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风电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风电塔筒转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风能的开发,对风能设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随之也必须同时配置相应的适应大规模生产的设备。因风电塔筒在野外工作,暴露在空气中,任凭风吹日晒,容易腐蚀而使设备损坏。为了延长风电塔筒的工作寿命,去锈防腐工作尤为重要。但风电塔筒体积大,重量重,难以从生产车间转移到除锈车间。传统以两台龙门吊床等装备同时协同作业的方式运输作业,但设备耗费大,工作效率低,而且安全性差。现有技术中还使用一种四液压缸驱动的塔筒转运台车进行风电塔筒的运输,该装置以其灵活性成为了一种十分实用的设备。但此设备需要四个液压缸同时协调工作,才能平稳安全地运输,对设备操作人员要求特别高。该装置使用木制的弧形垫板,由于容易变形因此需要定时更换垫板才能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而受到多台液压缸的行程和长度限制,使得垫板要设计成可拆卸的形式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风电塔筒转运设备,解决现有运输塔筒设备工作效率低下、安全性差、运输能耗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新型风电塔筒转运设备,包括若干根横梁、两根纵梁、两台电动机、两个带有液压系统的Z型滑台、电源控制箱、液压控制平台;所述横梁安装在纵梁之间,所述纵梁底部安装有轨道轮,所述电动机固定在纵梁上,用以驱动轨道轮运动;所述纵梁分别安装有1个Z形滑台;所述液压控制平台和电源控制箱均固定在横梁上,分别用于控制Z形滑台的液压系统和电动机工作;
所述Z形滑台包括底座、上平台、塔筒支撑平台、竖直支杆、水平支杆及液压系统;所述底座为中空结构并固定在纵梁上,底座通过两组竖直支杆与上平台连接,塔筒支撑平台安装在上平台上;每一组竖直支杆均由两根支杆通过销交叉活动连接,两组竖直支杆的同侧底部支角和顶部支角开孔,水平支杆贯穿活动连接,同一水平支杆两端安装在底座或上平台同侧对称设置的安装孔之间,其中一侧的底座和上平台的对向安装孔均为条形槽孔,水平支杆的两端通过卡盘安装在条形槽孔之间防止前后滑脱,所述液压系统安装在底座位于条形槽孔一侧,液压系统的液压缸与安装在底座的条形槽孔之间的水平支杆连接,可推动该水平支杆水平运动。
Z型滑台作为起降装置,Z型滑台的底座固定在纵梁上,使用液压缸作为动力源推动水平支杆在条形槽内运动,当液压升起时,水平支杆带动竖直支杆,将水平位移转化为竖直位移,由此实现Z形滑台的上下运动。条形槽孔一侧的水平支杆须由卡盘来安装,以便于在条形槽孔上滑动。另一侧的水平支杆采用卡盘或螺栓固定的形式均可。
进一步地,在位于条形槽孔一侧的水平支杆的两端卡盘之间还嵌有套筒,套筒位于条形槽孔上。在水平支杆上嵌有一圈套筒,液压缸推动水平支杆使得套筒在条形槽孔上滚动,有利于保护水平支杆本身,并且方便滚动。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的数量为2根。两横梁之间需根据纵梁的长度间隔一定的距离,以便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和纵梁采用肋板结构,可以在保证强度的条件下减轻自身重量。
进一步地,所述塔筒支撑平台为弧形支撑结构,位于支撑面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横向凹槽,方便转运塔筒。所述塔筒支撑平台可为铁铸,较之现有技术的木制的弧形垫板承重性更强,防止由于支撑结构由于塔筒重量过大而出现变形,或因暴露在空气中垫板出现龟裂现象而导致的耐用性差,安全性能降低。
进一步地,所述塔筒支撑平台通过螺栓固定在Z形滑台的上平台上。将塔筒支撑平台可拆卸地固定在上平台上,当塔筒支撑平台由于过多受力而变形时,可方便更换。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机固定在靠近轨道轮的纵梁内侧与横梁的连接处。方便于轨道轮连接传输动力,同时设置于内侧有利于在运输过程中保护其不受破坏。
进一步地,所述销的连接位置处于支杆的中间,所述同侧的底座和上平台的安装孔处于同一竖直平面。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单个Z型滑台是由一台液压系统控制其上下移动,克服了传统装置多台液压系统共同控制所造成的协调性不佳的问题,使得系统运动更为平稳;由于将Z型滑台竖直方向的力分解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力,利用杠杆原理,同样的液压系统驱动力可以提供较大的负载;整个转运装置的使用方法简单,运行平稳因而安全性提高,同时能耗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风电塔筒转运设备示意图;
图2是Z型滑台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3是Z型滑台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4是Z型滑台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5是Z型滑台极限升高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记:1-横梁、2-纵梁、3-电动机、4-Z型滑台、5-电源控制箱、6-液压控制平台、7-轨道轮、8-底座、9-上平台、10-塔筒支撑平台、11-竖直支杆、12-水平支杆、13-液压系统、14-销,15-卡盘,16-套筒,17-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风电塔筒转运设备,包括两根横梁1、两根纵梁2、两台电动机3、两个带有液压系统的Z型滑台4、电源控制箱5、液压控制平台6;所述横梁1安装在纵梁2之间,所述纵梁2底部安装有轨道轮7,所述电动机3分别固定在左右两边靠近轨道轮的纵梁2内侧与横梁1的连接处,用以驱动轨道轮7运动;所述纵梁2分别安装有1个Z形滑台4;所述液压控制平台6和电源控制箱5均固定在横梁1上,分别用于控制Z形滑台的液压系统13和电动机3工作;
如图2-图3所示,所述Z形滑台包括底座8、上平台9、弧形的塔筒支撑平台10、竖直支杆11、水平支杆12及液压系统13;所述底座8为中空结构并固定在纵梁2上,底座8通过两组竖直支杆11与上平台9连接,塔筒支撑平台10通过螺栓安装在上平台9上;每一组竖直支杆11均由两根支杆通过销14交叉活动连接,两组竖直支杆11的同侧底部支角和顶部支角开孔,通过水平支杆12贯穿连接,同一水平支杆12两端均通过卡盘15安装在底座8或上平台9同侧对称设置的安装孔之间,防止水平支杆前后滑动;其中一侧的底座8和上平台9的对向安装孔均为条形槽孔,该侧的水平支杆12的两端卡盘15之间还嵌有套筒16,套筒16与卡盘15之间有垫片17,套筒16位于条形槽孔上。所述液压系统13安装在底座8位于条形槽孔一侧,液压系统13的液压缸与安装在底座8的条形槽孔之间的水平支杆12连接,可推动该水平支杆12水平运动。
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销14的连接位置处于支杆的中间,所述同侧的底座8和上平台9的安装孔处于同一竖直平面。
本实用新型运送塔筒流程如下:启动电动机3驱动轨道轮7沿轨道匀速运动使本装置运动至塔筒轨道正下方,如图4所示,Z形滑台一开始处于原始状态,控制液压系统13将液压缸升起,推动水平支杆12在条形槽内运动,水平支杆12带动竖直支杆11向上运动,进而推动Z型滑台4升起连接在上方的塔筒支撑平台10,塔筒支撑平台10托起塔筒升起离开塔筒支架。图5为Z形滑台所能升高的极限位置,具体所需高度可根据实际需要做调整。利用叉车将塔筒支架放置在塔筒除锈轨道上,驱动本装置匀速运动至除锈轨道上正上方,控制液压系统13使液压缸下降,将塔筒放置在除锈轨道的塔筒支撑架上。使液压缸回到起始位置,然后将控制本装置移动回起始位置,关闭设备电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