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保管箱平移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08966发布日期:2019-09-06 20:01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保管箱平移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全自动保管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保管箱平移机构。



背景技术:

全自动保管箱是通过一套全自动设备实现保管箱的自动存取。现有技术的全自动保管箱具有上平移滑动组件以及下平移滑动组件,但是现有技术这两个平移组件都是依靠一个驱动电机加同步带驱动的,因为上平移滑动组件或者下平移滑动组件总会存在一定的惯用作用,所以在每次启停时总会拉伸这个同步带会被拉伸,使用久了,同步带的长度会边长,进而使得平移机构整体的准确度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整体准确度较高的全自动保管箱平移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保管箱平移机构,它包括上平移滑动组件、下平移滑动组件以及滑动在上平移滑动组件与下平移滑动组件之间的滑动架,它还包括控制器,且上平移滑动组件上设有用于带动设置在上平移滑动组件上的滑动架移动的上平移电机,下平移滑动组件上设有用于带动设置在下平移滑动组件上的滑动架移动的下平移电机,上平移电机以及下平移电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优选,上平移电机以及下平移电机均为伺服电机。

作为优选,上平移滑动组件以及下平移滑动组件上均设有浮动连接机构。

作为优选,滑动架包括两个水平滑架以及设置在两个水平滑架之间的竖直滑架,且竖直滑架上设有用带动保管箱移动的钩抓部。

作为优选,钩抓部包括包括拉钩本体、设置在拉钩本体两侧的连接部、分别连接在连接部外的延伸部以及分别连接在延伸部外的拉钩部,延伸部与连接部之间呈X角度,拉钩部与延伸部之间成Y角度,X为165-168°;Y为115-118°,当拉钩本体水平设置时,两个拉钩部均不与保管箱接触,当拉钩本体往其中一侧转动倾斜时,远离倾斜方向一侧的拉钩部与保管箱上对应的定位件配合,拉钩部上朝拉钩本体一面与保管箱上的定位件上的定位面贴合相抵。

采用以上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首先在上下平移滑动组件上分别设置平移电机,一个平移电机控制一个平移滑动组件,这样因为没有采用同步带,所以使用久了也不会被拉伸,进而使得使用久了准确度依然较高。

采用伺服电机来作为平移电机,这样控制更加精确。

设置浮动连接机构,这样平移机构工作时震动较小。

通过这种结构的拉钩部来带动保管箱移动,采用这种结构,当拉钩部与保管箱上的定位件配合时是两个面相贴,这样配合效果较好,而且两者受力均匀,进而使得使用寿命较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保管箱平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保管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保管箱平移机构中钩抓部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上平移滑动组件;2、下平移滑动组件;3、上平移电机;4、下平移电机;5、浮动连接机构;6、水平滑架;7、竖直滑架;8、钩抓部;9、拉钩本体;10、连接部;11、延伸部;12、拉钩部;13、保管箱;14、定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全自动保管箱平移机构,它包括上平移滑动组件1、下平移滑动组件2以及滑动在上平移滑动组件与下平移滑动组件之间的滑动架,它还包括控制器,且上平移滑动组件上设有用于带动设置在上平移滑动组件上的滑动架移动的上平移电机3,下平移滑动组件2上设有用于带动设置在下平移滑动组件上的滑动架移动的下平移电机4,上平移电机3以及下平移电机4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其中:

上平移滑动组件1主要是通过上平移电机3带动上传动机构,进而带动与上传动机构连接的滑动架上部,并且滑动架上部与传动机构是通过浮动连接机构5连接的;

下平移滑动组件2主要是通过下平移电机4带动下传动机构,进而带动与下传动机构连接的滑动架上部,并且滑动架下部与传动机构是通过浮动连接机构5连接的;

滑动架主要包括两个水平滑架6以及设置在两个水平滑架之间的竖直滑架7,且竖直滑架7上设有用带动保管箱13移动的钩抓部8,钩抓部8包括包括拉钩本体9、设置在拉钩本体两侧的连接部10、分别连接在连接部外的延伸部11以及分别连接在延伸部外的拉钩部12,延伸部11与连接部10之间呈X角度,拉钩部12与延伸部11之间成Y角度,X为165-168°;Y为115-118°,

当拉钩本体9水平设置时,两个拉钩部12均不与保管箱13接触,当拉钩本体9往其中一侧转动倾斜时,远离倾斜方向一侧的拉钩部12与保管箱13上对应的定位件14配合,拉钩部12上朝拉钩本体9一面与保管箱13上的定位件14上的定位面贴合相抵。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的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