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吊装工具。
背景技术:
一些具有伸缩臂的工程机械,例如:吊车、高空作业车等,工程机械伸缩臂的截面一般为矩形或多边形等形状,且伸缩臂的外表面均涂有一层用于防止生锈的油漆。由于伸缩臂上通常不会设置吊装孔,因此,在对伸缩臂进行喷漆处理时会带来很多不便。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吊带将伸缩臂吊起,然后对伸缩臂进行喷涂,由于吊带具有一定宽度,因此不能够一次性喷涂成功,等油漆干掉之后,需要重新吊装,进行二次喷涂;且吊带进入油漆房烘烤之后,会影响它的使用寿命,需要定时更换和检修吊带,使生产成本增加,并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另外,由于伸缩臂通常加工有用于安装的孔,因此有时会采用吊钩的方式将伸缩臂吊起,但是由于伸缩臂上的孔一般较小,而伸缩臂的体积和重量很大,因此吊起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伸缩臂上孔的位置和大小不同,针对不同的伸缩臂,往往需要制作不同规格大小的吊钩,使生产成本增加。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可以针对不同截面尺寸的伸缩臂进行吊装,且吊装过程安全的吊装工具,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吊装工具,可以对截面尺寸不同的伸缩臂进行吊装,且吊装过程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吊装工具,包括:通过铰接点相互铰接的第一卡座和第二卡座,所述第一卡座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起吊工具的安装孔和用于与伸缩臂内腔的下表面贴合的第一贴合部;
所述第二卡座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伸缩臂内腔的上表面贴合的第二贴合部;起吊状态下,所述第二贴合部的运动趋势具有竖直向上的延伸,所述第一贴合部的运动趋势具有竖直向下的延伸。
优选的,所述第二卡座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伸缩臂长度方向的两端侧面贴合的第三贴合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卡座具有直角折弯结构,且所述第二贴合部设置于所述直角折弯结构中吊装状态下处于水平状态的一条直角边上,所述第三贴合部设置于所述直角折弯结构中吊装状态下处于竖直状态的另一条直角边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座上铰接设置有支座,所述第一贴合部固定设置于所述支座的下表面。
优选的,所述支座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支座与所述第一卡座之间旋转角度的第一限位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卡座中背离所述第三贴合部的一侧设置有U形结构的凹槽,所述第一卡座穿过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卡座铰接,且所述凹槽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卡座与所述第二卡座之间旋转角度的第二限位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座在吊装状态下远离所述伸缩臂内腔下表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卡座铰接,且所述第一卡座在吊装状态下靠近所述伸缩臂内腔下表面的一端与所述支座铰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贴合部设置有第一防滑垫块,和/或所述第二贴合部设置有第二防滑垫块,和/或所述第三贴合部设置有第三防滑垫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滑垫块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第一贴合部,和/或所述第二防滑垫块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第二贴合部,和/或所述第三防滑垫块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第三贴合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贴合部与所述伸缩臂内腔的下表面贴合的面为平面或圆弧面,和/或所述第二贴合部与所述伸缩臂内腔的上表面贴合的面为平面或圆弧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装工具,包括:通过铰接点相互铰接的第一卡座和第二卡座,第一卡座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起吊工具的安装孔和用于与伸缩臂内腔的下表面贴合的第一贴合部;
第二卡座上设置有用于与伸缩臂内腔的上表面贴合的第二贴合部;起吊状态下,第二贴合部的运动趋势具有竖直向上的延伸,第一贴合部的运动趋势具有竖直向下的延伸。
起吊工具可以是吊装钢丝绳,也可以是卸扣或其它工具,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使用过程中,首先将两个吊装工具分别置于伸缩臂长度方向上两端的内腔,将起吊工具安装于安装孔上,并固定;然后使第二贴合部与伸缩臂内腔的上表面贴合,使第一贴合部与伸缩臂内腔的下表面贴合;将起吊工具向上起吊,起吊过程中,吊装工具通过安装孔竖直向上吊起伸缩臂和两个吊装工具。
又因为第一贴合部的运动趋势具有竖直向下的延伸,因此第一贴合部会紧贴伸缩臂内腔的下表面;且第二贴合部的运动趋势具有竖直向上的延伸,因此第二贴合部会紧贴伸缩臂内腔的上表面。
因此,起吊工具一旦起吊,吊装工具始终处于锁紧状态,从而增加了吊装过程的安全性;又因为第一卡座与第二卡座之间通过铰接连接,因此第一贴合部与第二贴合部之间的距离会随着第一卡座与第二卡座之间的相对角度的改变而变化,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吊装工具可以适用于截面尺寸不同的伸缩臂,避免了频繁更换吊装工具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吊装工具的使用过程示意图;
图2为吊装工具的组成示意图;
图3为吊装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吊装工具处于第一极限位置的示意图;
图5为吊装工具处于第二极限位置的示意图。
图1-5中:
1为第一卡座、2为第二卡座、21为第二螺栓、3为安装孔、4为支座、41为第一螺栓、5为防滑垫块、51为第一防滑垫块、52为第二防滑垫块、53为第三防滑垫块、6为吊装钢丝绳、7为油漆涂装喷枪、8为铰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吊装工具,可以对截面尺寸不同的伸缩臂进行吊装,且吊装过程安全。
请参考图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吊装工具的使用过程示意图;图2为吊装工具的组成示意图;图3为吊装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吊装工具处于第一极限位置的示意图;图5为吊装工具处于第二极限位置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吊装工具,包括:通过铰接点8相互铰接的第一卡座1和第二卡座2,第一卡座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起吊工具的安装孔3和用于与伸缩臂内腔的下表面贴合的第一贴合部;第二卡座2上设置有用于与伸缩臂内腔的上表面贴合的第二贴合部;起吊状态下,第二贴合部的运动趋势具有竖直向上的延伸,第一贴合部的运动趋势具有竖直向下的延伸。
第一卡座1与第二卡座2可以通过螺栓进行铰接,也可以通过销轴结构铰接,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铰接,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此不做赘述。
第一贴合部与伸缩臂内腔的下表面之间、第二贴合部与伸缩臂内腔的上表面之间可以是面贴合也可以是线贴合,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用起吊工具穿过安装孔3,并固定,将两个吊装工具分别置于伸缩臂的内腔的两端,并使第二卡座2的第二贴合部与伸缩臂内腔的上表面贴合,第一卡座1的第一贴合部与伸缩臂内腔的下表面贴合;将两个吊装工具和伸缩臂一同吊起。之后,可以使用油漆涂装喷枪7对伸缩臂表面进行喷涂。
起吊状态下,起吊工具通过安装孔3偏向内侧斜向上或竖直向上拉拽第一卡座1,会使第一卡座1具有绕铰接点8旋转的趋势,且第一卡座1上的第一贴合部的运动趋势具有竖直向下的延伸,因此,第一贴合部会紧贴伸缩臂内腔的下表面;第二卡座2上的第二贴合部的运动趋势具有竖直向上的延伸,因此第二贴合部会紧贴伸缩臂内腔的上表面。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内侧均指起吊状态下,沿伸缩臂的长度方向,靠近伸缩臂长度方向中间对称截面的一侧为内侧,远离伸缩臂长度方向中间对称截面的一侧为外侧;例如:如图1所示,图1中所示状态下安装孔3相比于铰接点8距离伸缩臂长度方向的中间对称截面较远,因此图1中安装孔3位于铰接点8的外侧,而第一贴合部相比于铰接点8距离伸缩臂长度方向的中间对称截面较近,因此第一贴合部位于铰接点8的内侧。
为了使第一贴合部的运动趋势具有竖直向下的延伸,起吊状态下,可以使第一贴合部位于铰接点8的内侧,安装孔3位于铰接点8的外侧,安装孔3处具有偏向内侧斜向上的力,如图1所示,在安装孔3处起吊工具的外力作用下,第一卡座1会产生绕铰接点8旋转的趋势,第一贴合部产生垂直于第一贴合部与铰接点8连线的斜向下的运动趋势,从而使第一贴合部紧贴伸缩臂内腔的下表面。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起吊工具在起吊状态下,对安装孔3处的拉力一般情况下为竖直向上或偏向内侧斜向上,当第一贴合部位于铰接点8的内侧,安装孔3位于铰接点8的外侧时,安装孔3处的受力方向在满足竖直向上或偏向内侧斜向上的同时,还需满足能够使第一贴合部具有竖直向下的延伸。
另外,当铰接点8与安装孔3在竖直方向上共线时,安装孔3处的受力方向不可以是竖直向上,因为此状态下,如果安装孔3处拉力竖直向上则会使第一卡座1具有竖直向上的运动趋势,不会产生转动趋势,将会使第一贴合部与伸缩臂内腔的下表面不能贴紧。
需要进一步进行说明的是:由于第二贴合部受伸缩臂的压力,且安装孔3处的受力为竖直向上或偏向内侧斜向上,因此第二贴合部对伸缩臂具有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因此,第二贴合部与伸缩臂内腔的上表面紧贴,且第二贴合部的运动趋势具有竖直向上的延伸。
另外,第一贴合部、铰接点8和安装孔3也可以是其它位置关系,只需保证,起吊状态下,第一贴合部的运动趋势具有竖直向下的延伸,第二贴合部的运动趋势具有竖直向上的延伸。
因此,起吊工具一旦起吊,第一贴合部与伸缩臂内腔的下表面、第二贴合部与伸缩臂内腔的上表面始终紧密贴合,使吊装工具始终处于锁紧状态;只有当伸缩臂表面的油漆干掉之后,才可以将起吊工具降落,从而将伸缩臂取下,因此增加了伸缩臂吊装过程的安全性。
此外,第一贴合部与第二贴合部之间的距离会随着第一卡座1与第二卡座2之间的相对角度的改变而变化,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吊装工具可以适用于截面尺寸不同的伸缩臂,避免了频繁更换吊装工具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吊装工具结构简单,安装及维护方便。
另外,由于吊装工具主要通过与伸缩臂内腔的接触从而使伸缩臂被吊起,因此不会影响伸缩臂的表面喷涂,使喷涂或抛丸效率得到提高。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起吊工具可以是卸扣,也可以是吊装钢丝绳6或其它工具;起吊工具对吊装工具的拉力可以垂直于伸缩臂的长度方向竖直向上,也可以是靠近内侧斜向上,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此不做赘述。
为了使吊装工具起吊状态下更加稳定和具有安全性,可以在第二卡座2上设置用于与伸缩臂长度方向的两端侧面贴合的第三贴合部。
第三贴合部可以有效避免因为第二卡座2与伸缩臂之间在长度方向上存在缝隙而发生晃动;也可以有效避免第二卡座2在意外碰撞的情况下发生转动,极大地增加了吊装工具的稳定性。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第三贴合部,可以是第二卡座2的某一表面,也可以是安装于第二卡座2上的单独零件,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为了使第二卡座2在使用的过程中,第二贴合部更容易与伸缩臂内腔的上表面贴合、第三贴合部更容易与伸缩臂长度方向的两侧端面贴合,可以在第二卡座2中设置直角折弯结构,且第二贴合部设置于直角折弯结构中吊装状态下处于水平状态的一条直角边上,第三贴合部设置于直角折弯结构中吊装状态下处于竖直状态的另一条直角边上。
由于伸缩臂长度方向的两侧端面一般垂直于伸缩臂的长度方向,因此使用的过程中只需将第二贴合部与伸缩臂内腔的上表面贴合,然后向内侧方向推第二卡座2,则第三贴合部与伸缩臂长度方向的两端侧面贴合,使用过程更加方便、快捷。
优选的,可以将第二贴合部和第三贴合部均设置为平面结构,增加第二贴合部与伸缩臂内腔的上表面之间的摩擦力、第三贴合部与伸缩臂长度方向两侧端面的摩擦力。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使吊装工具与不同截面尺寸的伸缩臂接触时,第一贴合部均可以与伸缩臂内腔的下表面实现面面接触,可以在第一卡座1上铰接设置支座4,并且将第一贴合部固定设置于支座4的下表面。
第一卡座1与支座4之间可以通过螺栓、螺母进行铰接,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进行铰接,在此不做赘述;支座4可以铰接于第一卡座1靠近伸缩臂内腔下表面的端部,也可以铰接于与第一卡座1端部相邻或间隔一定距离的位置,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在使用的过程中,当伸缩臂内腔的尺寸不同时,为了与伸缩臂内腔的尺寸相适应,第一卡座1与第二卡座2之间的角度会发生变化,而第二贴合部始终与伸缩臂内腔的上表面贴合,则伸缩臂内腔尺寸发生变化后,第一卡座1需要转动相关角度以改变第一贴合部与第二贴合部之间的距离,从而会使第一贴合部与伸缩臂内腔下表面之间出现线线接触的情况;支座4与第一卡座1之间可以转动,且第一贴合部设置于支座4上,则可以通过将支座4绕第一卡座1转动,从而使第一贴合部与伸缩臂内腔的下表面实现面面贴合,从而增加第一贴合部与伸缩臂内腔下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强伸缩臂被吊起时的稳定性。
为了避免第一卡座1与支座4之间旋转过度,使支座4在伸缩臂的吊装过程中不能与伸缩臂内腔的下表面正常接触,可以在支座4上设置用于限制第一卡座1与支座4之间旋转角度的第一限位部。
第一限位部可以是两个凸出起的挡块,第一卡座1与支座4在两个凸起的挡块之间进行旋转。
优选的,支座4上设置有底座和U形卡槽,且U形卡槽的侧壁设置有上下两组将U形卡槽的侧壁贯穿的通孔,第一卡座1设置于U形卡槽中,且通过位于下部的一组通孔与支座4铰接,将第一螺栓41通过螺母、垫片设置于U形卡槽的上部通孔处,如图2所示;第一卡座1与支座4之间可旋转的角度范围为:第一卡座1与第一螺栓41接触、第一卡座1与U形卡槽底面接触的范围之间;当支座4旋转至第一卡座1与第一螺栓41接触时,即处于极限位置,当支座4旋转至第一卡座1与U形卡槽底面接触时,支座4处于另一极限位置,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支座4的过度旋转。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吊装工具处于伸缩臂内腔外部时,第二卡座2与第一卡座1会绕铰接点8转动,为了限制第一卡座1与第二卡座2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度,避免第一卡座1与第二卡座2的过度旋转,可以在第二卡座2中背离第三贴合部的一侧设置U形结构的凹槽,第一卡座1穿过凹槽与第二卡座2铰接,且凹槽上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一卡座1与第二卡座2之间旋转角度的第二限位部,以使第一卡座1与第二卡座2在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转动。
优选的,第一极限位置为第一贴合部与第二贴合部之间距离最大的位置,第二极限位置为第一贴合部与第二贴合部之间距离最小的位置。
优选的,可以在U型结构的凹槽的侧面设置一组通孔,且第一卡座1位于U形结构中通孔的下侧,将第二螺栓21通过螺母、垫片设置于U形结构的通孔处,则第一卡座1与第二螺栓21接触的位置为第一极限位置,第一卡座1与U形结构的底部接触的位置为第二极限位置,如图4、图5所示。
优选的,当第一卡座1处于第一极限位置时,若使第一贴合部与第二贴合部平行,则第一卡座1与支座4上的第一螺栓41接触;当第一卡座1处于第二极限位置时,若使第一贴合部与第二贴合部平行,则第一卡座1与支座4上U形卡槽的底部接触。
为了使吊装工具能够适应更多不同尺寸的伸缩臂,可以将第一卡座1在吊装状态下远离伸缩臂内腔下表面的一端与第二卡座2的一端铰接,且支座4与第一卡座1的铰接位置位于第一卡座1在吊装状态下靠近伸缩臂内腔下表面的一端,从而可以使第一贴合部与第二贴合部之间的距离范围更广,也可以适用于更多尺寸不同的伸缩臂。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避免第一贴合部、第二贴合部、第三贴合部对伸缩臂内腔表面及长度方向两端侧面的损伤,可以在第一贴合部上设置第一防滑垫块51,和/或在第二贴合部上设置第二防滑垫块52,和/或在第三贴合部上设置第三防滑垫块53。
由于防滑垫块5一般材质较软,因此不会对伸缩臂表面造成损伤;同时可以增加第一贴合部与伸缩臂内腔下表面、第二贴和部与伸缩臂内腔上表面、第三贴合部与伸缩臂长度方向两端侧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伸缩臂被吊起的过程中更加稳定,提高安全性。
优选的,可以将防滑垫块5设置为尼龙材料的防滑垫块。
由于防滑垫块5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磨损,可以将第一防滑垫块51可拆卸的安装于第一贴合部,和/或第二防滑垫块52可拆卸的安装于第二贴合部,和/或第三防滑垫块53可拆卸的安装于第三贴合部。
可以使用螺钉将防滑垫块5固定,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安装方式,在此不做赘述。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到的防滑垫块5包括第一防滑垫块51、第二防滑垫块52和第三防滑垫块53。
为了适应伸缩臂的内腔为平面或圆弧面的情况,可以将第一贴合部与伸缩臂内腔的下表面贴合的面设置为平面或圆弧面,和/或将第二贴合部与伸缩臂内腔的上表面贴合的面设置为平面或圆弧面。
由于大部分伸缩臂内腔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平面,因此将第一贴合部与伸缩臂内腔的下表面贴合的面设计为平面,和/或将第二贴合部与伸缩臂内腔的上表面贴合的面设计为平面,可以满足大部分伸缩臂的吊装需求,使伸缩臂在吊装的过程中第一贴合部与伸缩臂内腔的下表面之间、第二贴合部与伸缩臂内腔的上表面之间实现紧密贴合。
同时,考虑到伸缩臂内腔中可能存在圆弧面的形状,例如圆管状的伸缩臂等,可以将第一贴合部与伸缩臂内腔的下表面贴合的面设计为圆弧面,和/或将第二贴合部与伸缩臂内腔的上表面贴合的面设计为圆弧面。
具体圆弧面的尺寸可以根据伸缩臂内腔尺寸进行确定,在此不做赘述。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吊装工具,可以适用于截面形状为任意形状的伸缩臂,只需在使用的过程中,将第一贴合部与伸缩臂内腔的下表面贴合,将第二贴合部与伸缩臂内腔的上表面贴合。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第一贴合部、第二贴合部、第三贴合部、第一防滑垫块51、第二防滑垫块52、第三防滑垫块53、第一螺栓41、第二螺栓21、第一极限位置、第二极限位置、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只是为了说明位置的不同,并没有先后顺序之分。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有实施例的任意组合方式均在此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吊装工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