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捆包物的捆包结构及捆包用的缓冲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4300发布日期:2019-07-24 10:02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被捆包物的捆包结构及捆包用的缓冲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对薄型显示装置等被捆包物进行捆包的被捆包物的捆包结构及捆包用的缓冲构件。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对液晶显示器装置等那样的大型的薄型显示装置进行捆包的捆包结构,已知有例如图5A至图7所示的结构。在该捆包结构中,如图5A、5B所示,在薄型的薄型显示装置100的上部和下部嵌合上部缓冲构件101和下部缓冲构件102,并收纳在长方体形状的捆包箱103内。

在图6A、图6B及图7所示的薄型显示装置100的捆包结构中,薄型显示装置100的主体部具有前表面的显示画面和背面的后罩,后罩在中央具有壁厚大的鼓出部并在其周缘具有薄壁的周缘部。并且,使薄型显示装置100的上下部的周缘部和鼓出部的一部分无间隙地嵌合于在上部缓冲构件101和下部缓冲构件102形成的各凹部而进行捆包。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捆包结构中也公开了同样的结构。

在图8所示那样的大型的薄型显示装置100中,存在如下情况:在后罩的周缘部的下部具有台阶部105a的下端部105比其上侧的周缘部扩幅地形成。在下端部105的上侧的周缘部安装有搬运用的把手106。在使这样的大型的薄型显示装置100嵌合于下部缓冲构件102的情况下,如图9A所示,凹部102a的宽度与周缘部的下端部105的厚度一致,因此与其上侧的周缘部之间形成间隙。这种情况下,把手106收纳于下部缓冲构件102内的空间。

而且,薄型显示装置100通常重心处于背面侧,因此在对薄型显示装置100进行捆包时,或者开捆时,由于凹部102a的间隙而存在向后侧倾斜的情况。有时也存在薄型显示装置100与下部缓冲构件102一起倒下的情况。

作为改善这样的问题的手段,可考虑例如图10A~10C所示的对策。

例如在图10A的例子中,在下部缓冲构件102的凹部102a内的与薄型显示装置100之间的间隙嵌合追加的缓冲材料107来防止薄型显示装置100的倒下。

在图10B的例子中,在下部缓冲构件102的上部设置追加的缓冲材料108而在其槽部108a嵌合薄型显示装置100的周缘部。由此,减小薄型显示装置100的倾斜而防止倒下。

在图10C的例子中,使缓冲材料109延长而连结于下部缓冲构件102的后表面,由此增大下部缓冲构件102的与地板面的接触面积,将薄型显示装置100支承为即使倾斜也不会躺倒。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8-10568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的概要】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图10A所示的例子中,存在将缓冲材料夹入于凹部102a内的作业复杂而且缓冲材料的使用量增大的问题。在图10B所示的例子中,除了缓冲材料的使用量的增大之外,也产生缓冲材料大型化的问题。在图10C所示的例子中,在缓冲材料的使用量增大的基础上,缓冲材料和收纳该缓冲材料的捆包箱大型化,而且产生运输成本增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的课题而作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的一例在于提供一种被捆包物的捆包结构及捆包用缓冲构件,其不用增大缓冲构件的使用量或者增大缓冲构件的尺寸而能够防止被捆包物的倒下地进行支承,并能够减少环境负荷。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被捆包物的捆包结构是使被捆包物的至少一部分与缓冲构件的凹部嵌合而成的捆包结构,其特征在于,被捆包物具备:扩幅部,设置在与缓冲构件的凹部嵌合的区域内;及突起部,相比扩幅部突出,在缓冲构件设置有与突起部抵接而对其进行支承的支承缓冲部。

本实用新型的捆包用的缓冲构件是将被捆包物的至少一部分收容在凹部内的捆包用的缓冲构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凹部,将被捆包物的下部嵌合,并具有与在下部设置的扩张的扩幅部相同的宽度或其以上的宽度;及支承缓冲部,设置在凹部内,与形成于被捆包物的突起部抵接而对其进行支承。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被捆包物的捆包结构及捆包用的缓冲构件,通过设置于缓冲构件的支承缓冲部来支承被捆包物的突起部,因此在被捆包物的捆包时或开捆时,即使倒下方向的载荷作用于被捆包物,也能够通过支承缓冲部抑制被捆包物的倾斜。而且,能够抑制为了防止被捆包物的倒下而追加缓冲构件或增大捆包尺寸的情况,从而能够抑制运输成本的上升或环境负荷的增大。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下部缓冲构件捆包的大型的薄型显示装置的侧视图。

图1B是表示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下部缓冲构件捆包的大型的薄型显示装置的局部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A所示的薄型显示装置的捆包结构的立体图。

图3A是在下部缓冲构件嵌合薄型显示装置的捆包结构的剖视图。

图3B是图3A的A部放大图。

图4是表示与搬运用把手抵接的支承缓冲部的下部缓冲构件的说明图。

图5A是表示现有例的图,是在薄型显示装置嵌合上部缓冲构件和下部缓冲构件的立体图。

图5B是表示现有例的图,是将薄型显示装置收纳于捆包箱的立体图。

图6A是图5A的B-B线剖视图。

图6B是图6A的说明图。

图7是图6A所示的下部缓冲构件的C-C线水平剖视图。

图8是表示薄型显示装置的周缘部的下部的局部立体图。

图9A是在下部缓冲构件嵌合薄型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9B是薄型显示装置倾斜的图。

图10A是表示抑制薄型显示装置的倒下的结构的图。

图10B是表示抑制薄型显示装置的倒下的结构的图。

图10C是表示抑制薄型显示装置的倒下的结构的图。

【标号说明】

1 薄型显示装置

2 显示画面

3 后罩

3a 鼓出部

3b 周缘部

4 搬运用把手

5 下端部

7 下部缓冲构件

7a 凹部

8 下部捆包箱

13 纵壁部

14 横壁部

15 底面

18 支承缓冲部

103 捆包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A~图4,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薄型显示装置的捆包结构。

图1A、1B是表示作为被捆包物的薄型显示装置1的图,是表示例如由液晶显示器或有机EL显示器等构成的大型的薄型显示装置1的图。薄型显示装置1的主体1a为例如大致四边形板状,构成显示画面2的背面的后罩3具有在中央部作为凸部设置的内置驱动机构等的鼓出部3a和在其四周设置的薄壁的周缘部3b。鼓出部3a具有与周缘部3b连接的连接部形成为倾斜面状的楔形面3c。

该薄型显示装置1为大型,因此在后罩3的周缘部3b的上下的角部附近安装搬运用把手4。搬运用把手4设置在后罩3的周缘部3b的例如对角线上。上下的搬运用把手4安装成相互正交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部的周缘部3b设置的搬运用把手4设置成上下方向的(沿纵边的)方向,在下部的周缘部3b设置的搬运用把手4设置成水平方向的(沿下边的)方向。

在薄型显示装置1的主体1a的下部的周缘部3b,作为扩幅部的下端部5经由台阶部5a而与其他的周缘部3b的部分相比形成为厚壁。下部的搬运用把手4位于台阶部5a的上侧。

在图2中,薄型显示装置1将上侧的周缘部3b和鼓出部3a的楔形面3c嵌合于上部缓冲构件6的凹部,将下侧的周缘部3b和鼓出部3a的楔形面3c嵌合于下部缓冲构件7的凹部7a。通过嵌合于上部缓冲构件6和下部缓冲构件7而保护薄型显示装置1免于受到外部的冲击。下部缓冲构件7的外周部收纳在下部捆包箱8内。

薄型显示装置1的捆包结构与图5A及5B所示的情况同样,使薄型显示装置1的上下部嵌合于上部缓冲构件6和下部缓冲构件7,并使下部缓冲构件7收纳于下部捆包箱8的状态下,将具有下部开口的长方体状的捆包箱103(参照图5B)从上覆盖至下部捆包箱8的侧面并利用卡定构件与下部捆包箱8卡定。

上部缓冲构件6和下部缓冲构件7通过例如由发泡苯乙烯等构成的缓冲材料形成。下部捆包箱8和捆包箱103由例如瓦楞纸或厚纸等形成。

接下来,关于下部缓冲构件7,通过图2至图4进行详述。

下部缓冲构件7由大致细长的长方体状的块形成,在其上表面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凹部7a。下部缓冲构件7在其中央区域沿长度方向形成有高度比较低的主体部10,在其两端部分别形成有高度比主体部10高的大致棱柱状的立起部11。

在主体部10的上表面10a,沿其长度方向而截面长方形状的凹部7a沿深度方向形成。凹部7a也与两侧的立起部11的内表面连通地延伸,从凹部7a的两端部沿上下方向连续地形成凹槽部7b。因此,在凹部7a和凹槽部7b能够嵌合薄型显示装置1的下部侧的周缘部3b,周缘部3b的两端的角部穿过凹槽部7b而与两侧的立起部11的凹部7a嵌合。薄型显示装置1的侧部的周缘部3b的一部分与立起部11的凹槽部7b嵌合。

凹部7a、凹槽部7b的宽度设为与薄型显示装置1的周缘部3b的下端部5的厚度为相同宽度,但也可以具有比下端部5大的宽度。而且,下端部5的扩幅方向是与搬运用把手4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搬运用把手4比下端部5向外侧突出。

在图3A、3B及图4中,在下部缓冲构件7的主体部10,隔着凹部7a而在两侧向上方立起的纵壁部13与凹部7a平行地延伸,在与纵壁部13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横壁部14沿着纵壁部13的长度方向以规定间隔排列。因此,纵壁部13和横壁部14形成为格子状。在纵壁部13及横壁部14的下端部设置有水平的底面15。因此,通过排列成格子状的纵壁部13和横壁部14来分隔空间17。

凹部7a通过将从相邻的纵壁部13突出的横壁部14切缺而形成,隔着凹部7a而横壁部14的第一端面14a彼此相对。与薄型显示装置1的周缘部3b及显示画面2相对的横壁部14的第一端面14a垂直地延伸形成,夹着周缘部3b及显示画面2。与薄型显示装置1的鼓出部3a的楔形面3c相对的横壁部14的第二端面14b形成为沿楔形面3c的形状而向倾斜方向倾斜的锥形状,并在与显示画面2侧的第一端面14a之间夹着楔形面3c。

另外,在薄型显示装置1的下部的周缘部3b设置的搬运用把手4以嵌合状态位于通过纵壁部13和横壁部14分隔的1个空间17内,按压并抵接从底面15向上方延伸的支承缓冲部18的上表面18a。支承缓冲部18形成为例如长方体状,在其上表面18a抵接并支承搬运用把手4。

由于薄型显示装置1具有重量,因此在与下部缓冲构件7的凹部7a嵌合时,存在由于其重量而通过搬运用把手4将支承缓冲部18压扁的可能性。因此,优选预先将支承缓冲部18的上表面18a的高度形成得比从薄型显示装置1的下端部至搬运用把手4的高度稍高。并且,优选将支承缓冲部18的高度设定为:在使薄型显示装置1嵌合于下部缓冲构件7的凹部7a时,在由于其重量而搬运用把手4稍微压缩支承缓冲部18的静止状态下,薄型显示装置1维持垂直的状态。

或者,可以将支承缓冲部18的上表面18a的高度设定为与从下端部5至搬运用把手4的高度相同。这种情况下,优选下部缓冲构件7的刚性比较高。在将薄型显示装置1嵌合于下部缓冲构件7的凹部7a时,在周缘部3b的下端部落座于底面15的位置处,搬运用把手4与支承缓冲部18的上表面18a抵接,由此能够由底面15和支承缓冲部18分散承受薄型显示装置1的载荷。由此,不会通过薄型显示装置1的搬运用把手4将支承缓冲部18压缩,而能够垂直地支承薄型显示装置1。

需要说明的是,上部缓冲构件6也与下部缓冲构件7同样地,将纵壁部13与横壁部14呈格子状地排列形成,对横壁部14进行局部切缺而形成凹部(未图示)。而且,凹部中的与周缘部3b或显示画面2抵接的横壁部14的第一端面14a形成为垂直面,与鼓出部3a的楔形面3c抵接的第二端面14b形成为倾斜面。

本实施方式的薄型显示装置1的捆包结构具有上述的结构,接下来说明其捆包及开捆方法。

在捆包时,在预先将下部缓冲构件7收纳于下部捆包箱8内的状态下,使薄型显示装置1的厚壁的下端部5向下地嵌合于下部缓冲构件7的凹部7a。于是,薄型显示装置1的下侧的周缘部3b以下端部5向下的方式嵌合于凹部7a内,周缘部3b的角部嵌合于立起部11的凹部7a。此时,薄型显示装置1的下侧的周缘部3b夹于下部缓冲构件7的凹部7a的横壁部14的第一端面14a、倾斜面状的第二端面14b之间而落座于凹部7a内的底面15。而且,周缘部3b收纳于相对的横壁部14的第一端面14a之间,鼓出部3a的楔形面3c夹于横壁部14的倾斜的第二端面14b与垂直的第一端面14a之间。

另外,薄型显示装置1的搬运用把手4在纵壁部13与横壁部14之间的空间17内按压并压缩支承缓冲部18的上表面18a。支承缓冲部18与搬运用把手4的高度重叠,以通过作用于搬运用把手4的载荷将支承缓冲部18的一部分压扁且薄型显示装置1的下端部5落座于凹部7a的底面15的状态静止。在该状态下,薄型显示装置1保持为垂直,其显示画面2和周缘部3b与两侧的横壁部14的第一端面14a抵接,鼓出部3a的楔形面3c与横壁部14的倾斜的第二端面14b抵接。

这样,薄型显示装置1相对于下部缓冲构件7的装配结束,薄型显示装置1垂直地保持在凹部7a内,因此不会倒下或倾斜。接下来,在薄型显示装置1的上部嵌合上部缓冲构件6的凹部,进而从其上方覆盖捆包箱103并利用卡定构件来卡定,由此完成捆包。

另外,在开捆时,即使将捆包箱103拆卸,并将上部缓冲构件6从薄型显示装置1拆卸,薄型显示装置1也垂直地保持于下部缓冲构件7,因此不会意外地倒下或倾斜。因此,能够从下部缓冲构件7安全且容易地拆卸薄型显示装置1。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薄型显示装置1的捆包结构,在下部缓冲构件7的凹部7a嵌合有薄型显示装置1的状态下将搬运用把手4的下侧向支承缓冲部18压紧,由此能够垂直地保持薄型显示装置1。因此,在捆包或开捆时,能够阻止薄型显示装置1因自身的重量而倾斜或倒下的情况。

而且,不用向下部缓冲构件7加入追加的缓冲材料,而能防止下部缓冲构件7的外形尺寸的增大或捆包箱103的增大,能够防止运输成本的增大而抑制环境负荷的增加。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没有限定为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薄型显示装置1的捆包结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的变更或置换等,这些都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接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变形例,但是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或同样的部分、构件,使用同一标号进行说明。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关于下部缓冲构件7的凹部7a,在呈格子状地排列的纵壁部13及横壁部14中的一方的壁构件、例如横壁部14切缺而形成了凹部7a,但是本实用新型没有限定为这样的结构。例如,可以将下部缓冲构件7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从其上表面朝向下方呈凹槽状地切缺来形成凹部7a。

另外,下部缓冲构件7的支承缓冲部18抵接于搬运用把手4的下方而进行支承,但是也可以抵接于搬运用把手4的前表面而以避免薄型显示装置1倒下的方式支承。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薄型显示装置1的主体1a的下端部5经由台阶部5a而扩幅成厚壁,因此使主体1a的下部嵌合的凹部7a的宽度由下端部5的壁厚尺寸来规定,设为在其上部在主体1a与凹部7a之间产生间隙的量。

然而,在主体1a也可以不必设置壁厚的下端部5,可以将凹部7a的宽度设为与没有下端部5的同一厚度的周缘部3b为大致同一尺寸。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薄型显示装置1的主体1a的重量也存在向一方侧倾斜的可能性。该倾斜可以通过对搬运用把手4进行支承的支承缓冲部18阻止。

需要说明的是,支承缓冲部18的形状没有限定为长方体,只要是能够支承搬运用把手4的形状即可,可以采用适当的形状。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包含支承缓冲部18的下部缓冲构件7或上部缓冲构件6而使用了发泡苯乙烯,但是没有限定为发泡苯乙烯。例如,可以使用瓦楞纸或厚纸或合成树脂材料等其他的缓冲材料。

另外,作为被捆包体而使用了薄型显示装置1,但可以是其他的薄型制品,也可以是非薄型的制品。作为抑制薄型显示装置1等被捆包体的倒下的突起部而设置了搬运用把手4,但也可以取代于此而使用把手以外的制品的一部分作为突起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