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医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学生物检测探针盒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在生物医学检测技术领域,通常需要采用检测探针进行生物医学检测。而这些检测探针,通常需要采用探针盒进行装载保护,方便探针的安装和保护。现有的探针盒,很多都是专用的探针盒,只能针对同一个探针进行装载,一个盒子只能装载一个探针。另外,现有的探针盒不具备减震保护和防潮作用,其功能有待进一步改善。
因此,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学生物检测探针盒结构,通过对探针盒的整体结构进行合理改进设计,使探针盒能够同时装载多个探针,并具备较好的减震保护和较好的防潮效果,进而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针对目前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医学生物检测探针盒结构,通过对探针盒的整体结构进行合理改进设计,使探针盒能够同时装载多个探针,并具备较好的减震保护和较好的防潮效果,进而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医学生物检测探针盒结构,包括长方体结构的盒盖以及盒体,所述盒盖与盒体相互匹配安装;所述盒体与盒盖的内壁表面固定涂覆有一层超疏水涂层;所述盒体内部固定设置有一块方形隔板,所述隔板将盒体内部划分为上腔及下腔;所述隔板上部阵列设置有多个圆形套筒,所述套筒的顶部匹配安装有圆形筒盖;所述圆形筒盖以及所述套筒的内部设置有圆柱形结构的保护棉;位于套筒内部的保护棉中心位置开设有用于探针小端安装的细孔,细孔下端设置有圆柱形结构的橡胶材质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部开设有与探针尖端相互匹配的锥形孔;所述支撑块固定嵌入安装在套筒内部;所述筒盖内部的保护棉中心位置开设有与探针头部相匹配的粗孔,所述探针头部安装于该粗孔内部,探针尖端配合安装在锥形孔内部;位于相邻套筒之间的隔板上开设有多个圆形通孔;所述隔板的底面固定粘贴安装有方形结构的第二隔离网;所述第二隔离网下方填充设置有颗粒状结构的干燥剂;所述干燥剂下方设置有方形结构的第一隔离网,第一隔离网下表面固定粘贴在底板上表面;所述底板外形为与盒体底部外形相匹配的方形板结构;所述下腔底部为方形开口结构,底板的4个拐角位置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所述盒体底部;所述第一隔离网和第二隔离网的网孔直径均小于所述干燥剂的颗粒直径;所述筒盖顶面固定粘贴有方形结构的标签纸。
优选的,所述盒盖、盒体以及底板的材质均为透明塑料;所述盒盖与盒体的壁厚均为2mm-3mm。
优选的,所述隔板的厚度为2mm,位于隔板上的通孔直径为3mm-5mm。
优选的,所述隔板上部设有可拆卸的海绵板,海绵板的厚度等于所述套筒的高度;所述套筒的壁厚为2mm,套筒的高度尺寸小于探针的长度,套筒的内孔直径大于探针的头部轮廓直径。
优选的,所述保护棉为海绵圆柱结构;所述保护棉可拆卸的填充安装在套筒以及筒盖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隔离网和第二隔离网的网孔直径均为 1mm-2mm,干干燥剂的颗粒直径为3mm-5mm。
优选的,所述超疏水涂层的厚度为30μm-50μm;所述超疏水涂层我纳米二氧化硅超疏水涂层或纳米二氧化钛超疏水涂层;超疏水涂层的纳米颗粒直径为100nm-200nm。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4个拐角位置以及盒体底面的4个拐角位置均开设有圆形螺纹孔;所述螺钉螺纹配合安装在所述螺纹孔内部,将底板固定安装在盒体底部;所述第一隔离网的长度小于或等于下腔的长度,第一隔离网的宽度小于或等于下腔的宽度。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装载保护的探针下端位于支撑块上的锥形孔内部;而探针的头部则位于筒盖内部,探针周围通过保护棉进行围绕保护,如此可以通过保护棉以及海绵板实现探针的整体防震减震保护,减少探针受到外部震动破坏的风险和概率。通过本申请的套筒排列结构设置,可以方便用户在同一个探针盒内部放置多个探针本体,如此相对于当前的探针盒结构来说,不仅能够安装多个探针,而且不同探针筒盖上还可以写上标签,方便用户鉴别不同用途和型号的探针。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干燥剂填充设置在第一隔离网和第二隔离网之间之间,由于隔离网设置有网孔,所以可以方便干燥剂颗粒充分接触盒内的湿气,将湿气内部的蒸汽进行吸附,如此可以实现盒内的干燥;通过通孔的设置,则方便上腔和下腔之间相互连通,通过下腔内部的干燥剂对盒体内部进行整体干燥。
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超疏水涂层设置,可以方便盒体内部的壁面进行疏水功能强化,避免盒内湿气在盒体内壁形成水滴残留,影响盒体内部的干燥。而干燥剂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通常需要更换,在干燥剂更换时,通过拆卸螺钉,将底板卸下,即可实现干燥剂的更换,操作相对也比较方便。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新颖,具备较好的防震保护效果和较好的干燥防潮效果,具备较好的实用价值及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盒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块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盒盖;2、盒体;3、底板;4、螺钉;5、第一隔离网; 6、干燥剂;7、第二隔离网;8、超疏水涂层;9、隔板;10、通孔;11、海绵板;12、套筒;13、筒盖;14、保护棉;15、支撑块;16、探针本体;17、锥形孔;18、标签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3所示:
一种医学生物检测探针盒结构,包括长方体结构的盒盖1以及盒体2,所述盒盖1与盒体2相互匹配安装;所述盒体2与盒盖1的内壁表面固定涂覆有一层超疏水涂层8;所述盒体2内部固定设置有一块方形隔板9,所述隔板9将盒体2内部划分为上腔及下腔;所述隔板9上部阵列设置有多个圆形套筒12,所述套筒12的顶部匹配安装有圆形筒盖13;所述圆形筒盖13以及所述套筒12的内部设置有圆柱形结构的保护棉14;位于套筒12内部的保护棉14中心位置开设有用于探针小端安装的细孔,细孔下端设置有圆柱形结构的橡胶材质支撑块15,所述支撑块15上部开设有与探针尖端相互匹配的锥形孔 17;所述支撑块15固定嵌入安装在套筒12内部;所述筒盖13内部的保护棉14中心位置开设有与探针头部相匹配的粗孔,所述探针头部安装于该粗孔内部,探针尖端配合安装在锥形孔17内部;位于相邻套筒12之间的隔板9上开设有多个圆形通孔10;所述隔板9的底面固定粘贴安装有方形结构的第二隔离网7;所述第二隔离网7下方填充设置有颗粒状结构的干燥剂6;所述干燥剂6下方设置有方形结构的第一隔离网5,第一隔离网5下表面固定粘贴在底板3上表面;所述底板3外形为与盒体2底部外形相匹配的方形板结构;所述下腔底部为方形开口结构,底板3的4个拐角位置通过螺钉4固定安装在所述盒体2底部;所述第一隔离网5和第二隔离网7的网孔直径均小于所述干燥剂6的颗粒直径;所述筒盖13顶面固定粘贴有方形结构的标签纸18。
优选的,所述盒盖1、盒体2以及底板3的材质均为透明塑料;所述盒盖1与盒体2的壁厚均为2mm-3mm。
优选的,所述隔板9的厚度为2mm,位于隔板9上的通孔10直径为3mm-5mm。
优选的,所述隔板9上部设有可拆卸的海绵板11,海绵板11的厚度等于所述套筒12的高度;所述套筒12的壁厚为2mm,套筒12 的高度尺寸小于探针的长度,套筒12的内孔直径大于探针的头部轮廓直径。
优选的,所述保护棉14为海绵圆柱结构;所述保护棉14可拆卸的填充安装在套筒12以及筒盖13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隔离网5和第二隔离网7的网孔直径均为1mm-2mm,干干燥剂6的颗粒直径为3mm-5mm。
优选的,所述超疏水涂层8的厚度为30μm-50μm;所述超疏水涂层8我纳米二氧化硅超疏水涂层8或纳米二氧化钛超疏水涂层8;超疏水涂层8的纳米颗粒直径为100nm-200nm。
优选的,所述底板3的4个拐角位置以及盒体2底面的4个拐角位置均开设有圆形螺纹孔;所述螺钉4螺纹配合安装在所述螺纹孔内部,将底板3固定安装在盒体2底部;所述第一隔离网5的长度小于或等于下腔的长度,第一隔离网5的宽度小于或等于下腔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装载保护的探针下端位于支撑块15 上的锥形孔17内部;而探针的头部则位于筒盖13内部,探针周围通过保护棉14进行围绕保护,如此可以通过保护棉14以及海绵板11 实现探针的整体防震减震保护,减少探针受到外部震动破坏的风险和概率。通过本申请的套筒12排列结构设置,可以方便用户在同一个探针盒内部放置多个探针本体16,如此相对于当前的探针盒结构来说,不仅能够安装多个探针,而且不同探针筒盖13上还可以写上标签,方便用户鉴别不同用途和型号的探针。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干燥剂6填充设置在第一隔离网5 和第二隔离网7之间之间,由于隔离网设置有网孔,所以可以方便干燥剂6颗粒充分接触盒内的湿气,将湿气内部的蒸汽进行吸附,如此可以实现盒内的干燥;通过通孔10的设置,则方便上腔和下腔之间相互连通,通过下腔内部的干燥剂6对盒体2内部进行整体干燥。
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超疏水涂层8设置,可以方便盒体2内部的壁面进行疏水功能强化,避免盒内湿气在盒体2内壁形成水滴残留,影响盒体2内部的干燥。而干燥剂6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通常需要更换,在干燥剂6更换时,通过拆卸螺钉4,将底板3卸下,即可实现干燥剂6的更换,操作相对也比较方便。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新颖,具备较好的防震保护效果和较好的干燥防潮效果,具备较好的实用价值及推广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