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剂型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9942发布日期:2019-07-03 04:59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剂型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容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双剂型容器。



背景技术:

在化工用品领域,现在常用的是在工厂调配好溶液配比后,装配到一个独立的容器里,用户直接使用调配好的化工用品。但随着用户的需求增加,在进行某一步骤,如衣物清洁时,需要在相同环境下使用两种产品,如衣物增色剂和衣物除污剂,一般来说,两种产品的功能是相互独立的,只需要用户在使用时进行混和即可。若产品提前在工厂内混合,有可能会出现二者成分不兼容导致产品的保存期缩短等问题。

制造商为了品种的多样性,也为了用户区分不同功能的产品,往往会采用不同形状的瓶身进行包装。不同容器的包装,由于器型不同,用户在进行挤压或按压出液时,导致出液量不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中一个已经用完,而另一个还有较大剩余,甚至由于出液比例不佳导致产品使用时效果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双剂型容器,使用户一次挤压,就可获得等量液体,从而提高两种功效产品混合时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剂型容器,由两个相同的单剂瓶贴合组成;每个单剂瓶的围壁包括贴合壁;所述贴合壁上设有凸棱和凹槽,当两个单剂瓶的贴合壁相对贴合时,一个单剂瓶上的凸棱嵌入另一个单剂瓶上的凹槽,使两个单剂瓶组合成双剂型容器。

本技术方案中的双剂型容器适用于用户手捏挤压出液的情况,所述单剂瓶有顶面、底面及位于二者之间的围壁构成单剂瓶储存液体的空间,在单剂瓶的顶面设有凸出的出液口;其次,单剂瓶的围壁有一侧面为贴合壁,且贴合壁为平面,在贴合壁的外表面上设有凸棱和凹槽,所述凸棱与凹槽可以是贴合壁在挤吹时折弯而成,凸棱也可以是实心体。更进一步地,所述凸棱与凹槽采用过盈配合,将两个单剂瓶的贴合壁相向靠近,形成镜像对称,在两个贴合壁靠近的过程中,一个单剂瓶的凸棱卡入另一单剂瓶的凹槽内,同样地,一个单剂瓶的凹槽内卡入另一单剂瓶的凸棱,形成两组嵌合结构,从而将两个单剂瓶固定在一起,形成本实用新型中的双剂型容器。为提高两个单剂瓶的固定效果,避免其在使用过程中松开,可在凸棱或凹槽内涂抹粘接剂,当二者嵌合后,通过粘接剂完全固定。

由于两个单剂瓶完全相同,即形状、尺寸、壁厚都相同,当用户在手握双剂型容器后,通过单手的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挤压两个单剂瓶,由于单手用力相当,则每个单剂瓶围壁收到挤压后产生的变形量相当,使挤出液口的液体等量,有利于两种不同功效的液体相互叠加使用,如衣物增色剂和衣物除污剂,强化产品使用效果;其次,由于每次挤压出的液体等量均衡,避免两个单剂瓶之间的液位差过大,当用户拿起双剂型容器时,不会出现由于剩余液体量差别较大导致的失衡感,提高用户的使用感,长此以往,双剂型容器内两种功效的液体可以同时用完,消除单独补充其中一瓶的不便之处。

进一步地,所述每个单剂瓶的围壁还包括一个挤压壁、两个分别用于连接挤压壁与贴合壁的握持壁;所述挤压壁为中部外凸的曲面,所述握持壁为中部内凹的曲面。

本实用新型中的单剂瓶,定义两个握持壁的位置为左右方向,握持壁之间的挤压壁为前向,握持壁之间的贴合壁为后向。当用户单手握住双剂型容器时,手掌虎口位置位于左向或右向的握持部中部内凹处,拇指位于一个单剂瓶的挤压壁中部外凸处,其余四指位于另一个单剂瓶的挤压壁中部外凸处,此时,单手施力挤压双剂型的两个挤压壁,使双剂型容器产生等量形变,挤出等量液体。在此过程中,握持壁的内凹结构,使得用户拿起双剂型时,有施力卡紧之处,避免握持不稳;挤压壁的外凸结构,使得用户便于施力,双剂型内的空气促使液体从出液口溢出。将握持部与挤压部按照用户使用习惯设置在不同位置,便于用户下意识的正确握持挤压,不用转换手势,提高使用舒适感。

进一步地,为了使两个单剂瓶内的液体挤出后,能尽快混合,设置当两个单剂瓶贴合后,出液口可以并齐,即将单剂瓶的围壁设置为相对于出液口左向、右向对称结构,此时,由单剂瓶组成的双剂型容器整体外形是光顺无棱角的。为了保证两个单剂瓶贴合后,凸棱与凹槽能顺利对应嵌合,设置凸棱和凹槽在贴合壁的外表面上相对于出液口轴向中心线对称分布,即相对于出液口左向、右向对称分布。由于贴合面为平面,为进一步缩小两个单剂瓶之间的间距,定义凸棱沿着单剂瓶前向、后向之间的部分为凸棱厚度,定义凹槽沿着单剂瓶前向、后向之间的部分为凹槽深度,因此,设置凸棱凸出贴合壁外表面的厚度与凹槽陷入贴合壁外表面的深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出液口的外沿与贴合壁的间距B4=1~10mm,优选地,B4=1mm、2mm、4mm、5mm、6mm、8mm、10mm;设置B4的目的,是考虑到单剂瓶挤吹时的需求,为挤吹产生的废料提供些许空间。结合前文所述的凸棱凸出贴合壁外表面的厚度与凹槽陷入贴合壁外表面的深度相同,可使两个单剂瓶贴合后的间隙为零,减小双剂型容器的占用口空间,也减少双剂型的整体厚度,为用户握持提供更大的空间。

进一步地,从生产单剂瓶的角度出发,要使两个单剂瓶保持相同的结构和壁厚,所述两个单剂瓶可以采用同一模具挤吹而成,保持单剂瓶质量要求的同时,也可降低成本和报废率。

进一步地,从挤吹便利性来讲,所述凸棱和凹槽沿着贴合壁高度方向连续至少1组;从两个单剂瓶贴合的可靠性来讲,所述凸棱和凹槽沿着贴合壁高度方向间断设置至少2组,优选地,间断设置2~5组。越小的凸棱和凹槽高度,在贴合时,产生空隙的几率就越小,嵌合紧密度高。

进一步地,所述凸棱与凹槽之间相互平行或呈V型分布,平行分布的凸棱和凹槽适用于类矩形的贴合壁,V型分布的凸棱和凹槽适用于上款下窄的贴合壁。

进一步地,为避免凸棱和凹槽间距过大导致中间区域的贴合壁之间产生间隙,也为了避免凸棱和凹槽间距过小导致贴合壁左右两侧剩余贴合壁空间过大,导致在使用过程中两个单剂瓶松脱,设置相互平行的凸棱与凹槽之间的间距B1与贴合壁的宽度B2满足:0.2≤B1/B2≤0.8,优选地,B1/B2=0.2或0.4或0.5或0.6或0.7或0.8。

进一步地,对于握持壁的内凹曲度较大的双剂型,其上下较宽,中部较窄,设置所述凸棱与凹槽沿着贴合壁的对角线分布,使凸棱与凸槽之间呈X型分布,一方面用作嵌合,另一方面凸棱和凹槽也充当加强筋的作用,用于加强单剂瓶围壁结构。

进一步地,为避免双剂型在使用过程中松开,在所述双剂型容器还包括用于紧固两单剂瓶的紧固片,所述紧固片包覆在每个单剂瓶的挤压壁和/或握持壁上;所述紧固片可以是设置在两个挤压壁和/或两个握持壁之间的搭扣,也可以是覆盖双剂型围壁的收缩膜,适用于双剂型有曲度变化的不规则形体包装,具备防尘、防触摸偷换的功能,还可在收缩膜上印刷产品信息,用于宣传,集固定与包装于一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使用同一模具进行挤吹,巧妙对称设置凸棱与凹槽的位置,将两个单剂瓶组合成双剂型容器,在挤压时,产生相同的形变,挤出等量的液体;其次,通过设置不同位置的握持部和挤压部,便于用户下意识的正确握持挤压,不用转换手势,提高使用舒适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双剂型容器分离时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单剂瓶的俯视图。

图5为实施例1中图3的B-B剖视图。

图6为实施例2中图3的B-B剖视图。

图7为实施例3中图3的B-B剖视图。

图8为实施例4中图3的B-B剖视图。

图9为实施例5中图3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双剂型容器,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单剂瓶贴合组成,从生产单剂瓶的角度出发,要使两个单剂瓶保持相同的结构和壁厚,所述两个单剂瓶可以采用同一模具挤吹而成,保持单剂瓶质量要求的同时,也可降低成本和报废率。

每个单剂瓶有顶面12、底面及位于二者之间的围壁13构成单剂瓶储存液体的空间,在单剂瓶的顶面12设有凸出的出液口11;每个单剂瓶的围壁13包括一个贴合壁131、一个挤压壁132、两个分别用于连接挤压壁132与贴合壁131的握持壁133;所述贴合壁131为平面,所述挤压壁132为中部外凸的曲面,所述握持壁133为中部内凹的曲面。

如图3和图6所示,为避免双剂型在使用过程中松开,在所述双剂型容器还包括用于紧固两单剂瓶的紧固片15,所述紧固片15包覆在每个单剂瓶的挤压壁132和/或握持壁133上;所述紧固片15可以是设置在两个挤压壁132和/或两个握持壁133之间的搭扣,也可以是覆盖双剂型围壁13的收缩膜。

结合图2及图4可知,所述贴合壁131上设有凸棱141和凹槽142,当两个单剂瓶的贴合壁131相对贴合时,一个单剂瓶上的凸棱141嵌入另一个单剂瓶上的凹槽142,使两个单剂瓶组合成双剂型容器。所述凸棱141与凹槽142可以是贴合壁131在挤吹时折弯而成,凸棱141也可以是实心体。

所述凸棱141与凹槽142采用过盈配合,将两个单剂瓶的贴合壁131相向靠近,形成镜像对称,在两个贴合壁131靠近的过程中,一个单剂瓶的凸棱141卡入另一单剂瓶的凹槽142内,同样地,一个单剂瓶的凹槽142内卡入另一单剂瓶的凸棱141,形成两组嵌合结构,从而将两个单剂瓶固定在一起,形成本实施例中的双剂型容器。为提高两个单剂瓶的固定效果,避免其在使用过程中松开,可在凸棱141或凹槽142内涂抹粘接剂,当二者嵌合后,通过粘接剂完全固定。

如图4所示,所述出液口11的外沿与贴合壁131的间距B4=1~10mm,优选地,B4=1mm、2mm、4mm、5mm、6mm、8mm、10mm;设置B4的目的,是考虑到单剂瓶挤吹时的需求,为挤吹产生的废料提供些许空间。

如图5所示,定义两个握持壁133的位置为左右方向,握持壁133之间的挤压壁132为前向,握持壁133之间的贴合壁131为后向。贴合壁131上相对于出液口11垂向中心线对称分布有至少一个连续的凸棱141和至少一个连续的凹槽142,相对于出液口11左向、右向对称分布,且凸棱141与凹槽142平行设置。定义凸棱141沿着单剂瓶前向、后向之间的部分为凸棱141厚度,定义凹槽142沿着单剂瓶前向、后向之间的部分为凹槽142深度,设置凸棱141凸出贴合壁131外表面的厚度与凹槽142陷入贴合壁131外表面的深度相同,凸棱141的高度不大于凹槽142的高度。结合图5中出液口11的外沿与贴合壁131的间距B4,可使两个单剂瓶贴合后的间隙为零,减小双剂型容器的占用口空间,也减少双剂型的整体厚度,为用户握持提供更大的空间。

为避免凸棱141和凹槽142间距过大导致中间区域的贴合壁131之间产生间隙,也为了避免凸棱141和凹槽142间距过小导致贴合壁131左右两侧剩余贴合壁131空间过大,导致在使用过程中两个单剂瓶松脱,设置相互平行的凸棱141与凹槽142之间的间距B1与贴合壁131的最大宽度B2满足:0.2≤B1/B2≤0.8,优选地,B1/B2=0.2或0.4或0.5或0.6或0.7或0.8。设置B1与贴合壁131的最小宽度B3满足:0.3≤B1/B2≤0.8,优选地,B1/B3=0.3或0.4或0.5或0.6或0.7或0.8。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仅在于,如图6所示,贴合壁131上相对于出液口11垂向中心线对称分布有一个连续的凸棱141和一个连续的凹槽142,相对于出液口11左向、右向对称分布,凸棱141的高度不大于凹槽142的高度,且凸棱141与凹槽142呈V型设置,二者直接的夹角α=5°~15°。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仅在于,如图7所示,贴合壁131上相对于出液口11垂向中心线间断设置至少2组,优选地,间断设置2~5个凸棱141和2~5个凹槽142,相对于出液口11左向、右向对称分布,凸棱141的高度不大于凹槽142的高度,且凸棱141与凹槽142平行设置。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仅在于,如图8所示,贴合壁131上相对于出液口11垂向中心线连续分布有一个曲线形凸棱141和一个曲线形凹槽142,相对于出液口11左向、右向对称分布,凸棱141的高度不大于凹槽142的高度。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仅在于,如图9所示,贴合壁131上相对于出液口11垂向中心线、且沿着贴合壁131的对角线设置有一个曲线形凸棱141和一个曲线形凹槽142,使凸棱141与凸槽之间呈X型分布,一方面用作嵌合,另一方面凸棱141和凹槽142也充当加强筋的作用,用于加强单剂瓶围壁13结构。

以上所有实施例均通过使用同一模具进行挤吹,巧妙对称设置凸棱141与凹槽142的位置,将两个单剂瓶组合成双剂型容器,在挤压时,产生相同的形变,挤出等量的液体;其次,通过设置不同位置的握持部和挤压部,便于用户下意识的正确握持挤压,不用转换手势,提高使用舒适感。

显然,本实用新型虽然以上述实施例公开,但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化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