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服装智能发衣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3108发布日期:2019-09-20 22:18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医用服装智能发衣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慧医院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医用服装智能发衣柜。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院中,对于手术中手术衣服的管理比较落后,医用服装大多存储在仓库中,需要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医用服装进行统一查询、寻找,然后交到领取衣物的医务人员。根据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目前,医院已经安装有智能电子存取的设备。

但是,目前医院现有的电子服装存取设备(服装柜)只能实现简单的衣服储存功能,为此,现有技术中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674493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推出式的自动发衣柜存取单元箱,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箱体。电子机、设置在箱体中用于推动箱内服装的推出板与检测箱内是否存有的反馈组件以及用于传递电机动力已驱使推出板沿着箱体长度方向移动的传动机构;该存取单元箱在发衣柜中的应用是,发衣柜中设置若干个该存取单元箱,医用人员领取服装时,存取单元将存放在内部的服装向外推出。

但是上述方案具有以下缺陷:1、衣物柜的每一个衣物存取单元箱,并且都设置一套电机、推出板、传动组件以及反馈组件,零件过多且成本较高;2、由于其机构的复杂性,发衣柜内不能放置数量较多的单元箱,如果需要存放较多的服装,发衣柜的体积会非常的庞大,占用较大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用服装智能发衣柜,其优点是整体发衣柜布局合理,能够分发较多数量的医用服装,采用较为简单的机械机构,实现了发衣自动化,同时节省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医用服装智能发衣柜,用于向医务人员分发包装成滚筒状的医用服装,包括衣物仓、位于衣物仓两侧的储衣仓、取衣仓,以及电子机,所述衣物仓通过水平的多个隔板分隔有多层,所述储衣仓分隔有多层且与多层的衣物仓一一对应,每层所述衣物仓开设有连通储衣仓的进衣口,每层所述衣物仓靠近取衣仓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出衣口,每层所述衣物仓配置有:

一传送机构,其包括电机、主动轮、从动轮,以及传送带,所述电机与主动轮联接,所述传送带与主动轮、从动轮相配合,所述传送带水平向右进行传送;所述传送带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卡板,单件服装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卡板之间形成的卡槽内;

一检测机构,其包括一设置在传送带传送末端的光电开关和设置于每个卡槽底部的反光板;

当医务人员操作电子机进行取衣时,所述传送带运动一个卡槽的距离后停止,使得卡槽内的服装掉落进出衣口;当光电开关检测到卡槽内无服装时,传送带继续运动直至再次检测到服装时,传送带延时运动一个卡槽的距离后停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智能医用服装发衣柜整体采用储衣仓、衣物仓和储衣仓三仓一体结构,通过内部设置的多组传送机构,可以将提前包装成滚筒状的医用服装分发给医务人员,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较多的存取单元箱结构的设计,本实用新型的传送结构较为简单,通过检测机构、传送机构以及电子机,能够实现发衣柜的自动化控制,节省了生产成本,也方便后期对设备的维修保养,另外储衣仓内可以储存较多数量的医用服装,能够不断的向传送带进行补充,避免由于服装短缺耽误医务人员的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衣仓内设置有进衣通道,所述进衣通道倾斜设置,所述进衣通道延伸出出衣口,且较低的一端指向最近的卡槽,以使得存储在储衣仓内的服装能够通过重力作用持续地向卡槽内提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卡槽内的服装被取走,储衣仓内的服装可以通过进衣通道滚落到卡槽中,从而实现了对传送带上卡槽内的服装进行持续补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衣仓内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一侧形成有连通所述进衣通道的开口,所述储衣仓内还设置有推衣组件,所述推衣组件包括推衣板和电动推杆,所述推衣板受电动推杆水平力的驱使沿与传送带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动呈滚筒状的服装从开口处落入所述进衣通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电动推杆,能够整体上推动储衣仓内的服装,使得服装能够顺利的从隔离板的开口处掉落到进衣通道中,避免由于在储衣仓内服装过多堆积而造成的服装卡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衣通道整体呈曲形状,所述进衣通道的宽度等于卡槽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衣通道的宽度等于卡槽的宽度,可以使得从进衣通道内滚落的服装正好进入卡槽中,保证卡槽接收服装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光电开关位于传送带的传送末端的卡槽的正上方,所述光电开关固定于所述衣物仓的上层隔板上,光电开关的发光器垂直于传送带表面向下发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光电开关设置在传送带的传送末端,能够对通过的卡槽进行光电检测,确定卡槽内是否有服装,其通过传递电信号,控制电机的运动方式,如果医务人员通过电子机取衣,光电开关检测到最近的卡槽内有服装时,则电机转动一个卡槽的距离,使得服装被取出;若检测到无服装时,则能够传递信号使电机可以持续运行,避免由于多个卡槽没有服装而进行多次取衣操作,耽误过多的时间,光电开关垂直向下发射光,可以提高光电检测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衣物仓内部两侧的壁面上开设有水平方向的滑轨,所述隔板与所述滑轨在水平方向上滑移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采用滑动方式安装,可以方便安装和维修,一单发现有服装卡阻或者传动带卡阻,能够拉出隔板,对其进行快速检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若干通风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上开设通风孔,能够保证衣物仓内的气流流通,避免由于内部空气不流通造成的细菌等微生物的滋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取衣仓的正面且靠近底部的位置开设有取衣口,所述取衣仓的底部设置有盛放筐,所述盛放筐具有一个底板,所述底板从后向前倾斜设置,较低的一侧靠近所述取衣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出衣口掉落的服装可以通过倾斜的底板滚落到盛放筐中,医务人员可以通过取衣口快速取走服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衣物仓、储衣仓,以及取衣仓的正面设置有检修门以用于当发生故障时进行检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衣物仓、储衣仓以及取衣仓发生故障时,检修人员可以快速打开检修门,进行故障排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采用三仓式设计,布局合理,配合设置的多卡槽传送机构、检测机构,能够实现对较大数量的医用服装的自动化分发,同时,由于机械结构较为简单,方便后期的维修保修,节省了生产和维护成本;

2、通过在储衣仓内设置的推衣组件,能够对存储在储衣仓内的服装进行有效的推动,避免由于服装过多堆积造成的衣物卡阻,确保储衣仓能够对传送带进行不间断地供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隐藏掉检修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突出隔板的滑轨与滑道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传送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使用新型突出盛放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储衣仓;11、隔离板;111、开口;12、进衣通道;2、衣物仓;21、隔板;211、上层隔板;212、下层隔板;22、通风孔;23、滑轨;24、滑道;25、进衣口;26、出衣口;3、取衣仓;31、盛放筐;311、底板;32、取衣口;4、传送机构;41、机架;42、电机;43、主动轮;44、从动轮;45、传送带;5、检测机构;51、光电开关;52、反光板;6、电子机;7、卡板;71、卡槽;8、推衣组件;81、推衣板;82、电动推杆;9、检修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医用服装智能发衣柜,该发衣柜采用“三仓式”的结构设计,从左至右依次包括储衣仓1、衣物仓2,以及取衣仓3。衣物仓2内设置有传送机构4以及位于传送末端的检测机构5,服装管理人员需要将医用服装卷成滚筒状,然后放入到储衣仓1中,之后储衣仓1内的服装通过传送机构4传送,通过在衣物仓2外部设置的电子机6以及检测机构5的配合,实现对传送机构4的控制,将所需服装传送至取衣仓3内,从而完成整个服装的自动化分发工作。

参考图2和图3,更具体地,衣物仓2为一矩形柜体,其内部设置有多个隔板21将衣物仓2从上至下分隔成三层,当然此处的层数并不仅仅限制于三层,具体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以及衣物仓2高度进行设计。为了能够方便对隔板21的安装以及后期的维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衣物仓2内部的两侧壁面上相对的设置有滑轨23,在隔板21的两侧开设滑道24,通过滑轨23与滑道24的配合使得隔板21能够从外向内滑入衣物仓2内中。进一步地,每个隔板21上开设有若干腰圆形的通风孔22,通过开设的通风孔22能够保证仓室内部的气流流动,避免由于不通风造成的细菌等微生物的滋生。

参考图4和图5,每层衣物仓2于左侧开设一个进衣口25,于传送带45的传送末端一侧开设有一个出衣口26,其中,进衣口25连通储衣仓1,出衣口26连通取衣仓3,每层衣物仓2内均设置有一组传送机构4,该传送机构4包括机架41、电机42、主动轮43、从动轮44,以及传送带45。机架41为一上侧和靠近出衣口26一侧开口的中空矩形架体,主动轮43和从动轮44分别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在机架41上,电机42的输出轴与主动轮43的转动轴联接,传送带45于外侧与主动轮43、从动轮44相配合。机架41整体固定在一层衣物仓2的下层隔板212上,从而完成对传送机构4的安装。

为了能够实现对服装的输送,传送带45上等间距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卡板7,相邻的两个卡板7之间形成有用于卡住服装的卡槽71,卡槽71的横向长度大于等于呈滚筒状的服装的长度,从而确保服装不会掉出卡槽71外部。

储衣仓1内同样分隔成三层,并且与三层衣物仓2一一对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储衣仓1内设置有一块隔离板11,隔离板11上远离衣物仓2的一侧形成有开口111,所述储衣仓1内且位于隔离板11的下方设置有一进衣通道12,具体地,进衣通道12倾斜设置,整体形状呈曲形状,进衣通道12延伸出进衣口25,进衣通道12的出口指向传送带45上距离其最近的卡槽71,从而使得通过自重力的作用从进衣通道12滚出的服装直接滚落到卡槽71中。

为了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储衣仓1的出衣成功率,避免发生服装卡阻等状况,在储衣仓1的隔离板11上方设置有推衣组件8,该推衣组件8包括推衣板81和电动推杆82,电动推杆82的自由端与推衣板81固定连接,电动推杆82的尾端固定安装储衣仓1的侧板上,电动推杆82的推动方向与传送带45的水平传送方向相反,推衣板81受到电动推杆82的水平推力的驱使将卷成滚筒状的服装推进隔离板11处的开口111,使得服装掉落到进衣通道12内。

检测机构5位于衣物仓2内,并设置于传送带45的传送末端的正上方。更具体地,检测机构5包括一光电开关51,该光电开关51使用反光板型光电开关51,反光板型光电开关51的发光器和收光器位于同一装置内,其固定安装在上层隔板211上,发光器竖直向下发光,其光的落点正好处于传动带末端最后一个卡槽71中,此处的最后一个卡槽71是指,如果传送带45再次移动一个卡槽71的距离,最后一个卡槽71内的服装会掉落进出衣口26中;反光型光电开关51的反光板52固定安装在每一个卡槽71内的传送带45表面上,并与发光器和收光器共同配合对卡槽71内的服装进行光电检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反光板52为可弯曲的,能够在传送带45传送至两端部时不发生折断。

当医务人员操作电子机6进行取衣时,传送带45运动一个卡槽71的距离后停止,使得服装掉进出衣口26,需要说明的是,电机42可以采用步进电机42,每当进行一次取衣操作,步进电机42控制传动带转动一个卡槽71的距离,当传送带45停止时,贴近取衣口32的卡槽71正对出衣口26,此卡槽71靠下的一个卡板7刚好与出衣口26的边沿对接,从而能够使得服装正好掉入出衣口26;当光电开关51检测到卡槽71内无服装时,传送带45继续运动直至再次检测到服装,传送带45延时运动一个卡槽71距离停止。

反光板型光电开关51的原理是:把发光器和收光器装在同一个装置中,在对面装一块反光板52,利用反射原理完成光电控制作用。正常情况下,发光器发出的光源被反光板52反射回来再被收光器收到,一旦被检测物挡住光路,收光器收不到光时,光电开关51就动作,输出一个开关控制信号。

参考图4和图6,取衣仓3的底部设置有一个盛放筐31用于盛放从出衣口26掉落的服装,具体地,该盛放筐31具有一底板311,该底板311倾斜设置,较高的一端位于最上层衣物仓2的出衣口26的上方,从而能够保证掉落的服装可以顺着底板311缓冲滑落;在取衣仓3正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开设有一个取衣口32(参考图1),医务人员可以将手伸进取衣口32从盛放筐31中取出所需的服装。

为了能够方便对衣物仓2、储衣仓1,以及取衣仓3进行检修、维护,三个舱室的正面均设置有能够打开的检修门9。

为了能够清晰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下面以一具体实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考图4和图5,首先,管理人员先将卷成滚筒状的服装整齐放入到各层的储衣仓1内以及位于传送带45上方的各个卡槽71中;

医务人员通过电子机6(参考图1)选择取衣,此时光电开关51对卡槽71进行光电检测,确定卡槽71内具有服装后,之后光电开关51传递开关控制信号,电机42启动,电机42袋带动传动带运动,使得传动带上最后一个卡槽71内转动至出衣口26处;电机42停止,服装从卡槽71内掉落进取衣仓3下方的盛放筐31中,医务人员从取衣口32将服装取走;

与此同时,当传送带45转动一个卡槽71的距离后,靠近进衣口25处的卡槽71内没有服装,这时,储衣仓1内的服装顺着进衣通道12滚入卡槽71中,完成对卡槽71内服装的补充;

为了能够保证储衣仓1内的服装能够全部通过开口111进入到进衣通道12中,电动推杆82可以同时启动,沿与传送带45传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带动推衣板81动作,对服装进行推动,保证储衣仓1内的服装无余留。

本实用新型的三个储衣仓1可以放置不同尺码、不同种类的服装,三个储衣仓1以及衣物仓2相互隔离,可以同时完成取衣操作,保证医务人员的取衣效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