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工业与民用建筑用放线架。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现场经常会用到成卷的钢丝或电缆,但是由于建筑工地的特殊现场情况,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放线形式,一是吊车配合放线,但是这种方法仅能在具有吊车且场地满足吊车施展的情况下使用,二是用现场钢筋搭建简易架子,由于简易架子不牢固,转换场地后就不能使用,每次都需重新搭建,较为费时费力。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具有提供工作效率、防止导线缠绕卷曲、内径可调、成本低等特点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用放线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工拉着线头移动即可,电线圈就自动跟随着线盘进行转动,线缆自动放出,本实用新型无需过多的投入,既省时又省工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用放线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工业与民用建筑用放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线架本体,所述放线架本体由托盘、压线杆和高速轴承组成;其中,在所述托盘和压线杆中心均设置有通孔;在所述托盘表面设有三个椭圆形的滑槽,在所述每个滑槽上均安装有一个空心圆管,所述空心圆管在滑槽上移动,并且其下端通过螺母固定到所述滑槽上。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工业与民用建筑用放线架中,所述放线架本体可以任意组合成二层、三层或者四层。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工业与民用建筑用放线架中,所述托盘采用钢板材质,表面黑色喷塑。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工业与民用建筑用放线架中,所述高速轴承由中心螺杆和三个平行支杆组成;在所述平行支杆的中上部设有一个滚轮,所述滚轮通过螺钉固定到所述平行支杆上。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工业与民用建筑用放线架中,在其中一个平行支杆的顶端还设有一个绕线柱,在所述绕线柱配合有弹簧,线缆穿过弹簧。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工业与民用建筑用放线架中,在所述中心螺杆的上端设有螺纹,依次配合有垫片和螺母。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每个放线架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任意组合成二层,三层,四层使用;
(2)每个放线架配合有单独的绕线柱和弹簧,能有效防止导线缠绕,卷曲,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3)牵引电线时,每层线盘可单独旋转,能同时放置多种线缆,并能自由组合,线缆的高低都能适用;
(4)线盘采用优质钢板,表面黑色喷塑,经久耐用;
(5)线盘内径可以调节,以适应各种线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提供工作效率、防止导线缠绕卷曲、内径可调、成本低等特点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用放线架。
请参阅附图1、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工业与民用建筑用放线架,具体包括:
放线架本体,放线架本体由托盘1、压线杆2和高速轴承3组成;其中,在托盘1和压线杆2中心均设置有通孔11;在托盘1表面设有三个椭圆形的滑槽12,在每个滑槽12上均安装有一个空心圆管13,空心圆管13在滑槽12上移动,并且其下端通过螺母固定到滑槽12上。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放线架本体可以任意组合成二层、三层或者四层。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托盘1采用钢板材质,表面黑色喷塑。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高速轴承3由中心螺杆31和三个平行支杆32组成;在平行支杆32的中上部设有一个滚轮33,滚轮33通过螺钉固定到平行支杆32上。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其中一个平行支杆32的顶端还设有一个绕线柱34,在绕线34柱配合有弹簧35,线缆穿过弹簧35。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中心螺杆31的上端设有螺纹,依次配合有垫片36和螺母37。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具体工作原理为:安装时,首先将线盘通过通孔安装到高速轴承的中心螺杆上,然后将线缆以三个平行支杆为半径缠绕线缆,线缆完成之后,将压线杆通过通孔安装到中心螺杆上,然后放上垫片拧紧螺母固定,最后将线头穿过弹簧即可。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