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门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6626发布日期:2019-07-10 10:40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电梯门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门套,更具体地涉及防火电梯门套。
背景技术
:关于电梯结构的防火措施,在电梯门中有专门的设计。对此,国家针对电梯门的防火性能有专门的严格的标准要求。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当在建筑物的内部发生火灾时,即使在不使用电梯的情况下,火灾通过电梯井跃层蔓延的情况时有发生。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如下情况。在建筑物内部发生火灾时,火焰或高温空气会渗透到建筑物墙体与电梯门套之间的空间,并经由该空间进入电梯井内。由于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因此会顺着电梯井迅速上升并蔓延到其它层,并经由其它层的墙体与电梯门套之间的空间窜出。因此,在经过以上研究之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获知了在国家针对电梯门的防火性能有专门的严格的标准要求的情况下仍然不能有效阻止火灾跃层蔓延的真正原因。在未获知该真正原因之前,由于电梯门有专门的国家防火标准,因此技术人员通常只会针对电梯门的防火性能进行研究和改善,而且电梯门套原本都是通过在墙体四周贴装石板完成,并未作为专门的构件存在。因此人们没有对电梯门套的防火性能进行过研究和处理。在以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申请的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做出了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火电梯门套,该电梯门套能够延缓或阻止在建筑物的内部发生的火灾通过建筑物与电梯门套之间的空间发生跃层蔓延的情况,并且使得电梯门套不易于受到火灾的影响而从建筑物的墙体松脱甚至倒塌,从而避免了由此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火灾快速蔓延。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如下的电梯门套,所述电梯门套包括整体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上梁、整体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左边框和整体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右边框,所述左边框和所述右边框位于所述上梁的两侧且与所述上梁彼此固定在一起,所述电梯门套还包括:至少设置于所述上梁的上边缘且至少在左右方向上的一部分覆盖所述上梁的上表面的上梁耐热防火部;至少设置于所述右边框的右边缘且至少在上下方向上的一部分覆盖所述右边框的右表面的右边框耐热防火部;以及至少设置于所述左边框的左边缘且至少在上下方向上的一部分覆盖所述左边框的左表面的左边框耐热防火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火电梯门套,通过电梯门套的耐热防火部能够延缓或阻止在建筑物的内部发生的火灾通过建筑物与电梯门套之间的空间发生跃层蔓延的情况,并且使得电梯门套不易于受到火灾的影响而从建筑物的墙体松脱甚至倒塌。优选地,所述上梁耐热防火部与所述上梁在上下方向上部分地重叠,使得所述上梁耐热防火部覆盖所述上梁的至少部分前表面的和/或至少部分后表面,和/或所述右边框耐热防火部与所述右边框在左右方向上部分地重叠,使得所述右边框耐热防火部覆盖所述右边框的至少部分前表面和/或至少部分后表面,和/或所述左边框耐热防火部与所述左边框在左右方向上部分地重叠,使得所述左边框耐热防火部覆盖所述左边框的至少部分前表面和/或至少部分后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提高上梁耐热防火部、右边框耐热防火部和/或左边框耐热防火部的分别对上梁、右边框和左边框的防护性能。更优选地,所述上梁包括第一上梁平板部分和第二上梁平板部分,所述第一上梁平板部分沿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伸展,所述第二上梁平板部分从所述第一上梁平板部分的下边缘在前后方向上向后方延伸,以使得所述上梁的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两个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L形,并且所述上梁耐热防火部在左右方向上完全覆盖所述第一上梁平板部分的上表面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完全覆盖所述第一上梁平板部分的前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电梯门套的结构细化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并且进一步提高上梁耐热防火部对上梁的防护性能。更优选地,所述电梯门套还包括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二上梁平板部分的后边缘的附加上梁耐热防火部,该附加上梁耐热防火部覆盖所述第二上梁平板部分的上表面的整个左右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梯门套的附加上梁耐热防火部能够进一步延缓或阻止在建筑物的内部发生的火灾通过建筑物与电梯门套之间的空间发生跃层蔓延的情况,并且使得电梯门套不易于受到火灾的影响而从建筑物的墙体松脱甚至倒塌。优选地,所述右边框包括第一右边框平板部分和第二右边框平板部分,所述第二右边框平板部分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右边框平板部分从所述第二右边框平板部分的左边缘部起在前后方向上向后方延伸,以使得所述右边框的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两个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L形,所述右边框耐热防火部在上下方向上完全覆盖所述第二右边框平板部分的右表面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完全覆盖所述第二右边框平板部分的前表面,并且所述左边框包括第一左边框平板部分和第二左边框平板部分,所述第二左边框平板部分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左边框平板部分从所述第二左边框平板部分的右边缘部起在前后方向上向后方延伸,以使得所述左边框的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两个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L形,所述左边框耐热防火部在上下方向上完全覆盖所述第二左边框平板部分的左表面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完全覆盖所述第二左边框平板部分的前表面,在所述电梯门套处于安装状态下,电梯层门门体介于所述第一右边框平板部分与所述第一左边框平板部分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电梯门套的结构细化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并且进一步提高右边框耐热防火部对右边框的防护性能和左边框耐热防火部对左边框的防护性能。更优选地,所述电梯门套还包括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右边框平板部分的后边缘的附加右边框耐热防火部,该附加右边框耐热防火部覆盖所述第一右边框平板部分的右表面的整个上下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和/或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左边框平板部分的后边缘的附加左边框耐热防火部,该附加左边框耐热防火部覆盖所述第一左边框平板部分的左表面的整个上下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梯门套的附加右边框耐热防火部和附加左边框耐热防火部能够进一步延缓或阻止在建筑物的内部发生的火灾通过建筑物与电梯门套之间的空间发生跃层蔓延的情况,并且使得电梯门套不易于受到火灾的影响而从建筑物的墙体松脱甚至倒塌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右边框平板部分设置有多个右边框加强件,所述多个右边框加强件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地配置于所述第一右边框平板部分的右表面,所述右边框的安装孔穿过所述右边框加强件,并且所述第一左边框平板部分设置有多个左边框加强件,所述多个左边框加强件沿上下方向间隔开地配置于所述第一左边框平板部分的左表面,所述左边框的安装孔穿过所述左边框加强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易地实现对右边框和左边框的强度的提高,避免右边框和左边框在火灾中由于刚度不够而发生断裂等。另外,通过在该安装结构中采用例如膨胀螺栓穿过右边框的安装孔和左边框的安装孔可以容易地将右边框和左边框牢固地安装到电梯门两侧的墙体上,从而使得在火灾中电梯门套不易从墙体脱离。更优选地,所述上梁耐热防火部、所述左边框耐热防火部和所述右边框耐热防火部均包括彼此交叉布置的至少两组防火子板,各组防火子板包括多个彼此平行且间隔开的多个防火子板,彼此交叉的所述防火子板之间形成防火空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大幅提高该上梁耐热防火部、左边框耐热防火部和右边框耐热防火部在受到火焰直接作用时的防火性能,而且能够进一步降低由火焰传导到电梯门套的其它部件的热量。更优选地,所述上梁耐热防火部、所述左边框耐热防火部和所述右边框耐热防火部彼此固定在一起以形成整体耐热防火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得耐热防火部整体上包括上梁、右边框和左边框,从而进一步提高耐热防火性能。更优选地,所述上梁、所述左边框和所述右边框由金属制成,并且所述上梁耐热防火部、所述左边框耐热防火部和所述右边框耐热防火部由防火阻燃材料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提高防火耐热部的防护性能。综上,通过采用上述的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火电梯门套,该电梯门套能够延缓或阻止在建筑物的内部发生的火灾通过电梯门套与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发生跃层蔓延的情况,并且使得电梯门套不易于受到火灾的影响而从建筑物的墙体松脱甚至倒塌。附图说明图1a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虚线示出了上梁与上梁耐热防火部的分割线、右边框与右边框耐热防火部的分割线和左边框与左边框耐热防火部的分割线;图1b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套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c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套的主视示意图,其中虚线示出了上梁与上梁耐热防火部的分割线、右边框与右边框耐热防火部的分割线和左边框与左边框耐热防火部的分割线;图1d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套的侧视示意图。图2a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套的上梁和上梁耐热防火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b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套的上梁和上梁耐热防火部的剖视示意图;图2c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套的右边框和右边框耐热防火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套的上梁和上梁耐热防火部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套的上梁和上梁耐热防火部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套的上梁、上梁耐热防火部和附加上梁耐热防火部的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梁11第一上梁平板部分12第二上梁平板部分121上梁平板部分加强件1a上梁耐热防火部1a1防火子板1b附加上梁耐热防火部2右边框21第一右边框平板部分211右边框加强件2111右边框安装孔2112右边框发泡材料注入孔2113右边框抵接部212右边框衬板S1右边框盒状空间22第二右边框平板部分2a右边框耐热防火部2a1右边框耐热防火部竖直部分2a2右边框耐热防火部水平部分3左边框31第一左边框平板部分32第二左边框平板部分3a左边框耐热防火部3a1左边框耐热防火部竖直部分3a2左边框耐热防火部水平部分H上下方向F前后方向W左右方向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表示方向的术语“上”、“下”、“左”、“右”分别是指在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门套的主视图(图1c)中的“上”、“下”、“左”、“右”;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表示方向的术语“前”、“后”是指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门套安装于建筑物的墙体的状态下面向电梯轿厢外部的方向以及面向电梯轿厢内部的方向、即图1d中的左侧和右侧。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均是示意性的,各附图中的各部件的尺寸比例以及同一附图中各部件的尺寸比例也是示意性的。下面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图1a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b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套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c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套的主视示意图;图1d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套的侧视示意图。如图1a至图1d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套包括上梁1、右边框2和左边框3。右边框2和左边框3分别位于上梁1的两侧,并且上梁1与右边框2的上端部和左边框3的上端部能够拆装地组装在一起以形成电梯门套。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梁1整体沿左右方向W延伸,并且右边框2和左边框3分别整体沿上下方向H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梁1、右边框2和左边框3均由镀锌钢板制成,镀锌钢板为考虑到制造成本和结构强度等因素而选择的最优选的材料,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材料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门套的制造材料。进一步地,该电梯门套还包括固定于上梁1的上边缘且在左右方向W上完全覆盖上梁1的上表面(上边缘)的上梁耐热防火部1a、固定于右边框2的右边缘且在上下方向H上完全覆盖右边框2的右表面(右边缘)的右边框耐热防火部2a以及固定于左边框3的左边缘且在上下方向上H完全覆盖左边框3的左表面(左边缘)的左边框耐热防火部3a。这样,通过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套的整体结构,使得该电梯门套具有模块化结构组件,这些模块化结构组件之间彼此通过铆钉等的固定件或者焊接等的固定方式就能够实现电梯门套的组装,便于生产、组装。进一步地,上梁耐热防火部1a、右边框耐热防火部2a和左边框耐热防火部3a构成了整体包围该电梯门套的耐热防火部,从而保护该电梯门套,使得即使在建筑物的内部发生火灾该电梯门套也不易从墙体松脱。以下将说明组成电梯门套的各组件的具体结构。如图2a所示,上梁1整体沿左右方向W延伸并且具有相对于左右方向W上的中心线对称的形状。该上梁1包括彼此形成为一体的第一上梁平板部分11和第二上梁平板部分12,第一上梁平板部分11沿上下方向H和左右方向W伸展,第二上梁平板部分12从第一上梁平板部分11的下边缘沿前后方向F向后方延伸,以使得上梁1的在前后方向F和上下方向H两个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L形。上梁1具有三维加强结构,第二上梁平板部分12的在左右方向W上的端部处均设置有沿前后方向F和左右方向W伸展的上梁平板部分加强件121。上梁平板部分加强件121用于增强整个上梁1的结构强度。优选地,该上梁平板部分加强件121采用立方体的盒状结构并嵌入第二上梁平板部分12。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梁耐热防火部1a沿上下方向H和左右方向W伸展。该上梁防火部1a的在左右方向W上的尺寸与第一上梁平板部分11的在左右方向W上的尺寸相同,并且该上梁防火部1a的在前后方向F上的尺寸与第一上梁平板部分11的在前后方向F上的尺寸相同。这样,上梁耐热防火部1a能够完全覆盖第一上梁平板部分11的上表面。进一步地,如图2b所示,上梁耐热防火部1a包括彼此交叉布置的两组防火子板1a1,各组防火子板1a1包括多个彼此平行且间隔开的多个防火子板1a1,彼此交叉的防火子板1a1之间形成防火空腔。这样,能够大幅提高该上梁耐热防火部1a在受到火焰直接作用时的防火性能,而且能够进一步降低由火焰传导到电梯门套的其它部件的热量。在本实施方式中,右边框2和左边框3的结构关于电梯门套的在左右方向W上的中心线是对称的。以下具体参见图2c说明右边框2的结构。如图2c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右边框2包括第一右边框平板部分21和第二右边框平板部分22。第二右边框平板部分22沿上下方向H和左右方向W伸展,而第一右边框平板部分21从第二右边框平板部分22的左边缘起沿前后方向F向后方延伸,使得右边框2在前后方向F和左右方向W上的截面形状为L形。左边框3具有与右边框2对称的结构,如图1b所示,左边框3包括第一左边框平板部分31和第二左边框平板部分32。在电梯门套处于安装状态下,电梯门体介于第一右边框平板部分21与第一左边框平板部分31之间。具体地,第一右边框平板部分21设置有四个右边框加强件211,这些右边框加强件211沿上下方向H间隔开地配置于第一右边框平板部分21的右表面。这些右边框加强件211中的一对彼此相邻的右边框加强件211之间,由该一对彼此相邻的右边框加强件211中的上侧的右边框加强件211的下壁、下侧的右边框加强件211的上壁及第一右边框平板部分21的右表面构成长方体状的右边框盒状空间S1。另外,在具有与右边框2对称的结构的左边框3具有与以上结构对称的结构。通过设置的多个右边框加强件211和多个左边框加强件(未示出)能够使右边框2和左边框3的结构强度提高,而右边框盒状空间S1和左边框盒状空间(未示出)优选地如后述地用于容纳发泡材料。进一步地,第一右边框平板部分21的左表面设置有两个右边框安装孔2111,两个右边框安装孔2111分别穿过两个右边框加强件211。进一步地,这两个右边框加强件211还设置有右边框发泡材料注入孔2112。在将电梯门套安装于墙体时,穿过右边框安装孔2111的膨胀螺栓进入电梯门的一侧的墙体使得右边框2与墙体连接。在安装膨胀螺栓的过程中,可以调节整个电梯门套与电梯门在左右方向W上的相对位置关系。更进一步地,位于上下方向H的中间位置处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上向下排序的第2、3个)两个右边框加强件211之间设置有右边框衬板212,右边框衬板212抵接于第一右边框平板部分21的右表面。右边框衬板212通过木材制成,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采用其它适当的材料。通过使用右边框衬板212能够抵挡在运输过程中对第一右边框平板部分21的冲击或碰撞,防止第一右边框平板部分21的变形。右边框衬板212优选通过粘接固定于第一右边框平板部分21。优选地,为了进一步固定右边框衬板212,使得与右边框衬板212相邻的两个右边框加强件211均具有分别向右边框衬板212延伸且抵接于右边框衬板212的右表面的四个右边框抵接部2113。右边框抵接部2113的形状和数量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情况,而是只要能够起到固定上述衬板的作用即可。实际上,在采用粘接固定的情况下,即使不设置右边框抵接部2113也是可以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右边框耐热防火部2a沿上下方向H和左右方向W伸展。该上梁防火部1a的在前后方向F上的尺寸与第一上梁平板部分11的在前后方向F上的尺寸相同。进一步地,该右边框耐热防火部2a包括彼此形成为一体的右边框耐热防火部竖直部分2a1和右边框耐热防火部水平部分2a2。右边框耐热防火部竖直部分2a1的在上下方向H上的尺寸与第一右边框平板部分21的在上下方向H上的尺寸相同。这样,右边框耐热防火部2a能够完全覆盖第一右边框平板部分21的右表面。右边框耐热防火部水平部分2a2从右边框耐热防火部竖直部分2a1的上端部朝向上梁耐热防火部1a延伸,并且右边框耐热防火部水平部分2a2完全覆盖第一右边框平板部分21的上表面。该右边框耐热防火部水平部分2a2的在上下方向H上的尺寸与上梁耐热防火部1a的在上下方向H上的尺寸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左边框耐热防火部3a包括分别与右边框耐热防火部竖直部分2a1和右边框耐热防火部水平部分2a2相对于电梯门套的在左右方向W上的中心线成线对称的左边框耐热防火部竖直部分3a1和左边框耐热防火部水平部分3a2。以上说明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套的各组件的具体结构,以下将说明该电梯门套的组装及安装过程。在施工现场,使右边框2和左边框3从左右两侧抵接上梁1,利用例如铆钉等的固定件使上梁1与右边框2和左边框3牢固地固定在一起。这样,能够方便、快速地形成了整体结构固定的电梯门套;将电梯门套置于电梯门前方,并通过穿过右边框安装孔2111和膨胀螺栓使得右边框2固定于电梯门一侧的墙体,并通过同样的方法将左边框3固定于电梯门另一侧的墙体,在此过程中调整电梯门套与电梯门的左右位置关系;然后通过电梯门套与电梯门两侧的墙体的间隙将发泡材料注入右边框2和左边框3(具体地注入右边框盒状空间S1和左边框3盒状空间);最后拧紧膨胀螺栓,电梯门套牢固地固定于墙体上,进而完成整个组装及安装过程。在电梯门套安装完毕之后,上梁耐热防火部1a、右边框耐热防火部2a以及左边框耐热防火部3a整体包围住电梯门套的其它结构部件。图1c示出了图1a和图1b中电梯门套安装于墙体的状态下的主视示意图。如图所示,上梁1的上下方向H上的尺寸与右边框2和左边框3的左右方向W上的尺寸大致相同,均远小于电梯门体的在上下方向H和左右方向W两方向的尺寸。另外,在上梁1的前表面、右边框2的前表面和左边框3的前表面可以设置有向前方突出的装饰纹(未示出),在上梁1与右边框2和左边框3组装在一起的状态下,上梁1的装饰纹、右边框2的装饰纹和左边框3的装饰纹彼此连续。这种彼此连续的装饰纹不仅起到装饰的作用,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上梁1的前表面、右边框2的前表面和左边框3的前表面的强度,使得上梁1的前表面、右边框2的前表面和左边框3的前表面在受到外部作用力的情况下不易变形或损坏。(第二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套的基本结构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套的基本结构相同,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上梁耐热防火部1a的结构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上梁耐热防火部1a不仅完全覆盖第一上梁平板部分11的上表面还完全覆盖第一上梁平板部分11的前表面。这样,进一步提高了上梁耐热防火部1a保护上梁1的性能。(第三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套的基本结构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套的基本结构相同,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上梁耐热防火部1a的结构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上梁耐热防火部1a不仅完全覆盖第一上梁平板部分11的上表面还部分覆盖第一上梁平板部分11的后表面。这样,进一步提高了上梁耐热防火部1a保护上梁1的性能。(第四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套的基本结构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套的基本结构相同,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梯门套还包括附加上梁耐热防火部1b。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电梯门套不仅设置了上梁耐热防火部1a,还设置了附加上梁耐热防火部1b。该附加耐热防火部1b完全覆盖第二上梁平板部分12的上表面。这样,进一步提高了对上梁1的防护性能。以上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门套的具体结构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以下将结合申请人针对该电梯门套进行的实验来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门套的有益效果。(实验和有益效果)出于安全的考虑,申请人在工厂内背光且封闭性较好的层高为两层的楼内进行了小范围的模拟实验。以下为实验的基本条件。1.实验对象:根据现有技术的没有防火结构的电梯门套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火结构的电梯门套;2.实验基本方式:在一层面向电梯门套打开超大功率加热器,并对一层的电梯门洞、二层的电梯门洞以及电梯井内的温度进行记录,分两日对两种电梯门套进行对比实验;3.实验持续时间:4小时;4.实验结果:针对现有技术的没有防火结构的电梯门套时间(2018.03)一层电梯门洞测试点温度二层电梯门洞测试点温度8时0℃0℃12时200℃16℃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火结构的电梯门套时间一层电梯门洞测试点温度二层电梯门洞测试点温度8时0℃0℃12时200℃4℃另外,在不打开超大功率加热器的情况下,在12时针对现有技术的没有防火结构的电梯门套的情况进行测量时,二层的电梯门洞的温度也为4℃,可见该高出的4℃应被认为是因一天中环境气温升高带来的正常结果。实验结论:由此可知,与根据现有技术的电梯门套相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门套在本实验中已经完全阻隔了因电梯井导致的热空气向上流通的因素。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如前所述本实验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未采用明火而仅以超大功率加热器进行了小范围的模拟实验,但是能体现出隔热效果的存在,因此能够预见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门套能够效地延缓或阻止在建筑物的内部发生的火灾通过电梯门套与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发生跃层蔓延。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人已将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门套成功送交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进行专业性的对比防火测试,以期获得更有说服力的实验数据来证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梯门套的有益效果。虽然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但是还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1.在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上梁耐热防火部1a与上梁1在上下方向H上完全地或部分地重叠,使得上梁耐热防火部1a能够完全覆盖第一上梁平板部分11的前表面或部分地覆盖第一上梁平板部分11的后表面,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得右边框耐热防火部2a与右边框2在左右方向W上完全地或部分地重叠,使得右边框耐热防火部2a能够至少部分地覆盖第二右边框平板部分22的前表面和/或后表面;也可以使得左边框耐热防火部3a与左边框3在左右方向W上完全地或部分地重叠,使得左边框耐热防火部3a能够至少部分地覆盖第二左边框平板部分32的前表面和/或后表面。2.虽然在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没有明确说明,但是优选地,电梯门套还可以包括覆盖第一右边框平板部分21的右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附加右边框耐热防火部和/或覆盖第一左边框平板部分31的左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附加左边框耐热防火部,使得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左边框和右边框的防护性能。3.虽然在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没有明确说明,但是优选地,上梁耐热防火部1a、右边框耐热防火部2a、左边框耐热防火部3a、附加上边框耐热防火部1b、附加右边框耐热防火部和附加左边框耐热防火部均由防火阻燃材料制成。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