免热量散不出去影响花色和存储质量,同时,这里可以上下设置多层,通过支撑杆31进行支撑,从而方便存放,牡丹花产生的碎屑,会顺着支撑腔22的内壁滑下,聚集到存储腔24被收集,倾斜的透气孔23防止碎屑洒出,这样避免了碎屑洒落到下侧的牡丹花上,保证存储质量,成本也低,更实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