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民航物流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送轨道。
背景技术:
在轨道物流输送中,为了便于传送带的拆装以及检修,一般需要在轨道侧面位置开设开口,通过开口将传送带放入轨道内部,再利用轴承、轴轮等部件将托轮固定安装在轨道上。然而在轨道开设开口后往往会导致轨道外部的尘土或者杂物进入轨道内,对托轮的运转产生影响;由于轨道高度一般在人所正常接触的范围之内,容易出现由于人不小心将手或者脚放入轨道内而受到来自正常运转的托轮的伤害;另外,托轮在运转时会产生一定的噪音,若不将开口封闭将会形成噪音污染,影响周围人们的身心健康。
为了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现在一般的输送轨道上会通过螺栓将一块平整的安装盖板固定在开口处,进而实现了防尘、保护以及静音的作用,但是通过螺栓将安装盖板固定在轨道上往往使得其拆装十分不便,导致拆装耗时费力;一般轨道上开口长度约为2米,而对于需要通过螺栓进行固定的安装盖板则需要长达10分钟的时间进行安装或者拆卸,而且需要一定数量的螺栓才能保证整体的稳固性,同时十分影响整体美观。
另外,对于行李高速输送及分拣系统来说,一段1千米的输送轨道需要设置约500个安装盖板、5500个托轮,对于如此大的工作量,设计出一种方便拆装的安装盖板以及能够快速拆卸托轮的输送轨道显得尤为重要,现有技术中的托轮在安装时往往会出现轴承与轮轴之间安装不稳定或者是拆卸不方便的情况,另外在轮轴固定于安装支架时,一般会使内轴承端盖与外轴承端盖通过螺纹连接等方式将轮轴限制在安装支架上,这样导致在拆卸时十分不方便,因此在对托轮进行检修或者换新时影响整体的工作进度,而对于轨道整体的持续稳定运行也会存在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安装盖板难以实现快速拆卸的问题,提供一种拆装便捷的快速安装盖板及输送轨道。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快速安装盖板,包括盖板本体,盖板包括侧板以及连接于侧板底部的卡接板,侧板与卡接板之间留有间隙并形成卡槽。
其中,侧板为硬质PVC材质或者侧板以及卡接板均为PVC材质,侧板上端具有弧度,且侧板下端垂直方向直线度为2mm/1000mm。
其中,侧板一侧还设有多条水平凸起。
一种输送轨道,包括轨道框架,轨道框架侧面沿轨道框架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开口,还包括如上所述的盖板,盖板的卡槽安装于轨道框架的开口一端,盖板远离卡槽一端将所述的开口覆盖。
其中,轨道框架的顶端开设有托轮运转孔,轨道框架在水平方向上还开设有轮轴安装孔,还包括托轮组件,托轮组件包括托轮、轴承以及托轮轴组件,托轮通过轴承安装在托轮轴组件上,托轮的顶端穿出托轮运转孔并远离轨道框架侧壁,托轮轴组件两端穿插过轮轴安装孔并固定在轨道框架上;托轮轴组件包括轮轴胀套、用于卡入轮轴胀套并产生膨胀的涨紧塞,轮轴胀套的由中部往端部倾斜,且轮轴胀套中部的直径小于端部的直径,轴承与轮轴胀套中部之间过盈配合。
其中,轮轴胀套为PVC材料,轮轴胀套的两端沿轮轴胀套的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槽,槽的长度与涨紧塞长度适配,多个槽将轮轴胀套两端分为多段第一楔面。
其中,涨紧塞为PVC材料,涨紧塞的两端沿涨紧塞的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槽,多个槽将涨紧塞的两端分为多段第二楔面。
其中,涨紧塞的一端为盘口,涨紧塞在靠近盘口处还设有凸起,轮轴胀套在靠近轮轴胀套两端位置处设有与凸起相适配的凹槽。
其中,轴承设置有两组,轮轴胀套中部直径大于轴承内径,且中部的长度与两组轴承之间的距离相适配,轴承的一端面卡入托轮中,轴承的另一端面与托轮的端面平齐。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盖板包括侧板以及卡接板,侧板与卡接板之间设置卡槽,只需要将该卡槽卡接于所需封盖的开口一端,侧板的顶端与开口的另一端贴合,这样便实现了盖板的安装,对于其拆卸,只需将盖板往上挪动,使卡槽脱离开口即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而且盖板与所需封盖的安装件之间结构紧密,不会受到外力作用而轻易掉落。另外,通过设置侧板为硬质PVC材质,侧板上端具有一定的弧度,这样在安装盖板时,盖板底端卡在开口处,盖板上端贴紧安装件,这样增强了整体的封闭性,另外由于盖板材质的柔性以及弹性,也进一步方便了对盖板的拆装。
2、本实用新型中,轨道框架侧边设置开口,通过开口方便了对传送带进行更换,同时也方便了对轨道框架上安装的托轮进行拆装以及更换。另外在对盖板进行拆装时,只需将盖板的卡槽对准轨道框架的开口处,使得盖板一端卡接在轨道框架上,盖板另一端紧密贴合在轨道框架上,这样便实现了输送轨道的封闭,该输送轨道一方面具有防尘、隔音以及保护作用,另一方面拆装简单,为输送带的安装以及拆卸提供了方便。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可拆卸的托轮轴组件,轮轴胀套在穿插如轴承过程中,轮轴胀套端部收紧,然后轮轴胀套的中部与轴承在尺寸上是小过盈量配合,轴承内圈靠近托轮边缘一侧与轮轴胀套的倾斜面相接触,加强了轮轴胀套与轴承的贴紧度;另外,涨紧塞一端卡入轮轴胀套中并产生膨胀,一方面加强了涨紧塞与轮轴胀套之间的紧密度,另一方面涨紧塞使轮轴胀套与轴承之间的紧密度进一步提升,这样保证了托轮在运行过程中稳定性更好。
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具有一定弹性的轮轴胀套两端设置多段第一楔面,轮轴胀套的端部具有柔性,既能够向内收缩,亦能够往外胀开,这样便能使轮轴胀套两端胀开与轴承内侧端面贴紧。
5、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具有一定弹性的涨紧塞的两端设置多段第二楔面,涨紧塞的端部具有柔性,在涨紧塞安装入轮轴胀套内腔时,涨紧塞的两端进一步使得轮轴胀套与轴承内侧端面贴紧,增强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6、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凸起以及凹槽,使得轮轴胀套与涨紧塞之间位置关系更加紧密,避免了托轮装置整体在运转过程中涨紧塞滑出的发生;另外盘口十分贴近轴承,这样节约了空间,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7、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两组轴承,轮轴胀套设置与轴承相适配,这样使得装置整体平衡性更好、稳定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整体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轨道框架以及托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轮轴胀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涨紧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轨道框架、2-托轮、3-轴承、4-托轮轴组件、41-轮轴胀套、411-第一楔面、412-凹槽、42-涨紧塞、421-第二楔面、422-凸起、423-盘口、5-盖板、51-侧板、52-卡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快速安装盖板,包括盖板5,盖板5为塑性材料,盖板5包括侧板51以及卡接板52,侧板51与卡接板52为一体成形,盖板5在侧板51与卡接板52连接的一端为卡接端,盖板5另一端为自由端;盖板5侧面呈倾斜的“Y”字形,“Y”字卡接口即为盖板5的卡槽。作为优选的,盖板5采用硬质PVC材质,侧板51的上端具有弧度,且侧板下端垂直方向直线度为2mm/1000mm。为了便于盖板5的拆装,侧板51表面上还设置有多条水平凸起。
一种输送轨道,包括如上所述的盖板5,还包括轨道框架1,轨道框架1的一侧沿轨道框架1的长度方向均匀设有多个开口,盖板5的卡槽宽度与轨道框架1开口处的厚度相适配,盖板5的长度与轨道框架1的开口相适配。在具体的安装过程中,设置轨道框架1在开口处分别为上挡板、下挡板、左挡板以及右挡板,可将盖板5的卡槽一端卡接于轨道框架1的下挡板、左挡板或者右挡板上,盖板5的自由端自然贴合在轨道框架1所对应的另一端;当然,作为优选的,一般将盖板5的卡槽一端卡接在轨道框架1的下挡板上,具体操作过程为:将盖板5的卡槽对准轨道框架1的下挡板,然后逐渐下移盖板5,使得盖板5的卡槽完全卡在轨道框架1上,此时盖板5的自由端由于硬质PVC材质的塑性,同时侧板51上端具有一定弧度,这样可使得侧板51顶部刚好与轨道框架1的上挡板相贴紧;为了使得整体的美观度更好,一般将侧板51的自由端设置在轨道框架1的内侧。在需要将盖板5进行拆卸时,轻轻往内按压侧板51的自由端,然后使盖板5整体上移,当盖板5的卡槽完全脱离轨道框架1时,将盖板5取出,即完成了盖板5的拆卸。
为了使该输送轨道的托轮拆装方便,轨道框架1的顶端开设有托轮运转孔,轨道框架1在靠近顶端的水平方向上两侧均开设有轮轴安装孔,还设有托轮组件安装于轮轴安装孔上;托轮组件包括托轮2、轴承3以及托轮轴组件4,托轮2设于轴承3外侧端面,托轮轴组件4设于轴承3内侧端面,托轮轴组件4包括轮轴胀套41、用于卡入轮轴胀套41并产生膨胀的涨紧塞42,轮轴胀套41贯穿轴承3,轮轴胀套41的由中部往端部倾斜,且轮轴胀套41中部的直径小于端部的直径,轮轴胀套41两端的直径与轴承3的内径相同,轮轴胀套41中部和轴承3在尺寸上是小过盈量的配合;轮轴胀套41的两端沿轮轴胀套41的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槽,槽的长度与涨紧塞42长度适配,多个槽将轮轴胀套41两端分为多段第一楔面411,每段第一楔面411均具有柔性,能向内收缩,也能向外胀紧,轮轴胀套41在贯穿卡入轴承的过程中,将轮轴胀套41一端的多段第一楔面411进行收紧然后对准轴承3并横穿过轴承3的内侧端面,当轮轴胀套41贯穿轴承之后,多段第一楔面411自由向外胀开;另外,涨紧塞42表面倾斜且涨紧塞42为中空结构,涨紧塞42一端为盘口423,盘口423与轮轴胀套41贴合一端的直径与轴承3的内径相同,涨紧塞42另一端的的直径与轮轴胀套41所对应位置的内径相同;涨紧塞42的两端沿涨紧塞42的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槽,多个槽将涨紧塞42的两端分为多段第二楔面421;涨紧塞42在靠近盘口423处还设有凸起422,轮轴胀套41在靠近轮轴胀套41两端位置处设有与凸起422相适配的凹槽412,在涨紧塞42远离盘口423一端的装配过程中,将涨紧塞42远离盘口423一端的多段第二楔面421收紧并对准轮轴胀套41,然后将涨紧塞42卡入轮轴胀套41的内腔中,当涨紧塞42的凸起422卡入轮轴胀套41的凹槽412内时,涨紧塞42的盘口423与轮轴胀套41的端面平齐,此时涨紧塞42一端的多段第二楔面421胀开使得轮轴胀套41与轴承3的内侧端面贴紧,涨紧塞42的盘口423一端的多段第二楔面421胀开使轮轴胀套41的两端进一步胀开,方便轮轴胀套41的固定安装,安装完毕后,此时盘口423紧贴在轨道框架1侧壁。在对该托轮装置进行拆解时,只需用类似于改刀之类的长条状工具从另外一端的涨紧塞42空心处插入,然后对准涨紧塞42内径较小一端端部,便能将涨紧塞42捅出,然后抽出轮轴胀套41,这样便实现了上述托轮装置的拆卸。
实施例1
一种快速安装盖板,包括盖板本体,盖板包括侧板以及卡接板,侧板与卡接板之间设有卡槽;侧板为硬质PVC材质或者侧板以及卡接板均为PVC材质,侧板上端具有弧度,且侧板下端垂直方向直线度为2mm/1000mm。
盖板包括侧板以及卡接板,侧板与卡接板之间开设有用于卡接下挡板的卡槽。通过在侧板一侧设置与下挡板相适配的卡槽,然后便可直接将侧板安装于下挡板上,在取用时直接将侧板上提,便能直接将盖板取出。设置快速拆装的盖板,一方面能对轨道框架内的托轮装置形成一定的防尘、以及其他方面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能够为对托轮装置进行检修、拆装提供方便。盖板包括侧板以及卡接板,侧板与卡接板之间设置卡槽,只需要将该卡槽卡接于所需封盖的开口一端,侧板的顶端与开口的另一端贴合,这样便实现了盖板的安装,对于其拆卸,只需将盖板往上挪动,使卡槽脱离开口即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而且盖板与所需封盖的安装件之间结构紧密,不会受到外力作用而轻易掉落。另外,通过设置侧板为硬质PVC材质,侧板上端具有一定的弧度,这样在安装盖板时,盖板底端卡在开口处,盖板上端贴紧安装件,这样增强了整体的封闭性,另外由于盖板材质的柔性以及弹性,也进一步方便了对盖板的拆装。
实施例2
一种输送轨道,包括如实施例1所述的盖板,还包括轨道框架,轨道框架的一侧均匀设有多个开口,盖板的卡槽宽度与轨道框架开口处的厚度相适配。轨道框架侧边设置开口,通过开口方便了对传送带进行更换,同时也方便了对轨道框架上安装的托轮进行拆装以及更换。另外在对盖板进行拆装时,只需将盖板的卡槽对准轨道框架的开口处,使得盖板一端卡接在轨道框架上,盖板另一端紧密贴合在轨道框架上,这样便实现了输送轨道的封闭,该输送轨道一方面具有防尘、隔音以及保护作用,另一方面拆装简单,为输送带的安装以及拆卸提供了方便。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轨道框架的顶端开设有托轮运转孔,轨道框架在水平方向上还开设有轮轴安装孔,还包括托轮组件,托轮组件包括托轮、轴承以及托轮轴组件,托轮通过轴承安装在托轮轴组件上,托轮的顶端穿出托轮运转孔并远离轨道框架侧壁,托轮轴组件两端穿插过轮轴安装孔并固定在轨道框架上;托轮轴组件包括轮轴胀套、用于卡入轮轴胀套并产生膨胀的涨紧塞,轮轴胀套的由中部往端部倾斜,且轮轴胀套中部的直径小于端部的直径,轴承与轮轴胀套中部之间过盈配合。通过设置可拆卸的托轮轴组件,轮轴胀套在穿插如轴承过程中,轮轴胀套端部收紧,然后轮轴胀套的中部与轴承在尺寸上是小过盈量配合,轴承内圈靠近托轮边缘一侧与轮轴胀套的倾斜面相接触,加强了轮轴胀套与轴承的贴紧度;另外,涨紧塞一端卡入轮轴胀套中并产生膨胀,一方面加强了涨紧塞与轮轴胀套之间的紧密度,另一方面涨紧塞使轮轴胀套与轴承之间的紧密度进一步提升,这样保证了托轮在运行过程中稳定性更好。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轮轴胀套为PVC材料,轮轴胀套的两端沿轮轴胀套的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槽,槽的长度与涨紧塞长度适配,多个槽将轮轴胀套两端分为多段第一楔面。通过将具有一定弹性的轮轴胀套两端设置多段第一楔面,轮轴胀套的端部具有柔性,既能够向内收缩,亦能够往外胀开,这样便能使轮轴胀套两端胀开与轴承内侧端面贴紧。
实施例5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涨紧塞为PVC材料,涨紧塞的两端沿涨紧塞的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槽,多个槽将涨紧塞的两端分为多段第二楔面。通过将具有一定弹性的涨紧塞的两端设置多段第二楔面,涨紧塞的端部具有柔性,在涨紧塞安装入轮轴胀套内腔时,涨紧塞的两端进一步使得轮轴胀套与轴承内侧端面贴紧,增强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实施例6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涨紧塞的一端为盘口,涨紧塞在靠近盘口处还设有凸起,轮轴胀套在靠近轮轴胀套两端位置处设有与凸起相适配的凹槽。通过设置凸起以及凹槽,使得轮轴胀套与涨紧塞之间位置关系更加紧密,避免了托轮装置整体在运转过程中涨紧塞滑出的发生;另外盘口十分贴近轴承,这样节约了空间,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实施例7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轴承设置有两组,轮轴胀套中部直径大于轴承内径,且中部的长度与两组轴承之间的距离相适配,轴承的一端面卡入托轮中,轴承的另一端面与托轮的端面平齐。通过设置两组轴承,轮轴胀套设置与轴承相适配,这样使得装置整体平衡性更好、稳定性更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