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灰尘输送装置,尤其涉及一灰尘输送器和灰尘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灰尘颗粒的直径通常小于500微米,其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悬浮粒子,即被认定有害于人体,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fineparticulatematter,pm2.5),更可穿透肺泡直达血液。灰尘测试仪测定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particles,pm10)的浓度、pm2.5的浓度及呼吸性粉尘、总尘浓度、粉尘质量浓度。
测量灰尘测试仪的使用寿命对于使用该测试仪的设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灰尘测试仪使用寿命的测量方法是需要将待测试的灰尘测试仪放置在一个灰尘浓度和湿度相对恒定的真实环境中进行长时间测量。依照灰尘测试仪的正常使用场景模拟出相同浓度的检测环境。灰尘的浓度是影响测试结果是否准确的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测试环境的灰尘的浓度不稳或者灰尘浓度不合格则得到的测试结果不准确。
目前对于灰尘环境的模拟暂时并没有好的设备,其原因粉尘发生装置的粉尘产生量不易控制,每次灰尘的产生量无法保证相对一致。现有技术的灰尘发生器将产生的灰尘颗粒直接或间接地通入到检测环境中,但是灰尘发生器产生的灰尘速度难以精确控制,灰尘发生器形成的检测环境的灰尘浓度不稳定,并且在浓度较高时容易堵塞传输口。
现有技术的灰尘发生装置还有采用带输送装置将产生的灰尘输送到检测环境中。这种灰尘发生装置是将生成的灰尘放置在平直的输送带上,借助风力将灰尘吹送到检测环境中。但是,带输送装置输送灰尘由于灰尘的堆积、灰尘厚度不匀,造成部分灰尘不能被输送到检测环境,从而导致检测环境的灰尘浓度不能达到检测要求。现有的灰尘输送装置仅仅对灰尘进行输送,但是不能度量输送灰尘的量。也就是说,现有技术的灰尘输送装置不能控制均匀地输送到检测环境中的灰尘的体积或重量,导致无法保持检测环境的灰尘浓度的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提供一灰尘输送器和灰尘发生装置,所述灰尘输送器控制均匀地输送灰尘的流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灰尘输送器和灰尘发生装置,所述灰尘输送器设有一系列尘穴,由所述尘穴装载所述灰尘输送器的灰尘,藉由所述尘穴控制所述灰尘输送器输送灰尘的流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灰尘输送器和灰尘发生装置,灰尘被均匀地填充在所述尘穴中,所述尘穴度量装载的灰尘的体积,以便通过所述尘穴控制所述灰尘输送器输送的灰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灰尘输送器和灰尘发生装置,所述灰尘输送器设有的所述尘穴大小均一,灰尘被刷满在所述尘穴内,提高了灰尘在灰尘输送器的一致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灰尘输送器和灰尘发生装置,所述灰尘输送器通过所述尘穴的数量和尘穴的大小控制输送灰尘的速度,进而控制所述灰尘输送的流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灰尘输送器和灰尘发生装置,在所述灰尘输送器的一承载板的表面以糙化的方式形成所述尘穴,其中糙化形成的所述尘穴的大小和间隔一致,提高了所述尘穴装载灰尘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灰尘输送器和灰尘发生装置,在所述灰尘输送器的一承载板的表面以镀膜的方式形成所述尘穴,其中通过镀膜形成的所述尘穴的大小和间隔一致,提高了所述尘穴装载灰尘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灰尘输送器和灰尘发生装置,在所述灰尘输送器的一承载板的表面复合一膜层,其中所述膜层的表面被打孔形成所述尘穴,简化了制造工艺过程和工艺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灰尘输送器和灰尘发生装置,在所述灰尘输送器的承载板的表面复合一纱网,其中所述纱网具有一系列的网穴,由所述网穴贴合在所述承载板的表面形成所述尘穴,简化了所述灰尘输送器的制造工艺。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势和特点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和装置的组合得以实现。
依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能够实现前述目的和其他目的和优势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灰尘输送器,以供运输灰尘,包括一承载板和具有一系列尘穴,其中所述承载板的上侧形成一输送面,所述尘穴自所述承载板的所述输送面向所述承载板的下侧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灰尘以被存储在所述尘穴的方式被运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承载板设有至少一枢转轴,所述承载板绕所述枢转轴转动,藉由所述承载板带动所述尘穴周期性地装载、运输以及输送灰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承载板进一步包括一支撑部和自所述支撑部向外延伸的一输送环,所述支撑部驱动所述输送换转动,其中所述尘穴被形成于所述输送环,所述尘穴绕所述枢转轴做周期性地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承载板进一步包括一装载层和一承载层,其中所述装载层被一体地形成于所述承载层,在所述装载层以被糙化的方式形成所述尘穴,其中所述承载层支撑和运输所述尘穴装载的灰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装载层进一步包括一系列隔墙,所述隔墙围设于所述尘穴的外周,相邻的所述隔墙之间相互连接,通过所述隔墙间隔相邻的所述尘穴和保持灰尘于所述尘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承载板进一步包括一装载层和一承载层,所述装载层通过被镀膜的方式形成于所述承载层,在镀膜时,所述装载层自所述承载层向上延伸形成所述尘穴,其中所述承载层支撑和运输所述尘穴正在的灰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装载层进一步包括一系列隔墙,所述隔墙围设于所述尘穴的外周,相邻的所述隔墙之间相互连接,通过所述隔墙间隔相邻的所述尘穴和将灰尘保持在所述尘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承载板进一步包括一装载层和一承载层,所述装载层贴合于所述承载层,其中所述装载层打孔形成所述尘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承载板进一步包括一胶粘层,其中所述胶粘层被设置于所述装载层和所述承载层之间,所述装载层通过所述胶粘层贴合于所述承载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装载层具有一上端面和一下端面,和进一步设有一系列通孔,所述通孔贯穿于所述装载层的所述上端面和所述下端面,其中所述装载层的下端面通过所述胶粘层贴合于所述承载层,藉由所述承载层封堵所述通孔的下端开口,进而形成所述尘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承载板进一步包括一装载层和一承载层,所述装载层被铺设于所述承载层,其中所述装载层具有一系列网眼,灰尘被装载于所述装载层的所述网眼中,藉由所述承载层支撑和运输所述装载的灰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装载层进一步包括一系列网墙,其中所述网墙围设于所述网眼外周,所述承载层封堵所述网眼的下部开口,其中所述装载层和所述承载层共同定义所述尘穴,相邻的所述网墙之间相互连接,通过所述网墙间隔相邻的所述尘穴和保持灰尘于所述尘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承载板的每个方向角度形成的所述尘穴的体积大小和所述尘穴的数量相同,在装载时,所述尘穴装载与所述尘穴容积等量的灰尘。
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灰尘发生装置,其包括:
一料斗;
一灰尘输送组件,所述灰尘输送组件包括一承载板和具有一系列尘穴,其中所述承载板的上侧形成一输送面,所述尘穴自所述承载板的所述输送面向所述承载板的下侧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灰尘以被存储在所述尘穴的方式被运输,其中所述料斗将灰尘下放至所述灰尘输送器,藉由所述灰尘输送器装载和运输灰尘;以及
至少一负压发生组件,其中所述负压发生组件产生负压吸收所述灰尘输送器装载的灰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灰尘输送组件进一步包括一驱动装置和一控制系统,其中所述驱动装置枢转地连接于所述灰尘输送器,藉由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所述灰尘输送器的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灰尘输送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匀平装置,其中所述匀平装置被保持于所述灰尘输送器的上方,藉由所述匀平装置将所述料斗下放的灰尘刷落于所述尘穴中。
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灰尘输送器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设置一装载层于一承载层,以制得一承载板;和
(b)在所述装载层形成自所述承载板的一输送面向所述承载板的下侧方向延伸的一系列尘穴,以制得所述灰尘输送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装载层一体地形成于所述承载层,在所述装载层的表面糙化形成所述尘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装载层糙化的工艺选自雕刻、打磨、模压、蚀刻、或钻孔等工艺的任一组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承载层的表面镀膜形成所述装载层,并且在镀膜时向上延伸所述装载层,进而形成所述尘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装载层和所述承载层之间设置一胶粘层,通过胶粘工艺将所述装载层粘贴于所述承载层,所述装载层设有通孔,当所述装载层粘贴于所述承载层时,所述承载层封堵所述装载层的通孔,进而形成所述尘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装载层被铺设于所述承载层,所述装载层设有一系列网眼,所述承载层封堵所述装载层的所述网眼,进而形成所述尘穴。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灰尘输送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灰尘输送器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灰尘输送器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灰尘输送器的俯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灰尘输送器的糙化示意图。
图6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灰尘输送器承载灰尘的示意图。
图6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灰尘输送器输送灰尘的示意图。
图7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灰尘输送器的一承载板的镀膜示意图。
图7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灰尘输送器的剖视图。
图8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灰尘输送器的一承载板复合示意图,其中所述承载板被贴合带有网孔的板。
图8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灰尘输送器的所述灰尘输
送器的剖视图。
图9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灰尘输
送器的一承载板复合示意图,其中所述承载板被贴合带有网孔的纱网。
图9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灰尘输送器的所述灰尘输
送器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一灰尘发生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照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之图1至图3所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灰尘输送器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述。灰尘被填充装载至所述灰尘输送器,藉由所述灰尘输送器运输被填充装载的灰尘。所述灰尘输送器包括至少一承载板10和进一步设有一系列尘穴20,其中灰尘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到所述尘穴20,藉由所述尘穴20装载灰尘。所述尘穴20被形成于所述承载板10,其中所述承载板10运输装载至所述尘穴20内的灰尘。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板10被实施为一转动圆盘或者可以转动的圆环,其中所述尘穴20被形成于所述承载板10的周边圆环。在所述承载板10转动时,灰尘在重力作用下填充至所述尘穴20中,并且在转动过程中,所述尘穴20中被填充的灰尘能够被但不限于以负压吸收的方式吸收。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尘穴20被环绕地形成于所述承载板10,其中在所述承载板10的各个角度方向上,所述尘穴20装载的灰尘的体积相同。也就是说,所述承载板10在输送过程中,相同时间内所述尘穴20装载输送的所述灰尘的流量相同。优选地,所述尘穴20在所述承载板10的各个角度方向的大小和体积相同。
换言之,所述尘穴20量取所述灰尘输送器需要输送的灰尘的体积,在所述承载板10的每个方向上所述尘穴20量取和装载的所述灰尘的体积相同,则在恒定转速的情况下,所述灰尘输送器输送的灰尘的流向是稳定的。
在灰尘装载时,灰尘在重力作用下,或者被推动落入到所述尘穴20中;在运输过程中,灰尘被保持在所述尘穴20中,由所述承载板10带动所述尘穴20中的灰尘运动;在输送时,所述尘穴20中装载的灰尘能够被以负压吸气的方式吸收,所述尘穴20完成一次输送周期。优选地,所述灰尘输送装置在装载时,所述尘穴20被填充满灰尘,以准确定量地输送灰尘。因此,可以通过但不限于毛刷刷动的方式将灰尘刷满所述尘穴20。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灰尘输送器的承载板10具有至少一枢转孔101,其中所述承载板10绕所述枢转孔101转动,其中形成于所述承载板10环形周边的所述尘穴20环绕所述枢转孔101周期性地装载、运输以及输送灰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承载板10通过所述枢转孔101可传动地连接于一转动电机,由所述转动电机带动所述承载板10转动。优选地,所述转动电机为步进电机,以便于控制所述承载板10转动。
所述承载板10包括一支撑部102和自所述支撑部102向外延伸的一输送环103,其中所述尘穴20被形成于所述输送环103,藉由所述输送环103装载,运输以及输送灰尘。所述支撑部102环绕于所述枢转孔101外,其中所述支撑部102绕所述枢转孔101转动和支撑所述输送环103的转动。优选地,所述承载板10的所述支撑部102和所述输送环103是一体式结构。
所述灰尘输送器进一步具有一输送面30,其中所述输送面30形成于所述承载板10的上侧。在装载灰尘时,灰尘被置于所述输送面30,再由匀平装置将所述输送面30上方的灰尘刷落至所述尘穴20中。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输送面30由所述承载板10形成,所述输送面10为一平行平面,由匀平装置贴固定地贴在所述输送面10的上方将灰尘刷落至所述尘穴20中。所述输送面30被环形地形成于所述承载板10的上侧,其中所述尘穴20自所述输送面30向所述承载板10的下侧方向延伸。
参照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之图4至图6b所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灰尘输送器和灰尘发生装置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述。所述灰尘输送器包括至少一承载板10和进一步设有一系列尘穴20,其中所述尘穴20被形成于所述承载板10的上端部,藉由所述尘穴20装载灰尘和输送装载的灰尘。所述灰尘输送器进一步设有一输送面30,其中所述输送面30由所述承载板10的上侧形成,所述尘穴20自所述输送面30向所述承载板10的下侧延伸,其中被堆积在所述输送面30的灰尘被匀平至所述尘穴20。
在本实用新型的该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灰尘输送器可以被实施为一输送转盘,但是不仅限于转盘。比如,所述灰尘输送器还可以被实施为一传送带或者传输卷等装置。
所述承载板10的上侧被糙化形成一系列的所述尘穴20,其中所述尘穴20自所述承载板10的上侧向内凹陷成具有装载功能的容纳槽。在灰尘装载时,灰尘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到被糙化形成的所述尘穴20中,藉由所述尘穴20装载和输送灰尘。
如图5所示,所述承载板10进一步包括一装载层11和一承载层12,其中所述装载层11位于所述承载层12的上方,藉由所述承载层12支撑所述装载层11。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该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板10为一体式结构,也就是说,所述装载成11被一体地形成于所述承载层12。所述尘穴20被形成于所述承载板10的所述装载层11,由所述装载层11将灰尘保持在所述尘穴20中。
所述承载板10的所述装载层11包括一系列隔墙111,其中所述隔墙111之间相互地连接,所述隔墙111围设于所述尘穴20的外周,藉由所述隔墙111间隔所述尘穴20和保持所述尘穴20装载的灰尘。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板10的所述装载层11被糙化形成所述尘穴20,其中所述糙化的方式包括雕刻糙化、蚀刻糙化、打磨糙化、模压糙化等方式。也就是说,所述承载板10的所述装载层11通过雕刻的方式、蚀刻的方式、打磨的方式、或者模压的方式形成所述尘穴20。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尘穴20被糙化形成的方式在此仅仅作为示例性质的,而非限制。
所述承载板10的所述装载层11糙化形成的所述尘穴20的截面形状可以是三角形、半圆形、梯形、矩形或者其它不规则形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尘穴20承载与所述尘穴20同等容积大小的灰尘。通过均匀地设置所述尘穴20的位置,将灰尘均匀地装载在所述承载板10的所述装载层11。因此,通过控制所述承载板10的转动速度,进而控制所述灰尘输送器输送灰尘的流量。
如图6a和图6b所示,堆积在所述输送面30的灰尘被匀化装置推动,比如毛刷,被推动的灰尘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到所述尘穴20中,藉由所述装载层11的所述隔墙111将灰尘保持在所述尘穴20。灰尘被至少一个匀平装置513匀平地填充满所述尘穴20,其中所述尘穴20中的灰尘在所述承载板10的转动作用下被运输至灰尘的输送端。所述承载板10承载所述尘穴20中的灰尘被一吸收装置600吸收传输,进而在后续形成一灰尘环境。在所述承载板10的循环转动下,由所述承载板10形成的所述尘穴20装载、运输以及输送灰尘,进而形成灰尘的循环输送。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灰尘输送器中所述尘穴20的大小和所述尘穴20被形成的密度影响所述灰尘输送器向输送端输送灰尘的流量的大小。所述尘穴20的容纳体积越大或所述尘穴20越密集时,由所述灰尘输送器向输送端输送的灰尘流量就越大。
参照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之图7a和图7b所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灰尘输送器和所述灰尘输送器的制造方法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述。所述灰尘输送器包括至少一承载板10和进一步设有一系列尘穴20,其中所述尘穴20被形成于所述承载板10的上方,藉由所述尘穴20装载灰尘和输送装载的灰尘。所述灰尘输送器进一步设有一输送面30,其中所述输送面30由所述承载板10的上侧形成,所述尘穴20自所述输送面30向所述承载板10的下侧方向延伸,其中被堆积在所述输送面30的灰尘被匀平至所述尘穴20。
在本实用新型的该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灰尘输送器可以被实施为一输送转盘,但是不仅限于转盘,比如,所述灰尘输送器还可以被实施为一传送带或者传输卷等装置。
所述承载板10进一步包括一装载层11和一承载层12,其中所述装载层11位于所述承载层12的上方,藉由所述承载层12支撑所述装载层11。所述装载层11被以镀膜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承载层12的上方,藉由所述装载层11将所述尘穴20形成于所述承载层12的上方。简言之,所述承载层12的上方通过镀膜形成所述装载层11和所述尘穴20。在灰尘装载时,灰尘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到被糙化形成的所述尘穴20中,藉由所述尘穴20装载和输送灰尘。
所述输送面30被形成于所述承载板10的所述装载层11上表面,其中所述输送面30平行于所述承载层12的平面。可以理解的是,经过镀膜形成的所述装载层11经过打磨形成所述输送面30。所述装载层11包括一系列隔墙111,其中所述隔墙111之间相互地连接,所述隔墙111围设于所述尘穴20的外周,藉由所述隔墙111间隔所述尘穴20和保持所述尘穴20装载的灰尘。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隔墙111是通过镀膜的方式形成于所述承载层12的上方,所述隔墙111间隔形成所述尘穴20。所述隔墙111围设形成的所述尘穴20在装载灰尘时,灰尘在重力作用下落在所述尘穴20中;运送时,所述装载层11将所述尘穴20中收纳的灰尘运送至输出端;在输出端由负压吸气装置将所述尘穴20中装载收纳的灰尘吸收,进而形成一个灰尘的输送循环。
所述承载板10的所述承载层12的上方镀膜形成的所述装载层11,其中所述装载层11间隔形成所述尘穴20的截面形状可以是三角形、半圆形、梯形、矩形或者其它不规则形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尘穴20承载与所述尘穴20同等容积大小的灰尘。通过均匀地设置所述尘穴20的位置,将灰尘均匀地装载在所述承载板10的所述装载层11,因此,通过控制所述承载板10的转动速度,进而控制所述灰尘输送器输送灰尘的流量。
参照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之图8a和图8b所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灰尘输送器和所述灰尘输送器的制造方法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述。所述灰尘输送器包括至少一承载板10和进一步设有一系列尘穴20,其中所述尘穴20被形成于所述承载板10,藉由所述尘穴20装载灰尘和输送装载的灰尘。所述灰尘输送器进一步设有一输送面30,其中所述输送面30由所述承载板10的上侧形成,所述尘穴20自所述输送面30向所述承载板10的下侧方向延伸,其中被堆积在所述输送面30的灰尘被匀平至所述尘穴20。
详细地说,在本实用新型的该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灰尘输送器可以被实施为一输送转盘,但是不仅限于转盘。比如,所述灰尘输送器还可以被实施为一传送带或者传输卷等装置。
所述承载板10进一步包括一装载层11和一承载层12,其中所述装载层11位于所述承载层12的上方,藉由所述承载层12支撑所述装载层11。所述尘穴20被形成于所述装载层11,其中所述装载层11被复合于所述承载层12的上方。简言之,所述装载层11形成所述尘穴20后被复合至所述装载层11的上方。所述装载层11装载所述尘穴20中的灰尘,其中所述承载层12运输所述装载层11中容纳的灰尘。所述承载板10是至少两层板材组成的复合板,其中所述承载层12承接所述尘穴20收纳的灰尘,其中所述装载层11将所述灰尘保持于所述尘穴20内。
如图8a和图8b所示,所述承载板10的所述装载层11进一步包括一胶粘层13,其中所述胶粘层13被设置于所述装载层11和所述承载层12之间,藉由所述胶粘层13将所述装载层11粘贴于所述承载层12的上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胶粘层13是通过涂胶或粘胶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装载层11和所述承载层12之间。进一步地,所述装载层11进一步设有一上端面112和一下端面113,其中所述上端面112形成于所述装载层11的上端部,其中所述下端面113形成于所述装载层11的下端部。所述胶粘层13粘贴所述装载层11的所述下端面113于所述承载层12。所述尘穴20穿透于所述装载层11的所述上端面112和所述下端面113。
简言之,所述尘穴20穿透地形成于所述装载层11的所述上端面112和所述下端面113。所述装载层11通过所述胶粘层13贴合于所述承载层12,藉由所述承载层12封堵所述尘穴20的下端开口,进而形成所述尘穴20的容纳结构。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承载板10的所述装载层11被打孔后,再由所述胶粘层13复合于所述承载层12的上方,藉由所述装载层11的孔与所述承载层12的上表面形成所述尘穴2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更换所述承载板10的所述装载层11和所述胶粘层13的方式重复地利用所述承载层12。
所述装载层11包括一系列隔墙111和进一步设有一系列通孔114,其中所述隔墙111之间相互地连接,所述隔墙111围设于所述通孔114的外周,藉由所述隔墙111间隔所述通孔114形成所述尘穴20。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装载层11符合于所述承载层12后,所述装载层11的所述通孔114与所述承载层12的上端面定义形成所述尘穴20。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隔墙111与所述承载层12的上端面围设形成的所述尘穴20,在装载灰尘时,灰尘在重力作用下落在所述尘穴20中;运送时,所述装载层11将所述尘穴20中收纳的灰尘运送至输出端;在输出端由负压吸气装置将所述尘穴20中装载收纳的灰尘吸收,进而形成一个灰尘的输送循环。在装载时,所述尘穴20容纳与所述尘穴20相同容积灰尘,并将装载的灰尘输送到灰尘的输送端。
更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装载层11的所述上端面112形成所述输送面30,其中所述输送面30连通于所述尘穴20的上端开口。堆置于所述输送面30的灰尘被推动,从所述尘穴20的上端开口落入到所述尘穴20中,从而使得灰尘装载至所述尘穴20中。被堆置于所述装载层11上方的灰尘被推送至所述尘穴20中,藉由所述尘穴20度量相同体积的灰尘,藉由所述承载层12将尘穴20内的灰尘运输到输送端。
参照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之图9a和图9b所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灰尘输送器和所述灰尘输送器的制造方法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述。所述灰尘输送器包括至少一承载板10和进一步设有一系列尘穴20,其中所述尘穴20被形成于所述承载板10,藉由所述尘穴20装载灰尘和输送装载的灰尘。所述灰尘输送器进一步设有一输送面30,其中所述输送面30由所述承载板10的上侧形成,所述尘穴20自所述承载板10的上侧向下侧方向延伸,其中被堆积在所述输送面30的灰尘被匀平至所述尘穴20。
详细地说,在本实用新型的该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灰尘输送器可以被实施为一输送转盘,但是不仅限于转盘。比如,所述灰尘输送器还可以被实施为一传送带或者传输卷等装置。
所述承载板10进一步包括一装载层11和一承载层12,其中所述装载层11位于所述承载层12的上方,藉由所述承载层12支撑所述装载层11。所述尘穴20被形成于所述装载层11,其中所述装载层11被铺设于所述承载层12的上方。简言之,所述装载层11形成所述尘穴20后被复合至所述装载层11的上方。所述装载层11装载所述尘穴20中的灰尘,其中所述承载层12运输所述装载层11中容纳的灰尘。所述装载层11为设置于所述承载层12上方的镂空网,其中所述装载层11的网孔与所述承载层12共同定义所述尘穴20。
相应地,所述装载层11包括一系列网墙111和进一步设有一系列网眼112,其中所述网墙111围设于所述网眼112的外周,藉由所述网墙111间隔于相邻两网眼112之间。所述装载层11的所述网眼112与所述承载层12的上端面定义所述尘穴20,其中所述承载层12的上端面封堵所述网眼112的下部开口。简言之,所述装载层11的所述网墙111与所述承载层12的上端面将收纳的灰尘保持在所述尘穴20中。
在装载灰尘时,灰尘在重力作用下落在所述尘穴20中;运送时,所述装载层11将所述尘穴20中收纳的灰尘运送至输出端;在输出端由负压吸气装置将所述尘穴20中装载收纳的灰尘吸收,进而形成一个灰尘的输送循环。在装载时,所述尘穴20容纳与所述尘穴20相同容积灰尘,并将装载的灰尘输送到灰尘的输送端。
所述装载层11的所述网墙111的上端面形成所述输送面30,其中所述输送面30连通于所述尘穴20的上端开口。堆置于所述输送面30的灰尘被推动,从所述尘穴20的上端开口落入到所述尘穴20中,从而使得灰尘装载至所述尘穴20中。被堆置于所述装载层11上方的灰尘被推送至所述尘穴20中,藉由所述尘穴20度量相同体积的灰尘,藉由所述承载层12将尘穴20内的灰尘运输到输送端。
参照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之图10所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的一灰尘发生装置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述。所述灰尘发生装置将灰尘均匀地输送至一检测装置内,由所述检测装置模拟特定灰尘浓度的检测环境。所述灰尘发生装置包括一料斗400、一灰尘输送组件500、以及至少一负压发生组件600,其中所述料斗400将灰尘下放至所述灰尘输送组件500,藉由所述负压发生组件600将所述灰尘输送组件500输送的灰尘吹送至所述检测环境中。
所述料斗400包括一料斗主体410和至少一料斗支架420,其中所述料斗主体410被设置于所料斗支架420,藉由所述料斗支架420支撑所述料斗主体410均匀下料和防止所述料斗主体410在下料时堵塞。相应地,所述料斗主体410具有一料斗空间,其中灰尘被收纳存放至所述料斗主体410的所述料斗空间中。所述料斗主体410进一步设有至少一下料口411,所述料斗主体410通过所述下料口411将所述料斗空间中存放的灰尘下放至所述灰尘输送组件500。
所述料斗主体410被震动地支撑在所述料斗支架420,其中所述料斗支架420震动所述料斗主体410,促使所述料斗主体410中的灰尘持续下料,避免灰尘堵塞在所述料斗主体410的所述下料口411。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料斗支架420通过一震动电机震动所述料斗主体410,以使所述料斗主体410被震动地支撑于所述料斗支架410。所述料斗主体410被所述料斗支架420支撑在所述灰尘输送组件500的上方,藉由所述料斗支架420控制所述料斗主体410与所述灰尘输送组件500的间接高度。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料斗400通过控制所述料斗主体410的下料速度或下料流量控制所述灰尘发生装置产生气流的灰尘浓度。
所述料斗400将灰尘下放至所述灰尘输送组件500,其中所述灰尘输送组件500装载所述料斗400下放的灰尘,并将装载的灰尘输送至所述负压发生组件600,藉由所述负压发生组件600将所述灰尘输送组件500装载的灰尘吹送至所述检测环境中。相应地,所述灰尘输送组件500包括一灰尘输送装置510、一驱动装置520以及一控制系统530,其中所述控制系统530控制所述驱动装置520的驱动,藉由所述驱动装置520驱动所述灰尘输送装置510将灰尘输送至所述负压发生组件600。
所述驱动装置520传动地连接于所述灰尘输送装置510,藉由所述驱动装置520驱动所述灰尘输送装置510运动。作为示例性质地,所述驱动装置520被实施为一步进电机,其中所述控制系统530控制所述驱动装置520转动的快慢,从而控制所述灰尘输送组件500灰尘输送速度。
相应地,所述控制系统530进一步包括一驱动控制器531和一电源532,其中所述驱动控制器531控制所述驱动装置520的转动速度。所述驱动装置520电连接于所述电源530,由所述电源532向所述驱动装置520提供电能。
所述灰尘输送装置510装载和输送灰尘,由所述灰尘输送装置510将装载的灰尘输送至所述负压发生组件600。所述灰尘输送装置510包括一灰尘输送器511、一转盘支架512以及至少一匀平装置513,其中所述灰尘输送器511与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灰尘输送器的结构和功能相同。所述灰尘输送器511被支撑在所述转盘支架512,藉由所述转盘支架512将所述料斗400下放的灰尘保持在所述灰尘输送器511的上方。所述匀平装置512被设置于所述灰尘输送器511的上方,其中所述匀平装置512将堆置于所述灰尘输送器511上方的灰尘均匀地装载至所述灰尘输送器511的尘穴20中。所述灰尘输送器511传动地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520,其中所述驱动装置520带动所述灰尘输送器511的转动。
所述转盘支架512被设置于所述灰尘输送器511的内侧和外侧,由所述转盘支架512在所述灰尘输送器511的上方形成一输送道514,其中所述料斗400下放的灰尘被所述转盘支架512保持在所述输送道514中。
所述匀平装置513被设置于所述输送道514,其中所述匀平装置513保持在所述灰尘输送器511的上方,由所述匀平装置513将堆置于所述灰尘输送器511上方的灰尘装载至所述灰尘输送器511的尘穴20中。优选地,所述匀平装置513刷平所述灰尘输送器511表面的灰尘,将所述灰尘输送器511表面的灰尘填充在所述尘穴20内。
所述负压发生组件600将所述灰尘输送器511装载运输的灰尘以负压吸气的方式吸收,并将吸收的灰尘吹送至检测环境中。所述负压发生组件600包括一流量计610、一真空发生器620以及一吸管630,其中所述流量计610向所述真空发生器620吹气,以使得所述真空发生器620产生负压。所述吸管630连通于所述真空发生器620,当所述真空发生器620产生负压时,所述真空发生器620通过所述吸管630吸收所述灰尘输送器511装载运输的灰尘和将灰尘吹送至所述检测环境。
所述流量计610精准控制所述灰尘发生装置向所述检测环境吹送的气体流量,其中所述流量计610通过精准控制向所述真空发生器620吹送气体控制所述真空发生器620内产生的负压差。所述流量计610设有一进气口611和一出气口612,所述流量计610从所述进气口611吸气,其中所述出气口612连通于所述负压发生器620,由所述流量计610向所述真空发生器620吹气,在所述真空发生器620内产生负压。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吸管630的下端口被设置于所述输送道514,其中所述吸管630的下端开口被保持在所述灰尘输送器511的上方,所述灰尘输送器511装载运输的灰尘被通过所述吸管630被所述真空发生器620吸收和吹送至所述检测环境中,形成灰尘气流。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