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36453发布日期:2019-10-22 21:37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包装袋。



背景技术:

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客户对快递各方面要求日益增加,快递包装也越来越个性化。在传统快递包装领域,对于快递物品有异味或者有不断释放气体的情况下,直接用具有弹力和机械强度的高阻隔包装袋进行包装运输,但实际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新鲜榴莲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其本身具有很强烈的特殊气味,且具有很强的附着力,易对其它快件产生异味污染,从而引起客户投诉。现有技术使用具有拉伸强度高、防潮湿性能好、透氧率低、耐油、耐高低温、无毒、无味、易热封、气密性好、比重轻的高阻隔袋体对快件进行密封处理,可有效阻止气味外泄,但新鲜榴莲运输过程中仍然会释放大量挥发性气体和水蒸气,容易引起袋体膨胀,严重时候还会导致爆炸。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密封性好且防膨胀的快递包装袋已成为业界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装袋,解决运输过程中有些包装物因在密封状态下不断释放气体引起气味外泄、袋体膨胀甚至爆炸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装袋,袋体包括至少一个物品放置腔和至少一个气体吸收腔;每个所述物品放置腔与至少一个所述气体吸收腔之间通过气体扩散通道相连通;每个物品放置腔均设有袋口。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气体吸收腔内均设置有气体吸附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扩散通道为单向气阀、通孔或通气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吸收腔除与所述物品放置腔连通外,其余部位均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吸收腔还设置有排气口。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吸收腔还设置有气体流动通道,所述气体流动通道一端与所述气体扩散通道连通,另一端与气体吸收腔上的排气口连通,所述气体流动通道内设置有除臭吸附剂。

进一步的,所述袋体为PE和PA的复合材料或铝箔袋。

进一步的,所述袋体设置有穿过袋体的至少一条密封线,所述密封线将袋体分隔为至少一个物品放置腔和至少一个气体吸收腔。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扩散通道穿过所述密封线。

进一步的,所述物品放置腔与所述气体吸收腔之间通过所述气体扩散通道可拆卸连接。

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包装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可靠,物品放置腔和气体吸收腔之间相连通,方便气体流通的同时又相互独立,更不会污染彼此;袋体上的密封线用来密封袋体四边、气体扩散通道以及物品放置腔和气体吸收腔的分隔线,能解决持续散发异味的物品的保存及包装运输问题,具有优良的高密封性;气体吸收腔放置的气体吸附材料能持续吸收物品放置腔中包装物所产生的气体,从而达到防止袋体膨胀的效果,并且为运输节省了大量空间,解决了实际包装运输过程中因袋体膨胀引起的爆炸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包装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中的包装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中的包装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穿过袋体密封线的包装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穿过袋体密封线的包装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又一种穿过袋体密封线的包装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袋体、2物品放置腔、3气体吸收腔、4单向气阀、5密封线(热封线)、6袋口、7气体扩散通道、8包装物、9气体吸附材料、10排气口、11除臭吸附剂、12气体流动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目前,现有技术中经常采用的是一种简单的高阻隔包装袋,只有袋体本身,袋体一侧是袋口,袋口可热封或者自锁压合,这种包装袋只具有高密封性,没有防膨胀性,在面对包装物因具有挥发性而造成袋体持续膨胀甚至爆炸的情形下,它无法解决也无法避免;又比如现有的另一种技术是采用一种高阻隔性防膨胀集装袋,包括内袋和外袋,内袋由铝箔、粘合层和PET薄膜九层共挤而成,外袋由单丝组成,具体由经丝和纬丝交叉编织成外袋编织布,内袋内侧均匀设有四个网状隔片,内外袋结合使用,密封性好,采用网状隔片,保证整体的成型效果佳,防膨胀能力好,但是具有挥发性的物品在运输过程中会持续散发大量气体和水蒸气,这种袋子虽然能有效隔绝异味外泄,但很容易引起袋体持续膨胀,严重时还会爆炸,这是因为随着袋内气体压力不断增大,袋内没有吸收大量气体的物质,就会超过袋体本身的膨胀极限而发生爆炸、外泄的问题。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因为袋体不断膨胀导致的爆炸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了避免上述情形的出现,提供了一种防泄漏、防膨胀的包装袋。

如图1所示,在第一个实施例中,袋体1包括至少一个物品放置腔2和至少一个气体吸收腔3;每个所述物品放置腔2与至少一个所述气体吸收腔3之间通过气体扩散通道7相连通;每个物品放置腔2均设有袋口6。

本实施例以榴莲的物流运输为例做示范性说明。榴莲在包装运输过程中,为了保持果肉的新鲜度,一般采用塑料膜做成的高阻隔袋,此袋体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密封性,且结构简单,通常就是一个具有袋口的袋体。运输时将包装有榴莲的包装袋放入有泡沫棉的包装箱内,跟其它快件一起运输,过程中因榴莲不断释放刺激性气体,气体压力达到袋体本身膨胀极限时袋体爆炸,从而引起异味外泄导致污染其它快件。本实施例提出的包装袋可完全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包装袋的袋体包括多个腔室,以物品放置腔和气体吸收腔两个腔室为例,两腔室之间是连通的,其中,物品放置腔用于放置榴莲,气体吸收腔用于放置能吸收气体的物质,榴莲存储或者运输过程中不断释放气体,通过两腔体之间的通道,气体被气体吸收腔内能吸收气体的物质所吸收,从而袋体不会发生膨胀更不会发生爆炸,同时节省了大量的运输空间。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气体吸收腔内均设置有气体吸附材料9。气体吸附材料可包括但不限于活性炭、硅藻土、分子筛、硅胶、活性铝、蛭石、聚合物吸附剂等多孔性物质材料,需要说明的是,气体吸附材料必须对气体有吸收作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可以采用腔内壁涂有气体吸附材料的方式,该方式要注意材料的涂覆厚度,以避免影响吸收效率。

优选的,物品放置腔2与气体吸收腔3之间通过单向气阀4连通,当物品放置腔内包装物释放的气体的压力大于气体吸收腔的压力时,单向气阀自动开启,气体从物品放置腔流到气体吸收腔,只要物品放置腔内不断产生气体,且气体压力比气体吸收腔的压力大时,气体的这种流通就一直持续,也就是说这种袋体能很好地防止膨胀。同时,若气体吸收材料达到吸收上限、或吸收速度变慢,流通到气体吸收腔的气体也不会回流到物品放置腔,即起到两个腔室的气体隔离作用。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包装袋密封的方式优选为热封,包装袋密封线为热封线。所谓热封,即利用外界的各种条件(如电加热、高频电压及超声波等)使塑料薄膜封口部位受热变为粘流状态,并借助一定压力,使两层薄膜熔合为一体,冷却后保持一定强度,常用的是热封机。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气体扩散通道7是穿过袋体的热封线5的,对穿过袋体的密封线在袋体上的具体位置不做限定,在热封此条密封线过程中,气体扩散通道穿过该密封线连通物品放置腔和气体吸收腔,同时被热封并固定在袋体上。

进一步的,袋体1设置有穿过袋体的至少一条密封线5,所述密封线5将袋体1分隔为至少一个物品放置腔2和至少一个气体吸收腔3。需要说明的是,穿过袋体的密封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优选为U型线或L形,比如,U型线分隔袋体后,袋体外围一圈为气体吸收腔,其余部分为物品放置腔,这样可以为包装物节省更多存储空间;所述穿过袋体的密封线在袋体上的具体位置不做限定,但具体设置条件应满足至少以下两种情况:1、气体吸收腔内可吸收或容纳或除臭的气体量大于需要被吸收的气体的量,2、物品包装腔内要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包装物。

进一步的,气体吸收腔3除与所述物品放置腔2连通外,其余部位均密封,本实施例中包装袋的成型产品可以是带有物品放置腔和气体吸收腔,且预先密封好气体吸附材料;也可以是单层或两层袋体原料,在快递包装时现场热封成两个腔室并热封气体吸附材料。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包装袋的材质为PE和PA的复合材料。这类复合材料属于现有材料,其具有拉伸强度高、防潮湿性能好、透氧率低、耐油、耐高低温、无毒、无味、易热封、气密性好、比重轻等特点,可以通过多台挤出机对复合材料进行挤出,进入机头进行复合共挤,然后吹塑为薄膜状。当然,本实施例提供的包装袋并不限于上述材料制成,也可以是普通的塑料、聚乙烯等制成,只要满足密封性、拉伸性和安全性即可。

在第二种实施例中,如图2,物品放置腔2与气体吸收腔3之间不使用单向气阀,而通过气体扩散通道结构连通,气体扩散通道的结构很多,比如喇叭型通道、圆口通道、多边形口通道,多个小孔通道等等,也可以在热封过程中使用间断热封线,间断处即为两个腔室的气体扩散通道。当物品放置腔内包装物释放气体,气体就会通过扩散的方式自动穿过扩散通道进入气体吸收腔;当物品放置腔内包装物释放的气体压力大于气体吸收腔的压力时,这种扩散速度更快。这种情形下,只要物品放置腔包装物不断产生气体,气体吸收腔内的吸收材料就一直在吸附,即气体的这种流通过程就一直持续,因此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止膨胀的技术效果。

在第三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述气体吸收腔3除了气体扩散通道7外,还设置有气体流动通道12、除臭吸附剂11、排气口10,气体流动通道12位于气体吸收腔3内部,其一端与所述气体扩散通道7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排气口10连通,所述气体流动通道12内填充或涂覆有除臭吸附剂11。工作原理是物品放置腔包装物散发出来的异味通过气体扩散通道7进入气体吸收腔的气体流动通道12,气体穿过除臭吸附剂填料层或涂覆层,气体中的异味被充分吸附后通过气体流动通道12的尾端的排气口10排出腔体,如此这样一个气体流通过程,在榴莲包装运输过程中,不仅不会污染其它快件,而且又能很好地防止袋体膨胀。

优选的,物品放置腔袋体材料为耐穿刺的复合铝箔袋,气体吸收腔袋体材料为高阻隔性的铝箔袋,整个袋体材料不限于上述材料,也可以是其它具有高密封性、高强度的材料,只要能满足性能、安全即可。

进一步的,除臭吸附剂11材料可以是但不限于活性炭、硅胶、活性氧化铝、活性炭、分子筛等多孔性物质材料,需要说明的是,除臭吸附剂主要是吸附异味,对气体有无吸附作用不做限制。实际使用时,除臭吸附剂是被填充在气体流动通道内,也可以是涂敷在气体流动通道内,要求除臭吸附剂填料层的高径比和孔隙率必须能达到有效吸附物品放置腔内气体的目的。

进一步的,排气口10可以设置在气体吸收腔3除气体扩散通道所在密封线外的任意处,包括气体吸收腔其余的三条密封线;排气口与气体流动通道通过热封的方式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气体流动通道12的外形结构包括但不限于蛇形状、圆环状、回形针状等,其内部通常是通孔状,便于填充除臭吸附剂和气体的流通;气体流动通道口的尺寸要大于等于气体扩散通道的尺寸,同时也要大于等于排气口的尺寸;气体流动通道两侧预留有仅供气体可通过的结构,实际使用时,先取掉其中一个结构,待气体流动通道内填充好除臭吸附剂之后,再将取掉的这个结构密封上去以防止填料外泄;气体流动通道放置到气体吸收腔后,气体流动通道一端与气体扩散通道的连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对接气体扩散通道,并通过热封方式或者机械密封方式密封在气体扩散通道处,另一种是气体流动通道对接气体扩散通道所在密封线且气体扩散通道位于气体流动通道内部,并通过热封方式密封在气体扩散通道所在密封线上。

基于前述三种实施例中,可选的,穿过袋体的密封线或热封线大于1条时,可将袋体隔出多个物品放置腔和多个气体吸收腔,例如:两条密封线十字相交,分隔出四个腔室,两个物品放置腔和两个气体吸收腔,如图4所示,每个物品放置腔可以与其余两个气体吸收腔都连通,如图5所示,也可以是每个物品放置腔只与其中一个气体吸收腔相连通;再例如:两条密封线并列分布,分割出三个腔室,如图6所示,中间为气体吸收腔,两边均为物品放置腔,每个物品放置腔均与该中间的气体吸收腔连通。

第四种实施例,可选的,物品放置腔和气体吸收腔通过气体扩散通道可拆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但不限于气体快插接头、气体快拧接头、插管结构;物品放置腔的袋体材质优选为铝箔袋,也可以是其它具有高密封性、高强度的材料,只要能满足性能、安全即可;气体吸收腔的袋体材质优选为一次性材料,也可以是其它具有拉伸强度高、防潮湿性能好、透氧率低、耐油、耐高低温、无毒、无味、易热封、气密性好、比重轻等特点的材料。

现以带有气体快插接头的结构为例说明此实施例,此包装袋的物品放置腔和气体吸收腔是互相独立的两个部分,但之间通过气体快插接头连通,快插接头的母头穿过物品放置腔一侧的密封线并被密封固定在此密封线上,快插接头的公头穿过气体吸收腔一侧的密封线并被密封固定在此密封线上,气体吸收腔预先内部设置有气体吸附材料。实际使用时,包装物被放置于物品放置腔后,密封物品放置腔袋口,将气体吸收腔上的气体快插公接头对插到物品放置腔上的气体快插母接头,即可完成一次使用;当气体吸收腔袋体被使用一次后,可保留物品放置腔,再换上新的气体吸收腔,所以本实施例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可以实现物品放置腔袋体的重复利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与其它实施例中相同步骤和相同内容的说明,可以参照其它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