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纸设备滚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1493发布日期:2019-10-19 03:38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造纸设备滚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造纸设备滚刀。



背景技术:

目前在造纸过程中,需要对进行多道工序加工,其中需要对纸张进行传输工作,使得纸张进入各个工序。

纸张通常通过辊轴进行传输,纸张在传输过程中,纸张容易发生向上跳动,容易导致纸张在后续传输中出现打皱现象,因此通常在设备上安装刮刀限制纸张向上跳动,但是这种刮刀容易损伤纸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纸设备滚刀,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造纸设备滚刀,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架内滑动套接有第一安装套,所述第一安装套与支撑架通过第一螺钉紧固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套内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内安装有辊轴;

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轴座,所述轴座内铰接有铰接架,所述铰接架内通过第二螺钉安装有第二安装套,所述第二安装套内安装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内安装有滚刀,所述滚刀设置有第二轴肩和第二转轴。

优选的,所述辊轴设置有第一轴肩和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轴承套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的末端固定连接有链轮。

优选的,所述铰接架设置有连杆。

优选的,所述连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轴套接于第二轴承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造纸设备滚刀能够通过其自身重力对辊轴上的纸张进行夹紧,避免纸张向上跳动,导致纸张在传输过程中出现打皱现象,而且不会对纸张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铰接架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B处放大图。

图中:1支撑架、2支撑板、3第一安装套、4第一螺钉、5第一轴承、6辊轴、61第一轴肩、62第一转轴、63链轮、7轴座、8铰接架、9连杆、10把手、11第二安装套、12第二螺钉、13第二轴承、14滚刀、141第二轴肩、142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造纸设备滚刀,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支撑架1内滑动套接有第一安装套3,第一安装套3与支撑架1通过第一螺钉4紧固连接,第一安装套3内安装有第一轴承5,第一安装套3为第一轴承5提供了安装空间,第一轴承5内安装有辊轴6,辊轴6用于传输纸张,辊轴6设置有第一轴肩61和第一转轴62,第一轴肩6和第一轴承5的配合,防止辊轴6发生轴向移动,第一转轴62与第一轴承5套接,第一转轴62的末端固定连接有链轮63,链轮63用于连接传动链,使得辊轴6转动;

支撑架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轴座7,轴座7内铰接有铰接架8,铰接架8设置有连杆9,连杆9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0,把手10可以带动连杆9发生偏转,连杆9带动铰接架8发生偏转,铰接架8内通过第二螺钉12安装有第二安装套11,第二安装套11内安装有第二轴承13,第二轴承13内安装有滚刀14,滚刀14设置有第二轴肩141和第二转轴142,第二转轴142套接于第二轴承13内,通过第二轴肩141和第二轴承13的配合,可以避免滚刀14发生轴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当需要对纸张进行传输工作时,先向上移动把手10,把手10带动连杆9向上偏转,连杆9带动铰接架8向上偏转,铰接架8带动第二安装套11向上偏转,第二安装套11带动第二轴承13向上偏转,第二轴承13带动第二转轴142向上偏转,第二转轴142带动第二轴肩141向上偏转,第二轴肩141带动辊刀14向上偏转,然后将纸张置于辊轴6的上方,且置于滚刀14的下方,然后向下移动把手10,连杆9复位,铰接架8复位,第二安装套11复位,第二轴承13复位,第二转轴142复位,第二轴肩141复位,从而滚刀14复位,压紧纸张,避免纸张向上跳动,导致纸张在传输过程中出现打皱现象,而且不会对纸张造成损伤。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