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入模气浮式皮带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7441发布日期:2019-08-21 00:21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入模气浮式皮带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机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入模气浮式皮带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模切机应用越来越广泛,模切成形的工艺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锂电池制造用的模切成型机,不仅要求模切成形的极片质量有很高的要求,也对极片的安全生产工艺提出更高要求,其中,单边毛刺、掉粉不得超过10μm。

现有技术的单片极片成形机,模具冲切两侧边的极片形状,再经由裁断机构裁剪成单一极片,再经过真空输送机构运至下一工位。在此过程中,裁断机构裁断后的极片落至输送机构中的皮带上时,常出现极片前端或者极片单边剐蹭皮带表面的现象,如此,极容易引起极片边缘掉粉。这对后期锂电池生产和使用会带来极大地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入模气浮式皮带输送机构,该入模气浮式皮带输送机构能够避免极片前端或者极片单边剐蹭皮带表面的现象,避免极片边缘掉粉,进而保证极片成形工艺中的极片质量,提高极片制造的合格率和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提供一种入模气浮式皮带输送机构,包括极耳冲切模具、真空皮带运输机构、与所述真空皮带运输机构驱动连接的伺服电机、设置于所述真空皮带运输机构的两侧并用于支撑所述真空皮带运输机构的左皮带侧板和右皮带侧板、设置于所述左皮带侧板的一侧的左极片浮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右皮带侧板的右极片浮板;所述真空皮带运输机构的前端部设置于所述极耳冲切模具的下方;

所述真空皮带运输机构包括真空腔、设置于所述真空腔上下表面的皮带、以及与所述真空腔连接的负压吸气管接头;所述皮带与所述伺服电机驱动连接;所述左皮带侧板和右皮带侧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真空腔的两侧;所述真空腔的上部和所述皮带均开设有若干个负压孔;

所述左极片浮板和所述右极片浮板的内部均开设有通气腔,所述左极片浮板和所述右极片浮板的上部均开设有若干个吹气孔,所述左极片浮板和所述右极片浮板的端部均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通气腔连通的吹气端气管接头。

所述负压吸气管接头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负压吸气管接头分两排分别布设于所述左极片浮板和所述右极片浮板的两侧部,其中一排所述负压吸气管接头依次贯穿所述左极片浮板、所述左皮带侧板与所述真空腔连通,另外一排所述负压吸气管接头依次贯穿所述右极片浮板、所述右皮带侧板与所述真空腔连通。

所述真空腔的两侧均设置有真空隔板;其中一排所述负压吸气管接头依次贯穿所述左极片浮板、所述左皮带侧板、所述真空隔板与所述真空腔连通,另外一排所述负压吸气管接头依次贯穿所述右极片浮板、所述右皮带侧板、所述真空隔板与所述真空腔连通。

所述入模气浮式皮带输送机构还包括支撑架,所述真空皮带运输机构、所述伺服电机、所述左皮带侧板、所述右皮带侧板、所述左极片浮板和所述右极片浮板均设置于所述支撑架。

所述伺服电机连接有联轴器。

所述联轴器连接有主动辊,所述主动辊与所述皮带驱动连接。

所述伺服电机和所述联轴器均设置于电机安装板。

所述左极片浮板和所述右极片浮板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所述吹气端气管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入模气浮式皮带输送机构,包括极耳冲切模具、真空皮带运输机构、与真空皮带运输机构驱动连接的伺服电机、设置于真空皮带运输机构的两侧并用于支撑真空皮带运输机构的左皮带侧板和右皮带侧板、设置于左皮带侧板的一侧的左极片浮板、以及设置于右皮带侧板的右极片浮板;真空皮带运输机构的前端部设置于极耳冲切模具的下方;真空皮带运输机构包括真空腔、设置于真空腔上下表面的皮带、以及与真空腔连接的负压吸气管接头;真空腔的上部和皮带均开设有若干个负压孔;左极片浮板和右极片浮板的内部均开设有通气腔,左极片浮板和右极片浮板的上部均开设有若干个吹气孔,左极片浮板和右极片浮板的端部均设置有用于与通气腔连通的吹气端气管接头。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单一极片被极耳冲切模具直接冲切成型后,极片被负压附于皮带表面而被输送,同时左极片浮板和所述右极片浮板通过吹气让极片的两侧轻微上浮,从而可满足极片在运输过程中,极片两侧不直接和硬件接触,能够避免极片前端或者极片单边剐蹭皮带表面的现象,避免极片边缘掉粉,进而保证极片成形工艺中的极片质量,提高极片制造的合格率和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入模气浮式皮带输送机构,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并能适合于大规模生产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入模气浮式皮带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入模气浮式皮带输送机构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入模气浮式皮带输送机构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极耳冲切模具 1;

伺服电机 2;

左皮带侧板 3;

右皮带侧板 4;

左极片浮板 5;

右极片浮板 6;

真空腔 7;

皮带 8;

负压吸气管接头 9;

吹气孔 10;

吹气端气管接头 11;

真空隔板 12;

支撑架 13;

联轴器 14;

主动辊 15;

电机安装板 16;

极片 17;

负压孔 1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的一种入模气浮式皮带输送机构,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极耳冲切模具1、真空皮带运输机构、与真空皮带运输机构驱动连接的伺服电机2、设置于真空皮带运输机构的两侧并用于支撑真空皮带运输机构的左皮带侧板3和右皮带侧板4、设置于左皮带侧板3的一侧的左极片浮板5、以及设置于右皮带侧板4的右极片浮板6;真空皮带运输机构的前端部设置于极耳冲切模具1的下方;其中,真空皮带运输机构包括真空腔7、设置于真空腔7上下表面的皮带8、以及与真空腔7连接的负压吸气管接头9;皮带8与伺服电机2驱动连接;左皮带侧板3和右皮带侧板4分别设置于真空腔7的两侧;真空腔7的上部和皮带8均开设有若干个负压孔18;左极片浮板5和右极片浮板6的内部均开设有通气腔,左极片浮板5和右极片浮板6的上部均开设有若干个吹气孔10,左极片浮板5和右极片浮板6的端部均设置有用于与通气腔连通的吹气端气管接头11。其中,左极片浮板5和右极片浮板6设置的吹气孔10,能够通过气量调节,给与适当吹气让极片17轻微上浮,从而可满足极片17在运输过程中,两侧不直接和硬件接触。

其中,负压吸气管接头9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负压吸气管接头9分两排分别布设于左极片浮板5和右极片浮板6的两侧部,其中一排负压吸气管接头9依次贯穿左极片浮板5、左皮带侧板3与真空腔7连通,另外一排负压吸气管接头9依次贯穿右极片浮板6、右皮带侧板4与真空腔7连通。

其中,真空腔7的两侧均设置有真空隔板12;其中一排负压吸气管接头9依次贯穿左极片浮板5、左皮带侧板3、真空隔板12与真空腔7连通,另外一排负压吸气管接头9依次贯穿右极片浮板6、右皮带侧板4、真空隔板12与真空腔7连通。

其中,该入模气浮式皮带输送机构还包括支撑架13,真空皮带运输机构、伺服电机2、左皮带侧板3、右皮带侧板4、左极片浮板5和右极片浮板6均设置于支撑架13。

其中,伺服电机2连接有联轴器14。联轴器14连接有主动辊15,主动辊15与皮带8驱动连接。

其中,伺服电机2和联轴器14均设置于电机安装板16。

其中,左极片浮板5和右极片浮板6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吹气端气管接头11。

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单一极片17被极耳冲切模具1直接冲切成型后,极片17被负压附于皮带8表面而被输送,同时左极片浮板5和右极片浮板6通过吹气让极片17的两侧轻微上浮,从而可满足极片17在运输过程中,极片17两侧不直接和硬件接触,能够避免极片17前端或者极片单边剐蹭皮带8表面的现象,避免极片17边缘掉粉,进而保证极片17成形工艺中的极片质量,提高极片17制造的合格率和安全性。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