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节能型无机房乘客客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4863发布日期:2019-05-15 23:22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节能型无机房乘客客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机房电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节能型无机房乘客客梯。



背景技术:

无机房电梯是将传统的井道上部机房内机器设备移至井道内,从而取消井道上部机房,大大降低建筑施工成本,使建筑设计更加美观、协调。目前公知的无机房电梯是将曳引机和控制柜安装在井道顶部的墙壁上;另一种无机房电梯是将曳引机安装在井道顶部的轿厢单列导轨端部,将控制柜安装在井道顶部楼层入口旁侧,与曳引机隔离。这两种结构不仅侵占井道内的面积和空间,而且对日常检修、保养时,需拆卸轿厢才能进入井道进行,因此极为困难,尤其对紧急解救轿内被困乘客更为困难,往往采用撬开轿厢门的方法,这样对轿厢和楼层入口造成很大损坏。

现有技术的无机房电梯的能耗高,而且噪音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节能型无机房乘客客梯,减少电梯震动,节约曳引机的能耗。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一种多功能节能型无机房乘客客梯,包括轿厢、桥底轮、电梯井道和曳引装置;所述轿厢放置在电梯井道内,所述轿厢底部安装桥底轮安装架,所述桥底轮安装架由H型钢拼接,所述桥底轮安装架上通过支撑座固定两个桥底轮;所述桥底轮的表面设有安装牵引绳的凹槽,所述桥底轮通过牵引绳与曳引装置连接,用于使轿厢上下运动;

所述曳引装置安装在任一楼层的电梯井道的墙壁侧,所述曳引装置包括曳引机、支撑架、对重绳头固定部、对重导轨、轿厢导轨和传输部,所述对重绳头固定部与对重导轨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底端与轿厢导轨连接,所述支撑架的顶端与曳引机的底端连接,所述传输部与曳引机连接;所述对重绳头固定部包括对重绳头固定装置和对重绳头固定板,所述对重绳头固定装置通过两端的连接侧板与对重导轨螺栓连接,所述对重绳头固定装置与支撑架的前端连接,所述对重绳头固定板固定于对重绳头固定装置上;

所述曳引机与支撑架之间设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垫、套管和衬垫;所述曳引机底座与支撑架之间安装减振垫,所述曳引机、支撑架和减振垫通过螺栓连接;封闭的所述螺栓杆部套有套管;所述螺栓头部与曳引机底座之间安装垫片和衬垫,且衬垫贴紧曳引机底座。

进一步,所述曳引机为永磁同步曳引机。

进一步,所述减震垫、套管和衬垫为弹性橡胶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节能型无机房乘客客梯,可以减少曳引机的能耗。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节能型无机房乘客客梯,可以减少乘客客梯的震动,减少乘客客梯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节能型无机房乘客客梯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桥底轮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节能型无机房乘客客梯曳引机安装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振装置结构装置

图中:

1-轿厢;2-桥底轮;3-曳引装置;4-曳引机;5-支撑架;6-对重绳头固定部;7-对重导轨;8-轿厢导轨;9-对重绳头固定板;10-对重绳头固定装置;11-减震垫;12-套管;13-衬垫;14-螺栓;15-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节能型无机房乘客客梯,包括轿厢1、桥底轮2、电梯井道和曳引装置3;所述轿厢1放置在电梯井道内,所述轿厢1底部安装桥底轮安装架,所述桥底轮安装架由H型钢拼接,所述桥底轮安装架上通过支撑座固定两个桥底轮2;所述桥底轮2的表面设有安装牵引绳的凹槽,所述桥底轮2通过牵引绳与曳引装置3连接,用于使轿厢1上下运动;所述曳引机4为永磁同步曳引机。

如图3所示,所述曳引装置3安装在任一楼层的电梯井道的墙壁侧,所述曳引装置3包括曳引机4、支撑架5、对重绳头固定部6、对重导轨7、轿厢导轨8和传输部,所述对重绳头固定部6与对重导轨7连接,所述支撑架5的底端与轿厢导轨8连接,所述支撑架5的顶端与曳引机4的底端连接,所述传输部与曳引机4连接;所述对重绳头固定部6包括对重绳头固定装置10和对重绳头固定板9,所述对重绳头固定装置10通过两端的连接侧板与对重导轨7螺栓连接,所述对重绳头固定装置10与支撑架5的前端连接,所述对重绳头固定板9固定于对重绳头固定装置10上;

如图4所示,所述曳引机4与支撑架5之间设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垫11、套管12和衬垫13;所述曳引机4底座与支撑架5之间安装减振垫11,所述曳引机4、支撑架5和减振垫11通过螺栓14连接;封闭的所述螺栓14杆部套有套管12;所述螺栓14头部与曳引机4底座之间安装垫片15和衬垫13,且衬垫13贴紧曳引机4底座。所述减震垫11、套管12和衬垫13为弹性橡胶材料。

所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做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