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式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99190发布日期:2019-12-13 18:57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升降式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重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升降式起重机。



背景技术:

起重机是一种常用的起重设备,其中门式起重机是桥式起重机的一种变形,又叫龙门吊,主要用于室外的货场、料场货的装卸作业。它的金属结构像门型框架,承载主梁下安装的支脚,可以直接在地面的轨道上行走。

现有的起重机的机架不具有升降的功能,不能根据货物的高低和作业场地的空间调整主梁高度,给起重作业带有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升降且省力的起重机。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升降式起重机,包括龙门架,所述龙门架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立柱和桥接于两个所述立柱上端的主梁,在所述主梁上设有电葫芦,在两个所述立柱的下端分别固定有一个下横梁,在各所述下横梁底部分别设有万向行走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立柱分别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梁上的第一立柱、设置在所述下横梁上的第三立柱、穿套于所述第一立柱且穿设于所述第三立柱的第二立柱,同一所述立柱中,在所述第二立柱的两侧分别设有相互对称布置的第一斜撑柱和第二斜撑柱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立柱沿所述第一立柱上下滑动的第一升降装置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三立柱沿所述第二立柱上下滑动的第二升降装置,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和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相互对称布置,所述第二立柱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三立柱竖直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斜撑柱的上端和所述第二斜撑柱的上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立柱活动铰接,所述第一斜撑柱的下端和所述第二斜撑柱的下端分别与所述下横梁活动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包括第一钢丝绳、第一定滑轮、动滑轮、第二定滑轮和第一钢丝绳收放控制装置,所述动滑轮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的下端,所述第一定滑轮和所述第二定滑轮相互对称布置在所述第二立柱的上端的两侧,所述第一钢丝绳收放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斜撑柱上,所述第一钢丝绳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所述动滑轮以及所述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斜撑柱上,所述第一钢丝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钢丝绳收放控制装置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包括第二钢丝绳、滑轮组和第二钢丝绳收放控制装置,所述滑轮组包括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斜撑柱上下两端的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斜撑柱上下两端的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所述第二钢丝绳收放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斜撑柱上,所述第二钢丝绳依次绕过所述第一滑轮、所述第二滑轮、所述第三滑轮以及所述第四滑轮,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斜撑柱上,所述第二钢丝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钢丝绳收放控制装置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在所述第二立柱上设有多组第一导向轮,在所述第一立柱上沿竖直方向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轮配合的第一导向轨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在所述第三立柱上设有多组第二导向轮,在所述第二立柱上沿竖直方向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向轮配合的第二导向轨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二立柱上部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立柱上开设有多个定位销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多个所述定位销孔位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第一定位销同时穿插在所述第一定位孔和其中一个所述定位销孔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第二定位销,所述第三立柱上部开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立柱上开设有多个定位销孔,所述第二定位孔和多个所述定位销孔位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第二定位销同时穿插在所述第二定位孔和其中一个所述定位销孔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钢丝绳收放控制装置和所述第二钢丝绳收放控制装置均为固定在所述第二斜撑柱上的手摇绞盘。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是:通过第一升降装置的第一钢丝绳收放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钢丝绳依次绕过第一定滑轮、动滑轮以及第二定滑轮的动作,实现用较小的力调整第一立柱在第二立柱上的竖直滑动升降,从而实现调节主梁的升降;通过第二升降装置的第二钢丝绳收放控制装置控制第二钢丝绳依次绕过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以及第四滑轮的动作,实现用较小的力调整第二立柱在第三立柱上的竖直滑动升降,从而再次实现调节主梁的升降。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式起重机可以手动升降,操作方便,省力,可以广泛适用于日常搬运设备、起吊维修重型设备、骑车装卸货物及骑车修理等起吊作业;另用万向行走轮代替轨道轮,使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式起重机可以更方便的推行、移动。

进一步,由于第一钢丝绳收放控制装置和第二钢丝绳收放控制装置均为固定在第二斜撑柱上的手摇绞盘,钢丝绳固定端固定在第一斜撑柱上,使主梁的升降操作更方便,同时可以避免操作人员位于主梁下操作,安全性更高。

进一步,由于第二立柱上设有多组第一导向轮,在第一立柱上沿竖直方向设有与第一导向轮配合的第一导向轨道;在第三立柱上设有多组第二导向轮,在第二立柱上沿竖直方向设有与第二导向轮配合的第二导向轨道。一方面减小了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之间的间隙及第二立柱与第三立柱之间的摩擦阻力,使主梁的升降操作风轻便、省力,另一方面减小了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之间的间隙及第二立柱与第三立柱之间的间隙,使立柱更稳定、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升降式起重机(省略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升降式起重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升降式起重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对应如下:立柱1、第一立柱11、第二立柱12、第一导向轮121、第一导向轨道122、第二导向轮123、第二导向轨道124、第三立柱13、第一斜撑柱14、第二斜撑柱15、第一钢丝绳161、第一定滑轮162、动滑轮163、第二定滑轮164、第二钢丝绳171、第一滑轮172、第二滑轮173、第三滑轮174、第三滑轮175、主梁2、电葫芦3、下横梁4、万向行走轮5、手摇绞盘6、第一手摇绞盘61、第二手摇绞盘62、第一定位销71、第二定位销7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式起重机,如图1和2所示,包括龙门架,所述龙门架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立柱1和桥接于两个立柱1上端的主梁2,在主梁2上设有电葫芦3,在两个立柱1的下端分别固定有一个下横梁4,在各个下横梁4底部分别设有万向行走轮5,各个立柱1分别包括设置在主梁2上的第一立柱11、设置在下横梁4上的第三立柱13、穿套于第一立柱11且穿设于第三立柱13的第二立柱12,在同一个立柱1中,第二立柱12的两侧分别设有相互对称布置的第一斜撑柱14和第二斜撑柱15以及用于驱动第二立柱12沿第一立柱11上下滑动的第一升降装置和用于驱动第三立柱13沿第二立柱12上下滑动的第二升降装置,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和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相互对称布置,第二立柱12分别与第一立柱11和第三立柱13竖直滑动连接,第一斜撑柱14的上端和第二斜撑柱15的上端分别与第二立柱12活动铰接,第一斜撑柱14的下端和第二斜撑柱15的下端分别与下横梁4活动铰接。

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包括第一钢丝绳161、第一定滑轮162、动滑轮163、第二定滑轮164和第一钢丝绳收放控制装置,动滑轮163设置在第一立柱11的下端,第二立柱12上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安装槽,第一定滑轮162和第二定滑轮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钢丝绳收放控制装置设置在第二斜撑柱15上,第一钢丝绳161依次绕过第一定滑轮162、动滑轮163以及第二定滑轮164,第一定滑轮162与动滑轮163及动滑轮163与第二定滑轮164连接的第一钢丝绳161位于第二立柱12内,第一钢丝绳16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斜撑柱14上,第一钢丝绳16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钢丝绳收放控制装置连接。

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包括第二钢丝绳171、滑轮组和第二钢丝绳收放控制装置,所述滑轮组包括分别安装在第一斜撑柱14上下两端的第一滑轮172和第二滑轮173以及安装在和第二斜撑柱15上下两端的第三滑轮174和第四滑轮175,所述第二钢丝绳收放控制装置设置在第二斜撑柱15上,第二钢丝绳171依次绕过第一滑轮172、第二滑轮173、第三滑轮174以及第四滑轮175,第二钢丝绳17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斜撑柱14上,第二钢丝绳17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钢丝绳收放控制装置连接。

升降式起重机,还包括第一定位销71,第二立柱12上部开设有第一定位孔,第一立柱11上开设有多个定位销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多个所述定位销孔位于同一竖直面上,第一定位销71同时穿插在所述第一定位孔和其中一个所述定位销孔中,以通过第一定位销71将第二立柱12锁于第一立柱11上。

升降式起重机,还包括第二定位72,第三立柱13上部开设有第二定位孔,第二立柱12上开设有多个定位销孔,所述第二定位孔和多个所述定位销孔位于同一竖直面上,第二定位销72同时穿插在所述第二定位孔和其中一个所述定位销孔中,以通过第二定位销72将第三立柱13锁于第二立柱12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是:通过第一升降装置的第一钢丝绳收放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钢丝绳161依次绕过第一定滑轮162、动滑轮163以及第二定滑轮164,实现用较小的力调整第二立柱12沿第一立柱11上滑动升降,从而实现调节主梁2的升降;通过第二升降装置的第二钢丝绳收放控制装置控制第二钢丝绳171依次绕过第一滑轮172、第二滑轮173、第三滑轮174以及第四滑轮175,实现用较小的力调整第三立柱13沿第二立柱12上滑动升降,从而再次实现调节主梁2的升降。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式起重机可以手动升降,操作方便,省力,可以广泛适用于日常搬运设备、起吊维修重型设备、汽车装卸货物及汽车修理等起吊作业;另用万向行走轮代替轨道轮,使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式起重机可以更方便的推行、移动。

进一步,由于第一钢丝绳收放控制装置为固定在第二斜撑柱15上的第一手摇绞盘61,第二钢丝绳收放控制装置为固定在第二斜撑柱15上的第二手摇绞盘62,第一钢丝绳161和第二钢丝绳171固定端均固定在第一斜撑柱14上,使主梁2的升降操作更方便,同时可以避免操作人员位于主梁2下操作,安全性更高。

进一步,由于在第二立柱12上设有多组第一导向轮121,在第一立柱11上沿竖直方向设有与第一导向轮121配合的第一导向轨道122;在第三立柱13上设有多组第二导向轮123,在第二立柱12上沿竖直方向设有与第二导向轮123配合的第二导向轨道124。一方面减小了第一立柱11与第二立柱12之间的间隙及第二立柱12与第三立柱13之间的摩擦阻力,使主梁2的升降操作更轻便、省力,另一方面减小了第一立柱11与第二立柱12之间的间隙及第二立柱12与第三立柱13之间的间隙,使立柱1更稳定、牢固。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升降式起重机,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钢丝绳收放控制装置和所述第二钢丝绳收放控制装置为同一个钢丝绳收放控制装置,为固定在第二斜撑柱15上的手摇绞盘6,当手动转动手摇绞盘6时,同时带动第一钢丝绳161和第二钢丝绳171的收放,实现了第二立柱12相对第一立柱11可进行升降滑动,且同时实现第三立柱13相对第二立柱12可进行升降滑动,从而使得主梁2的升降操作更方便。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