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01412发布日期:2019-10-08 19:50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垃圾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智能垃圾桶



背景技术:

智能垃圾桶采用先进的微电脑控制芯片、红外传感探测装置、机械传动部分组成,是集机光电于一体的高科技新产品,当人的手或物体接近投料口(感应窗)约25cm-35cm 时,垃圾桶的桶盖会自动开启,待垃圾投入3-4秒后桶盖又会自动关闭,人、物不需接触垃圾桶,彻底解决了传统垃圾桶存在的卫生隐患,能有效杜绝各种传染性疾病通过垃圾进行传播和防止桶内垃圾气味溢出。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垃圾桶结构形式一般可以分为桶体和桶盖两大部分,桶体具有机械结构件(例如抽真空设备)和电子元器件(例如电路板、感应器、红外接受传感器)。为了便于维护和安装,机械结构件和电子元器件通常安装在桶体的后侧板上,再通过后盖盖住,以防尘防水。

现有技术中,后盖与桶体的后侧板之间的固定方式通常采用多个螺钉和固定柱的形式,即在后盖上设置若干个固定柱,固定柱上开设固定孔,在桶体的后侧板上对应于固定孔的位置处开设螺钉孔,螺钉穿过螺钉孔,并打入固定孔内,实现后盖与桶体的固定连接。然而,上述设计需要采用数量较多的螺钉,且需要特殊的螺丝刀和工装,导致安装不便,装配成本高,同时较多的螺钉暴露在垃圾桶的内壁,不仅导致智能垃圾桶不美观,也易划破桶体内的垃圾袋,导致垃圾桶污染。另外,螺钉暴露容易生锈,增大了电路的安全隐患。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智能垃圾桶的后盖与桶体的连接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垃圾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垃圾桶,包括桶体、和与所述桶体的后侧板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的后盖,所述后盖包括盖板、设置在所述盖板底部的后盖底板、及设置在所述盖板两侧的后盖侧板;其中:

两块所述后盖侧板与所述桶体的后侧板的两侧分别通过若干组第一卡扣结构卡扣连接,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包括第一卡扣件和与所述第一卡扣件对应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扣件插入所述第一卡槽内,限制所述后盖在所述桶体的前后、左右方向上的自由移动;所述桶体的后侧板的下端与所述后盖底板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桶体的后侧板的下端设置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部开设固定孔,所述后盖底板上对应于所述固定柱的位置处开设通孔,固定件穿过所述通孔并打入所述固定孔内,实现所述后盖与所述桶体的后侧板的可拆卸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卡槽设置在所述桶体的后侧板的两侧,所述第一卡扣件设置在所述后盖侧板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卡槽包括靠近所述后盖中心的侧壁,和与所述侧壁连接的顶壁,所述第一卡槽的开口朝下;

所述第一卡扣件随所述后盖由下至上滑动,并从所述开口插入所述第一卡槽内,限制所述后盖在所述桶体的前后、左右方向上的自由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桶体的后侧板的两侧分别具有挡边,所述挡边与所述桶体的后侧板形成台阶槽,所述后盖侧板的末端沿所述台阶槽滑动,并被所述台阶槽左右限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后盖的上端与所述桶体的后侧板通过第二卡扣结构卡扣连接;

所述第二卡扣结构包括第二卡扣件和与所述第二卡扣件对应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扣件插入所述第二卡槽内,限制所述盖板的上端不会向后翘起,实现对所述后盖的上端的限位。

优选地,所述桶体的后侧板的顶部设置顶板,所述第二卡扣件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上端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卡槽开设在所述顶板的底面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盖板的上端的内壁上设置第三卡扣件,所述顶板上开设与所述第三卡扣件对应的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扣件插入所述第三卡槽内,以限制所述顶板向上翘起,实现对所述顶板的限位。

优选地,所述后盖侧板、后盖底板与所述盖板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垃圾桶的机械结构件及电子元器件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桶体的后侧板上,所述后盖与所述桶体的后侧板之间具有容纳所述机械结构件及电子元器件组件的空间。

优选地,所述后盖底板在所述固定件的末端分别设置第一防滑耐磨垫;与所述第一防滑耐磨垫对应,所述桶体的底板上还设置第二防滑耐磨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垃圾桶,桶体的后侧板与后盖通过第一卡扣结构卡扣连接,限制后盖在桶体的前后、左右方向上的自由移动;后盖底板与桶体可拆卸地固定安装,装配更加方便,节约成本,且安装结构更为牢固,拆装寿命更高。

2)、后盖的上端通过第二卡扣结构与桶体的后侧板卡扣连接,进一步对后盖的上端进行限位,防止后盖的上端翘起,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稳定性。

3)、机械结构件及电子元器件组件固定安装在桶体后侧板的外侧,不仅可以与桶体内垃圾充分隔离,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而且,通过特定的结构可以更易于实现桶体与桶盖的传动连接和通信控制,减小传动部分体积,缩短通信线束长度,进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整个垃圾桶的外观保持完整、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后盖与桶体未组装)。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组装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垃圾桶的后盖的内部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垃圾桶的桶体的后视图。

图5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垃圾桶的从上端的第一卡槽的中心处横向剖开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垃圾桶的从第二卡扣件的中心处剖开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垃圾桶的后视方向剖视图。

图11为图10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桶体、2-后盖、3-大盖、11-桶体的后侧板、13-固定柱、(14,15)挡边、17-顶板、 19-桶体的底板、121-第一卡扣件、122-第一卡槽、123-侧壁、124-顶壁、125-上壁、131- 固定孔、132-固定件、133-第一防滑耐磨垫、161-第二卡扣件、162-第二卡槽、181-第三卡扣件、182-第三卡槽、191-第二防滑耐磨垫、21-盖板、22-后盖底板、23-后盖侧板、 211-筋条、221-通孔、222-螺钉定位柱、(171,231)-加强筋、212-凸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垃圾桶,包括桶体、和与所述桶体的后侧板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的后盖,所述后盖包括盖板、设置在所述盖板底部的后盖底板、及设置在所述盖板两侧的后盖侧板;其中:

两块所述后盖侧板与所述桶体的后侧板的两侧分别通过若干组第一卡扣结构卡扣连接,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包括第一卡扣件和和与之对应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扣件插入所述第一卡槽内,限制所述后盖在所述桶体的前后、左右方向上的自由移动;所述桶体的后侧板的下端与所述后盖底板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盖与桶体的后侧板的两侧卡扣连接,限制了后盖与桶体之间前后、左右两个自由度的相对运动,即后盖安装到位后,仅靠两侧的若干组第一卡扣结构即可实现与桶体的左右对中,前后紧贴,只保留上下滑动一个自由度以便拆装,当后盖滑至正确安装位置时,所述桶体的后侧板的下端与所述后盖底板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使得后盖与桶体三个相对运动自由度被完全限制,实现固定。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阐述,但下列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限制。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智能垃圾桶,包括桶体1、和与所述桶体的后侧板11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的后盖2,所述后盖2包括盖板21、设置在所述盖板21底部的后盖底板22、及设置在所述盖板21两侧的后盖侧板23;其中:

两块所述后盖侧板23与所述桶体的后侧板11的两侧分别通过3组第一卡扣结构卡扣连接,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包括第一卡扣件121和与所述第一卡扣件121对应的第一卡槽122,所述第一卡扣件121插入所述第一卡槽122内,限制所述后盖2在所述桶体1的前后、左右方向上的自由移动。

所述桶体的后侧板11的下端对称设置两个固定柱13,所述固定柱13的底部开设固定孔131,所述后盖底板22上对应于所述固定柱13的位置处开设通孔221,固定件 132(例如螺钉)穿过所述通孔221并打入所述固定孔131内,实现所述后盖2与所述桶体1的后侧板11的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垃圾桶,所述桶体的后侧板11与所述后盖2通过第一卡扣结构 12卡扣连接,限制所述后盖2在所述桶体1的前后、左右方向上的自由移动;然后所述后盖底板22与所述桶体1通过固定件可拆卸地固定安装,装配更加方便,节约成本,且安装结构更为牢固,拆装寿命更高。

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理解所述第一卡扣件121和第一卡槽122为实现卡扣连接所采用的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结构。例如:所述第一卡扣件121为一片状结构,所述第一卡槽122具有朝向所述片状结构的开口,及内部槽体,且所述内部槽体能够容纳所述片状结构,并对所述片状结构进行前后、左右方向的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卡扣件121可设置在所述桶体的后侧板11上,而将所述第一卡槽122设置在所述后盖侧板23上;也可将所述第一卡扣件121设置在所述后盖侧板23上,而将所述第一卡槽122设置在所述桶体的后侧板11上。所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理解上述技术方案对于实现所述后盖2与所述桶体的后侧板11之间的卡扣连接都是可行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3、图5-7所示,所述第一卡槽122设置在所述桶体的后侧板11的两侧,所述第一卡扣件121设置在所述后盖侧板23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卡槽122包括靠近所述后盖2中心的侧壁123,和与所述侧壁123连接的顶壁124,所述第一卡槽122的开口朝下。

安装所述后盖2时,所述第一卡扣件121随所述后盖2由下至上滑动,并从所述开口插入所述第一卡槽122内,所述侧壁123能够限制所述后盖2在所述桶体1的左右方向上的自由移动。所述顶壁124能够限制所述后盖2在所述桶体1的前后方向上的自由移动,从而限制所述后盖2在所述桶体1的前后、左右方向上的自由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卡槽122的上端具有上壁125。所述上壁125 与所述侧壁123、顶壁124共同形成所述第一卡槽122,能够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一卡槽 122的结构强度和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例,所述第一卡扣结构有3个。

优选地,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桶体的后侧板11的两侧分别具有挡边14,所述挡边14与所述桶体的后侧板11形成台阶槽,所述后盖侧板23的末端沿所述台阶槽滑动,并被所述台阶槽限位,同时有助于所述后盖2与所述桶体的后侧板11的密封。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挡边14与第一卡槽122的侧壁123都具有对所述后盖2的左右限位的作用。

当所述后盖2安装好后,所述后盖侧板23与所述挡边14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卡扣件121与所述侧壁123之间的距离时,所述挡边14起到左右限位作用。反之,所述侧壁123起到左右限位作用。

更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桶体的后侧板11的底部具有挡边15,所述挡边15 与所述桶体的后侧板11形成台阶槽,所述后盖底板22的末端嵌入所述台阶槽内,与所述台阶槽共同实现所述后盖2与所述桶体的后侧板11的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3-4、图8-9所示,所述后盖2的上端与所述桶体的后侧板 11通过第二卡扣结构卡扣连接;所述第二卡扣结构包括第二卡扣件161和与之对应的第二卡槽162,所述第二卡扣件161插入对应的所述第二卡槽162内,限制所述盖板 21的上端不会向后翘起,从而实现对所述后盖2的上端的限位。

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理解所述第二卡扣件161和第二卡槽162为实现卡扣连接所采用的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结构。例如:所述第二卡扣件161为一钩状结构,所述钩状结构的末端朝向所述第二卡槽162,所述第二卡槽162具有朝向所述钩状结构的末端的开口,且所述第二卡槽162能够至少容纳住所述钩状结构的末端。通过所述第二卡槽162对所述钩状结构进行限位,从而实现对所述后盖2的上端的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二卡扣件161可设置在所述桶体的后侧板11上,而将所述第二卡槽162设置在所述盖板21的上端的内壁上;也可将所述第二卡扣件161设置在所述盖板21的上端的内壁上方,而将所述第二卡槽162设置在所述桶体的后侧板11上。所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理解上述技术方案对于实现所述后盖2的上端与所述桶体的后侧板11之间的卡扣连接都是可行的。

优选地,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桶体的后侧板11的顶部设置顶板17,所述第二卡扣件161设置在所述盖板21的上端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卡槽162开设在所述顶板17的底面上。

进一步地,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盖板21的上端的内壁上还设置第三卡扣件181,所述顶板17上开设与所述第三卡扣件181对应的第三卡槽182,所述第三卡扣件181插入所述第三卡槽182内,以对所述顶板17进行限位,防止所述顶板17 向上翘起而妨碍桶盖的运行。

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理解所述第三卡扣件181和第三卡槽182为实现卡扣连接所采用的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结构。例如:所述第三卡扣件181可以为朝向所述第三卡槽182的凸起,所述第三卡槽182具有朝向所述凸起的开口,且所述第三卡槽182能够至少容纳住所述凸起的末端。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三卡槽182的卡扣配合,从而实现对所述顶板17的限位。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通体的后侧板11的顶部具有所述顶板17时,所述顶板17 可以作为靠近所述顶板17设置的所述第一卡槽的上壁125。

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例,所述第二卡扣件161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对称分布在所述盖板21的上端的内壁两侧;对应地,所述第二卡槽162 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对称分布在所述顶板17的底面。

所述第三卡扣件181的数量为四个,分别两两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二卡扣件161的两侧;对应地,所述第三卡槽18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两两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二卡槽 162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后盖侧板23、后盖底板22与所述盖板21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结构提高了结构强度,无需分别安装,提高了安装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智能垃圾桶的机械结构件及电子元器件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桶体的后侧板11上,所述后盖2与所述桶体的后侧板11之间具有容纳所述机械结构件及电子元器件组件的空间。

如图1、图3、图10和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后盖底板22在所述固定件132的末端分别设置第一防滑耐磨垫133。

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与所述第一防滑耐磨垫133对应,所述桶体1的底板19上还设置第二防滑耐磨垫191。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防滑耐磨垫133和第二防滑耐磨垫191分别为橡胶垫,在防滑耐磨的同时,可同时作为所述智能垃圾桶的脚垫。所述第一防滑耐磨垫133不仅起到防滑防刮的效果,同时也可以起到螺钉的防锈密封,防拆,美化外观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3所示,所述盖板21的内壁设置有筋条211,所述筋条211 抵住安装在所述桶体的后侧板11上的电池,以提高所述电池的安装稳定性。

不限制所述筋条211的数量和具体形式,只要能够抵住所述电池即可。例如:所述筋条可以为横向设置的一条或多条,也可以为竖向设置的一条或多条,还可以是一圈筋条。

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3、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后盖底板22在所述通孔221 处形成向内凸起的螺钉定位柱222。

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所述顶板17与所述桶体的后侧板11的连接部分设置加强筋171。

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3所示,所述后盖侧板23与所述盖板21的连接部分设置加强筋231。

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智能垃圾桶还包括盖在所述桶体上的大盖3,所述盖板21的顶端面上进一步具有凸出部212,所述凸出部212用于盖住设置在所述大盖3与所述桶体1之间的齿轮箱。所述大盖3与所述桶体1可旋转连接。

所述大盖3内安装智能垃圾桶的垃圾盒,打包换袋装置等结构。所述大盖3设计为向上翻起以取出垃圾袋的结构,例如CN106927168A,所公开的出垃圾翻盖。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智能垃圾桶,后盖安装时,采用如下安装步骤:

1)、将所述后盖侧板23的末端与所述桶体的后侧板11上,若干组所述第一卡扣结构12的所述第一卡扣件121分别对准对应的所述第一卡槽122,所述后盖2由下至上滑动,将所述第一卡扣件121插入所述第一卡槽122中,实现卡扣连接。

2)、将螺钉穿过所述通孔221并打入所述固定柱13底部的固定孔131内,实现所述后盖2在所述桶体的后侧板11上的可拆卸固定安装。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垃圾桶的所述后盖底板22与所述桶体的后侧板11的下端的固定结构还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其他结构形式。

例如:可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卡扣结构连接,例如,在所述桶体的后侧板11的底部开设卡槽,所述后盖底板22的内壁开设朝向所述卡槽的片状卡扣件,当所述后盖向上滑动,所述后盖侧板23上的第一卡扣件121被所述桶体的后侧板11上的第一卡槽122限制不能前后和左右自由移动后,所述片状卡扣件能够插入所述卡槽内,并被所述卡槽限位固定,阻止所述后盖2下滑而脱离所述桶体的后侧板11。

还可通过设置在所述后盖底板22内壁及所述桶体的后侧板11的下端的胶贴配合固定连接。

还可通过在后盖底板22的内壁上设置固定柱,固定柱上开设固定孔,在桶体的后侧板的下端对应于固定孔的位置处开设螺钉孔,螺钉穿过螺钉孔,并打入固定孔内,实现后盖与桶体的可拆卸固定连接。上述设计仅在后侧板的下端打螺钉,显著减少了桶体的后侧板上螺钉的数量,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缺陷。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