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6105发布日期:2019-07-13 08:59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盒领域,特别是一种成型方便、运输节省空间的包装盒。



背景技术:

包装盒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用于容纳和固定内部的具体产品,生活中常见的有食品、化妆品、礼品等。

包装盒能够为内容物提供较好的支撑保护,同时使得内容物更加有序布置,提高档次。包装盒上提供的内容物的空间使得包装盒在使用时为立体的状态,但是在包装盒本身的运输等过程中若非涉及到包装盒上容纳空间的使用时,这些容纳空间反而会占用比较大的空间,且这些容纳空间中在未有内容物的情况下往往能够承受的压力较小,导致运输过程无法叠加太多,否则容易导致包装盒损坏同时也造成存储空间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装盒,用于解决包装盒的具有容纳空间不易存储和运输的技术问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包装盒,包括基面、侧面和容纳空间;

所述侧面设置于基面的周侧且与基面为一体的平面结构,侧面与基面之间形成第一折叠痕用于沿第一折叠痕折叠使得包装盒形成空间体;

所述基面上设置有若干孔洞,所述容纳空间固定于基面上且以孔洞为开口;

所述每个容纳空间由若干壁面环绕形成,定义在容纳空间展开时与基面呈非平行状态的壁面为非平行壁面,其他壁面为平行壁面,在非平行壁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二折叠痕用于将对应的壁面折叠和展开,其中,非平行壁面折叠时容纳空间的内部空腔消失容纳空间收起,非平行壁面开展时容纳空间展开。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每个容纳空间的壁面包括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其中第一壁面为所述的非平行壁面,所述第二壁面为与第一壁面连接且为所述的平行壁面,所述第一壁面上设置有平行于基面的第二折叠痕。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壁面的折叠方向为向容纳空间内部折叠。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每个容纳空间的壁面还包括第三壁面,所述第三壁面固连于基面上且与基面为一体结构,第三壁面与基面之间形成第三折叠痕,所述第三折叠痕沿容纳空间对应的孔洞的部分边缘布置,所述第三折叠痕用于将第三壁面沿该第三折叠痕向容纳空间内部折叠以带动展开所述非平行壁面,以及将第三壁面沿该第三折叠痕向基面一侧折叠以便于折叠非平行壁面。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三壁面上与第三折叠痕相邻的边在第三壁面向容纳空间内部折叠的路径上至少扫掠过第一壁面及其上的第二折叠痕。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三壁面沿第三折叠痕为轴的径向长度等于容纳空间以孔洞为开口方向的深度。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容纳空间上的第一壁面的硬度小于第三壁面。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基面的硬度大于等于第三壁面。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侧面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二者间隔设置且在折叠时配合形成包装盒的立面;

其中,所述第一侧面至少包括顺次连接的A面、B面和C面,其中第一侧面通过A面连接在基面上且与基面之间设置有第一折叠痕,A面与B面大小相同且A面与B面之间设置有第四折叠痕,B面与C面之间设置有第五折叠痕;所述第一折叠痕、第四折叠痕以及第五折叠痕相互平行;

所述第一侧面通过依次向基面内侧折叠起第一折叠痕、第四折叠痕以及第五折叠痕完成第一侧面折叠,所述A面与B面对应叠加,所述C面贴于基面一侧;

所述基面上在第一折叠痕附近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的厚度高于C面的厚度;

所述第一侧面折叠后,C面上平行于第五折叠痕的外沿与第一凸起上靠近第一折叠痕的外侧壁抵接。

有益效果: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包装盒及其使用方法,具有如下几个有益效果:

1、可完全摊平容纳空间以及侧面,使得容纳空间的侧壁、侧面与基面几乎处于平行折叠的状态,便于运输和存储,减少了空间且运输存储过程中不会压坏包装盒;

2、折叠时操作方便,通过简单的推压即可实现侧壁以及各个壁面的折叠和展开,使得包装盒成型方便,有利于缩短折叠时间;其中第三壁面向容纳空间中折叠后使得容纳空间的壁面通过自身材料一定的弹性以及摩擦力自动锁死在组立状态,不需要任何胶粘等固定措施;成型后的容纳空间通过放置内容物后,借助内容物的重力使得容纳空间的壁面更加硬挺,稳固性更强;

3、通过上述折叠,将包装盒的立面以及容纳空间均进行了良好的固定,使得成型后的包装盒稳定性得到保证;

4、上述方案由于设计巧妙,通过纸质材料即可实现,区别于市面上同性能的吸塑或发泡产品,较为环保。

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实用新型主题的一部分。

结合附图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教导的前述和其他方面、实施例和特征。本实用新型的其他附加方面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或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显见,或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教导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践中得知。

附图说明

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包装盒成型后的正面视图;

图2为包装盒成型后的反面视图;

图3为包装盒展开后的反面视图;

图4为包装盒展开后的正面视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基面1、第一侧面2、A面2-1、B面2-2、C面2-3、第二侧面3、第一折叠痕4、第二壁面5、第四折叠痕6、第一凸起7、翻折边8、第一壁面9、第三壁面10、第四壁面12、第六折叠痕13、第五折叠痕14、第二折叠痕15、第三折叠痕1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

在本公开中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附图中示出了许多说明的实施例。本公开的实施例不必定意在包括本实用新型的所有方面。应当理解,上面介绍的多种构思和实施例,以及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那些构思和实施方式可以以很多方式中任意一种来实施,这是因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构思和实施例并不限于任何实施方式。另外,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些方面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其他方面的任何适当组合来使用。

如图1至4所示的包装盒,包括基面1、侧面和容纳空间。

所述侧面设置于基面1的周侧且与基面1为一体的平面结构,侧面与基面1之间形成第一折叠痕4用于沿第一折叠痕4折叠使得包装盒形成空间体。这种侧面与基面1之间的配合在现有的包装盒技术中较为常见,能够使得包装盒在运输存储状态时以平摊的方式呈现,而在包装盒组装时各个侧面相互配合使得包装盒侧面与基面1之间立起且各个侧面之间配合稳固。

为了在包装盒内容纳相应的物品,如图1所示,在所述基面1上设置有若干孔洞,所述容纳空间固定于基面1上且以孔洞为开口。

所述容纳空间由若干壁面环绕形成,定义在容纳空间展开时与基面1呈非平行状态的壁面为非平行壁面,其他壁面为平行壁面,在非平行壁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二折叠痕15用于将对应的壁面折叠和展开,其中,非平行壁面折叠时容纳空间的内部空腔消失容纳空间收起,非平行壁面开展时容纳空间展开。

上述容纳空间在包装盒为非使用状态时,如运输和存储时,容纳空间收起,容纳空间的各个壁面有序折叠并形成与基面1几乎平行的折叠状态,配合侧面与基面1也是处于一体的平面状态,所以整个包装盒占用的空间为几乎为平面,因此较为节省空间,且在运输或存储叠加时不会压坏包装盒的结构。

具体的,所述容纳空间的壁面包括第一壁面9和第二壁面5,其中第一壁面9为所述的非平行壁面,所述第二壁面5为与第一壁面9连接且为所述的平行壁面,所述第一壁面9上设置有平行于基面1的第二折叠痕15。第一壁面9和第二壁面5配合形成容纳空间的主体侧壁面。

为了能够方便地推动容纳空间的壁面进行展开,所述第一壁面9的折叠方向为向容纳空间内部折叠。这样,通过孔洞处伸入容纳空间中即可推压第一壁面9和第二折叠痕15向容纳空间外部一侧展开。

进一步为了稳定容纳空间的展开状态和方便推动容纳空间的壁面进行展开,所述容纳空间的壁面还包括第三壁面10,所述第三壁面10固连于基面1上且与基面1为一体结构,第三壁面10与基面1之间形成第三折叠痕16,所述第三折叠痕16沿容纳空间对应的孔洞的部分边缘布置。如图4所示,在需要展开容纳空间时,将所述第三壁面10沿该第三折叠痕16向容纳空间内部折叠以带动展开所述非平行壁面,在需要折叠收起容纳空间时,将第三壁面10沿该第三折叠痕16向基面1一侧折叠以便于折叠非平行壁面。

为了有效展开第一壁面9,所述第三壁面10上与第三折叠痕16相邻的边在第三壁面10向容纳空间内部折叠的路径上至少扫掠过第一壁面9及其上的第二折叠痕15。这样第二折叠痕15和第一壁面9被第三壁面10的边缘向容纳空间外部一侧推动,使得容纳空间展开,而第三壁面10上与第一壁面9、第二壁面5之间的接触产生的静摩擦力使得第三壁面10稳定。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图中给出的容纳空间是一个较为规整的长方体结构,因此第三壁面10沿第三折叠痕16转动90°使得第三壁面10与基面垂直,此时第三壁面10运动到位,第三壁面10可以形成对第一壁面9的支撑并防止其回弹。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第三壁面10对第一壁面9、第二壁面5均形成支撑,所述第三壁面10沿第三折叠痕16为轴的径向长度等于容纳空间以孔洞为开口方向的深度,这样第一壁面9、第二壁面5均通过第三壁面10上的侧棱实现支撑,使得容纳空间稳定。

为了更好地稳定容空间以及便于容纳空间展开和折叠,在硬度上具有如下考虑,所述容纳空间上的第一壁面9的硬度小于第三壁面10,这样使得第三壁面10来推动第一壁面9时更加高效且第三壁面10对第一壁面9乃至第二壁面5的支撑作用可以凸显。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三壁面10由基面生长出来,考虑到基面作为整个包装盒成型后一个重要的支撑面,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基面1的硬度大于等于第三壁面10。

具体的,如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设置有多个容纳空间,针对每个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壁面9有2个,第二壁面5位于2个第一壁面9之间且与第一壁面9形成一体,所述容纳空间通过2个第一壁面9固定于基面1上,且第一壁面9与基面1的固定路径为沿孔洞的部分边缘;定义第一壁面9与第二壁面5所形成的一体结构上与基面1非固定的两端为端部。

所述第三壁面10有2个,每个第三壁面10与基面1之间的第三折叠痕16沿除第一壁面9与基面1的固定路径之外的孔洞边缘设置,且分别与两个端部位置对应;所述第三壁面10上与第三折叠痕16相邻的两条边在第三壁面10向容纳空间内部折叠的路径上均分别扫掠过2个第一壁面9及其上的第二折叠痕4。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壁面9和第二壁面5形成的一体结构为厚度硬度均小于基面1的纸质材料,所述第一壁面9通过胶粘等方式固连在基面1上。而第三壁面10是与基面1相同的纸质材料并本身固连在基面1上。如此,实现通过硬度和厚度较大的第三壁面10对较软的第一壁面9和第二壁面5进行有效支撑。

作为优先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容纳空间上还设置有第四壁面12,所述第四壁面12设置于端部所形成的端面上,且第四壁面12与第一壁面9和第二壁面5均相互连接,所述第四壁面12上设置有第六折叠痕13用于将第四壁面12折叠和展开。所述第四壁面12一方面用于与第一壁面9、第二壁面5配合实现形成容纳空间的各个侧壁,同时第四壁面12的位置还能起到对第三壁面10运动到位的止挡,使得当第三壁面10运动到位后与第四壁面12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第四壁面12与第二壁面5为一体结构,且通过胶粘等的方式固定在第一壁面上。

上述方案中提及的侧面,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也有新的设计,下面介绍如下。

所述侧面包括第一侧面2和第二侧面3,二者间隔设置且在折叠时配合形成包装盒的立面。

其中,所述第一侧面2至少包括顺次连接的A面2-1、B面2-2和C面2-3,其中第一侧面2通过A面2-1连接在基面1上且与基面1之间设置有第一折叠痕4,A面2-1与B面2-2大小相同且A面2-1与B面2-2之间设置有第四折叠痕6,B面2-2与C面2-3之间设置有第五折叠痕14;所述第一折叠痕4、第四折叠痕6以及第五折叠痕14相互平行。

所述第一侧面2通过依次向基面1内侧折叠起第一折叠痕4、第四折叠痕6以及第五折叠痕14完成第一侧面2折叠,所述A面2-1与B面2-2对应叠加,所述C面2-3贴于基面1一侧。

所述基面1上在第一折叠痕4附近设置有第一凸起7,第一凸起7的厚度高于C面2-3的厚度。

所述第一侧面2折叠后,C面2-3上平行于第五折叠痕14的外沿与第一凸起7上靠近第一折叠痕4的外侧壁抵接。如此,第一侧面2折叠后,通过C面2-3与第一凸起7的抵接,通过材料本身固有的弹性,使得第一侧面2不需要额外的固定即可实现定位牢靠。为了更好地贴合C面2-3,所述第一凸起7优选与C面2-3长度相当或略短的长条。

与现有技术类似的,所述第二侧面3上设置有翻折边8,所述翻折边8与第二侧面3之间设置有第六折叠痕13,所述第六折叠痕13满足当所述第二侧面3通过第一折叠痕4向基面1内侧折叠并通过第六折叠痕13向A面2-1与B面2-2之间的空隙内折叠使得翻折边8置于A面2-1与B面2-2之间的间隙中。

如此,侧面之间相互配合形成稳定的立面,使得原先平摊状态的包装盒成为立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还公开了上述包装盒的使用方法,将展开的包装盒按照如下方法进行折叠:

侧面部分:将侧面沿第一折叠痕4向基面1一侧折叠,使得包装盒形成空间体;

容纳空间部分:通过孔洞一侧向容纳空间内部将第三壁面10沿第三折叠痕16折叠,推动容纳空间内的非平行壁面展开形成容纳空间。

其中,涉及到侧面部分折叠时,将第一侧面2依次向基面1内侧折叠起第一折叠痕4、第四折叠痕6以及第五折叠痕14,使得A面2-1与B面2-2对应叠加,C面2-3贴于基面1一侧;同时将第二侧面3通过第一折叠痕4向基面1内侧折叠并通过第六折叠痕13向A面2-1与B面2-2之间的空隙内折叠使得翻折边8置于A面2-1与B面2-2之间的间隙中。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包装盒以及使用方法,实现了包装盒运输和存储的节省空间,同时包装盒使用时的操作非常方便快捷,不需要使用额外的固定工具,最终形成的结构稳定可靠,因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