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技术样品储存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2146发布日期:2019-06-13 10:59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技术样品储存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技术样品存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技术样品储存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生物样品冷藏柜对于生物样品的存储通常是柜体以及隔板的形式,但是对于放置生物样品的试管来说,放置不方便,往往生物样品试管的放置需要专门的存储空间,一方面考虑到试管放置的不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的问题,另外考虑到试管如何安放的问题,关于试管的安放,传统是将生物样品试管置于试管架上,再放置于冷藏箱内,不仅仅拿取不方便,而且拿取时不安全,以及多批量的试管在使用寻找时不方便,以及冷藏箱大多数是空间体积较大的箱体,制冷耗电量大,而且空间利用不充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技术样品储存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技术样品储存设备,包括冷藏箱本体,所述冷藏箱本体包括内筒体、外筒体以及设于内筒体和筒体之间的环形隔离腔,所述环形隔离腔的左右两侧通过两块隔板将环形隔离腔分隔为循环通风腔室以及真空腔室,所述循环通风腔室内且位于内筒体的顶部固定设有循环风机,所述冷藏箱本体的顶部铰接有密封圆形门体,所述密封圆形门体包括与冷藏箱本体铰接连接的外套环以及密封镶嵌于外套环内侧的双层中空钢化玻璃门,所述内筒体的顶部设有固定圆盘,所述固定圆盘通过承重滚珠与其上方的旋转圆盘传动连接,所述旋转圆盘的顶部设有倒梯形套筒,所述倒梯形套筒内插接有样品放置装置,所述旋转圆盘的顶部且位于样品放置装置的外侧设有旋转把手,所述样品放置装置包括与倒梯形套筒插接连接的插接杆、镶嵌于插接杆上的圆形底盘、镶嵌于插接杆上且位于圆形底盘顶部的第一试管架,所述第一试管架顶部中心位置设有手摇升降杆,所述手摇升降杆的顶端固定设有第二试管架,所述圆形底盘的底部且位于插接杆的外侧环形等距离排列设有三个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长度与插接杆伸出圆形底盘底部的长度相等。

此项设置利用冷藏箱本体上的样品放置装置盛放生物样品试管,对生物样品进行冷藏,通过循环风机对内筒体底部的出气孔出去的冷风进行循环回流,能够保证内筒体内冷空气的均匀流动性,设计双层筒体结构,不但保温效果好,隔热效果好,而且增加了箱体结构的防护性能,通过将生物样品试管置于第一试管架以及第二试管架的试管孔以及试管托盘上,对生物样品试管进行稳定的支撑,双层试管架承载的样品数量多,取出检测时,通过提拉手环之间将插接于倒梯形套筒内的样品放置装置提拉出来,通过支撑腿以及插接杆支撑整个样品放置装置,通过手摇升降杆的设计可以将第一试管架以及第二试管架以最近距离的接触式收缩,放置于内筒体内,不会造成难以完全盛放两行试管架的问题,占用及空间小,所使用的冷藏箱本体的尺寸也小,制冷空间减小,方便在拿取放置样品放置装置后的,升温后的冷藏箱本体的制冷,而且密封圆形门体上双层中空钢化玻璃门的设计方便观察的同时,隔热效果好,通过旋转把手可以旋转旋转圆盘,对旋转圆盘顶部的样品放置装置进行旋转,方便寻找以及拿取自己所需要的生物样品试管。

优选的,所述环形隔离腔的顶部设有连接内筒体以及外筒体的环形密封封板。

此项设置通过环形密封封板将循环通风腔室以及真空腔室分隔成密封隔离的腔室。

优选的,所述冷藏箱本体的底部固定设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底部固定粘接有防滑垫。

优选的,所述内筒体底部的出气孔与循环通风腔室相接通。

此项设置利用出气孔将内筒体内冷空气经循环通风腔室,在循环风机的作用下将冷风循环回流至内筒体内,能够保证内筒体内冷空气的均匀流动性。

优选的,所述外套环的外径与外筒体的外径大小相等,所述外套环的内径与内筒体的内径大小相等。

此项设置使得透过双层中空钢化玻璃门完全看到内筒体内的所有物品。

优选的,所述内筒体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内胆层、第一聚氨酯发泡保温层以及不锈钢内层。

此项设置提高了冷藏箱本体的保温效果以及隔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外筒体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不锈钢外层、第二聚氨酯发泡保温层以及外壳体层。

此项设置提高了冷藏箱本体的保温效果以及隔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二试管架顶部左右两侧设有提拉手环。

此项设置利用提拉手环方便提出样品放置装置。

优选的,所述旋转把手的顶部与冷藏箱本体的顶部相平齐。

优选的,所述外套环的顶部设有门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生物技术样品储存设备,冷藏箱本体设计双层筒体结构,不但保温效果好,隔热效果好,而且增加了箱体结构的防护性能,通过将生物样品试管置于第一试管架以及第二试管架的试管孔以及试管托盘上,对生物样品试管进行稳定的支撑,双层试管架承载的样品数量多,通过手摇升降杆的设计可以将第一试管架以及第二试管架以最近距离的接触式收缩,放置于内筒体内,不会造成难以完全盛放两行试管架的问题,占用及空间小,所使用的冷藏箱本体的尺寸也小,制冷空间减小,方便在拿取放置样品放置装置后的,升温后的冷藏箱本体的制冷,而且密封圆形门体上双层中空钢化玻璃门的设计方便观察的同时,隔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剖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筒体和外筒体的俯剖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筒体和外筒体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密封圆形门体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样品放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藏箱本体、2支撑脚、3内筒体、4外筒体、5环形隔离腔、6隔板、7循环通风腔室、8真空腔室、9环形密封封板、10循环风机、11出气孔、12内胆层、13第一聚氨酯发泡保温层、14不锈钢内层、15不锈钢外层、16第二聚氨酯发泡保温层、17外壳体层、18密封圆形门体、19外套环、20双层中空钢化玻璃门、21固定圆盘、22旋转圆盘、23倒梯形套筒、24样品放置装置、25插接杆、26圆形底盘、27第一试管架、28手摇升降杆、29第二试管架、30提拉手环、31旋转把手、32门把手、33支撑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生物技术样品储存设备,包括冷藏箱本体1,所述冷藏箱本体1包括内筒体3、外筒体4以及设于内筒体3和筒体4之间的环形隔离腔5,所述环形隔离腔5的左右两侧通过两块隔板6将环形隔离腔5分隔为循环通风腔室7以及真空腔室8,所述循环通风腔室7内且位于内筒体3的顶部固定设有循环风机10,所述冷藏箱本体1的顶部铰接有密封圆形门体18,所述密封圆形门体18包括与冷藏箱本体1铰接连接的外套环19以及密封镶嵌于外套环19内侧的双层中空钢化玻璃门20,所述内筒体3的顶部设有固定圆盘21,所述固定圆盘21通过承重滚珠与其上方的旋转圆盘22传动连接,所述旋转圆盘22的顶部设有倒梯形套筒23,所述倒梯形套筒23内插接有样品放置装置24,所述旋转圆盘22的顶部且位于样品放置装置24的外侧设有旋转把手31,所述样品放置装置24包括与倒梯形套筒23插接连接的插接杆25、镶嵌于插接杆25上的圆形底盘26、镶嵌于插接杆25上且位于圆形底盘26顶部的第一试管架27,所述第一试管架27顶部中心位置设有手摇升降杆28,所述手摇升降杆28的顶端固定设有第二试管架29,所述圆形底盘26的底部且位于插接杆25的外侧环形等距离排列设有三个支撑腿33,所述支撑腿33的长度与插接杆25伸出圆形底盘26底部的长度相等。

具体的,所述环形隔离腔5的顶部设有连接内筒体3以及外筒体4的环形密封封板9。

具体的,所述冷藏箱本体1的底部固定设有支撑脚2,所述支撑脚2的底部固定粘接有防滑垫。

具体的,所述内筒体3底部的出气孔11与循环通风腔室7相接通。

具体的,所述外套环19的外径与外筒体4的外径大小相等,所述外套环19的内径与内筒体3的内径大小相等。

具体的,所述内筒体3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内胆层12、第一聚氨酯发泡保温层13以及不锈钢内层14。

具体的,所述外筒体4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不锈钢外层15、第二聚氨酯发泡保温层16以及外壳体层17。

具体的,所述第二试管架29顶部左右两侧设有提拉手环30。

具体的,所述旋转把手31的顶部与冷藏箱本体的顶部相平齐。

具体的,所述外套环19的顶部设有门把手32。

该生物技术样品储存设备,利用冷藏箱本体1上的样品放置装置24盛放生物样品试管,对生物样品进行冷藏,通过循环风机10对内筒体3底部的出气孔11出去的冷风进行循环回流,能够保证内筒体3内冷空气的均匀流动性,设计双层筒体结构,不但保温效果好,隔热效果好,而且增加了箱体结构的防护性能,通过将生物样品试管置于第一试管架27以及第二试管架29的试管孔以及试管托盘上,对生物样品试管进行稳定的支撑,双层试管架承载的样品数量多,取出检测时,通过提拉手环30之间将插接于倒梯形套筒23内的样品放置装置24提拉出来,通过支撑腿33以及插接杆25支撑整个样品放置装置24,通过手摇升降杆28的设计可以将第一试管架27以及第二试管架29以最近距离的接触式收缩,放置于内筒体3内,不会造成难以完全盛放两行试管架的问题,占用及空间小,所使用的冷藏箱本体1的尺寸也小,制冷空间减小,方便在拿取放置样品放置装置24后的,升温后的冷藏箱本体1的制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