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浇注料分包机及其封塑袋变形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5540发布日期:2019-08-09 21:12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浇注料分包机及其封塑袋变形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浇注料分包封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浇注料分包机及其封塑袋变形机构。



背景技术:

在生产浇筑原料时,粉末状的浇注原料在混合生产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密封保存,而在分包密封的时候,出于对空间节省的考虑,一般的封塑袋呈平铺状,而承载浇注料的封塑袋需要圆筒状,即需要将平铺状的封塑袋变形至圆筒状,传统的浇注料分包机中,往往不具备对封塑袋变形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浇注料分包机不具备对封塑袋变形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浇注料分包机,包括封塑袋变形机构,所述封塑袋变形机构包括支架和安装在支架内部的封塑柱,所述封塑柱穿插在支架的上端,支架为封塑柱提供安装运行位置,封塑袋在封塑柱的圆周面上封塑成圆筒型,所述封塑柱的内部开有落料通道,落料通道和封塑柱圆周面上成型的封塑袋相应,即封塑袋成型后,落料通道将浇注料灌入封塑袋内,所述落料通道的出料口处设置有封塑装置,封塑装置配合封塑柱将封塑袋密封成型,所述封塑柱的圆周面上设置有变形片,所述变形片呈逐渐弯曲状且套接在封塑柱上,通过变形片的外侧表面,将平铺的封塑袋原料变形至圆筒状,进而方便盛放相应的物料,所述变形片与所述封塑柱之间设有缝隙,所述变形片的下方设置有限位台,所述限位台套接在封塑柱的侧壁且与所述封塑柱之间留有空隙,封塑袋经变形片变形后,通过限位台的约束,将其抵持至封塑柱的表面,同时,变形后的封塑袋自身的变形应力被抵消,所述支架上转动安装有缠绕封塑袋的辊筒,辊筒设置在支架的上,提供封塑袋安置的位置,配合将浇注料分包封装,所述辊筒上的封塑袋滑过变形片后依次穿过所述缝隙和所述空隙与所述封塑柱相贴合,所述变形片上的封塑袋透过所述限位台和所述封塑柱之间的缝隙,和落料通道的出口持平,封塑袋经由变形片呈圆筒状,透过限位台和封塑柱之间的缝隙,延伸至落料通道的出口处,所述封塑柱的下端设置有转轮装置,所述转轮装置贴合封塑袋,受外力驱动带动封塑袋沿封塑柱的轴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变形片率先接触封塑袋的部位表面平行于封塑袋,所述变形片的沿封塑柱的径向逐渐向下弯曲,所述封塑柱穿插在变形片的内孔中,所述缝隙由所述封塑柱的外表面和变形片的孔壁之间的空间构成,所述封塑袋透过该缝隙贴合封塑柱的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转轮装置包括关于封塑袋9轴线对称设置的两组转动轮、连接转动轮的连接杆和两个输送砂带,所述连接杆安装至支架上,所述转动轮配合安装在连接杆的表面,所述输送砂带套接在转动轮的圆周面上,所述输送砂带的表面贴合封塑柱尾部的封塑袋。

进一步的,两组所述转动轮均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均配合安装在连接杆的两端,所述主动轮设置在从动轮的下方,所述主动轮受外部的动力装置的控制,带动输送砂带沿封塑柱的轴向传动。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台的台下表面设置有承载杆,所述承载杆刚性连接至支架上,所述限位台搭接在承载杆上,所述承载杆抵持限位台的圆周面。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杆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均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轴向上平行于所述承载杆,所述转轮装置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安装在支撑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和所述承载杆之间连接有两个安装杆,两个所述安装杆轴向上均垂直于支撑杆,两个所述安装杆的上下两端均固定安装在支架上。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安装杆和支架之间呈一体成型结构,两个所述安装杆的轴线均和所述封塑柱的轴线处在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前支架和后支架,所述辊筒和所述封塑袋均设置在后支架上,所述封塑柱、所述变形片、所述限位台和所述转轮装置均设置在前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封塑柱上设置逐渐弯曲的变形片,封塑袋的端面在经过变形片外表面时,由平铺状变形为圆筒状,短边围绕出料管道,而长边则在出料管道的圆周面上重合,在限位台的限制下,贴合出料管道的圆周面,与此同时,出料管道内的浇注料间歇性下料,配合后续的热塑工序,将浇注料分包封塑,此过程实现了在浇注料分包机中对封塑袋变形的目的,节省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分包机最优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图4是图3中沿A-A剖面线的剖视图;

图中:支架-1、封塑柱-2、落料通道-21、变形片-3、限位台-4、辊筒-5、转轮装置-6、转动轮-61、主动轮-611、从动轮-612、连接杆-62、输送砂带-63、封塑袋-7、承载杆-8、支撑杆-9、安装杆-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相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浇注料分包机,包括封塑袋变形机构,上述机构包括支架1和安装在支架1内部的封塑柱2,所述封塑柱2穿插在支架1的上端,支架1为封塑柱2提供安装运行位置,封塑袋7缠绕封塑柱2的圆周面,所述封塑柱2的内部开有落料通道21,落料通道21和封塑柱2圆周面上的封塑袋9相应,落料通道21将浇注料灌入封塑袋9内,所述落料通道21的出料口处设置有封塑装置,封塑装置配合封塑柱2的外形将封塑袋7密封,所述封塑柱2的圆周面上设置有变形片3,所述变形片3呈逐渐弯曲状套接在封塑柱2上,通过变形片3的外侧表面,将平铺的封塑袋7原料变形至圆筒状,进而方便盛放相应的物料,所述变形片3的下方设置有限位台4,所述限位台4套接在封塑柱2的侧壁,且与封塑柱2之间留有空隙(图未标出),封塑袋7经变形片3变形后,通过限位台4的约束,将其贴合至封塑柱2的表面,同时,变形后的封塑袋7自身的变形应力被抵消,所述支架1上安装有缠绕封塑袋7的辊筒5,辊筒5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架1的上,提供封塑袋9安置的位置,配合将浇注料分包封装,所述辊筒5上的封塑袋7贴合变形片3外侧变形后呈圆筒状贴合至封塑柱2上,所述变形片3上的封塑袋7透过所述限位台4和所述封塑柱2之间的空隙,和落料通道21的出口持平,封塑袋9经由变形片3呈圆筒状,透过限位台4和封塑柱2之间的缝隙,延伸至落料通道21的出口处,所述封塑柱2的下端设置有转轮装置6,所述转轮装置6贴合封塑袋7,受外力驱动带动封塑袋9沿封塑柱2的轴向移动。

在转轮装置6的驱动下,带动封塑袋7沿封塑柱2的轴向向下移动,同时牵扯后续的封塑袋7沿封塑柱2的轴向继续跟进,后续的封塑袋7在下向移动的过程中,经由变形片3的变形后,呈圆筒状贴合封塑柱2的圆周面,被限位台4压制,防止由于封塑袋7自身变形后的应力,在封塑袋7的圆周面上产生褶皱,影响封塑效果。

优选的,所述变形片3率先接触封塑袋7的部位表面平行于封塑袋7,所述变形片3的沿封塑柱2的径向逐渐向下弯曲,所述封塑柱2穿插在变形片3的内部,所述封塑柱2外表面和变形片3的孔壁之间的空间构成设置供封塑袋7出入的缝隙(图中未标出),所述封塑袋7透过该缝隙贴合封塑柱2的表面。封塑袋7自变形片3的后方,平行于封塑袋9的部分切入,贴合逐渐弯曲的变形片3部分,由平铺状变为圆筒状,从而贴合封塑柱2的表面,方便盛放浇注料。

优选的,所述转轮装置6包括关于封塑袋9轴线对称设置的两组转动轮61、连接转动轮61的连接杆62和两个输送砂带63,所述连接杆62安装至支架1上,所述转动轮61配合安装在连接杆62的表面,所述输送砂带63套接在转动轮61的圆周面上,所述输送砂带63的表面贴合封塑柱2尾部的封塑袋7。使用两组转动轮61带动输送砂带63在封塑柱2的表面上转动,通过输送砂带63和封塑袋7之间的摩擦力,拖动封塑袋7在封塑柱2的圆周面上移动,为封塑袋7的传动提供动力。

优选的,两组所述转动轮61均包括主动轮611和从动轮612,所述主动轮611和所述从动轮612均配合安装在连接杆62的两端,所述主动轮611设置在从动轮612的下方,所述主动轮611受外部的动力装置(如,步进电机)的控制,带动输送砂带63沿封塑柱2的轴向转动。主动轮611受外部动力装置的控制进行转动,通过和输送砂带63之间的摩擦力,带动输送砂带63转动,从而拖动封塑袋7进行转动,为浇注料的分包提供封塑袋7的支撑。

优选的,所述限位台4的台下表面设置有承载杆8,所述承载杆8刚性连接至支架1上,所述限位台4搭接在承载杆8上,所述承载杆8抵持限位台4的圆周面。限位台4搭接在承载杆8上,从而调节限位台4的相对位置,防止封塑袋7中应力集中,不能完全抵消。

优选的,所述承载杆8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杆9,所述支撑杆9的两端均和支架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9轴向上平行于所述承载杆8,所述转轮装置6中的连接杆62安装在支撑杆9上。在支架1上设置支撑杆9,支撑杆9的首尾两端均安装在支架1上,同时为转轮装置6提供安装位置,提高转轮装置6运行时的连接强度。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9和所述承载杆8之间连接有两个安装杆10,两个所述安装杆10轴向上均垂直于支撑杆9,两个所述安装杆10的上下两端均固定安装在支架1上。安装杆10连接支撑杆9和承载杆8,提高限位台4和转轮装置6使用时的安装强度。

优选的,两个所述安装杆10和支架1之间呈一体成型结构,两个所述安装杆10的轴线均和所述封塑柱2的轴线处在同一平面上。设置同一平面的轴线,保证支撑杆9和承载杆8之间相互平行。

优选的,所述支架1包括前支架和后支架,所述辊筒5和所述封塑袋7均设置在后支架上,所述封塑柱2、所述变形片3、所述限位台4和所述转轮装置6均设置在前支架上。

上述实施例中的最优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封塑柱2固定安装在支架1内,在封塑柱2内开有落料通道21,浇注料经由落料通道21向下间歇下落,同时,封塑袋7从辊筒5的圆周面出发,贴合变形片3的外表面,从配合辊筒5上的平铺状,转变为圆筒状,即封塑袋7伸出的两直角,贴合至变形片3的中心位置,封塑袋7的两直角之间的边缘围绕落料通道21,从而保证封塑袋7折弯后贴合封塑柱2的外侧面,在变形片3的下方设置限位台4,限位台4通过自身内部的限制,将封塑袋7变形后的应力造成的褶皱抚平,在转轮装置6的牵扯下,封塑袋7持续性的下滑,在下滑的同时变形至圆筒状,封塑袋7的开口和落料管道21的落料口持平,配合落料管道21内的间歇性下落,将浇注料分包封塑。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