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防冲顶机构的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8048发布日期:2019-07-17 05:58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防冲顶机构的电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防冲顶机构的电梯。



背景技术:

电梯已广泛地被人们使用。现有的电梯包括井道、设于井道内的导轨、沿导轨升降的轿厢、驱使轿厢升降的驱动装置以及限制轿厢移动上限的防冲顶机构,驱动装置驱使轿厢沿导轨实现在井道内升降,达到人、货输送的目的。现有的轿厢包括框式支架以及设于框式支架内的厢体,框式支架包括下梁、上梁以及立梁,防冲顶机构安装在上梁上,起到防止轿厢因过度上升而发生撞击井道顶壁的情况。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市面上出现了用于私人住宅的家用电梯,由于私人住宅内的井道空间较小,这对电梯的运行功率、重量以及体积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技术人员将框式支架简化为承托厢体的下梁,这就导致防冲顶机构无法按原来的方式安装,使得电梯在运行时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防冲顶机构的电梯,将轿厢承受防冲顶作用力的部位由原先的上梁改进至下梁,既能提升电梯运行时的安全性能,还能通过简化框式支架来提升在窄小井道内的适用性,提升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带防冲顶机构的电梯,包括竖向设置的井道、设于井道内的导轨以及沿导轨升降的轿厢,所述轿厢包括厢体以及承托厢体的下梁,所述电梯包括防冲顶机构,所述防冲顶机构包括设于下梁端部的缓冲器以及固接在井道顶部的限位件,缓冲器自下而上撞击限位件并控制轿厢制动,以使厢体顶面与井道顶壁预留安全空间。将缓冲器的安装位置由原先的上梁改进至下梁,并在井道顶部设置与缓冲器高度匹配的限位件,限位件对轿厢移动上限起到限制作用,使得轿厢在简化框式支架的结构后仍具有较好的防冲顶性能,既确保了电梯在运行时的安全性能,还通过简化框式支架来增加厢体容积、减轻轿厢重量并增加轿厢的运载符合,提升电梯在狭小井道环境中的适用性,提升使用体验。限位件的高度应该根据预设的轿厢移动上限来确定,确保轿厢通过缓冲器与限位件接触定位后厢体与井道顶壁间具有足够的安全空间,确保电梯运行安全。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器包括固接在下梁顶部顶面上的支架以及固接在支架顶面上的橡胶柱,所述橡胶柱的竖向投影与厢体的竖向投影错位设置。橡胶柱与轿厢同步运动,且厢体与限位件的竖向投影错位设置,使得厢体不会阻挡在橡胶柱和限位件相撞击的路径上,确保两者能在轿厢过度上升时通过撞击实施制动。橡胶柱利用自身形变来吸收与限位件发生撞击时的作用力,确保轿厢制动时的平稳性,防止因激烈撞击而导致乘客跌倒受伤的情况发生。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橡胶柱竖向对齐,所述限位件的底部设有供橡胶柱撞击的水平撞击面。橡胶柱以竖直路径撞击在水平撞击面上,通过增加撞击时的接触面积来提高轿厢制动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件固接在导轨上。导轨与轿厢升降通道毗邻设置,有效缩减防冲顶机构与厢体间的距离,进而通过减小力臂长度来降低防冲顶机构运行时对下梁的作用力,提升安全性能。导轨具有较好的机构强度,能为限位件提供牢固支撑,还方便安装,无需为限位件专门安装与井道固接的固定架,方便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件包括与导轨固接的连接板以及设于连接板底部的撞板,所述撞板的顶面抵触并固接在所述连接板的底面上,以使所述撞板底面形成所述水平撞击面。限位件通过连接板固接在导轨上,在使用时,橡胶柱的动能会依次通过水平撞击面和连接板后传递至导轨上,通过导轨来限制轿厢上升。所述撞板的顶面抵触并固接在所述连接板的底面上,通过增加接触面积来提高作用力传递效率,进而提高限位件的结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的横截面呈L形,所述连接板可与所述导轨匹配贴合,所述连接板通过紧固件固接在导轨上。弯折的连接板具有较好的抗形变性能,能更好地在导轨和撞板间传递作用力,连接板与导轨匹配贴合,导轨起到加强连接板结构强度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包括竖向设置且与下梁固接的安装板以及设于安装板顶缘中部的支撑板,所述橡胶柱通过紧固件固接在支撑板的顶面上。竖置的安装板能抬升橡胶柱的高度,确保橡胶柱的顶面高于设置在下梁上的导靴和安全钳,进而确保沿导轨升降的导靴、安全钳均不会与限位件发生撞击,确保导靴、安全钳以及防冲顶机构均为互不干扰地与导轨配合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的底缘两侧均设有的连接耳,所述连接耳分别与下梁顶面以及下梁侧壁贴合固接。连接耳的设置姿态互不相同,并以此与下梁的顶面和侧壁贴合固接,由此提升安装板与下梁间的连接强度,并使得安装板保持竖置姿态。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与安装板之间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顶缘与所述支撑板底面贴合固接,侧缘与所述安装板侧壁贴合固接。加强板对支撑板起到支撑限位作用,当橡胶柱与撞板发生撞击时,橡胶柱收到的竖向作用力会通过加强板传递安装板上,由此确保支撑板始终处于水平姿态,确保橡胶柱不会因支撑板弯折而发生偏离预设移动路径的情况。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顶缘中部朝背向厢体侧延伸形成所述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导轨的竖向投影错位设置。支撑板向外延伸设置,确保橡胶柱外露于厢体侧壁,由此确保橡胶柱能在轿厢过度上升时与撞板顺利抵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缓冲器的安装位置由原先的上梁改进至下梁,并在井道顶部设置与缓冲器高度匹配的限位件,限位件对轿厢移动上限起到限制作用,使得轿厢在简化框式支架的结构后仍具有较好的防冲顶性能,既确保了电梯在运行时的安全性能,还通过简化框式支架来增加厢体容积、减轻轿厢重量并增加轿厢的运载符合,提升电梯在狭小井道环境中的适用性,提升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2 为缓冲器结构示意图;

图3 为限位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导轨,2、下梁,3、缓冲器,4、限位件,5、橡胶柱,6、连接板,7、撞板,8、支撑板,9、安装板,10、连接耳,11、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带防冲顶机构的电梯,由竖向设置的井道、设于井道内的导轨1以及沿导轨1升降的轿厢组成,所述轿厢包括厢体以及承托厢体的下梁2,所述电梯包括防冲顶机构,所述防冲顶机构包括设于下梁2端部的缓冲器3以及固接在井道顶部的限位件4,缓冲器3自下而上撞击限位件4并控制轿厢制动,以使厢体顶面与井道顶壁预留安全空间。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缓冲器3安装在下梁2上,使得轿厢能将框式支架简化为单独的下梁2结构,既确保轿厢具有防冲顶功能,还能通过省去立梁和上梁来简化轿厢结构,使得轿厢具有更轻的重量、更大的容积以及更大的载重量,适用于井道狭小的使用环境。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橡胶柱5通过支架安装在下梁2的端部顶面上,所述限位件4安装在导轨1上,所述限位件4与所述橡胶柱5竖向对齐,且与厢体的竖向投影错位设置,所述限位件4的底部设有供橡胶柱5撞击的水平撞击面,当轿厢因故障而发生过度上升的情况时,随轿厢同步升降的橡胶柱5会自下而上撞击限位件4上的水平状撞击面,在此过程中,轿厢的上升动能会通过橡胶柱5和限位件4的撞击传递至导轨1上,利用导轨1较好的竖向支撑性能来抵消轿厢的上升动能,进而对轿厢起到竖向制动的作用,避免轿厢与井道顶壁发生撞击的情况,保证电梯运行安全。

在实际操作中,橡胶柱5可以在受到撞击产生的作用力时发生形变,防止导轨1与限位件4因硬性撞击的橡胶柱5与撞板7产生瞬时大作用力而出现损坏的情况,通过橡胶柱5形变来避免限位件4和导轨1间承受瞬时大作用力,确保防冲顶机构的使用寿命。所述橡胶柱5中部设有形变腔,通过提升橡胶柱5的形变幅度来提升缓冲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缓冲器3包括固接在下梁2顶部顶面上的支架以及固接在支架顶面上的橡胶柱5(如图2所示)。所述支架包括竖向设置且与下梁2固接的安装板9以及设于安装板9顶缘中部的支撑板8,所述橡胶柱5通过紧固件固接在支撑板8的顶面上。安装板9竖向设置,具有较好的竖向支撑性能,能在橡胶柱5和下梁2间稳定传递撞击产生的作用力,此外,所述支撑板8与安装板9之间设有加强板11,所述加强板11的顶缘与所述支撑板8底面贴合固接,侧缘与所述安装板9侧壁贴合固接,进一步提升橡胶柱5和下梁2间的作用力传递稳定性。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安装板9的底缘两侧均设有的连接耳10,所述连接耳10分别与下梁顶面以及下梁侧壁贴合固接。安装板9底缘一侧水平延伸形成可与上梁顶面贴合固接的连接耳10,另一侧竖向延伸可与上梁侧壁贴合固接的连接耳10,两个连接耳10的设置方向不同,对安装板9提供至少两个方向的支撑,确保安装板9保持竖置姿态。所述连接耳10通过紧固件固接在上梁上,方便拆装。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安装板9顶缘中部朝背向厢体侧延伸形成所述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和所述导轨1的竖向投影错位设置。下梁2端部需要在水平方向上避让导轨1,支撑板8对橡胶柱5起到水平侧移的作用,有效避让厢体,确保橡胶柱5与撞板7竖向对齐。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限位件4包括与导轨1固接的连接板6以及设于连接板6底部的撞板7(如图3所示),所述撞板7的顶面抵触并固接在所述连接板6的底面上,以使所述撞板7底面形成所述水平撞击面。所述连接板6的横截面呈L形,导轨1上设有弯折处,所述连接板6的弯折处与所述导轨1的弯折处匹配贴合,所述连接板6通过紧固件固接在导轨1上,既通过增加导轨1与连接板6的接触面积来提升连接强度,还有效提升连接板6的抗弯折性能。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下梁2的两端均设有缓冲器3,确保下梁2两侧能均衡受力并对轿厢实施制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