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运输和检测试剂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93260发布日期:2019-07-27 11:36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生物运输和检测试剂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科技领域,涉及一种微生物运输和检测试剂盒。



背景技术:

微生物检测是微生物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为了检验微生物的各项指标,保障结果的准确性。微生物菌种和试剂主要是通过微生物试剂盒携带运输,微生物试剂盒在运输过程中,试剂瓶容易相互碰撞碎裂,导致试剂泄漏,污染盒内其它试剂,影响检测的结果。还有一些特殊的微生物样本,如怀疑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等苛养菌引起的脑膜炎病人的脑脊液标本,在对样品进行初步检测处理时,易产生自溶酶且对外环境抵抗力弱,外界环境中的尘埃、飞沫、悬浮物等因素可能会造成样品被污染,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生物运输和检测试剂盒,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微生物运输过程中,试剂瓶相互碰撞碎裂,以及样品进行初步处理时易受外界因素污染干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生物运输和检测试剂盒,包括试剂盒本体,试剂盒本体的顶部连接有可拆卸盒盖,盒盖的顶部固设有透明检测盒,检测盒的顶部连接可拆卸透明上盖;

试剂盒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放置板和第二放置板,第二放置板靠近试剂盒本体底部,第一放置板设置在第二放置板上方,第二放置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放置槽,第二放置槽用于插设试剂瓶,第一放置板的下端面设置有与第二放置槽对应的凹槽,第一放置板上表面设有多个第一放置槽,第一放置槽用于放置培养皿;

检测盒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通孔朝向检测盒内部的两端固定安装防护套,通孔朝向检测盒外侧的开口端设有可拆卸防护盖。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试剂盒本体的上端两侧对应设有卡槽,第一放置板包括底板和两条搁板,搁板和卡槽相卡接,搁板位于底板的上方并与底板相接触,第一放置槽设置于底板上表面,凹槽设置于底板的下端面。

第二放置槽的底部设置有与试剂盒本体底部相连通的漏液口。

试剂盒本体侧壁底部设置与外界连通的排液口,排液口上设置有排液开关。

凹槽内壁设置有弹性海绵。

第二放置槽的底部内侧设置有防震托垫。

检测盒和上盖均由透明材料制成,上盖上设置有把手。

试剂盒本体的顶部表面设置密封槽,盒盖内侧设有与密封槽对应的密封圈。

上盖内侧边缘开设卡扣,检测盒的顶部外侧设置有与卡扣位置相匹配的卡槽。

防护盖上设置有外螺纹,通孔开口端设置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微生物运输和检测试剂盒能够解决目前微生物试剂盒在运输和检测过程中,试剂瓶间易相互碰撞破裂,在初步检测处理时,样品易受外界干扰污染的问题。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微生物运输和检测试剂盒,试剂瓶之间能够独立放置,避免了试剂瓶相互碰撞和挤压而破碎;且设置有漏液口,一旦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试剂瓶破裂,漏液即通过漏液口进入到试剂盒本体的底部,避免对其它试剂瓶及试剂盒造成污染,减少对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影响;检测盒的内箱与外界环境相对隔绝,能够在样品初步检测时减少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保障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微生物运输和检测试剂盒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推广,具有非常好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生物运输和检测试剂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微生物运输和检测试剂盒的第一放置板的俯视图。

图中,1.试剂盒本体,2.盒盖,3.检测盒,4.上盖,5.把手,6.第一放置板,601.底板,602.搁板,7.第一放置槽,8.凹槽,9.第二放置板,10.第二放置槽,11.漏液口,12.排液口,13.排液开关,14.通孔,15.防护套,16.防护盖,17.卡槽,18.防震托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生物运输和检测试剂盒,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试剂盒本体1,试剂盒本体1的顶部连接可拆卸盒盖2,盒盖2的顶部固设有检测盒3,检测盒3的顶部连接可拆卸上盖4,上盖4上连接把手5。

试剂盒本体1的顶部表面设置密封槽,盒盖2内侧设有与密封槽对应的密封圈。试剂盒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放置板6和第二放置板9,第一放置板6结构如图2所示,第一放置板6包括底板601和两条搁板602,底板601的上表面开设有2行4列,底面为圆盘状的第一放置槽7,用于放置培养皿。结合图1,在试剂盒本体1的上部边缘开设卡槽17,搁板602卡接在卡槽17上,搁板602位于底板601的上方并与底板601相接触,底板601的下端面设置有凹槽8,凹槽8内设置有弹性海绵,能够对试剂瓶的上部进行防护,避免试剂瓶碰到凹槽8内壁而破碎。第二放置板9靠近试剂盒本体1底部,设置在第一放置板6下方,第二放置板9上开设有多个第二放置槽10,第二放置槽10与底板601的下端面的凹槽8相对应,用于插设试剂瓶,第二放置槽10的底部内侧设置有防震托垫18,能够对试剂瓶的底部进行固定支撑,并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防止颠簸造成试剂瓶破碎,导致试剂泄漏,从而污染盒内其它试剂。第二放置槽10的底部设置有与试剂盒本体1底部相连通的漏液口11,试剂盒本体1侧壁外侧底部连通设置有排液口12,排液口12上设置有排液开关13,一旦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试剂瓶破裂,试剂通过漏液口11进入到试剂盒本体1的底部,避免对其它试剂瓶及试剂盒造成污染,减少对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影响。

检测盒3的顶部外侧设置有卡槽,上盖4内侧边缘开设与卡槽位置相匹配的卡扣。检测盒3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14,通孔14开口端的内侧设置有两端开口的防护套15,防护套15由弹性伸缩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伸缩力,通孔14开口端的外侧连接有可拆卸防护盖16,防护盖16能够防止外界灰尘进入,污染防护套15,防护盖16上设置有外螺纹,通孔14开口端设置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这样的设计便于打开或关上防护盖16。检测盒3和上盖4均由透明材料制成,上盖4上设置有把手5,方便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是:在进行微生物检测时,打开盒盖2,使试剂盒本体1与检测盒3分离,然后打开上盖4,将从试剂盒本体1中取出培养皿和试剂瓶,直接放入检测盒3内部,再扣紧上盖4,打开防护盖16,将两只手通过通孔14伸入防护套15中,并使手漏出防护套15,然后进行样品的制作和检测,检测盒3和上盖4均由透明材料制成,便于技术人员在制作和检测样品过程中的观察和操作,在相对密封的检测盒3中进行,减少外界环境对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影响。

微生物检测操作完成后,将培养皿和试剂瓶在检测盒3整理完毕后,双手从通孔14中取出,然后拧上防护盖16。取下试剂盒本体1内部卡接在卡槽17上的搁板602,再取出底板601,打开检测盒3的上盖4,将试剂瓶依次放入第二放置槽10内,然后将底板601放回试剂盒本体1内,底板601放置过程中使试剂瓶插入对应的凹槽8中,对试剂瓶的上部进行固定。底板601放好后,再将培养皿依次放置在第一放置槽7内,将搁板602卡接在卡槽17上,对第一放置板6进行固定。盖上盒盖2,试剂盒本体与检测盒连成一体,扣上上盖4,通过设置上盖4上的把手5,运输携带,避免在微生物运输过程中,试剂瓶晃动相互碰撞而破碎。

一旦在第二放置槽10插设的试剂瓶破碎时,试剂会通过设置在第二放置槽10的底部的漏液口11排出,流入到试剂盒本体1底部,不会污染盒子内部其它试剂。打开排液开关13,试剂通过设置在试剂盒本体1侧壁底部的排液口12排出,流入外界指定位置,排液结束后,关闭排液开关,试剂盒本体1内侧的底部设置有反逆渗透膜,能够有效锁住试剂漏液,防止试剂漏液原路返回,污染到其他的试剂瓶或整个试剂盒,影响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